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藥的用量該如何把握?把握好能治病,把握不好能害病。

人們一般都認為中藥比較安全,效果又好。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中藥喝多喝少沒事,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中藥劑量有嚴格的要求,一副藥要在一天內喝完,不能因為煎的多了,就分兩天喝完,那樣劑量達不到。一般而言,一天一副藥喝完就行。

中藥的用量該如何把握?把握好能治病,把握不好能害病。


我們經常看到中藥處方中密密麻麻寫了很多藥,每個藥的克數又都不一樣,這個10g那個3g的,很複雜。


其實處方中的每個藥物的用量除了依據君臣佐使的原則配伍之外,還有其他幾種因素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中藥的用量該怎樣把握吧!

中藥的用量該如何把握?把握好能治病,把握不好能害病。


首先,藥物的性能影響,作用平和的藥物用量會大一點,而毒性藥物用量要小一些,而且使用毒性藥物要從小量開始慢慢增加,達到效果即可,不能多投,防止中毒,所謂中病即止。

中藥的用量該如何把握?把握好能治病,把握不好能害病。


其次,藥物的質地影響,一般質輕的藥物用量要小,比如燈心草,是治療心煩的,燈心草很輕,如果你開30g,會很多,慢慢一大盆,煎藥鍋都放不下的,病人怎麼吃?所以這種花,葉,莖髓類的藥物用量要小;相反,質地重的藥物用量要大,比如磁石,治療肝陽上亢,心煩不眠等病,用量可以達到30g,因為它是礦物藥,量少了,只有一點點,煎藥又不好煎出有效成分,所以量要大一些。

中藥的用量該如何把握?把握好能治病,把握不好能害病。


第三,單味藥用量要大,例如獨參湯中人參用量要用到60-80g,而如果配伍其他藥,則用量要小得多,一般處方中也就3-15g。因為組方有很多藥也在共同起作用。


第四,人群體質影響,青壯年用量要大,老弱婦孺用量要小。小孩用量,以5歲為界,5歲以下為成人的三分之一,5歲以上為成人的二分之一。


第五,季節氣候影響,比如夏天得了風寒感冒,要用辛溫解表藥,但是夏天本身氣溫高,所以用量不能大。

中藥的用量該如何把握?把握好能治病,把握不好能害病。


第六,苦寒的藥物用量不能過大,苦寒藥物容易傷陽,傷脾胃,也不能長期使用。


最後,貴重藥物用量要小,我們要考慮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太貴了,老百姓吃不起,也用不著那麼多劑量。比如鹿茸,用的多了,還會引起上火,口乾,流鼻血等。所以名貴藥物並不是越多越好。

中藥的用量該如何把握?把握好能治病,把握不好能害病。


另外,以上強調的都是中藥的乾燥品。如果是新鮮的則要加倍使用,用量要比干燥品加一倍使用,因為鮮品中藥很多是水分。


還有一種情況,煎藥用量要大,加工成散劑,丸藥用量要小,前者我們煎完藥渣全部扔掉,後者則全部吃下,所以劑量要小很多。

中藥的用量該如何把握?把握好能治病,把握不好能害病。


中藥的配伍用量是一門大學問。同樣一副處方,不同的用量搭配,治療疾病效果就會不一樣,甚至可以治療不同的疾病。所以,我們經常就會看到,同樣一個病人,處方也一樣,不同的醫生因為開出來的每個藥的劑量不一樣,可能人家就能看好,你就看不好。這也是中醫博大精深的魅力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