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捱打長大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要重視

“黃金棍下出孝子”,這是老一輩人所持有的育兒觀念。打罵教育也被很多家長贊為“育兒捷徑”,再頑劣的孩子迫於“暴力”下都會乖乖服軟。

但被部分家長奉為教育經典的“打罵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卻非常大,對比“經常捱打”與“從不捱打”的孩子,多年後的人生差距足以說明一切。

二十五年前,同一個小院,謝曉與林燕燕同年出生。

謝家父親當過兵,骨子裡有些重男輕女思想,對待謝曉的教育態度比較“強硬”。從謝曉上小學開始,謝爸爸就嚴格要求,但凡謝曉有半點頑皮的行為,謝爸爸就是一頓責罵,倘若是成績考試不理想,謝爸爸就會高高舉起棍棒。

在謝爸爸的教育下,謝曉學習不敢怠慢、成績也相當優異,但不善言談,性格內向。

捱打長大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要重視

​而林燕燕則是完全不同,林家是書香門第,父母都是小學老師。雖然林燕燕是個女兒,但林家真把她當作掌上明珠來養。別說是捱打了,從小到大,林燕燕連重話都沒被父母說過幾次。

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林燕燕,和謝曉不同,同樣成績優異,但性格開朗,善於與人相處。

大學畢業後,謝曉與林燕燕都去了外地工作。林燕燕的開朗性格很吃香,在職場中如魚得水,在工作中,林燕燕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婚後夫妻相敬如賓。

而謝曉的人生則用灰暗形容,因為謝曉性格內向,在職場中受到了不少排擠。加上缺乏家庭關愛,又沒有朋友開導,多重壓力之下的林曉生活得很鬱悶。

捱打長大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要重視

​後來偶然的機會,謝曉遇到不務正業的男人追求,內心沒有安全感,缺乏關愛的謝曉不顧一切投入愛河。沒多久,謝曉奉子成婚,但婚後的生活卻不如意,丈夫暴露了酗酒的本性,對謝曉非打即罵。

兩個同年出生的女孩,就因為家庭教育的影響,而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有多大差距?打罵孩子有什麼壞處?

1、孩子性格孤僻

經常捱打的孩子,他們內心是孤獨無助,得不到家庭溫暖,讓孩子性格會變得內向、沉悶。這類孩子往往會存在一定的社交障礙,他們不願意跟人交流,尤其是和同齡人在一起,很容易因為家庭影響而生出“自卑感”,拒絕交朋友。

捱打長大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要重視

​2、孩子性格懦弱

長時間生活在“家庭暴力教育”下的孩子,會產生恐懼心理。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等到暴風驟雨,因此他們只能乖乖順從。

不管父母、師長的話是對是錯,在他們的內心形成了固有認知——只有接受才能避免捱打。長此以往,孩子缺乏自己的思想,很容易形成懦弱的性格。

3、孩子變得暴力

“暴力”是會傳染的,長期生活在暴力環境中的小朋友,內心裡容易產生“敵對”思想,在他們的腦海裡形成“以暴制暴”的想法。

捱打長大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要重視

​待到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很可能條件反射就用“暴力”來解決問題,這類孩子長大後性格通常會變得暴躁。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

為人父母者也是偉大的教育者,在教育路上我們不能犯這3類錯誤:

1、打罵教育

這是教育的大忌。打罵教育不僅是影響了親子關係,而且可能讓孩子一生都籠罩在陰影之下。長時間接受打罵教育的孩子,他們的性格要麼暴躁、要麼懦弱,很難攀登到他們人生的巔峰。

2、打壓教育

有些家長總是怕助長孩子的虛榮心,對待孩子經常會“打壓”教育。但殊不知,家長認為的激勵起到了反作用,打壓教育很容易擊垮孩子的自信心,有些孩子甚至養成破罐子破摔的性格,從此一蹶不振。

捱打長大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要重視

3、情緒教育

成年人無處沒有壓力,工作壓力、經濟壓力,但一部分父母將壓力轉為了一種情緒,並且錯誤地把自己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以至於孩子的家庭生活如同“過山車”。

家長心情好則好,心情差那麼就是狂風暴雨。在這樣環境下生活的孩子,他們內心誠惶誠恐,性格容易變得懦弱、膽怯,缺乏自信心。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基礎教育,為人父母者就是孩子人生第一導師。家長的教育方法,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高度。

致部分依舊奉行打罵教育的家長們,趕緊放下手中的棍棒,學會耐心地教育孩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