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山東省昌樂一中教師郭新燕:充滿激情的語文老師

專欄:優秀教師

山東省昌樂一中教師郭新燕:充滿激情的語文老師

郭新燕,昌樂一中語文教師。從教25年來,她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積極投入各項工作,贏得了領導、同事和家長們的一致好評,先後獲評市縣優秀教師、市優質課一等獎、縣教學能手等多項榮譽,輔導的學生作文多次獲得國家和省市級大獎,多次參與市教研室組織的材料編寫,撰寫的論文和教育隨筆多次在國家和省市級刊物發表。

激情

不管什麼時候見到郭新燕,她總是步伐輕鬆矯健,面帶微笑,身上彷彿有使不完的勁兒。
無論工作多麼忙碌,身體多麼疲倦,只要一走上講臺,她就一定全神貫注投入到所講授的內容中。品味蘇東坡的《卜算子》時與同學們一起眼泛淚花,學習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則慷慨激昂,義憤填膺。同學們反映《春江花月夜》難背誦,她放上古箏曲,自己先流暢地示範背誦。她的激情就是語文課堂上的集結號,帶動大家高效投入到學習中去。

郭新燕的激情還表現在業務學習中。隨著昌樂一中翻轉課堂改革不斷深化,她積極投身到對翻轉課堂的反思和學科個性化研究中,讓語文課堂從初期的吃飽到成熟期的吃好,不斷提升微課的質量,加強語文翻轉課堂的薰陶作用和育人功能。

職業倦怠這個詞語在郭新燕身上是見不到痕跡的,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每天除了在教室上課、輔導學生之外,更多的時間是坐在辦公室備課、改作業,周圍的人經常見她加班加點設計一個教學知識點,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直到滿意為止。

山東省昌樂一中教師郭新燕:充滿激情的語文老師

愛心

作業組分析會上,郭新燕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遇上什麼樣的教師,你就努力做什麼樣的教師。她還說,最好的教育就是愛。

昌樂一中離家遠的孩子不少,不當班主任時,她逢清明就給留校的學生送雞蛋,八月十五送月餅,元旦領到家中包水餃。她的手機也成了家長聯繫孩子的中轉站。當班主任時,每天午休晚睡前,她總是到床頭和同學們家長裡短地聊天,瞭解每一位同學的思想和生活情況,同學們也都願意把自己的悄悄話和喜歡吃的零食留給她,和她一起分享。

同學們有問題問她,她第一句話總是,不會不要緊,老師也覺得這個點既難懂又重要……這種媽媽式的寬容,一下子就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下次回答問題、背課文就一點也不緊張了。

愛心、耐心使她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媽媽教師。


山東省昌樂一中教師郭新燕:充滿激情的語文老師

敬業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說,職業是謀生手段,事業是你終生為之努力奮鬥的工作,是你自己奮鬥的對象。郭新燕把教師這個職業當成了自己的事業

她每一次上完課都要寫教學反思,精心記下自己的收穫或者缺憾,對每一個學生知識的弱點,她都有一本細賬爛熟於心。她還經常記錄發表關於教育的隨想,在自己的博客和日誌中現已積累教育隨筆290多則。

關於語文的傳道問題,她奮筆疾書;關於學校的育人問題,她從不沉默。語文課上有她對學生的孝道教育,有她對國家的責任教育,有她對青春期的情感教育,有她對每一個孩子肯定自我的悅納教育。

“三尺講臺,三寸筆,三寸舌,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樑”,這是郭新燕不懈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