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心酸!7歲幼童被暴打仍想親媽:養育路上,唯有互懂,方能同行


一、我很疼,可是我不想做沒有媽媽的孩子

不久前,一段有關7歲男孩被親媽虐待,男孩為其求情,時長約幾分鐘的視頻在微博上流傳,瞬間引起不少網友的轟動。

心酸!7歲幼童被暴打仍想親媽:養育路上,唯有互懂,方能同行

視頻裡,小男孩掀開自己的衣服,渾身上下佈滿縱橫交錯的疤痕,看得人觸目驚心。

心酸!7歲幼童被暴打仍想親媽:養育路上,唯有互懂,方能同行

其中脖子上一條長約一指的傷疤,在稚嫩的身軀上顯得特別醒目。小男孩說那是媽媽生氣用菜刀打他時不小心劃到的,傷口癒合後有一次自己用手摳化了膿,又癢又疼。但他說:“媽媽不是故意的,她就是不小心用菜刀劃到的。”

目前孩子媽媽因為涉嫌家暴,被警察拘留,小男孩暫時被救助站收容。

當記者問男孩害不害怕、恨不恨媽媽的時候,孩子一直為親媽開脫:“當時很疼很恨,但我還是離不開我媽媽,請你們別抓走她,要不然我就沒有媽媽了!”

心酸!7歲幼童被暴打仍想親媽:養育路上,唯有互懂,方能同行

孩子的舊傷未愈,新傷又覆體,也讓人不得不懷疑這位年輕的媽媽,到底是經歷了什麼,才能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折磨成這般模樣?

孩子本該是如花的年紀,是要經歷怎樣的心理掙扎,面對這樣的殘酷暴力還能做到愛母如初?

記得曾經讀過一首詩《在天上挑媽媽》:

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麼

我答

我在天上挑媽媽

看見你了

覺得你特別好

想做你的孩子

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

沒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經在你肚子裡

總以為母愛是這世界上最高級的愛,但是當一個個天使降臨在我們身邊的時候,才明白有一種愛比母愛更純真、更溫暖,那就是孩子回饋給父母的愛。

二、 請讀懂孩子的純真

自入冬以來,兒子頻繁生病無法送到幼兒園,爸媽又不在身邊,無奈只得告假親自帶孩子。

有天帶他去醫院做完檢查回家,途經商店,他看到別人拿著冰激凌,自己也想吃,就使勁拽著我去商店,然而大夫三令五申提醒不能吃甜涼食物,所以這次我沒有妥協。

要求沒能得到滿足,他開始哭,我拽著他往家走,他反而更大聲地哭。湊巧同事打來電話詢問工作,我走到陽臺接電話,直到掛斷,他的哭聲依然沒有停止。

心酸!7歲幼童被暴打仍想親媽:養育路上,唯有互懂,方能同行

怒火中燒逐漸壓抑了我的理智,我抓起他的手狠狠打了幾下,白嫩的小手立刻多了一片紅印。

在暴力的威脅下,他一邊討好我一邊哽咽著忍住不哭,之後自己跑到臥室裡面去了。

幾分鐘後,怒氣消散,我悄悄打開臥室門,映入眼簾的是還在抽泣的瘦小身軀,混著鼻涕和淚水的小臉,我一陣心疼,淚珠立即滑出眼眶。

我抱住他說了聲對不起,他轉過頭看看,確定我沒有再生氣,抱著我的胳膊說:“媽媽,我不哭了。”

我說:媽媽把你打疼了,你怪媽媽麼?

“不怪,因為你是我媽媽!”

一句話,淚水再度矇蔽雙眼,我內心的自責又添了幾分。

多好的孩子啊,可我卻被憤怒的情緒一葉障目,完全沒有讀懂孩子的心。

想起來朋友圈一位媽媽分享的話“親生的就是親生的,上一秒被我兇的抽抽搭搭,下一秒又在我懷裡摟著叫媽。”

這一幕是不是像極了小男孩的媽媽?因為總能輕易得到孩子的原諒,所以習慣了兇孩子,卻無法嚴格要求自己不發脾氣。

心酸!7歲幼童被暴打仍想親媽:養育路上,唯有互懂,方能同行

其實在這些幼小的純真面前,我們這些高大的成年人真的自愧不如。

因為孩子對我們的愛,無需偽裝,油然而生,不浮華、不介懷,是一份最真實的純真與感動。

三、 請原諒父母的愚笨

前段時間,蔡少芬喜得貴子,將一家五口同框的溫馨照片發在微博上,瞬間登上熱搜。網友齊聲祝賀:“恭喜娘娘喜得大阿哥,人生終於圓滿了。”

心酸!7歲幼童被暴打仍想親媽:養育路上,唯有互懂,方能同行

演技高超又懂得經營家庭的蔡少芬深受廣大網友的喜愛,但也曾經歷過一段痛苦的人生。

和小男孩一樣,蔡少芬自童年時期父母離異,追隨母親生活。不料母親嗜賭成性,欠下鉅額賭債無法自己還清,就讓蔡少芬參加一些娛樂賽事,賺更多錢。

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剛剛二十出頭的蔡少芬在母親的引薦下,陪同一些富商吃飯,香港名流劉鑾雄就是其中一個,雖然蔡少芬不承認這段往事,但劉鑾雄曾為她舉辦的價值百萬的生日宴會確實真實存在過。

長期的高額賭債讓她艱難前行,最終痛下決定:與母親隔斷來往,再不出一分錢。

心酸!7歲幼童被暴打仍想親媽:養育路上,唯有互懂,方能同行

幸運的是,她母親最終戒掉賭博,母女關係和解,如今事業家庭雙紅,成了人生贏家。

無論是年輕時的蔡少芬,還是被暴打的小男孩,他們的媽媽難道不愛他們麼?

不是不愛,只是這種愛過於畸形。

我們每個人幾乎也能列出一籮筐曾被父母傷害的清單,比如重男輕女、冷暴力、非打即罵、貼標籤等等。

心理學家認為:“80%的孩子出現問題是源自於他們的父母,而這些父母的問題,向上追溯又源於他們父母的父母,也就是教育方式循環往復,代代流傳。”

回憶一下,曾經是孩童角色的我們,是不是常常聽到父母說過這樣的話?

“吃個飯都磨磨蹭蹭的,還指望你能成事?”

“你是找死麼?非要爬那麼高!”

“你敢去河裡洗澡,看我不打斷你的腿!”

......

其實,父母只是怕飯涼了,吃了會肚子不舒服;只是怕玩得太嗨,威脅到我們的人身安全。

心酸!7歲幼童被暴打仍想親媽:養育路上,唯有互懂,方能同行

他們往往愛子心切,想用自己愚笨的方式,希望能把我們拉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幼時我們不懂,然而當我們自己做了父母,複製著這種教育方式的時候,我們才讀懂了這份深沉又愚笨的愛!

四、唯有互懂,方能同行

網上流傳過一句話:“真正的教育應該是一場修行,是父母通過孩子這把天真、靈動的鏡子,不斷髮現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並用新我來為孩子做示範和表率。”

沒有哪個媽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好,小男孩的媽媽也一樣,只是婚姻的失敗外加生活的各種壓力,致使她光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

而那些用新我為孩子引路的父母,不僅收穫了良好的教育體驗,也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四川大學老師柯繼銘在女兒8歲的時候,將自己想對女兒說的“心裡話”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並集合出版,因此誕生了育兒暢銷書《親愛的丫頭》。

心酸!7歲幼童被暴打仍想親媽:養育路上,唯有互懂,方能同行

通過記錄女兒成長中的點點滴滴,這位父親將自己的教育智慧與自我成長徐徐而談:如何培養自我反省的習慣,什麼才是好的表達,如何做選擇,如何在事前做好準備,如何培養孩子金錢觀,如何教育孩子對待親情等等。

連著名作家池莉都稱讚說:“《親愛的丫頭》文字敏感、周密、質樸、可愛,不失為中國式父愛的激情表達。”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想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進修能力,可以嘗試這樣做:

01.情緒要控制

生活、工作、人際關係的紛繁複雜,任何一樣都會帶來諸多煩惱。

心酸!7歲幼童被暴打仍想親媽:養育路上,唯有互懂,方能同行

但是請在進家門之前收起這些不愉快,不要把與孩子無關的壞情緒轉嫁給孩子,因為孩子是無辜的。

多給孩子微笑和擁抱,用行動告訴孩子你愛他,這樣十分有利於孩子樂觀穩定性格的形成。

02.觀念要更新

古人云: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

個子有高有低,膚色有白有黑,成績有好有壞,這也決定了每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

如果總是用挑剔的眼光對待孩子,那麼帶給孩子的將是永無休止的苦悶和自卑。

心酸!7歲幼童被暴打仍想親媽:養育路上,唯有互懂,方能同行

因此,父母要有意識承認自身不是完美的,有了這個意識,才能寬容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03.耐心要增強

當得知孩子考試考砸了或者犯錯了的時候,父母最好不要立即大發雷霆,而是要多拿出一份耐心幫孩子分析問題出在哪。等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引以為戒,父母們大可不必再繼續糾纏。

這會在無形之中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知錯就改的好習慣。

心酸!7歲幼童被暴打仍想親媽:養育路上,唯有互懂,方能同行

紀伯倫在《我們終將遠離的兒女》中說:“你的兒女,其實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而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養育不是一場控制大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也不過是相互滋養。

本以為為孩子付出了一切,到頭來發現自己由急躁變理智、由羸弱變強大,由平庸變智慧,最後成全的其實都是父母自己。

這世界上,最高的或許不是山峰,而是父母的背影;最溫暖的的也不是太陽,而是孩子可愛的臉龐。

心酸!7歲幼童被暴打仍想親媽:養育路上,唯有互懂,方能同行

願未來的路上,每對父母子女都能相互讀懂,攜手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