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折翼之鷹,二戰初期的法國戰鬥機


折翼之鷹,二戰初期的法國戰鬥機

二戰初期法國失敗過快,其空軍遂不再是戰爭中的主要角色。對於當時的法國戰鬥機,瞭解的人並不是很多,今天在這裡做一個簡單介紹。因為當時法國飛機型號過多過老,且法式命名法頗繁雜,一般以主要機型代指整個系列,且不保證無脫漏。

---------------------------------------------------------------------------------------------------------------------------------------


折翼之鷹,二戰初期的法國戰鬥機

紐波特-德拉赫NID.622。原型機NID.62於1928年首飛,1931年裝備法國空軍,在二戰爆發時再說這種飛機的性能已毫無意義。該系列主要生產型包括NID.62 C1、NID.622,最終型號為NID.629。1937年起該系列開始退出一線,1939年8月點驗時尚有107架在空軍地區部隊服役。其後該機迅速被各種新式飛機替代,但在法國戰敗後,停戰協議的裝備清單上仍有17架該型飛機,相信不久後即被廢棄。

折翼之鷹,二戰初期的法國戰鬥機

布萊里奧-斯帕德S.510。該機於1933年首飛,1936年加入現役,是法國最後一種雙翼戰鬥機。按說如此老舊的設計在當時應該沒有什麼希望才是,但是S.510原型機在試飛中表現出了很強的從尾旋中改出的能力,就此獲得了一些堅信雙翼機機動性優勢的老飛行員的青睞。

S.510共生產了60架,德軍進攻時尚有42架該型機在戰鬥機學校和空軍地區部隊服役。據信該機沒有和德機進行過空中交手,停戰後剩餘的14架飛機被很快廢棄。

折翼之鷹,二戰初期的法國戰鬥機

莫拉納-索尼埃M.S.406。M.S.406是法國空軍裝備的第一種現代化戰鬥機,也是戰爭爆發時數量最多的戰鬥機。該機於1935年首飛,39年裝備部隊。M.S.406後機身採用鋼管蒙布結構,該機動力不足且火力較弱,速度緩慢,被認為已是過時機型。但另一方面據說其結構承受破壞能力相當強。

過去一般認為該機型在德國入侵時大敗虧輸,但現在一般認為該機在空戰中可以與德國Bf 109D打成平手,但不及更新式的Bf 109E,大量M.S.406是在空襲中損失或被法國軍人自行破壞的。

折翼之鷹,二戰初期的法國戰鬥機

莫拉納-索尼埃M.S.410。該機是M.S.406的改進型號,主要變化是在增大容積的兩側主翼各加裝了一挺7.5毫米機槍,同時採用固定式散熱器和推力排氣管,速度略為上升。戰爭爆發時僅完成了5架,法國戰敗後74架M.S.406被改造為M.S.410,但大多數飛機僅更換了主翼。這些維希法國的M.S.410毫無建樹可言。

芬蘭人從德國手中獲得了11架M.S.410和一批M.S.406,在換裝蘇制發動機後該機時速比法國原版時速提高了65千米,但據說最後只改造了3架,其他飛機僅進行了零星升級。

折翼之鷹,二戰初期的法國戰鬥機

布洛赫MB.152。該系列的原型機MB.150於1937年首飛,主要生產型包括MB.151、MB.152和最新式的MB.155,該系列總產量為750架,其中MB.152佔到555架。

法國戰役中MB.152損失約80架,確定擊落了超過150個空中目標,對於一種速度剛過500千米/小時的戰鬥機已是相當不易。停戰後該型機繼續留駐維希法國本土,德國徹底佔領法國時尚有300架在役,德軍繳獲了約180架用於訓練,並將其中一部分轉送意大利和羅馬尼亞空軍使用。

折翼之鷹,二戰初期的法國戰鬥機

高德隆CR.714。這種飛機是響應法國空軍輕型戰鬥機要求發展出的型號,前身是競速飛機,整個系列都有一個誇張伸長的機頭。除一些必要的整流罩外,全機採用木結構,該機發展過程中曾引起蘇聯空軍的興趣。實機測試顯示其性能平平,特別是火力和速度不足,在短暫裝備法國空軍後退役並提供給芬蘭和波蘭使用,波蘭飛行員曾駕駛這種嚴重過時的飛機擊落過Bf 109。

該機可能生產了90餘架,德國人將繳獲的該型機用於機場上的誘餌飛機。

折翼之鷹,二戰初期的法國戰鬥機

德瓦蒂納D.371。這是德瓦蒂納最後一種撐杆傘翼戰鬥機,於1931年首飛。該系列包括空軍用的D.371和D.372以及海軍艦載戰鬥機D.373和D.376,每種產量都很少。D.371系列曾在西班牙參戰,後被性能更好的蘇制戰鬥機替換,至三十年代末期已老舊不堪。法國空軍的D.371系列於1939年被M.S.406替換後退役。

德國入侵時,法國海軍還有D.373和D.376各一箇中隊,用於土侖和加萊的防空。比較幸運的是它們沒有和任何德國飛機遭遇。

折翼之鷹,二戰初期的法國戰鬥機

德瓦蒂納D.510。該型號來自更老式的D.500和D.501,該系列於1935年裝備法國空軍。1936年入役的D.510成為法國第一種時速超過400千米/小時的戰鬥機。全系列總產量約380架,但卻佔1938年法國空軍戰鬥機數量的70%,簡直是觸目驚心。

德國入侵時,大多數該系列飛機已轉入訓練部隊或空軍地區部隊,但法國空軍和海航仍有部分一線戰鬥中隊使用D.510。不過據說只有一個波蘭志願中隊駕駛該機進行了前線巡邏。

折翼之鷹,二戰初期的法國戰鬥機

德瓦蒂納D.520。D.520是戰爭爆發時法國最現代化的戰鬥機,雖然發動機功率並未提高,但由於機體較輕仍具有較好的性能。與德國Bf 109E相比,該機速度略慢,但5000米下機動性更好,火力也不弱於其他主流戰鬥機。法國戰敗後,該機於1942年恢復生產。除維希法國和自由法國空軍外,該機還被德國、意大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空軍使用。

一般認為D.520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型號,但由於法國戰敗而失去了進一步發展的機會。然而英國著名試飛員艾瑞克·布朗不知何故對其評價頗低。

折翼之鷹,二戰初期的法國戰鬥機

阿森納VG-33。VG-33是法國於二戰爆發前研製的全木製輕型戰鬥機,原型機稱為VG-30和VG-31。該機雖然比D.520更輕,但速度並沒有提高。二戰爆發時該機約有40架基本完工,此外還有近160個沒有發動機的半成品機體。只有19架飛機被法國空軍接收,其中兩架參加了戰鬥。

法國投降後12架VG-33被德國人沒收用於訓練任務,此型飛機遂喪失進一步發展機會。

折翼之鷹,二戰初期的法國戰鬥機

庫爾霍溫F.K.58。1938年時法國空軍意識到其戰鬥機已落後於時代,於是開始向荷蘭求購。著名的荷蘭福克公司生產能力飽和,只有庫爾霍溫能夠接下訂單。這架飛機僅用了3個月就設計出來了,機身前部為硬鋁結構,後部是鋼管蒙布,機翼為全木製。試飛速度僅達到448千米/小時,令法國人頗為失望,不過好歹機動性還好,爬升也比M.S.406快。

法國空軍訂購了50架用於法屬印度支那防衛,但德軍進攻時僅生產了40架,且只有14架到貨,並且很多沒裝武器。這些飛機被交給波蘭志願飛行員使用,法國戰敗後全部報廢處理。

折翼之鷹,二戰初期的法國戰鬥機

寇蒂斯H-75。這是美國P-36戰鬥機的外銷版本,1938年法國首批購買了100架。雖然美國飛機與法國國產戰鬥機相比相當昂貴,但迫於形勢緊迫法國人還是簽下了訂單。1939年增訂了100架,戰爭爆發後又追加了530架和100架H-81(P-40出口型)。但最後這批訂單在投降前來得及到貨的寥寥無幾。

H-75是穩定的射擊平臺,且結實耐打,在德法空戰中勝率很高,該機唯一不足是火力較弱。法國戰敗後該型機多被集中於北非殖民地。

折翼之鷹,二戰初期的法國戰鬥機

國營北方航空Potez630Potez631。Potez630和Potez631是30年代末期服役的雙發三座重型戰鬥機,與德國的Bf 110類似。這兩種飛機的主要區別是採用了不同的發動機,且Potez631增加了兩挺前射機槍。在其基礎上衍生出Potez633轟炸機、Potez637、Potez63.11偵察機等一系列型號。

戰爭爆發後Potez630和Potez 631表現不佳,其速度遠不如德制Bf 110,甚至無法追上德國轟炸機,且有若干次由於外形類似Bf 110而遭到友機誤擊。

折翼之鷹,二戰初期的法國戰鬥機

國營東南航空SE.100。雖然看上去像是卡通片中的產物或某種昆蟲,但本圖並不存在誇張和變形之處。SE.100是確實存在且造出了樣機的新銳重型雙發戰鬥機。該機採用前三點起落架,有三名乘員,機首安裝4門20毫米炮,後部射擊艙還有一門。樣機於1939年首飛,速度達到每小時580千米,比現役的Potez 631快了100多千米。第一架原型機墜毀後,第二架打算將機頭火炮增加到6門,射擊艙增加到兩門,地板上再增加一門向後下方射擊的火炮。

該機原定於1940年底量產,此外還有12座客機以及四引擎運輸型的計劃,但都因法國迅速戰敗而化成泡影。

此外當時法國尚有不少處於設計或樣機階段的新式戰鬥機,其命運都與SE.100相同。

折翼之鷹,二戰初期的法國戰鬥機

法國迅速戰敗後,維希法國的航空工業受到德國人的扼制,不能推出新的飛機。而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沒有自主航空研發的能力和條件,遂陷入穿百家衣的境地。自由法國空軍裝備過英、美、蘇制多種戰鬥機,不能一一盡述。

最為人們熟知的是派駐東線的諾曼底-諾曼航空團,該團裝備過各型雅克戰鬥機,戰功顯赫,戰爭結束後該團按傳統駕駛著戰時的座駕榮歸故里。

---------------------------------------------------------------------------------------------------------------------------------------

本來是作個圖集,解說詞寫多了放不下,改圖文發又嫌簡單了。高低不成,大家將就看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