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探祕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劉宏安

著名的水洞溝遺址位於寧夏靈武市臨河鎮,遺址自1923年發現以來,不僅傾注了國內外考古學者的艱辛努力,也有普通人的默默貢獻。今天,我們帶您走進水洞溝,尋找當年發生在這裡的傳奇往事。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張三”其人

2003年,筆者和文友王宗義先生在靈武臨河鎮下橋村,找到當年發掘水洞溝的目擊者,時年86歲的張三妻弟趙龍老人。說起水洞溝和“張三小店”,老人興趣大增,捋著雪白的八字鬍,打開了記憶的閘門,把我們帶進80年前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中。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張三,本名張梓,漢族,1894年出生,靈武橫城人。其兄弟4人,因排行老三,人們常叫他張三。上世紀初,水洞溝一帶只有四五戶人家,“張三小店”的前身是張三之父張天義開的車馬大店。清末民初,這裡過往客人很多,東來西往的路人均在橫城渡口過河,然後入住該店。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張三父親經營時,店鋪生意興隆,一家人的生活也較為殷實。至上世紀20年代,因其父年事已高,小店開始由張三經營直至解放後合作化時期。張三中等個頭,脊背微駝,細眯的眼睛裡常掛著血絲,臉上佈滿斑點,兩頰泛出一種病態的紅暈。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水洞溝遺址的發現

1919年,比利時傳教士肯特由銀川前往陝西,途徑橫山水洞溝時住在“張三小店”。這是張三第一次見到黃頭髮、藍眼睛、高鼻樑的外國人。肯特在水洞溝東面不遠處,發現了一件披毛犀牛頭骨化石和一件人工打製石器。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家桑志華、德日進到中國進行古生物考察,他們慕名來到水洞溝,住進“張三小店”。晚飯後,德日進坐在小店東面臺子上歇涼時,發現水洞溝北部斷崖上有磷火閃現,他跑到北崖溝下搜尋,發現崖壁上露出灰燼和一些動物頭骨化石。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第二天,德日進僱請民工開始挖掘。四五十天後,挖出300多公斤石核、刮削器、尖狀器等舊時代石器,最後裝入木箱,用9匹騾子馱回法國。德日進與桑志華回國後和布勒、步日耶對這批石器研究了5年,最後寫出水洞溝考古報告,在西方正式公佈後,從此震驚了世界考古界。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遠古人類的發祥地

水洞溝遺址是距今3、4萬年前遠古人類生活繁衍的地方,當年這裡自然景觀近似現在的熱帶地區,有寬闊的湖泊,綠色的湖水盪漾著粼粼波光。岸邊豐茂的水草叢中生存著巨大的犀牛、野馬、原始牛和活潑的羚羊。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當時居住在這裡的古人類尚處原始群居階段,青壯年人不分男女手持棍棒或石器到湖邊、草原狩獵。他們使用的武器很“原始”,一旦捕獲到動物,勇土們將獵物抬回住地,大家圍坐在一起,點上篝火進行燒烤。年輕人還戴起用駝鳥蛋皮製成的項項鍊,跳著歡快的舞蹈。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有一天,災難突然降臨了,連綿的暴雨使湖水驟然上漲,驚慌失措的水洞溝人來不及拿走工具就匆忙逃離了住地。後來,淤積的泥沙將這裡深深掩埋。幾千年後,洪水將這片泥土沖刷出一條高約8米的斷崖,一條不願停息小河終年在這裡流淌。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水洞溝考古研究大有可為

1960年,中國和前蘇聯組建中蘇古生物考察隊,對水洞溝遺址進行第二次發掘。196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著名考古學家裴文中先生率隊,在水洞溝遺址進行了第三次大規模考古發掘。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1980年9月,寧夏博物館和原寧夏地質局區域地質調查隊組成聯合發掘隊,對水洞溝遺址進行第四次發掘。著名古人類學家賈蘭坡先生親臨發掘現場,為考古發掘和研究提供科學方法。2003年至2014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水洞溝遺址進行了第五次系統發掘。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水洞溝遺址是迄今黃河上游唯一經過正式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也是寧夏境內迄今發現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址,對研究中華民族古老文化起源具有重要科學價值。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1988年,國務院公佈水洞溝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目前已發展成為寧夏重要的旅遊景點,榮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銀獎。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探秘靈武–張三小店與水洞溝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