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豆瓣評分7.7,伊斯特伍德告訴我們,追尋真相比奪取勝利更重要

柏拉圖說過:“只有死者才能看到戰爭的終結。”而有三個人卻成了例外,因為一張照片,改變了自己戰死沙場的命運,成為了人見人愛的大英雄,而他們卻無時無刻不牽掛戰場上的戰友,在冰與火的世界裡徘徊和迷惘,在愛與痛的邊緣悔恨與自責,明知戰友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卻無能為力,只能留在故土經受著內心的折磨與拷問,審視著自己的人生,這就是伊斯特伍德執導的影片《父輩的旗幟》。

豆瓣評分7.7,伊斯特伍德告訴我們,追尋真相比奪取勝利更重要

影片的故事圍繞著一張振奮人心的照片而展開,這就是名噪一時的《國旗插在硫磺島上》,講述的是美軍與日軍的硫磺島之戰,美軍攻下折缽山後,在山頂豎起了一面星條旗,而攝影師把這個瞬間保留了下來,不經意間的一個舉動,改變了照片上幾位英雄的命運,只可惜造化弄人,升旗的六個人裡最終離開戰場的只有三個人,裡面還有一個屬於編外人員,根本沒參加過升旗,只是被別人記錯了,硬拉過來湊數的。這三個人回到了故土,開啟了一輪又一輪的巡講活動,為國內的債券事業奔波,這種經歷有點像《美國隊長》裡的美國隊長一樣,志在四方的好男兒,卻無法馳騁沙場,只能遠離戰場,幹著無聊透頂的工作,漸漸分不清虛幻與現實,開始活在謊言的世界裡……

豆瓣評分7.7,伊斯特伍德告訴我們,追尋真相比奪取勝利更重要

影片從兩條主線來展開故事,一條是慘烈的硫磺島戰役,裝備精良的美軍,與精心準備的日軍,陷入了慘烈的爭奪戰,美軍在海灘登陸時苦苦掙扎、舉步維艱,還要躲避碉堡、地道、暗哨裡日軍的攻擊,可謂是九死一生;另一條是三名回到美國參加巡迴演講的戰士,搖身一變,從普通一兵變為人見人愛的大英雄,那種榮譽感和使命感溢於言表,除了那個混在其中、惴惴不安的戰友外,三個人的生活完全被打亂,遠離戰場的三個人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

豆瓣評分7.7,伊斯特伍德告訴我們,追尋真相比奪取勝利更重要

看得出來,《父輩的旗幟》儘管是一部戰爭題材,但導演伊斯特伍德並沒有採用戰爭題材固有的表現手法,既沒有過度煽情,也沒有用血肉橫飛的場景來強調戰爭的殘酷無情,而是採用剋制、內斂的表現手法,從旁觀注的角度,將觀眾帶回到硝煙瀰漫的戰場中,跟隨主人公的腳步,經歷兩個截然不同的時空,用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去尋找答案,去挖掘照片背後隱藏的真相。

豆瓣評分7.7,伊斯特伍德告訴我們,追尋真相比奪取勝利更重要

在這部影片裡,戰爭反而成了配角,追尋真相反倒成了主角。究竟誰是照片上升旗的人,誰在說假話,誰又承受著良心的譴責……儘管三個戰友離開了戰場,榮歸故里,但他們的內心仍是彷徨和迷惘的,不光牽掛著戰場上的戰友,更是承受著良心上的譴責,因為在他們看來,宣揚自己的事蹟、賣出更多的國債並不重要,真正重要是像血性男兒一樣,在戰場上和戰友們一起浴血奮戰,哪怕將性命留在荒無人煙的硫磺島,也比苟且活在世上更重要。​

豆瓣評分7.7,伊斯特伍德告訴我們,追尋真相比奪取勝利更重要

我們看過了太多太多的戰爭題材,從《全金屬外殼》到《黑鷹墜落》,從《拯救大兵瑞恩》到《細細的紅線》,從《敦刻爾克》到《1917》,但很少看到像《父輩的旗幟》這樣含蓄和內斂的作品,故事依舊是發生在戰場上,但追尋真相的腳步並沒有停歇,一直困擾著三位英雄,也吸引著觀眾的目光。說來,導演也在用這部影片穿越歷史的長河,撕開時間的創口,追尋戰場背後不為人知的人和事,用血一樣的事實和充滿人性的思考告訴觀眾,追尋真相永遠比獲取勝利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