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今天早上去山上,路過一塊水稻田,這個水稻田全部黃秧是怎麼回事?

巴蜀新農人


近期是南方梅雨季節,天氣陰雨,陽光寡照,山地氣候可能夜間氣溫較低,影響水稻正常呼吸、代謝、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影響水稻葉綠素生成,同時影響水稻正常分櫱、封行,水稻抗逆性、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和滋生病毒。水稻適合生長溫度25°C——35°C,如果,平均氣溫低於15°C可能對水稻生長產生嚴重影響,高於37°C有高溫熱害,高溫高溼環境也容易感染病菌。近期北方持續高溫,氣溫都在35°C以上,宜水稻病毒病菌滋生漫延。

從我們當地水稻種植上看,圖片上種植的水稻應該是早稻,可能栽插時,氣溫下降,水稻遭遇了“插秧寒”,水稻栽插後,不返青,不分櫱,無論怎麼施肥就是難封行。用我們當地話說就是“水稻元氣大傷”了。以前,我們當地早稻栽插也出現類似情況,主要是早稻栽插時有“插秧寒”天氣,氣溫下降到0°C左右,水稻難活棵,緩苗期長,返青遲,分櫱慢,到收割時水稻也沒完全封行。

防治措施,早稻栽插後,如果氣溫低於5°C以下,要採取葉面噴霧98%磷酸二氫鉀300克+0.04%蕓薹素內脂20克兌水30公斤溶液。調節和促進水稻正常生長。葉面噴霧25%多菌、50%甲基惡黴靈、井岡黴素、甲霜唑,戊唑醇、三唑酮等,兌水1000倍液——2500倍液。發病早期每隔5天——7天噴霧一次。

圖片如果是今年栽插的早稻已經沒有防治必要了,乾脆翻耕重新直播中晚稻還來的及。眼下已經是“雙搶”季節了,早稻開始收割了,水稻還沒有抽穗揚花,已經絕收了,不如改種中晚稻或其他農作物。





長江三農



如果你是今天早上上山去,路過一塊水稻田,水稻苗比正常要矮一截,而且全部水稻黃秧,應該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也許是氣溫,也許是其他原因,但最主要的還是氣溫吧。

現在是七月,氣溫相差太大,普遍地區存在一些高溫,這些高溫達到39到40℃。高溫的輻射,對稻田也造成影響,火熱的太陽照在稻田上,就像火烤稻田一樣,稻田裡的水溫也隨著氣溫上升,這時稻田裡的水也是燙的,對稻田的根部影響也很大,也會導致稻田的稻秧發黃。

還有一個也可能是水稻得了水稻矮縮病,導致水稻苗比其正常水稻矮一截.這也是由於這個月的氣溫特別高造成,有些病蟲的寄生卵,還有葉蟬的寄生,寄生在稻田的葉子上,由於氣溫的炎熱,葉蟬迅速繁殖,有病蟲在侵害,稻秧,慢慢萎縮發黃,最後,導致水稻矮縮病。

其實,水稻全部黃秧,比正常水稻矮一截,有多種的原因,具體是怎麼回事?還是要根據科學的依據,我們光看圖片是分辨不出來哪種情況?最好是,去諮詢,或者到農業部,那裡有專業的研究水稻技術員,他會給你講解,而且會實際觀察水稻的情況,具體分析,具體對策。


鄉村梅好


您好,看了您發的圖片,這個水稻全部黃秧是因為僵苗,又叫坐篼。跟我今年種的水稻一樣,不是缺什麼元素引起,而是肥料和天氣造成。主要情況如下。

造成水稻座篼的原因

1:山上的田本是冷水田,早晚溫差很大。秧苗移栽後不適應生長,長勢遲緩,農民為了讓它生長加快,撒了很多幫助它生長的肥料。秧苗吸收肥料後長勢很猛,根莖嫩綠,植株茂盛,突遇天氣驟變,嫩綠的根莖無法適應突來的天氣變化有的就打焉變黃,慢慢萎縮,就形成座篼。

2:水稻一般下完底肥後再移栽,後根據苗的長勢情況看苗施肥。今年雨水多,水分足,水田保肥性能很好,後面水稻不需撒多少肥料都能有好收成。可農民在觀察苗的長勢時,感覺還得給苗追點肥料,豈料今年雨水多,照往年的方法施肥下去,遇雨水充足秧苗就肥贏了。肥贏的秧苗植株弱,密不透風,光照不足,加上雨水浸泡,就慢慢形成座篼。



解決座篼辦法

1:等溫度升高不在回落後再移栽,移栽的時候防止發蘗慢可以栽兩瓣秧苗。

2:雨水多時勤放水,少時要灌水,做到水位不超過4cm為好。施肥以少施勤施原則,做到寧願秧苗長勢差點,也不願它肥贏。

3:肥贏時及時把水放幹曬田,有條件的情況可以用水沖田,儘量讓肥料流失。水稻肥贏抗倒能力弱容易倒伏,嚴重時可人工割掉上面部分葉子,人為阻擋它生長過快。

4:肥贏時病蟲害較多,隨時注意防病蟲害,根據病情到當地農技站諮詢購買。


以上就是我根據您的圖片觀察 ,再結合自已今年秧苗生長情況分析的。我是【留守傅姐】,一年365天在田間耕耘的農人,如果您覺得我分析得對,關注加點贊評論唄。


留守傅姐


擴開三張圖片看了一下,這稻田耕作的十分粗糙,順圖片往禾苗蔸下一看,無論在那裡水是在一容器裡是平的,在一塊田中耕作完後看耕作的田泥是否耖平,也是剛好以淹沒田泥來衡量泥面是否在一水平面,而現在許多應用小機械耕翻後,許多就是撒下化肥作基肥,停一停就栽禾插秧,因為現在沒有時間去理會那差一丁點的最後產量,產量上少點,多點都賺不到什麼錢,於是許多田塊裡耕作那管平不平,能栽下去,多是萬幸了。


三張圖片中比較黃秧的,同樣是秧棵把發櫱苗最少的,有的是明顯田中泥面比別的凸高起一片,這些是由於下基肥時雖然撒的比較均勻,後是那水溶化肥都往水深處溶解去了,這一塊高凸的基肥力不足,造成了稻棵中營養不良。

而有幾塊是明顯下凹,而是怎麼還發黃呢?栽禾插秧多是基本深度,這此下凹之處所栽的也是同樣深度,而整塊田中水是是水平的,肥料溶解後集聚在這些凹地,另外栽插深度一樣,那裡水浸到的插苗比較深,下面肥料又多,水漫到的苗蔸又不好櫱苗出來分擔過多肥液,時間一長,這些凹陷下去的形成了肥料過盛而燒苗。現在人看田水都懶管的,認為這沒什麼,肥當家,有的甚至再一次追肥下去,更加重這種田間的東一塊黃苗,西一塊黃苗。



擴開幾張圖片仔細看看,暫時沒有病蟲害原因,就是在耖田時沒弄平田泥,基肥又下得重,或追施了些肥,造成的。這也不能怪農民不愛惜,那麼低的糧價,弄好那增產也就或許幾十塊錢,或許還要半天,一天的,別的什麼事幾小時就賺來了,還沒那辛苦。不是還在種田的農民不懂,而是消極對待,可能是為錢奔波,無心而管這些了。


老艾葉


一塊稻田全部黃秧可以排除藥害病害,臨近稻田不黃可以排除農業氣象災害。剩下的問題就是管理問題。

1,插秧苗太弱,插秧後管理不到位,造成苗弱苗黃。

2,施用氮肥不足,苗期是氮肥臨界期,施氮肥不足會造成苗小,苗黃,分櫱力差,出現題主所描述的症狀。

3,施肥不均衡造成缺素症。在大中微量元素中,有些元素相互促進吸收,叫促進作用,有些元素間相互排斥,限制對方吸收,叫拮抗作用。如磷鈣施多了影響鐵元素的吸收,水田裡的鐵由於受制而吸收不足,導致鐵黃化,植株矮小。

措施:

1,葉片噴灑氨基酸功能葉面肥十葡萄糖,增加秧苗的能量與活性,補充微量元素。

2,缺氮肥時及時畝撒施尿素20kg。

3,缺鐵黃化,葉面噴灑鰲合鐵葉麵肥。

根據秧苗造成黃化的具體原因,具體施策,10天可變成綠色,恢復生長。


天道新農


水稻整田秧苗發黃,有人說是蟲害或發病。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如果是蟲害或發病就不是這種情況,他說的是整片而不是一撮一撮的。整片發黃主要原因有兩種,一,就是雨水過多沒有曬田,田裡都浮泥秧苗不利紮根。根系不發達不長新根,所以慢慢就變黃或變紅色,你把秧苗撥出看一下肯定是黑根。二,爛泥田或出鏽的田也會發黃,這種情況很普遍。特別是靠近山塝的田最易出鏽水。所以對禾苗是不利的我們應該抓緊天晴開溝排水,這樣才能使秧苗長出新根,以後慢慢由黃轉青再施少量尿素。有利根系發達,為後期打好基礎確保高產。


專長古玩


這種水稻是根部出現問題,根部未

生新根,遼河流域很多年未發生此病了。

這種病人民公社生產隊時落後育苗方式極益發生此病,育秧使用大量農家肥,或秧床黑沃,而且實行水育秧,前期秧苗瘋長,過度耗費根系,秧床秧密,農家肥後期溫度增高,使之爛根,而且手拔秧,根系損失嚴重,發生這種病秧苗,往往都是黑根。如底肥不足插到地裡大緩苗,不會死苗,後期田間管理跟上,緩苗後適當哂田,促使繼續髮根,一般不能減產。

現北方育苗廣泛使用托盤式旱育苗,便於機插秧不說,使秧苗委曲生根,但不死根,插入大田馬上生新根,不緩苗,溫度好一般第二天就長新根,加之底肥充足。三天後就蔥綠一片,長勢喜人。

要想杜絕此病,心須改變育苗方式。

個人看法,不同看法可議,勿噴。


用戶遼河人家



農民說土話


這個問題我特意打電話請教了在農村有經驗的爸媽,取補救措施 受害後加強管理,適當補施氮肥並灌水,促使其儘快恢復生長。

藥劑救治:常年使用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必備的保護藥劑"半日青"或者芸胺120(急救保護劑),在噴施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的時候復配芸胺120(急救保護劑),按20-40ml/畝均勻噴施於作物上保護救治效果好。希望能幫助到你




川妹小花


你好!水稻葉子發黃有以下原因: 1、硫化氫中毒。根系發黑,並有臭雞蛋味,白根少而細弱;基部老葉呈現黃褐色,葉尖枯黃,隨後老葉枯死,上部僅有一二片綠色新葉。

2、有機酸中毒。稻株根系萎縮,很少發生新根。 措施:排水曬田。 二、缺素髮黃。(氮、鉀、鋅) 三、肥害或藥害引起發黃。 四、生理性早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