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一般老人,什么情况下会去住养老院?

路琛848


老人年纪大了,难免身体也开始走下坡路。


子女虽多,但都各有工作家庭需要照顾,很难分身来照顾老人,而且照顾老人是个长期越来越艰巨的活。


在这种情况下找个规范规模大的养老院会是个很好选择。



因为养老院有正规的护理人员每天照顾,包括合理饮食和身体检查。而且老人在那也可以交到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朋友,有益身心健康。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把老人送去养老院是一种不孝顺的行为。


但是,当老人身体不适时,在养老院,有专业的医生护士和护理人员,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这当然也不是不孝。



曾经就有一个朋友讲述:


姥姥和姥爷有7个子女,4个女儿和3个儿子,这7个儿女不能说过得非常穷吧,但是也确实是不是特别富裕,并且每家都有自己的子女,子女上学、结婚都让家长操心不已。


姥姥和姥爷身体都不是很好,12年的时候姥爷突发脑梗半边身子没有知觉,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治疗后虽然勉强可以自己走路,但是还是需要人照顾的,姥姥14年秋天开始也经常因为脑梗和高血压折磨的经常住院,后来好了很多。


后来这7个儿女在姥姥第三次住院的时候集体商量都同意送到养老院,一开始两位老人也不太同意,都觉得有儿有女的送到养老院让别人认为儿女不孝,后来经过几位孩子的劝导,还是同意了。


然后几位儿女在多方挑选之下选择了一家养老院,环境比较好的,每天有人做饭、洗衣,还有很多跟姥姥他们同龄的老人,可以一起聊天,打牌。



一开始,怕两位老人不习惯,子女们轮流每个人陪了几天,现在有人去姥姥都往回撵了。


说在那挺好,有人照顾,饭也吃的好,每天就是看看电视,慢慢与周围人熟络起来,还能一起唠唠家常。


姥爷更是恢复的更好了,可以经常打麻将、扑克,他的手脚协调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这件事证明并不是亲力亲为的照顾才是孝顺,时代在改变,就如现在产妇坐月子,都会请月嫂照顾新生儿和产妇,但这不代表家人们不爱产妇和新生儿,反而是因为更爱她们,才想让她们享受最专业的服务。


同样,子女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即使不是亲力亲为的照顾,但同样给了父母最好的照护。


有些家庭出于某些原因实在不能在家很好地照顾老人,为避免老人感到孤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征得老人同意,入住养老院非但不是不孝,还是大孝。


对不孝的人,即使他让老人住在家中,也只是做给别人看,却会苦了老人。


但也不是看到父母亲在养老院过的开心就可以不管了,相反的,更要经常去探望父母,询问一下他们在养老院的生活情况,不定期的把他们接回家里小住一段时间。


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父母在养老院过得再舒心,肯定还会想着自己的儿女,想着孙子孙女们。


国德养老


现在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建很多养老院。养老院也是分等级的,高级、中级、低级。这就是要根据老人的经济情况来决定,去什么级别养老院。每个养老院住的老人也很多,我把我知道的老人去住养老院的几种情况,下面来说一说。

子女身体状况不佳,老人自己选择去住养老院。

我单位就有一位老职工白大爷。白大爷还是我刚参加工作一年多,他就退休了。这个白大爷心态好,人缘好,成天乐呵呵的。听说前两年老伴先走了。现在已经86岁了,他自己主动选择去了养老院。

她有一个女儿,身体总是有病。白大爷为了不影响女儿身体健康,竟选择住进了养老院。养老院一个月2600块钱左右。他利用自己的退休金住养老院,还富富有余。白大爷说在养老院挺好不孤单,跟那些老人可以下下棋、玩玩扑克等。到钟点就吃饭,他说自己选择了住养老院是正确的。

子女在国外,老伴生病,一个人伺候不动,选择了去住养老院。

我有一个邻居王姨。王姨今年75岁,身高一米五六,老伴儿比她大十岁今年85岁,身高一米八。王姨是一个退休的骨科医生,有一个儿子在国外定居。

王姨的老伴前几年得了脑血栓行走不方便,拄着棍走路时一步一步往前挪。总能看到王姨扶着老伴下楼锻炼行走。

最近这半年,没看到他老伴下楼,有一次看到王姨就唠起嗑来,她说老伴第二次又发病了,生活彻底不能自理了。

他老伴需要总翻身怕得褥疮,她这小体格根本翻不动老伴那么大的身体。他老伴白天睡得多,晚上不睡觉。王姨最后身体实在扛不住了。

就一狠心,把老伴送住进了养老院。她每隔2一3天就去养老院看一看老伴,养老院的护工护理的比较专业。比王姨护理的还好。王姨把老伴送住进了养老院很放心。

子女少,又工作又护理父母,两者间顾不了,最后选择把老人送住进了养老院。

我单位一个同事,她妈妈十年前去世了。他爸爸今年76岁得了小脑萎缩病,记忆力差。有一次他爸爸中午在家热饭,家里差一点着火了,楼下邻居闻着糊味上楼敲门,这他爸爸才想起来把炉罩火关了。

还有一次她下班回到家,看防盗门没有锁,她以为他爸爸在家里,进屋一看人没在家,她爸爸出门时忘锁门了。

从那以后她白天上班,总是惦记着她爸爸,怕在家出什么事情。

后来她爸爸记忆力越来越差。她也不能不去上班,就跟爸爸商量着要给送住养老院。刚开始他爸爸不同意去养老院,后来一看也不能让她姑娘天天在家陪着他,最后她爸爸同意了。就这样她给爸爸选择了一个,相对条件好一点的养老院住了进去。

每周末,她都会买些水果或营养品去养老院看看爸爸。每逢过年过节,她会给爸爸接回家住两天。像这种情况是没办法的办法,她爸爸住养老院有人照顾了,护工照顾的特别周到,她每天上班也安心了,再也不用成天提心吊胆了。

以上这几种情况的老人,都住进了养老院,都说养老院不管环境还是护理方面都挺满意。

老人住养老院的好处

01 减轻寂寞 老年人最怕寂寞,一个人在家没人跟他说话。去养老院的老人,基本年龄都上下差不多,这些老人都有共同语言,都能唠到一起,不感到寂寞。

02 丰富了生活 养老院娱乐设施比较多,有适合老年人健身的器材,棋盘、麻将、扑克等。有的老养老院还有书画课,美声课等,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

03 医养结合 老人身体逐渐退化衰老,身体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疾病。现在养老院有独立的医生和护士,24小时在岗。出现什么疾病会马上医治,不会耽误病情。让老人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现在建的养老院都比较正规,不仅里面都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还有一些适合老人的健身器材。

老人住进养老院,不仅减轻子女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老人到了养老院以后,精神状态都比较好,不孤单了,不寂寞了,还能结交朋友,精神生活很丰富。以后养老院建设的会更加健全,是很多老人的最佳选择。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雪莲爱生活


我跟我儿子现在都说好了,我老了以后,要是身体好,给你们帮帮忙,要是我有病了,给我找个好点的老年公寓,要是我的退休工资不够的话,给我贴点,让我住老年公寓,你时常过来看看我,这就是我晚年的打算及要求,现在说这些话是不是有点早,我现在快50岁了。


靖懿23


周围有不少老人都是在养老院里去世的,我的亲属也有在养老院过世的,去探望的时候也和养老院里面的其他老人、家属和护工聊过天。我就知道的情况说下这些老人的情况吧。

坐标:四川三线小城市,市区人口过百万。
大部分到养老院的是失能老人,以70-90岁左右的老年人居多。少部分是年纪较轻、但是生活无法自理的50-60岁老人。

例如,邻居的老母亲已经九十多岁了,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俗称的老年痴呆症),家里女儿结婚要抚养外孙女儿,没有办法照顾老人,送到了养老院,大约2年左右在养老院去世。在同一个养老院里,就有一位不到60岁、股骨头坏死的老人,是家属送过来养护的。

少部分到养老院的老人,属于独居或与子女相处有矛盾,自愿或非自愿被送进来的,子女承担生活费用(能生活自理的一般收费2000元左右,含三餐、洗衣、住宿等,如生活不能自理,按程度加收护理费)。

有些老人,在病情严重之后,会要求家属带自己回家,不想死在养老院里。上次去探望的时候,就看到这么一例,儿子背着老大爷下楼回老家……

头条号:讲故事的猫小姐,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谢绝转载

讲故事的猫小姐


说真心话,我不乐意回答这样的问题。今天是悟空小秘书邀请,我说说我的看法。

我们张家口是小城市,我见过养老院,我也到过的养老院。

养老院私人开的很多,有几十个床位的,开养老院可能国家有一定的补贴。

好一点的有规模的条件好点。一般的也就解决了吃饭和有人看管。

老人什么情况下去养老院,我觉得分几种:

一,老人性格开朗的,自己日常生活能自理,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到养老院是为了换个环境。这种人在养老院住不长就会回家。这个人数很少。

二,家庭不和睦的,老人老了有的会像小孩子一样,也有的头脑出现幻觉,即便家里有人照顾他也要到养老院。

三,家庭不和睦的,两老夫妻不能容忍的,离婚怕别人笑话,到养老院就解脱了。

四,老伴去世了,孩子们都觉得自己照顾老人好,兄弟姐妹们有意见,怕老人把钱给了一个人,干脆老人有退休金到养老院大家都省心。

五,家里实在没有能力照顾老人了,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送到养老院挺好。

六,老人有了病,医院不收了,在家没有条件照顾,送到养老院吧!

七,家里人怕老人死在家里心烦腻歪。送到养老院家里清净。

在一起聊天大家都知道,养老院就是火葬场的前一站。到了养老院就等着火葬场来接走。人生算有个完美的结局。人人都有这一天。

我为什么不想接触这样的话题,我对养老院不敢兴趣。我觉得养老还是自己家好!

我的大舅母就是在养老院走的。

我的大舅母为什么到了养老院,我觉得是老年痴呆症。我的大舅母自己可能意识不到,她自己害了自己。我的大舅母在家养老,孩子们每天替换伺候。她可能是管不住自己的嘴,今天来的都好,昨天的人没有好好照顾她。这样时间长了,兄弟姐妹们之间就有了矛盾。大家一致表示送养老院吧!到了养老院我去看了我的大舅母。她到了养老院真的后悔了。晚了,没有人接她回家了。

我的嫂子也是养老院走的。

我的嫂子没有文化,我的哥哥去世早。我们兄弟姐妹们帮助她的孩子一起照顾她。

我嫂子吃亏就是没有把自己高血压当回事。自己不按时吃药,自己有病没有第一时间到医院。到医院已经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在医院住了半个月。医院没有办法治了,出了医院直接到了养老院。

我觉得我应该告诉大家,高血压没有什么了不起,一定要安医生的叮嘱吃药。在自己感觉不好的情况下,马上到医院。最佳的时间是六个小时。在最佳时间送到医院能抢救过来。

我的嫂子没有在最佳时间到医院。她是压迫了两个神经。一个是语言功能丧失,一个是吞咽功能丧失。最后我的嫂子很是可怜。鼻饲是很痛苦的。她也是几个月就走了。

我们这里一般到养老院的人,都是家里人送去的。家里没有精力照顾老年人了,没有办法的办法送养老院。

我是不会自己去养老院的,老了的时候,谁爱送到养老院由他们吧!我能理解。

这样的话题很沉重,很伤感。但是我们也要面对。

孩子们请你们年轻人多理解老年人吧。

人人都会老,过头的话不要多说了。

老年朋友们我们要善待自己,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让美好和快乐留给孩子们。

一般的情况下,去养老院的老年人都是无奈的人!不给孩子们添麻烦的人都是有爱心的人!

让世界充满爱!热爱生活,爱自己吧!


春韵刘姥姥


我身边有许多老年人,他们一般都是在家养老,但是从去年开始去养老院里面养老的越来越多,我想,他们这样选择无非有以下几个原因。

1、因为脑部疾病引起的偏瘫后遗症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这种病有轻有重,轻的可以慢慢练习行走,重的基本上就坐轮椅或卧床了。照顾他们费时费力,还要求有一定的医学基本知识,这时候如果送到养老院就会有专业的护理人员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减轻家人的负担。至于费用,一般老人的退休工资再加上子女的一点经济支持,足够用了。现在有些地方兴起了以房养老,据说在大城市非常流行,以后估计会逐步推广开来。

2、独生子女家庭。这类家庭基本上是“421”家庭,只有1个孩子,孩子要忙着工作挣钱养家,根本无暇顾及养老这方面,另外,独生子女这一代和父母基本上都有“代沟”,在生活上和父母有很大的不同,各种看不惯父母的生活方式。作为老人,与其在家孤独和看孩子们的脸色,不如去养老院过几天快乐的日子。

3、失独家庭。这类家庭的老人非常可怜,没有子女可以依赖,家里没有子女的欢歌笑语,孤独和寂寞始终陪伴着他们,只有在单位或街道社区的志愿人员帮助下住进养老院安享晚年。

4、喜欢热闹但现实生活中比较孤独的老人。养老院里都是一些年龄相仿性格各异的老人,在里面肯定能找到说的来,平常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国家大事,交流交流养生知识,在一起锻炼身体,练练书法,一日三餐按时供应,在里面也是很享受的。

5、市区或近郊建有不错的养老院。如我们市区就依托原来的厂矿医院建立了一座正规的养老中心。里面各种硬件齐全,工作人员都是受过各种培训的医护人员,饭菜都是按照老年人的所需营养标准做的,收费也不高,入冬后床位非常紧张,在老年群体中非常受欢迎。在一些风景区也建有高标准的养老院,安静、舒适、专业,不过比市区的收费要高一点。


上官天竹


选择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各有各的难处,且多数是被动和无奈的选择,主动选择入住养老公寓或养老院的还是少数。

选择养老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老人失能或失智,家人无力全天照护,在权衡请家庭护工和入住养老院利弊后,将老人送到养老院。

2、孤寡老人或五保老人,基层政府部门将此类老人安置到养老院,让老人老有所依。

3、个别地区或乡镇,当地成功企业家兴办养老公寓,为老人免费或低收费提供集中供养,让一部分老人老有所养。

4、也有少部分老人出于孤独寂寞的原因,虽然有子女有退休金有住房,也会选择入住养老院。

5、还有些高龄老人,子女在外地或国外,出于安全考虑也会将老人安排到养老公寓。


老刘韶韶


变老是我们必定会经历的事,虽然自己的父母还未到进养老院的年纪,但养老的事迟早都会摆在我们面前。


如果是儿女工作比较忙,还有孩子正处在中考或高考前的时间段,儿女是没有太多的时间陪老人的,那老人就应该进养老院。

目前看来,养老的事情真的不容乐观,一方面是现在的生活压力大,中年人每天忙于“奔命”,工作和教育孩子已经差不多花掉了中年人所有的精力,如果父母身体出现问题,首先时间上就很难协调,精力和时间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经常看到邻居或亲戚在养老方面出现矛盾,有老人怪孩子不孝顺的,也有孩子认为老人不理解自己的。


其实,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话又说回来,谁又愿意做一个不义之人?养老的问题太复杂,不能简单粗暴的对待。


其实这个主题本身就有问题,好像在有意的引导人们,有点不到万不得以就不要去养老院的意思。


这往往是心态方面的事情。我当年生孩子前做了个长期的计划,打算把孩子送进小学以后再正式的工作,也就是说我做了个6年计划,孩子出生六年之内我只做兼职,一切以孩子为重。

虽然我暂时不打算出去工作,可是,在女儿3岁前我依然把她送到了幼儿园。


女儿上园这件事,我只是传递出一种信息,我可以全力的照顾孩子,但是,孩子应该待在属于她自己的圈子里。


再回到养老院,年岁大了,有些事情自己是没办法完成的,是必须要借助外力。

这个外力都全来自儿女显然不现实,因为,现代人都比较喜欢自在些,稍有一点条件的人都不愿意与儿女住一起,所以出现一些紧急的事情时孩子也不能 立马到场,反而不如住在养老院里方便。那为什么有人对养老院有抵触情绪?


这个问题应该先分析一下我们老年人的心理。


如果是这位老年人太过自我,那他就会有那种什么事都应该依我的心才行,那他们就会认为养老院不自然,其实细想想,人老了,每天过着安稳的日子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放下一些东西反而更快乐。


已经进入暮年,还要想当年那样“叱诧风云”这显然不现实!这一点老人反而应该像我们的孩子学习了,我们的孩子在自己家里时个个都是“天王老子”,一旦到了集体环境里,他们就是收敛许多,他们一直逼着自己去适应环境,而不是任性胡为。人就应该如此,识时务者为俊杰。

如果是一个明智的人,从自己需要人照顾那一天起就应该说服自己进养老院,因为住在养老院里,至少一日三餐有人给准备,还有人陪着说说话,遇到事情有人管,这样儿女也不会太过担心了。


都说中年人最怕接到父母的电话,那是一份担心啊!担心父母遇到紧急情况时因为人手不足耽误大事。

等我们这代人到了老年,都自动会搬到养老院里住吧。让一个孩子给我们养老也不现实,孩子又没有分身术,要工作,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到时候我们应该主动了与亲家商议,最好进一个养老院;



写到这里我有一个想法,从现在起就要练习与人相处的本领喽,只要能放下强大的自我意识,一切都好说。

当感觉自己需要人照顾了,又看到孩子忙不过来时,就应该住进养老院。


有书课堂


在中国,要想死的早,养老院里跑一跑!只有儿女不在身边,生活不能自理。否则,不会去养老院里去送死……!


刘大脑xxx


生活不能自理或者行动不方便,自己感觉有点立不从心,依靠子女是不可能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去养老院完成余身,不过到了这个时候最好能死了快一点,不死活着也难受,要老天爷帮忙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