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檢測8個角的時間繼電器的輸入端,輸出端,常閉和常開端?

海天


題目應該是想問:一個繼電器具有8個引腳,如何檢測這8個引腳中,哪兩個是線圈,哪些是常開點,哪些是常閉點。這個通過萬用表是非常容易測量出來得。

繼電器由線圈、觸點構成,觸點有常開點、常閉點和公共端。如果繼電器只有一個常開點,那這個繼電器可能有4個引腳;如果繼電器有一組轉換觸點,則可能有5個引腳;如果有8個引腳得話,可能具有2組轉化觸點。下面以具有兩組轉換觸點的8腳寄存器為例介紹如何判斷其各個引腳。

1

首先判斷線圈引腳

繼電器的線圈一般具有兩個引腳,線圈是由銅線纏繞在鐵芯上構成的,在使用萬用表的電阻檔測量線圈的時候,可以測得其電阻。將萬用表的檔位撥在電阻檔上,用兩個表筆去碰觸繼電器的引腳,如果能測到幾十Ω或者 一百Ω左右的電阻值,那麼就可以確定這兩個引腳為線圈。

2

其次測常開觸點和常閉觸點

常開點,故名思意,就是兩個觸點在默認情況下處於斷開狀態;常閉點,故名思意,就是兩個觸點在默認情況下處於閉合狀態。他們是由一個公共點和兩個動觸點構成的。將萬用表的檔位撥在通斷檔位上。用兩個表筆碰觸任意兩個觸點,如果測得導通,則其中一個是公共端,另一個是常閉點;再測這兩個引腳和另一個引腳的通斷情況,並通電後驗證一下,即可確定常開點、常閉點和公共點。

不管繼電器有多少個引腳,都是由線圈和觸點構成的,都可以通過以上方式來確定各引腳的含義。

以上就是這個問題的回答,感謝留言、評論、轉發。更多電子設計、硬件設計、單片機等內容請關注本頭條號:玩轉嵌入式。感謝大家。


玩轉嵌入式


大家好,我是小電工,目前從事水、電氣線路的安裝和檢修,對消防,監控,網絡略有涉獵,儘量幫助大家解決力所能及的常識問題,希望大家能夠支持

怎樣檢測時間繼電器8個角的輸入和輸出,常閉和常開端?時間繼電器和中間繼電器在電氣控制線路中是很常見的,而且兩者的差別不大,都有一個線圈加上幾個常開常閉點。只不過時間繼電器有延時斷電或者通電功能,那麼這8個角怎麼分辨?如圖


時間繼電器2和7腳是線圈,可以是交流220v,也可以是380v供電電壓,當然也有直流供電電壓。1腳和4腳,5腳和8腳常通的,所以它們是兩對延時斷開的常閉觸點。也就是說時間設置後,時間到後即斷開

1腳和3腳,是6腳和8腳是不通的,所以它們是兩對延時閉合的常開觸點,同樣道理,時間設置後,到達後時間就閉合。因此公共端是1腳和8腳,那麼就好測量了,萬用表打到蜂鳴檔,檢測它們的通斷即可判別

其實它的外觀常開常閉觸點和繼電器是一模一樣的,只要熟悉一樣,那麼另一個就無師自通。繼電器不管幾個引腳,都是由線圈加上觸點構成的

僅是個人淺見,如有不同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歡迎批評指正,感謝閱讀和評論


一隻小電工


時間繼電器在電氣控制線路中應用很廣泛,它的作用是:當時間繼電器接收到信號後,它的觸頭動作會有一定的延時時間,主要用在按時間順序控制的繼電控制線路中。

時間繼電器種類

一般時間繼電器種類很多,比如電磁式、電動式、空氣阻尼式或半導體式等。其觸頭有6個的、有8個的。現在以我工作中常用的兩款時間繼電器為例來談談時間繼電器常開、常閉、線圈端子檢測的問題。

半導體式時間繼電器觸點的檢測

半導體式時間繼電器分為底座部分和時間繼電器本體兩部分,它有8個接線端子,如下圖所示。

這8個端子有一對輸入端,也就是所謂的“線圈”端,分別是2號端子和7號端子;這兩個端子由於內部是半導體電子元器件組成,其阻抗很大,一般在通電狀態下才好測其好壞。一般有兩種電壓規格,一種是交流220V另一種是380V。這種繼電器的延時端子有四對,1號端子和4號端子、5號端子和8號端子是兩對延時分斷的常閉觸頭;1號端子和3號端子、6號端子和8號端子是兩對延時閉合的常開觸頭。其常閉觸頭用萬用表蜂鳴器檔就可以測量,正常情況下會鳴響;其常開觸頭只有在通電狀態下測量,到一定延時時間其常開觸點會閉合。



這是半導體時間繼電器8個引腳的檢測方法。

空氣阻尼式時間繼電器

這種時間繼電器是也有幾種型號,其中有一種JS7-2A型的有8個引腳,它的線圈阻值用萬用表可測量,大約在1300歐姆。它有一對延時斷開的常閉觸點,有一對延時閉合的常開觸點,還有一對瞬時動作觸頭。這些觸頭端子可以用萬用表門蜂鳴器測量。用手拔動銜鐵其觸點通過一定延時時間就可以測量,延時常閉觸點就會斷開、延時常開觸點就會閉合。若達不到上述規定那麼說明觸點有問題。



以上就是兩種常用時間繼電器各觸點的檢測方法,歡迎大家討論、觀注、轉發!


電子及工控技術


簡單點,看圖[呲牙]不行用萬用表測


時代安防水電科技


如何快速判斷引腳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d64700003998b5db8ca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