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吃虧是福,吃苦是積福,知足是惜福


吃虧是福,吃苦是積福,知足是惜福


南懷瑾大師雲:把倒黴的事情當成甘蔗吃,吃完了好運也就來了……

當我們對生活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厚度的時候,就能夠自然而然地轉換自己的心境,把一切不如意的事情,都看得平常如意起來,之後整個人生就全都變了……

心隨境轉謂之迷,境隨心轉謂之悟。

沒有經歷足夠波折、坎坷、辛酸、苦痛、煎熬、落寞、清醒、覺悟、靜定、堅強的人,對境隨心轉的理解,是不夠深入透徹的……

就拿吃虧、吃苦、知足三件事來說,大多數人都會不以為然,小部分人甚至還會嗤之以鼻,因為缺乏這個歷程,領悟就自然一片空白,卻不知真正的強者和智者,都是從這三件事情上一步步走過來的!

吃虧是福,吃苦是積福,知足是惜福


01

吃虧是福

俗話說:財散人聚,財聚人散;又云: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世間萬物,總是在冥冥之中,遵循著一個能量守恆的自然原理。

先有舍,才後有得;先肯吃虧,後才受益。

肯吃虧的人,在在處處都懂得為他人著想,不會計較眼前一時的得失,只此一心一意把事情辦好了,贏得大多數人滿意了認可了,這福方才形成一個虧空的容器來盛載。

最高境界的吃虧,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此乃大圓滿者修行之旅,以無所得故,故諸行無漏,迴歸本來!

如木炭燃燒自己,只為溫暖他人,雪中珍貴;茶水備受火烤煎熬,只為溫暖心靈,寒來首選。

吃虧,是一個人內涵、氣質的昇華與凝練!

吃虧是福,吃苦是積福,知足是惜福


02

吃苦是積福

苦盡才能甘來,不知苦滋味?焉知甜味道?

苦難才是機緣造化,苦難才是上天賜予一個人的智慧與財富!

孟子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我們普通大眾雖不求什麼所謂的大任,但能多經歷一些苦難或磨難的事情,心性才能逐漸成長成熟穩重起來,具備基本的養家餬口能力和擔當!

佛家雲:要對苦心生歡喜。

因為對苦心生歡喜的時候,這個苦就在不知不覺當中,轉換成智慧和覺悟了!

再從養生層面來講:苦能去心火。又云:良藥苦口利於病。

夏天暑氣盛,容易心煩意燥,苦瓜、蓮子等食物能去心火;良藥皆苦口,以苦入藥,還具有治癒各種疾病的功效。

吃苦,是一個人沉澱、積累的耕耘與修為!

03

知足是惜福

水滿則溢,水急則瀉,倍瀉則洪。

一個人能承載多少福德,與個人心性的容量有關。

貪婪的人總是熱衷於一夜暴富的神話,所以豐富了以往成功學一波一波不斷割韭菜的市場,不能靜下心來做好自己手頭上的事情……

沒有付出,就不要期待有所收穫,這是痴心妄想,代價更重;有所付出,就不要期待馬上收穫,這叫急於求成,損失更重;付出多了,就不要期待等量收穫,這叫斤斤計較,失望更重……

但凡收穫,因上努力,果上隨緣,行百里者半九十,一切老天自有安排,知足就好!

老天如果一開始就讓一個人買彩票中了500萬,這不見得就是什麼好事情,相反還會造就一個人的賭徒心理,賠上所有……

知足,是一個人隨緣、心安的定力與覺悟!

吃虧是福,吃苦是積福,知足是惜福


在人生路上,不管生活對您如何百般刁難,如何苦痛折磨,都不要耿耿於懷諸般懊惱,忍一忍就過去了,再堅持堅持也就天晴了,以一顆平常心去坦然面對一切,不驚不懼,不氣不惱,不糾不纏,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若能如此轉過境來,就肯吃虧,能吃苦,懂知足,不再心猿意馬這山看著那山高疲於奔命於投機取巧之間,回頭安安靜靜的做好自己手頭上的事情,平安順利的過好此生,就是福祿壽喜四德俱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