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萊陽在元代之前有哪些村莊和姓氏?看全真教王處一的見聞

在膠東地區,不少村莊和姓氏都相傳是明初從“小云南”等地遷來。

這一說法流傳甚廣,是真是假,眾說紛紜。相對而言,明代的軍戶後裔因為有官方檔案記錄,可追溯性較強,而普通的民戶,大都只有為數不多的口傳信息,很難判斷。

從明清至今,不少人都對一話題很感興趣,上世紀三十年代修纂的《萊陽縣誌》在介紹當地姓氏時,甚至專門按照年代先後,將各姓分為唐宋故家、金元故家以及明清等。

《萊陽縣誌》分類的依據,主要是史料中記載過的官宦人物,比如唐代萊陽人譚長,官至廣州司馬,縣誌就將譚姓列為唐宋故家;在金代,有萊陽宮姓和蓋姓入仕的記載,宮姓和蓋姓就列入金元故家。

在《萊陽縣誌》當中,金元故家一共列舉了大概二十個左右的家族。但實際上 ,元代之前萊陽的姓氏並不止此數。因為官方史料的缺乏,只能通過散落在其他方面的記載進行推斷。

萊陽在元代之前有哪些村莊和姓氏?看全真教王處一的見聞

在金元之際,全真教頗為興盛,與膠東也很有淵源,尤其是“全真七子”。在一些記載他們言行的書籍碑文中,可以找到若干與萊陽有關的地名和姓氏。下面就以玉陽子王處一(金代人)的見聞(《體玄真人顯異錄》,下文簡稱為書)為依據,介紹一下他提到的萊陽村莊和姓氏。

董姓是明清時期萊陽望族之一,不過那支董姓根據族譜記載,是明初從河北藁城遷來。但在王處一的見聞中,元代之前就已經有董姓人。

書載:“萊陽東南白坡莊有王進之妻董氏,患急弓風,屢召名醫治之,弗效。經其半載,忽聞有王先生號體玄真人到白坡庵,進乘馬引僕請師。”

也就是說,當時萊陽縣城東南方向,有個叫做白坡莊的村子(現在沒有這個地名,不知為何地),村民王進的妻子姓董,得了頑疾,很多名醫都治不好,只能去請王處一。

從理論上說,王進為萊陽人無疑,他的妻子有從外地迎娶的可能。不過,金代的萊陽縣,方圓數百里,古代人娶親的距離通常不會太遠,以此推斷,董氏也很有可能是萊陽人,即元代之前,萊陽就有董姓。只不過資料有限,這支董姓人有何淵源?後人是否延續至今?分佈在哪?這些都很難考證了。

王處一當時在萊陽東部活動較多,書中還記載:“師昔遊萊陽東倪家莊,河東名曰呼石崖,有新創小庵一所,門人王志堅等居之。”也就是說,當時萊陽城的東邊,有個村叫倪家莊,倪家莊沿河,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呼石崖。

萊陽在元代之前有哪些村莊和姓氏?看全真教王處一的見聞

雖然上面這段話沒有提及村民的姓氏,但從倪家莊這個名字來看,多半與倪姓人有關。如今,在萊陽城東,204國道附近有個倪家店村,為倪姓聚居村落,從地名和姓氏上來看,跟王處一去過的這個倪家莊有點像。不過,根據萊陽地名資料記載,倪家店為明代建村,該村倪姓也說古代是從南面的瓦馬村遷來的。

萊陽在元代之前有哪些村莊和姓氏?看全真教王處一的見聞

瓦馬為萊陽倪姓祖居地這一點,在很多資料中如縣誌、族譜都有提及。相傳,瓦馬倪姓後來因秤砣事件得罪官府,其子孫就散居膠東各地,如萊陽、海陽、乳山、文登、榮成等,自稱為“秤砣倪”。結合王處一的見聞來看,有可能瓦馬村在金代稱作“倪家莊”,後來才改名。另外,瓦馬村位於富水河邊,而倪家店村不靠近大河,前者更符合史料中的描述。

萊陽在元代之前有哪些村莊和姓氏?看全真教王處一的見聞

王處一的見聞中,還提到“倪家莊”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呼石崖”,這個名字跟現在萊陽市萬第鎮境內的護駕崖村有點相似,而護駕崖村也臨近富水河,也位於瓦馬的東面,應該不完全是巧合。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的護駕崖村是一個梁姓聚居村落,不過根據《萊陽安定郡梁氏宗譜》記載,這裡的梁姓與前嵐子前村梁姓為同宗,先祖是明初才遷來。倘若王處一說的“呼石崖”就是護駕崖的話,當時的村裡應另有其他姓氏。

除了剛才說的地方之外,王處一還到過萊陽東部一個叫做馬曹莊的地方,現今亦不知為何處。書稱:“師昔年嘗至萊陽東馬曹莊,有姜恍者頗聞師能療疾病,敵寒暑,恨不得而見之,是日請至本居。”由此可見,馬曹莊當時有姜姓人,名叫“姜恍”。姜姓為膠東典型的土著姓氏,元代之前在萊陽有分佈不足為奇,在《元史》當中就記載有萊陽人姜彧,姜彧雖然出生在外地,但他的父親姜椿則是土生土長的萊陽人,金末為了避亂才遷到濟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