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为何腾讯可以侵入阿里腹地(拼多多、京东和微信支付)而阿里却对腾讯社交无可奈何?

ADHERE


阿里的社交软件太分散,什么旺旺,支付宝,来往,甚至微博都能聊天,而不是打通全部账号,集中做一个社交软件


XIN思路


腾讯有个电商梦,阿里有个社交梦,这是国内互联网领域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腾讯在电商领域做过许多尝试,比如微店、收购拍拍网等,最后发现自己做都打不过阿里,白费劲。阿里推出过社交软件来往、在支付宝上线朋友圈等社交功能,企图激发支付宝的社交属性,最后发现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个社交之王,一个电商王者,是中国互联网的两座大山,但他们谁都没办法直接把对方干倒。

腾讯曲线救国:自己打不过你,我帮着别人打你

2014年,腾讯2.15亿美元入股京东,同时把手中的拍拍网送给了京东,并与京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京东在微信中开辟一级入口进行流量支持,这意味着腾讯彻底放弃自己做电商的念头,转而通过扶持阿里的对手来染指电商领域。当时国内唯一可以与阿里竞争的电商公司只有京东,而京东势单力薄,急需一个“靠山”进行资金和流量方面的扶持,二者一拍即合。而京东这几年发展的迅猛势头,也证明了腾讯“曲线救国”的路线是对的。

2016年,腾讯又投资了电商潜力股拼多多,同样用微信社交流量对其进行扶持,拼多多与淘宝和京东等传统电商的路数不一样,做的是社交电商,有了微信社交链的传播加持,如鱼得水,很快深入了三四五线城市市场,短短两年时间,用户飞速增长,月活比肩京东,在美国上市后发展的脚步迈得更大,如今也成为一个小巨头了。

不过,虽然腾讯扶持的京东和拼多多都在国内电商市场有一定的成绩,但离挑战阿里还很远。

2018年国内电商市场份额统计报告中,阿里以58.2%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名副其实的电商一哥,第二名的京东仅有16.3%的占有率,第三名的拼多多更是只有5.2%占有率,可以说阿里在国内电商市场是占有垄断性优势的。

目前来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腾讯系的京东和拼多多依然很难对阿里构成实质性的挑战,不过,通过小成本的投资,能让腾讯间接享有国内超过20%的电商市场,腾讯这一战略还是相当明智的。

支付领域各凭本事,社交增长力更强

阿里的支付宝源用户来自淘宝,支付功能初期是为了服务淘宝买卖双方而推出的,在有了一定的用户和活跃度后,支付功能才独立出来,成为支付宝,并围绕支付功能进行相关领域的业务扩充,再利用其它业务进行拉新和提升活跃度,比如转账、充话费、借款、骑单车、交水电费、蚂蚁森林等,如今支付宝已经独立成为一个互联网领域的巨头,据说如果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上市,市值将超过京东。

而微信做支付,是典型的后来居上。腾讯拥有全国最多的用户社交链,社交中肯定少不了资金往来,在十亿级用户基础上,腾讯在2014年春节以一招“发红包”,瞬间将大半社交用户转为微信支付用户,吓了马云一大跳。此后,微信又开发出扫码支付功能,利用成功打通线下应用场景。

如今,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基本平分国内线上支付领域的江山,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宝是集合了许多功能,才拥有这么多用户和活跃度,而微信支付基本上仅依靠转账和扫码支付就已经有这么大的体量,社交与支付,显然非常配搭。

电商和社交不同,阿里无法复制腾讯”曲线救国“之路

为什么腾讯能通过扶持阿里的对手,达到染指对方领域的目的,而阿里却很难呢?

一方面,腾讯当时扶持的京东,在国内电商市场已经占有一定的份额,并且京东在3C领域有着自己的优势。而国内的社交领域,基本都被微信和QQ垄断了,就算我们熟知的陌陌,也是在腾讯没有涉及的细分市场中勉强生存,完全不能相提并论。所以,阿里找不到一个与京东在电商领域地位一般的标的进行投资扶持。

另一方面,电商与社交有很大的不同。电商基本是一个纯商业性和开放性的领域,商品交易第一,粘度和依赖性其次,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在哪个平台买东西其实都差不多,最重要的是商品质量过关、价格便宜、物流正常就好,现在也有很多用户手机里同时装着淘宝、京东、苏宁、拼多多等电商应用,买一件东西都会在几个平台上对比价格,哪个便宜买哪个。这也是京东和拼多多能在国内电商市场分一杯羹的重要原因,迁移平台对用户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和阻力。

而社交不一样,社交是一个私密性比较强的领域,如果你问一个人,为什么你要使用这个社交软件,十有八九是这样的回答:因为我朋友都在这上面。微信沉淀的,不仅是用户,更是用户的社交关系链,用户用得越久,他的社交资源在微信上就沉淀得越多,对微信也就愈加依赖。如今微信号的重要性已经和手机号相提并论,这么兼具国民化和个人化的东西,是异常稳固的。所以,要用户迁移平台,成本非常高,除非社交平台自己崩塌,否则很难去动这块蛋糕。


社交的价值非常巨大,几乎每个互联网公司都想染指,但几乎每个公司都失败了,阿里也不例外。其实阿里与腾讯是非常互补的关系,马云也说了,阿里和腾讯并不是竞争关系,他们可以在相当多的领域展开合作,这两个伟大的公司,在未来还会在更多的领域改变我们的生活。



科技扯谈官


我个人认为,

阿里不是对腾讯社交无可奈何,

而是根本不打算涉及社交,

更没有与腾讯正面争锋的想法。

至少2020年以前没有。

为什么这样说呢?

可以看我的配图。

我是阿里系的拥趸,

近一两年用支付宝聊天、谈生意。

等我换手机转移数据才发现,

支付宝竟然没有聊天记录转存转移的方法。

截图就是在线客服跟我的对话。

我愿意为我的言论负责!

社交一定要有可追溯性,

许多聊天记录都是需要保留的。

而支付宝一换手机所有聊天记录清零,

这让我觉得阿里根本不在乎也不打算涉足社交。

阿里想做别人做不好的事,

想涉足更多新的领域。

阿里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比厚厚还厚


阿里的电商是插座模式。拨一个插在京东的插座上,只要能通电一样用。谁便宜,谁方便就对谁忠诚。对手只要产品好,用钱砸,就能分一杯羹。


腾讯的社交是竹子模式。看着是一根一根的,拨的时候,发现整个一片竹林,就一个根。地底下盘根错节,一根你也拔不动。那边地再好,这里的竹子你也挖不动。

所以,阿里能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强运营说的就是这里。

而腾讯运气真的好,微信又是他家的。微信这一眼泉,浇灌了整片腾讯的地,种什么都能长。京东,拼多多,微视等,浇灌之后成不成,就看各产品的手段了。



沧丘先生


应该这么说,在现在2大集团的格局之下,谁也拿谁没办法。

1,腾讯自己做电商的结果就是死,这个已经有多个案例了。腾讯之所以自己做不好电商,是因为它已经拥有了2个最值钱和最赚钱的业务——社交最值钱,游戏最赚钱。电商对于腾讯来说,属于“重资产且低利润”,淘汰也属正常。但是社交流量最好的变现途径之一就是电商,所以它只做投资电商就行了。至于移动支付,属于流量变现环节闭环中的重要环节,腾讯当然要自己做了,而这对于阿里的打击只是社交价值的一种正常展现而已。

2,阿里做社交已经想了很多年,但是没有一个成功的。包括最近吹牛吹的很厉害的钉钉,其实也只是“虚假繁荣”而已。为什么?从社交行为本身去分析,社交中最持久最有价值的关系是亲情关系、爱情关系和友情关系,这些关系网微信上拥有的可以说最全。而钉钉拥有最多的是商务关系,是相对易变不持久的关系。加上钉钉为了讨好企业主、留住企业使用,在一些功能上做得有些反人性了,企业的员工是被迫使用,一旦有机会立刻会离开。阿里一向以待遇优厚著名,因此我猜懂得如何做好一款社交软件的产品经理应该还是有的,但这么久都没能成功,这原因应该出在决策层身上。再看看阿里文娱艰难的发展,更说明问题。

3,从长远来看,电商会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交化和分散化,也就是说未来电商极有可能会消亡。而社交永远都存在,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因此,虽然我很讨厌腾讯的游戏,但我也认为腾讯会比阿里有更好的未来。


耀点思维


有所为,有所不为

针对题主说的为何腾讯可以侵入阿里腹地(拼多多、京东和微信支付)而阿里却对腾讯社交无可奈何?的问题,我觉得他们都曾尝试交叉,最后发现还是做好自己。

他们都尝试过

其实我觉得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他们一开始都是低头专注做自己的那一块。当他们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开始抬头看路发现,原来对方的领域也是很有潜力的。所以阿里开发了钉钉,后来运作之后发现不理想,加上本来的阿里旺旺,都没有成气候。最后阿里还是让钉钉存活下来,但是已定位在办公领域。而腾讯发现,自己网购品牌,拍拍商城,运作几年,发现确实不行。后来改做收购入股,还算有点成效就是,京东和拼多多的出现,并且也形成了一定的气候。从表面上看,我觉得阿里确实在社交上比较吃亏,但是阿里有今日头条,至少在自媒体领域领先腾讯。而腾讯因为微信自我感觉良好,开始发起自己的垄断攻势 ,但是俗话说的好,多行不义必自毙。让我们静候时间对腾讯和他的微信以及游戏的审判吧。

反应的格局不同

我觉得阿里在马云的带领下,确实走出了一条强企之路,它的生态系统比较完善,没有什么让人诟病的。基本上一条龙服务。从网购到聊天工具到支付工具,再到休闲娱乐工具头条、短视频和优酷等。而且在公益领域也有不错的建树,蚂蚁森林治沙种树都不错。再看腾讯,QQ到微信,算是涅槃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滩上。微信的垄断地位,虽然持久,但是相信他这样闭环生态,中就会把自己害死的。网购有拼多多和京东,但是,还无法撼动淘宝和天猫的地位。微视更是感觉还没有后来的小红书招人喜欢。能盈利的游戏,确实无人能撼动,但是他们遭到多少家长的问候,这是虽然赚钱,但是理亏,良心不会痛吗?虚拟游戏,使我们中国人强壮的助长剂吗?显然不是,而是一剂慢性毒药。

最后总结:

我觉得这两个巨头,虽然各有特色,但是无论是从生态系统还是群众基础上,我觉得还是阿里系更有可能超越亚马逊,而腾讯虽然很强大,但是有点不作死不会死。让我们静候时间这个判官,对他们这两个企业是给如何做了断的。


张敬医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腾讯的电商的业务主要是对京东、拼多多的投资,这是通过投资完成的。

虽然大家说阿里的社交做不好,但是你们只是把目光放在支付宝之上,觉得支付宝的社交没有做好。

但是支付宝的社交没有做好,并不代表阿里的社交没有做好。阿里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拥有大量的资本,所以能够进行投资。

钉钉大家知道吧?2017年12月底,钉钉CEO无招首次公布用户数量破亿;2018年第三方数据显示,钉钉在智能移动办公领域市场份额占比最高,活跃用户数排名第一,且超过第二至第十名活跃用户数的总和。

你觉得阿里做不好社交?是因为你把阿里等同于支付宝,但是阿里这么大,怎么可能等同于支付宝。阿里这么有钱,直接就砸钱在钉钉上,钉钉的移动办公的市场可能高达500亿市场。

你说阿里的社交不行?

当然,你要跟腾讯这种依靠社交的对比,这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是腾讯的护城河了。

阿里的护城河也很高,在移动支付的市场上,支付宝也占据了头部的名额,微信支付占据了第二的名额。而且还是得益于国民级的应用——微信,这才占据了如此大的份额!


太平洋电脑网


不知道有没有支付宝的工作人员可以看到,

支付宝压根就没考虑做聊天软件的意思,经常打开支付宝一年四季朋友那一栏几十条未读信息提醒,一条条打开关掉过一会儿在打开又一堆未读信息提醒。

完全就是一个专用的广告功能。 每个人都会烦的,我身边的朋友基本上不会关注朋友功能。因为都烦了全部是广告提醒,

所以我用支付宝发信息也基本没人回应。 我感觉这是支付宝自己作死。


何海8501993


主要是战略问题,根本在于社交对阿里并不太重要,其实是可有可无的。

微信和QQ并不完美。找到痛点,掀翻微信QQ并非不可能。

微信QQ痛点在于缺乏系统保护层,各类广告,骗子,骚扰过多。非实名制。

如果阿里可以开发一款社交软件,实名制。发现骗子,广告,骚扰等。直接封号。

在这款社交软件里可以放心的聊天交友,在口碑下,会迅速成长。

其实当年微信取代QQ有一部分这个因素,QQ可以随便申请,编资料。微信要手机号注册等等。


如无神


我想从网络科学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

1 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的含义是:用户越多,产品价值就越大。产品价值越大,用户就越多。

社交软件是网络效应场景的典型代表。

假设只有你一个人在使用微信,其实微信是没有价值的,因为你谁也联系不上。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都在使用微信,即使你没有使用微信,为了和他们联系,你自然也会安装微信。


2 赢家通吃

当A公司用户规模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发网络效应,这个数量通常称为引爆点。只要跨过这个点,产品的正向增强回路就会被激活。

同时竞争对手B公司,用户就会被抢过来,价值迅速流失。价值流失,用户就更少。竞争对手的负向增强回路被激活。

遗传学上有一个最小可存活种群概念,即100-1000年内,一个物种为了有90-95%的存活可能,所需要的最小个体数量。

这个数量是4169。一旦小于这个数值,因为代际叠加的交配难度,物种就会走向灭绝。

如果A公司率先引发网络效应,最可能的结果是A公司赢家通吃,或者第二名跨越过了生存点,构成强老大,弱老二这个格局。


3 社交和电商

根据梁宁所说,微信是腾讯在2011年1月发布的一款产品,比米聊起步稍晚。微信2.0版本前,微信用户有400万,米聊有1000万。

由于QQ能力储备和技术积累,微信2.0超越米聊,率先跨越过引爆点,从此遥遥领先。

一旦微信引发网络效应,后者再想从大众社交领域挑战微信,就会非常非常困难。

反过来也是一样。阿里电商起步早,买家越多,商家就越多。商家越多,买家就越多,已经引发网络效应。

但是电商行业也有一些起步较早,已经跨越过生存点的企业(京东),或者一个电商新业态产品(拼多多)在某个领域引发了网络效应。腾讯会选择和他们合作,至少保持第二名的位置。


如果竞争对手在某一个领域率先引发网络效应,怎么办?

不要灰心也不要恋战,快跑进入下一个战场,在新领域引发自己的网络效应,打造拳头核心产品。

打败微信的可能是任何一种新产品和业态,但不会是另一个微信。


敬请关注

请点击关注按钮【IT徐胖子】会持续为大家奉献互联网和技术干货内容,感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