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别让“受害者“心态阻碍你


别让“受害者“心态阻碍你


卡普曼戏剧三角形


美国心理学家Karpman卡普曼发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这样的三角戏剧:

Victim受害者-rescuerr拯救者-Persecutor迫害者。


小我会在这三种角色中不停地切换,而当你扮演了其中一个角色时,

周围的人为了维持这个三角的平衡,就会无意识地扮演对应的角色。


这部心理剧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每天的生活中上演,或许你从未觉察到过。

【迫害者】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较低下、不好。


【拯救者】也是把别人看得较低下、不好,

但他的方式是从较高的位置提供别人帮助,

他相信“我必须帮助别人,因为他们不够好,无法帮助自己。


而【受害者】则自认自己较低下、不好。


有时受害者会寻求迫害者来贬抑自己,

或是寻找拯救者提供帮助,而肯定自己“我无法靠自己来解决”。


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感受到这个三角游戏中的一种或两种角色,

有的人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比如有拯救者情结的各种类型的助人者,

比如动辄就指责抱怨要求别人的压迫者,

比如陷入种种不幸的婚姻中的受害者,找到我们的姐妹,

遭遇丈夫出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受害者”心态:


为什么他出轨了,还要我来改变和挽回?


一切都是他的错,是他出轨。


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多,他还如此对我?


是他有错在先,是他对不起我,我问心无愧!


就算我做得再怎么不好,他也不应该出轨来伤害我。


……

别让“受害者“心态阻碍你


在她们的人生里,看不清每个事件的结果也有自己的责任,

而到是将所有的过错都推到别人身上,

只因为这样子她可以不必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责任。


受害者心态会带来哪些好处:


1、获得他人的注意力和关心


2、不必为人生的失败承担风险


3、不必背负心灵成长的重责


4、获得始终“我是对的”的感受

这看起来仿佛真的是一件好事。


然而真相是:“受害者”心态会阻碍你。


1、关系里的过度依赖使人想要逃离


受害者心态使人把自己的快乐依附在他人身上,

最常见的就是亲密关系里的过度依赖。


如果你爱我,就有陪伴我、对我好、保护我不受任何伤害的责任。


许多善良的人会尽力帮助一个他们爱着的受害者。


但是这种帮助与关心,往往不会持续很久,

受害者心态导致你所需要的关怀是一个无底洞,

会消磨掉心底的爱,人们最终会感到厌倦,慢慢地离开。


2、受害者心态是潜意识里对自己的放弃


受害意味着无需负责,一个带有受害者心态的人会相信他的人生已经不能被自己的努力改变,


他会责怪任何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只有他自己完全免于责难。


一个人一旦相信自己是受害者,可能一辈子都陷入这种情绪的泥淖中——

不负责、不行动,也因此错失任何让自己更好的改变。

成人的“受害者”模式的最大阻碍就是让自己丧失生活的控制权与力量。


因为一旦你把自己置于“受害者”的角色,

你也就放弃了自己去改变些什么的能力和希望。


你的快乐和幸福也都放到了他人的手中。


这也是为什么受害者经常有一种生命无法掌控的无力感的原因。

别让“受害者“心态阻碍你

然后除了我们自己,没人该对我们心里被伤害的感觉负责。


即使你曾经是受害者,而今后,你需要成长,

不要让自己永远受制于等着别人改变来关照自己的“受害者心态”。


实质中,你是“受害者”,同时也是自己的“迫害者”,

而你也可以变成自己的“拯救者”。


只有当我们明白其实这个三角游戏中的三个角色其实都是自己时,

才有可能走出这个游戏,减少生活中的痛苦和冲突,而做回真实的自己。


要拥有真实的亲密关系,有几个努力方向,首先要有非常强的“察觉力”,

其中有洞悉与苏醒之分,洞悉是用头脑观照自己生命里情绪的需要及种种变化,

苏醒是指内在小孩整个被唤醒,你完全呈现当时那个情绪、那个需求。


亲密关系是心跟心的交会,所以你必须先掌握自己的心,

了解自己目前心里的感觉与需求,才能进一步体会他人的心;


接下来是“表达与展现”,因时、因地、因人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如果察觉与表达只是单向的呼叫,还必须加上“倾听、同理”。

从头脑的理解到深层的同理有零到一百的层级之分,

全然感受到对方的感觉,完全没有界限地去感受对方,是非常高的亲密境界;


此外还要再加上“信任”,两者之间如果没有信任为根基,

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效,面对相处愈久、成见愈深的关系,

在真实生活中实行起来的难度是很高的,

若想加以改善,必先有心理准备,非一朝一夕可见功效。


别让“受害者“心态阻碍你




我是傅一,希望能给在感情泥沼中的您带来一些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