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晚清广德州“寿萱斋”大药房

据《广德历史大事记》记载:“光绪十五年(1889)寿萱斋药店在县城开业,资产8000银元。 清晚期的光绪时期,广德《寿萱斋》和《罗广春堂》为本县历史较长、名声较大的中药店,均有当地名医坐堂接诊,其中以《寿萱斋》为最佳。”《宣城地方志》第十九篇记载:“清代宣城的焦春阳、宁国的魏天兴、广德的寿萱斋等老字号药店对药材加工十分讲究,工艺技术要求颇高。他们所生产的丸、散、膏、丹等远销各地,享有盛誉。”

晚清广德州“寿萱斋”大药房


而广德《寿萱斋》的 创始人却鲜为人知,《寿萱斋》是广东嘉应州温梅村先生在广德创办的。 据清代广德陈兰翰的《谨述温梅村公行状》中记载:“温君讳繁勋,本名以烜,梅村其字;原籍广东嘉应州,代有传人……”。温梅村原籍广东嘉应州人,祖父温贤英曾任浙江临海、宁海县丞;父亲温芾南由实补缺宁海县丞,后赶上三年一次的考核,考核很优异,被升任天台县知县。梅村是温芾南公的第三个儿子,从小就随父亲一起,聪敏好学;所以父亲特别爱他;当时适逢太平天国长毛叛逆未平,梅村不能回到家乡参加考试,只有出钱在浙江参加考试。后历任浙江平湖、宁海县丞,镇海、穿山巡检。在其任平湖县丞时,有当地豪强钜绅送一位乡农,说乡民有罪,要求梅村惩罚,梅村调查后发现,此乡民并无过错,所以不能惩罚。于是拒绝了豪强钜绅的责罚请求,把乡民无罪释放,并说:“我就算这个官不做了,也不忍心胡乱责罚无罪乡民啊!”但是因此得罪了地方豪强,于是去上级禀明原委,并请求辞官,上级领导听后颇为赞赏他的做法。遂将补任安吉县典史,到任后勤政务,体恤囚犯,日日孜孜不倦的工作。

任期未满,即以母亲年迈,要回家养母亲为名而辞官,但是他并没有回到原籍广东嘉应州,而是客居于广德州,靠经商挣钱养家糊口。梅村的母亲是个乐善好施的善人,由于太平天国兵灾,县里百姓缺医少药,于是就让温梅村开设药铺,精心制作各种药丸、散等,平价出售,以方便穷苦的黎民百姓。药铺名字叫《寿萱斋》。

晚清广德州“寿萱斋”大药房


光绪壬寅(1902年)秋,邻省瘟疫爆发,渐渐蔓延至广德州境内,温梅村迅速联合其他药铺预制“救急丹” 分送,救活的病役患者不计其数。光绪戊戌年夏,广德州中严重缺粮食,他又拉动大家捐钱,派人赶赴宣城购米,运回广德,原价出售给平民,有效的缓解了广德州内的缺粮食问题。

己酉(1885)年秋天,广德县由于天灾,粮食欠收,老百姓家里几乎断炊,但是还有无德商贩将粮食运到宜兴高价出售,获以暴利。温梅村见状十分担忧,于是去见宜兴官府汪公,出告示,严禁广德县内粮米私运出镜。这不免引起很多商贩的怨言,他都全然不顾。同时他又四处求购粮米,后来他委托武进人士张公采办,平价出售,这才使本县缺粮食的问题得以解决,人心得以安定。

广德至泗安之路,上通徽、宁,下达苏杭,实为往来交通之要道。每到阴雨天,淤泥没过脚踝,路过摔倒者每天都有。温梅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于光绪乙巳(1905)年独捐巨款,用条石修路二十余里,从此行人车马,无不拍手称赞,商会往来也愈加繁荣。

温梅村先生从辞官客居广德,直至在广德逝世,虽为商人,但处处都心系广德百姓,急百姓之所急,积德行善,人们都称他为“广德大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