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清朝原本有13个皇帝,其中有1人为何被“开除”?

盛开的白鹤


满清12帝,是我国最后的王朝绝唱。从努尔哈赤开国,到宣统亡国,期间皇室发生的故事可以写到几百万字的小说。

为什么说满清有“13”个皇帝呢?

让我们时间回到1643年,这一年满清的第二个皇帝皇太极挂了。由于死的突然,并没有来得及安排后事。

话说清朝的帝王总是犯这个错误,不然也不至于有后来的九子夺嫡。

皇上没了,总得有一个新的顶上去吧。



这个时候两大势力出现了,分别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皇太极的十四弟多尔衮。

通常子继父位,为什么多尔衮作为皇太极的弟弟这个时候要出来争夺帝位呢?

原因就在于多尔衮战功赫赫,在军队和朝堂之上声望很高,势力更大。既然皇太极没有明确指出继承人,为什么我不能争一争?这是多尔衮的内心写照。

双方势力斗争异常激烈,这事好激烈,要是相互谦让才怪了。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最后上位的确实年仅六岁的福临。

其实,这也是双方妥协的结果。双方都在想在运动中壮大自己,消灭对手。最后的结局很明显,多尔衮技高一筹。

很快,多尔衮就带领着八旗子弟进了山海关,来到了北京城。

其实,这个时候多尔衮还是有机会自立的,把福临娘俩扔在盛京,自己在北京称帝,依然没有谁能够左右自己。

可能此时的多尔衮心境已经变了,跟一年多前争帝位时不一样了。可能现在觉得,做一个隐形的帝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也或许,他放不下他和孝庄的感情。

就这样,又把孝庄娘俩接到了北京城。

这个时候顺治还没有亲政,还是个孩子。那朝中大事怎么办?自然是由摄政王多尔衮来主持了。

自己没有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而且帝国正在慢慢壮大起来。

或许,这对于此时的多尔衮来说,足够告慰祖宗先灵了。

多尔衮的摄政王做了七年之久,这七年里,多尔衮带领八旗子弟进入北京,平叛边乱,打击南明,对于一个刚刚入主中原的王朝来说,功不可没。

更是让自己的正白旗进入了上三旗,抬高了自己的宗族势力。

后来,多尔衮在平叛祸乱的时候,死在了古北口外。

念于多尔衮的功绩和其势力,顺治皇帝只能追封多尔衮为“清成宗”,成字有着大功告成之意,完成之意。

可能这也寓意着多尔衮成功入主中原之意吧。

但是,仅仅两个多月,顺治皇帝便剥夺其封号,捣毁其陵墓。

可能是这些年里,顺治压抑了太久,也可能是这些年和他母亲的传闻,让顺治内心感觉受到了侮辱。

但是,他忘记了自己的皇位和这偌大的天下是怎么来的。

后来,乾隆四十三年,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结语:从王朝的角度来说,多尔衮功大于过。如果没有多尔衮的同意,福临没有机会登上皇位。如果入主北京以后多尔衮自立,顺治在关外毫无办法。

作为一个臣子来说,多尔衮同样合格,积极平叛,开疆扩土,奠定了清朝最初的格局。

只是他和孝庄的故事,那也只能怪年轻时的故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