03.05 多種宗教環繞的情況下,俄羅斯人為何選擇了“東正教”作為國教?

前言

東正教也被稱為"東方正教",是基督宗教的三大教派之一。原本基督教只有一派,但是在公元32年時,因為不少基督教信徒受到了希臘和羅馬文化的影響,所以逐漸分成了東西兩派。以羅馬為中心的西部教派被稱為"天主派",而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部教派則被稱為"東正教"。在基督教內,這兩派的信徒經常發生矛盾鬥爭,最終在公元1054年的時候,基督教裡的東西兩派就徹底分離開來,形成了兩個獨立的教派,東部的教派便形成東正教。

隨著天主教在歐洲大陸上生根發芽,東正教也在俄羅斯建立起了自己的信仰。在俄羅斯境內大部分的人民都信奉東正教,東正教的宗教思想深入到了俄羅斯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了俄羅斯傳統思想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對俄羅斯民族的宗教發展和文化特質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多種宗教環繞的情況下,俄羅斯人為何選擇了“東正教”作為國教?

那麼在多個教派同時存在的時期,俄羅斯為什麼選擇了東正教作為自己的國教呢?

古羅斯的發展需要

在古羅斯時代,因為人們的知識水平有限,所以對大自然的認知依然侷限在一個小範圍內,使得人們對大自然充滿了敬仰和畏懼之情。在那個時代,他們認為萬物都是有靈性的,所以信奉的宗教是多神教,當時俄羅斯人民信仰的神非常多,包括太陽神,天神,火神,雷神,風神等,所有與自然相關的並且能對人類的生活產生影響的因素,都會被他們賦予神的特性,這種多神的崇拜在俄羅斯的民間持續了幾個世紀之久。

  •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歷史的發展,人們對大自然的認知也漸漸拓寬,因此宗教信仰隨之發生改變。

在九世紀初,古羅斯社會便經歷了一個從原始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當時,起源於原始時期的多神教性教義已經與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和社會生產關係發生了嚴重的矛盾,完全不利於封建國家的穩定和統一,也沒有辦法適應新歷史發展的需要。

對於封建社會來說,它需要有一個能夠與之適應,等級較為森嚴的意識形態來帶領人民,從而鞏固和維護君主的統治。多神教已經沒有辦法再滿足封建社會中統治者的要求,而且多神教與人們現實所產生的矛盾和衝突,也使得俄羅斯社會面臨著嚴重的危機。

多種宗教環繞的情況下,俄羅斯人為何選擇了“東正教”作為國教?

到了公元882年的時候,處於封建社會中的人們思維已經有所變化,從一開始對大自然的敬畏逐漸上升到了對宇宙生死問題的思考,而多神教的教義卻非常簡單,反映的僅僅是多民族多部落的特徵,無法再滿足人們的精神思想追求,也對鞏固國家起不到任何作用。越來越多的現象表明,多神教已經嚴重阻礙著社會的發展,必須讓位於更先進的宗教。

對於古羅斯來說,基督教明顯就是這個能替代多神教的新宗教。因為基督教中東正教的教義符合封建社會發展的要求,在基督教教義中,奴隸制是一種可恥的存在,基督教的信徒都強烈反對奴隸買賣行為,而且這個宗教依附於世俗的統治,能夠幫助統治者在思想層面加強對人民的控制,符合世俗統治階級的利益,也適應封建社會的發展需求。為了順應歷史發展的需要,古羅斯人毅然選擇了信奉東正教。

維護統治者的需要

  • 之所以古羅斯人會選擇東正教,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出於封建統治者對世俗統治的需要。

在9~10世紀時期,古羅斯社會正處於一個重要的社會制度轉折期。在這個時期,人們的信仰是相對比較混亂的,許多的部落都保持著崇拜眾神的現象,所以嚴格妨礙了當時社會上層階級的團結和古羅斯領土內各個部落間的聯合,多神教的教義完全不能滿足統治階層的需要,而東正教恰恰具備古羅斯封建統治者所需要的意識形態。

對於封建國家來說,他們需要一種新的宗教思想,可以利用神的權威來神聖化新的社會政治制度,從思想方面加強對人們的控制,讓統治階層能夠更方便對人民進行管理。統治階層早早就意識到了宗教信仰的威力和作用,弗拉基米爾大公就是利用多神教的輔助才奪取了基輔王位的。

雖然他能利用多神教為自己奪得統治者的地位,但是多神教卻無法幫助他鞏固封建統治。

所以他意識到,必須引入一種發展完善的外來宗教,才能夠形成國家統一的精神支柱。

多種宗教環繞的情況下,俄羅斯人為何選擇了“東正教”作為國教?

因為古羅斯人的上層階級長期與拜占庭帝國進行軍事鬥爭和貿易接觸,所以對拜占庭帝國的國教,也就是東正教,有著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弗拉基米爾大公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將俄羅斯諸侯國變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在經過深思熟慮和權衡利弊之後,弗拉基米爾大公決定帶領古羅斯皈依東正教,並下令讓古羅斯的臣民都接受基督教的洗禮。

就這樣,東正教成了古羅斯統治階級維護封建統治和控制人民精神的思想武器。

地理因素的影響

  • 對於俄羅斯人來說,他們所處的地理環境同樣促使他們選擇了東正教。

古羅斯是處在歐洲東部的平原上,這裡的氣候溫暖溼潤,降水非常豐富,而且地勢較為平坦,有大量的河流能夠從草地平原森林流過,最終匯入大海。這樣的自然條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古羅斯人社會發展和經濟活動的方向。作為交通要道,河流促進了古羅斯人與周圍的國家部落進行經濟貿易往來,而且中基輔就承擔著南北交通的運輸任務。

因為古羅斯的領土大多都是以平原為主,四周都沒有任何眼遮掩緩衝的地帶,所以使得古羅斯經常會遭受到周邊國家部族的侵襲。為了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古羅斯人必須時刻做好抵禦外來侵略的準備。而作為一個有野心的民族,古羅斯人也在不斷加強自身的軍事實力,隨時準備對外進行軍事擴張

多種宗教環繞的情況下,俄羅斯人為何選擇了“東正教”作為國教?

古羅斯雖然是以平原為主,但是在西北部,主要分佈的卻是森林和沼澤。森林和沼澤對於古羅斯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所以古羅斯仍不得不往東南方那些開闊的地帶發展。因此,古羅斯人與南方的拜占庭帝國接觸就比較多。在14世紀時,基輔羅斯的經濟還很落後,而拜佔廷帝國則是相反,當時正處於帝國最為強盛的時期。

相對於基輔羅斯來說,拜佔廷帝國不僅經濟富裕,而且軍事實力十分強悍,在這樣的地理因素下,古羅斯必定會受到拜占庭帝國來自方方面面的影響。因為拜占庭帝國的經濟文化要遠比基輔羅斯發達,所以兩國之間長期有著較多的經濟、政治聯繫,如果選擇拜占庭的基督教作為古羅斯的國教的話,對於基輔羅斯的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

古羅斯人的喜好影響

  • 一個國家內部人民的習慣和喜好,其實也能對宗教信仰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以勇猛著稱的古羅斯人向來有嗜好美酒的習性,他們崇尚強大和武力。在審美方面,他們也有著追求富麗堂皇的習慣。在十世紀時,基輔羅斯國家有著非常多的宗教教派,包括東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等。弗拉基米爾大公在決定改變自己國家的宗教信仰之前,他曾經派人到各國去考察,比較不同宗教信仰的異同之處。

在基輔羅斯周圍各國的宗教中,天主教的教堂裝飾遠不如東正教那樣富麗堂皇,而且宗教儀式也沒有東正教那樣的氣派和隆重。簡樸低調的建築和儀式使得古羅斯人對天主教並無好感,因為古羅斯人認為在天主教那裡他們看不到任何的榮譽。如果信奉伊斯蘭教的話,不僅要進行割禮,而且還不能吃肉喝酒,這對於俄羅斯人來說是難以想象的,因為喝酒和吃肉是俄羅斯人的樂趣所在,如果失去了這兩樣東西,那他們的生活將毫無趣味。

在接觸了猶太教之後,弗拉基米爾大公認為猶太教是一種懦弱的宗教,他們的神明不夠強大,連保護自己的信徒留在耶路撒冷都不能做到,根本就不符合古羅斯人勇猛的特性。而對於在拜占庭帝國遍地開花的東正教,古羅斯人則是另眼相待。因為本東正教的教堂不僅華麗輝煌,而且其宗教儀式也極為隆重。這種華麗的作派深深打動了弗拉基米爾大公,在他看來東正教才是最符合古羅斯人特性的。

多種宗教環繞的情況下,俄羅斯人為何選擇了“東正教”作為國教?

強制的接受過程

對於長期信奉多神教的古羅斯人民來說,要想他們中途改換另一種完全陌生的宗教,對他們來說是完全不可想象的。畢竟他們根本不瞭解東正教的思想禮儀,而且也缺乏認同感,所以大多數人民都非常難以接受這個新的宗教,原本多神教的思想已經在人們的心中根深蒂固了,而且許多人也對多神教情有獨鍾。

多種宗教環繞的情況下,俄羅斯人為何選擇了“東正教”作為國教?

即使統治階層命令要求全國人民都必須信奉東正教,也極難在全國境內推行,所以統治者先從上層階級開始實行信奉東正教的政策。對於上層階級來說,只要需以利益誘惑或是威脅相逼,就能夠使他們改信東正教。但是對於社會下層人民,就需要通過不斷的壓制和強硬的政治手段來使他們接受東正教。

弗拉基米爾大公在988年頒下詔令,凡是古羅斯的臣民,都必須去第聶伯河中接受洗禮,表示他們對基督教的皈依,凡是違背者或者超過規定時間依然沒有進行洗禮的人,不管是富有還是貧窮,不管是乞丐還是奴隸,都將成為統治者的仇敵。隨後,統治者命令親兵將全體百姓趕到了第聶伯河畔,逼迫人民跳入水中由教士進行洗禮。

儘管統治階層採取了或強硬或懷柔的方式,企圖讓古羅斯人接受東正教,但是歷經了數百年的時間,俄羅斯人才廣泛接受了東正教。在這個過程中,古羅斯曾經爆發過許多次暴動和起義。社會下層階級的人對於統治者這種強硬迫使他們放棄原本宗教信仰的做法感到十分不滿,因此他們採用種種暴力方式來對此進行反抗。儘管如此,東正教依然逐漸在古羅斯的土地上傳播開來。

拜占庭帝國的影響

因為古羅斯與拜占庭帝國毗鄰,所以古羅斯與拜佔廷帝國往來非常多。而這種緊密的交往聯繫,也對古羅斯人改信東正教有著很大的影響。在古羅斯的發展史上,與拜占庭帝國的交往,主要是通過軍事的貿易往來,軍事鬥爭和宗教擴張等方面。

古羅斯民族是一個非常推崇尚武精神的民族,為了能夠加強自身的武力值,他們經常會對外發動戰爭,即使是實力遠強勝於自己的拜佔廷帝國也不例外。從六世紀起,古羅斯人就不斷出兵襲擊拜占庭帝國,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他們逐漸接觸和了解到拜占庭帝國所信奉的基督教。

多種宗教環繞的情況下,俄羅斯人為何選擇了“東正教”作為國教?

  • 在不斷進犯拜占庭帝國的過程中,古羅斯人逐漸接受了拜占庭帝國的軍事技術和他們所信仰的宗教。

在945年時,在與拜占庭帝國對戰失利的情況下,古羅斯的統治者不得以與拜占庭帝國簽訂了通商條約。除了割讓部分的領土外,還必須允許拜占庭帝國的基督教在古羅斯進行宗教傳播。因此,古羅斯人之所以會接受東正教,其實也與拜占庭帝國的軍事鬥爭有一定的關係。

  • 古羅斯與拜占庭帝國的經貿往來同樣促進了基督教在古羅斯的傳播。

基輔羅斯很早就成立了商業城市聯盟,當時古羅斯的大公經常會率領自己的軍隊到附近的部落巡行索供,然後把在其他部落徵收起來的皮革、手工業品以及奴隸販賣到拜占庭。而拜占庭同樣會將國內富餘的物資拿出來與古羅斯人進行交易。在進行商貿的過程中,拜佔廷帝國與俄羅斯不僅經濟聯繫得以加強,而且拜占庭的文化,特別是基督教的思想,也隨著這種商貿活動逐漸向古羅斯人滲透。

多種宗教環繞的情況下,俄羅斯人為何選擇了“東正教”作為國教?


總結

對於俄羅斯民族來說,他們之所以會選擇東正教作為自己的新信仰,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東正教不僅能否適應當時封建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且更能幫助統治者維護自身的統治利益。在東正教被確定為了國教之後,古羅斯人便逐漸的習慣和接受了東正教的思想和教義,但是他們以前的多神教觀念並未徹底消失,而是將部分多神教觀念融入到了東正教中,使得東正教具有了俄羅斯民族特點。

隨著東正教在古羅斯領土的傳播和發展,也促進了古羅斯民族的統一和國家形態的形成,大大加速了古羅斯的封建化教程,使俄羅斯的民族文化迅速發展起來,對於俄羅斯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