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黄河岸边果飘香——延长县罗子山镇良俭行政村脱贫调查


黄河岸边果飘香——延长县罗子山镇良俭行政村脱贫调查

爱心超市


黄河岸边果飘香——延长县罗子山镇良俭行政村脱贫调查

采访组在贫困户里听他们的脱贫故事


黄河岸边果飘香——延长县罗子山镇良俭行政村脱贫调查

良俭村航拍图


黄河岸边果飘香——延长县罗子山镇良俭行政村脱贫调查

沿黄公路


本报记者 滕卫东 张吉祥 谢丹丹


  隆冬时节的陕北大地千里冰封,连绵不断的黄土山峦显得格外凝重。母亲河——黄河穿山越岭,蜿蜒其间。延长县罗子山镇良俭行政村就静静横卧在黄河岸边。


  良俭行政村因世代先民纯良勤俭而得名。这里曾经砂石裸露,黄土滚滚,水土流失严重,群众苦不堪言;这里曾经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大部分村民靠天吃饭,收入微薄,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2015年,全村登记在册人口174户449人,但仅有57户100人在村,贫困户达31户65人,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精准扶贫政策在这里落地生根后,短短几年便开出“幸福花”、结出“满意果”。如今的良俭村,沿黄公路穿村而过,小山村与外界连结在一起。这里不仅交通便利,果园连片,而且实现了环境净化、村庄美化、道路硬化、巷道亮化、院落优化,是延长县典型的美丽乡村。2018年9月,该村实现整村脱贫,一举告别了绝对贫困。


  1 山村巨变美如画


  耕种难、收成难、喝水难、出行难……山塬上的各种苦焦牢牢地烙在良俭人的记忆里,勤劳善良的他们绞尽脑汁仍然无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不得不纷纷外出谋生。直到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推进,各项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市、县、乡各级扶贫干部协力帮扶,良俭村才开始华丽“变身”。


  村庄美起来。曾经的良俭村“风刮一身土,雨下两脚泥”,垃圾遍地,杂物乱堆乱放,卫生环境极差。现如今,宽阔干净的水泥路直通中心广场,篮球架、乒乓台、运动器械,各种健身设施成了村民们休闲娱乐的标配。周边整齐划一的窑洞院落修缮一新、错落有致。院墙外铁丝网的大笼子里,大公鸡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回走动,排水沟直通村外。院墙内水泥面的院子、太阳能厕所让人眼前一亮。高大明亮的窑洞里镶瓷砖的暖炕,净亮的锅台,哗啦啦的自来水以及沙发、茶几、冰箱、平板电视等家俱家电一应具全。村上还建起了垃圾台、卫生室、“爱心超市”。村民们感慨地说,以前村庄的道路坑洼泥泞、窑洞低矮阴暗的历史一去不复返。现在,我们村的环境就像城里一样。


  产业强起来。俗谚说:“延长的酥梨甜似蜜,洛川的苹果大又红。”良俭村很早就发展酥梨产业,但因为种种原因,酥梨并没有带给村民脱贫致富。后来村上又响应县上的号召,种起了苹果。目前,全村共有梨果面积1037亩,其中酥梨145亩、苹果892亩,挂果875亩,人均梨果面积达2.3亩,达到了户户有梨果。2018年,苹果虽然受了冻灾,但果树套袋130万个,产量达到300吨,实现产值230万元,仅苹果一项人均就增收5122余元。良俭群众富起来了。


  道路通起来。曾经,良俭人因为交通闭塞,梨果卖不了好价钱,甚至因卖不出去而苦恼。2017年,助力脱贫攻坚的沿黄公路从村里通过,一下把偏僻的小山村和外界连到了一起。这下,不用愁梨果卖不出,价钱还比别处高一两毛钱。公路通让良俭村群众迈上了致富快车道。


  文化兴起来。

从2017年开始,良俭村连续开展春节文化系列活动。脱贫攻坚知识竞赛有奖竞答活动、村民运动会、评选村上“孝老爱亲”“致富带头”“助人为乐”模范等等。


  “以前别人总说我们农村人没啥乐趣,这下好了,羽毛球、乒乓球、定点投篮、象棋、扑克样样趣味不断,还有奖品呢!”村民刘风花说。


  春节期间,篮球场上还搭建了小舞台,供村民们自娱自乐。每当广场上聚集的人多起来的时候,欢快的歌声就传遍全村。70多岁的冯焰发老人跟着儿子在延安生活,自从村子变了样,他每年过年都带着二胡、板胡等乐器回到村里和大家一起欢乐。


  2 精准施策拔穷根


  聊起村里的新生活,村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政策好,脱贫不忘共产党。”这几年,党和政府对良俭村的帮扶,重点聚焦在“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改造路房水电,大力发展支柱产业,以此敲开增收致富之门。而良俭村人也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不断拓宽增收渠道,使自己干瘪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扶贫先扶志。为了引导村民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进军,良俭村坚持“扶贫先扶志,帮扶不包办”的脱贫理念,依托苹果产业和政策脱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村上设立扶贫公益岗位,向村民购买服务。30岁的薛晓强,是村上留守的最年轻的青壮年,2014年,他家因为父亲得了癌症而致贫。父亲去世后,孝顺的他回到了村上照顾母亲,除了偶尔出去干几天活,就是务家里亩半的苹果地。为了帮助他尽快脱贫,村里聘请他为村上的信息员、护林员,协助村里信息收集传达和森林维护,每年支付他8000元的工资。2018年,薛晓强还完了父亲看病欠下的12万元账,跟村上同步脱贫。


  村上开设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爱心超市”,引导群众自己家园自己建。41岁的冯鹏主动发展产业,还帮助没有劳动能力的留守老人流转果园。2019年,他用他的表现积分在超市换取了面粉、被子、果树剪等。


  “我今年在超市换取了一袋洗衣粉、大米、洗洁精、洗脸盆……”70多岁的兜底贫困户冯振世是到超市换取物品最多的,他通过维护村上的卫生换取积分去超市兑换日常所需。


  村上还评选“致富带头人”并公开表彰,为主动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奖励1000元,使村上奋斗光荣、互帮互助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大家一门心思都想着如何脱贫致富。


  基建助产业。苹果被誉为延安拐沟农民、偏远山村的致富果。发展好苹果产业是良俭村脱贫致富最重要的法宝。为了帮助良俭村发展好苹果产业,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帮助村民做好了配套设施建设。


  水源短缺一直是塬上耕作的大问题。良俭村在党员活动室门口对面修建了大大的涝池,2019年还在各级帮扶干部的努力下,全体村民出工出力,从沟底引水上塬,这项果园灌溉工程让500亩盛果树不再受旱。60岁的刘国新和老伴儿身体都不太好,以前最愁的就是给果树浇水了,“以后再也不愁浇树了。”


  2017年,各级帮扶干部为果农们协调发放了价值120万元的防雹网,有效提高了良俭村的果园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为了帮助果农提高务果技术,村里还建起了职业农民培训学校,果业局、科技局、农工校、镇政府的技术人员经常来给他们讲授果树管理、病虫防治、修枝拉枝等技术。果业局还给村上送来了汽油机抽水泵、履带式果园施肥机、喷雾器、割草机、微耕机等机械设备,同时为果农发放农家肥、果袋、修剪工具等,帮助果农发展苹果产业;扶贫局在村上成立了“互助资金协会”,注入资金20万,帮助贫困户解决资金周转难的问题。


  41岁的冯安新,2006年就开始携家人到县上,他在工地上扛水泥、搬砖,供孩子上学,但生活还是捉襟见肘,被村上评定为贫困户。2015年,精准扶贫政策出来后,他家的苹果幼树种起来了,他回到了老家,利用互助资金,购买拉水车为在建的延黄公路拉水。2017年,他开始有了自己的储蓄,顺利脱贫,还被选为村民小组长。


  2019年,良俭村又争取到了气调库项目。最近几年,延安苹果因为良好的品质,价格不断攀升,但受市场波动影响,价钱不太稳定,严重影响果农增收。“2017年初,我的苹果以每斤2块6的价钱订了出去。后来受市场波动,被果商退订了,最后只以每斤1块8卖出。过完年,苹果收购价又涨到了4块钱以上,我50亩果园,损失太大了。2019年村上气调库一修好,我见果价不乐观,就赶紧入库。”冯鹏的苹果选择了全部入库,等待时机出售。


  “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在市县扶贫干部支持下,我们争取资金修建了一个苹果装卸台。”村党支部书记冯振华说,“这个装卸台不仅方便村民存放苹果、还方便果商装载苹果,吸引了果商来村上收购苹果。”


  3 村民致富劲头足


  2018年9月,良俭村实现整村脱贫,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尽管如此,村民们在感谢党的富民好政策和市、县积极帮扶的同时,并没有放慢致富奔小康的脚步。市、县各级帮扶干部则坚决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挑起担子,扛起责任,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努力做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推动者。


  “路好了,果商进来了,苹果价钱上去了,如果当年价不行,还能进气调库了。”扶贫路修到了家门口,让冯鹏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把村上留守老人的苹果园流转过来,管理起50多亩苹果树,成为村上的“果树大王”。


  “奔走在各家各户之间,看见大家的生活都好起来了,用上了铝合窗,我感觉自己的生活也更有盼头。”主动脱贫户冯安新还利用扶贫政策,学会了铝合金门窗加工,长了一技之长,“现在政策这么好,只要肯努力,光景就一定能好。”


  新年将近,良俭村的村民又相约回到村委会围炉夜话,谋划着将要举办的农民运动会,当然还少不了谋划明年的发展大计。


  “良俭村不仅村容村貌变样了、变富裕了,而且借助沿黄公路穿村而过的区位优势,筹备苹果观光采摘园、民宿农家乐等特色致富项目。”该村第一书记朱怡旗说,目前,良俭村已有3户通过开办农家乐的审核,村上还将引导更多的村民选好致富项目,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钱赚、有福享。”


  梨果飘香,人勤春早。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黄河岸边这个偏远的乡村将更加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