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卡塔爾為什麼要引進大量的外國人口?

木葉晴空


有這樣一個國家,它國土面積才11521平方公里,人口才只有279萬左右,世界排名第142名。



這樣一個小小的國家,國土面積還不如中國的上海大,外來人口卻比上海還多。在這個國家中,本地人口占不到總人口的20%。

這實在是一個很奇怪的數字,我們走進卡塔爾,看看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

卡塔爾是處在波斯灣西南岸的卡塔爾半島上,與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接壤,而國家名字也是因為半島的名字而來。

卡爾塔地勢較為平坦,且大部分地區是荒漠。氣候是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沿岸潮溼。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大量引進外來人口。

一般想到引進外來人口,可能很多人就會想到歷史上的三角貿易。但是卡塔爾卻很少引進非洲人,主要引進的外籍人都是印度、巴基斯坦和東南亞國家的人。


其實我本人覺得,卡爾塔之所以能夠引進這麼多外籍人,與他們本國經濟的發展是完全分不開的。

首先卡爾塔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很豐富,就2013年數據顯示,卡爾塔石油儲存量排名已經是世界第13位,而天然氣儲量是世界第3位。

因此石油和天然氣理所應當就是他們這個國家的經濟支撐,一直以來卡爾塔都是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氣生產和出口國。

卡爾塔的全球競爭力也因為石油和天然氣的豐富而位居阿拉伯國家及其中東國家的首位。在2012年的時候,卡爾塔就已經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和地區排行榜的第一名了。

作為中東地區的最土豪的國家,人均GDP達到了7萬美元的土豪國家(2015年),自然是有經濟能力去引進大量外國人了。


其實,最最簡單的原因就是,卡爾塔的人實在是太少了。俗話說,人多力量大。一個國家想要很好的發展,就四十幾萬人是很難發展的。

所以卡爾塔不得不去引進外國人口,畢竟四十幾萬人中的年輕力壯的人全都去工作的話,那這個國家剩下來的人可能就只有老年人和婦女兒童了。

當一個普通人變得很有錢之後,就會變得很懶,這是一個普遍的自然現象,卡爾塔也不例外。

卡塔爾到底有多有錢,當一個小孩從出生開始,直到他死去。他的一生都被“包養”了。他們不用交稅費,教育免費,水電免費,總之可以免費的統統都免費。

除了85%的卡爾塔本地人在政府工作外,幾乎很少有人去工作。收入高,開銷小,壓力也小。因此是沒有人願意去工作的。


所以卡爾塔除了本國籍的人,剩下的外籍人基本上都是來打工的。特別是一些苦力活,更是沒有人願意去幹,但是這些苦力活,卻又不得不需要有人去完成。

因此此時就是需要外籍人來代替他們完成,而我們都知道,印度人,巴基斯坦和東南亞人都是很窮的,並且這些所謂的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也是很高的,所以這些外國人也是很願意去幹這份工作。因此卡爾塔才會有這麼多外國人。

卡爾塔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國家,作為一個跟美國差不多有錢的國家,不管是首都還是其他城市都是需要國際化的。

因此在卡爾塔這個國家裡,到處都是建築工地,到處都需要有人去修建高樓大廈,勞動力的需求量很大。
所以一般在自己國內失業或找不到工作的外國人,都會選擇去卡塔爾工作。不僅薪資還不錯,關鍵是有工作,可以養家餬口。


史之策


我是暗部忍者,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卡塔爾是中東地區的油霸,著名的土豪國!整個國家的面積非常小,1.1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4萬人,本土人口才佔15%,也就是30萬左右,2017年的人均GDP達到了6.5萬美元!

有人問,卡塔爾為什麼要引進大量的外籍人口?其實原因很簡單,第一,卡塔爾的本土人口太少了,憑那點人口,國家根本發展不起來,什麼事都幹不了,房子都沒有人去蓋!

第二,卡塔爾屬於君主立憲制國家,皇室為了換取人民的支持,把每年賣石油的收入大部分都用在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給人民發放豐厚的福利之上,卡塔爾的福利制度號稱從搖籃到墳墓,就說,從生下來的那一秒鐘開始,一直到死的那天,所有的一切都由國家包攬!沒辦法,錢太多了,根本花不完!

卡塔爾人不繳納任何賦稅的,教育免費,醫療全部免費,水電免費等等,能免費的統統免費!


85%的卡塔爾人在在國家部門裡面工作,每天工作3個小時,收入高,福利高,生活沒有任何壓力!

大部分的卡塔爾人都在國家部門工作,那麼其他的工作就沒有人願意去幹了,街道髒了沒人掃,下水道堵住了沒人去通,房子沒人蓋,豪車壞了沒人修,肚子餓了,沒人做飯吃,那該怎麼辦?


只能引進大量的外籍人口,這些外籍人口主要來自菲律賓,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孟加拉,巴基斯坦,還有南亞國家,由於這些國家的教育水平都很落後,這些人到了卡塔爾,大部分都做體力方面的工作,建築方面的工作佔大部分!剩下的都從事服務行業,等於卡塔爾僱傭200多萬人為他們打工,服務!

看上去,卡塔爾人過的很好,實際上,卡塔爾在全球最幸福的國家裡面一直都是靠後的,而且離婚率高達40%!為什麼會這樣呢?


答案很簡單,豐厚的福利讓他們根本不用擔心生活,每天下班後,都不知道該幹嘛,長期陷入一種迷茫狀態,時間長了,他們就會發現雖然拿著高額的報酬,做著輕鬆的工作,卻逐漸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


晴空視界


我是雪上長留馬行處,見字如見面。

卡塔爾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阿拉伯國家,地處阿拉伯半島東部,該國絕大部分領土被波斯灣圍繞,海岸線長550公里,卡塔爾國土面積115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4萬,首都在多哈。卡塔爾系君主立憲制的酋長國,埃米爾為國家元首,伊斯蘭教為國教,教派是遜尼派。



波斯灣集中了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資源,卡塔爾就成了坐在財富上的國家,自從1939年發現了石油、天然氣以後,改變了卡塔爾的經濟結構和生活方式,讓一個捕魚和珍珠出口為生的小漁村,發展成以盛產石油、天然氣為主的國家,卡塔爾是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氣的生產和出國,石油、天然氣是卡塔爾的支柱產業。

除了生產和出口石油、天然氣外,卡塔爾還建立了與之相關的密集型工業,其中包括石化工廠、煉油廠、化肥廠、鋼鐵廠、水泥廠、塑料廠、造紙廠等等,為了擺脫對石油的過度依賴,卡塔爾還引進外資和技術,生產農業機械,擴大農業生產,還發展漁業、建築業、金融業和對外貿易等等。



石油畢竟不是再生資源,總有一天會枯竭,隨著科技的發展,石油也可能被其它能源所代替,卡塔爾能率先發展多種經營,體現了卡塔爾高層的長遠謀劃,但制約卡塔爾的是勞動力奇缺的問題, 卡塔爾是從多哈一個小漁村發展起來的,至今本國人口還不到40萬,除去老弱病殘能參加工作的就少之又少了,能勞動的又大部分在政府部門做清閒的工作,年輕人還要服兵役,再加上長期的富有,讓卡塔爾人養成了庸懶的習慣,甚至有的卡塔爾人需要幾個傭人照顧,更別說參加第一線工作了,由於卡塔爾要發展工作,開展多種經營,又沒有勞動力儲備,所以必須引進外國人口,充實到生產第一線。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其實不僅僅是卡塔爾,海灣地區幾乎每個非常富裕的國家都引入了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而且數量不是一般的多。像是卡塔爾、科威特、阿聯酋等國的外來人口甚至數倍於本國人口,這在世界上都是非常罕見的,當然,這些外來居民都是作為勞工被引入的。

大量引入外來人口,自然還是因為本國的人力資源嚴重不足。卡塔爾本身的人口就非常少,能夠從事工作的勞動力也就非常有限,而且得益於豐富的油氣資源,卡塔爾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但是卡塔爾本土居民實在太富裕了,很多基礎工作等基本沒人做。本土人不願意做,那就只能僱傭大量外來務工人員了。

位於波斯灣南部的卡塔爾,是個面積只有1.1萬平方公里的小國,全境沒有河流湖泊等天然水體,幾乎都是寸草不生的荒漠。然而另一方面,卡塔爾擁有極度豐富的油氣資源,按照目前已探明的儲量計算,卡塔爾的石油儲量位居全球第13位,天然氣儲量世界第三。

由於油氣資源的大規模開採出口,卡塔爾迅速崛起成為亞洲最富有的國家,人均GDP超過7萬美元

然而,擁有大量財富的卡塔爾卻“人丁單薄”,直到今天,卡塔爾土生土長的居民也才40萬而已。打個比方來說,卡塔爾就像是個鉅富之家,但家中子嗣稀疏,想要建設宅院置辦產業之類光靠自家人完全不夠用,如此一來當天就需要藉助外力。上世紀80年代以後,荷包迅速鼓起來的卡塔爾開始從南亞與東南亞大規模引入外來勞工,用以進行經濟建設

而且由於卡塔爾人實在太有錢了,依靠豐富的資源,當地人根本不需要努力工作就可以過得非常舒適,衣食無憂養尊處優。所以在卡塔爾很多的行業都有嚴重的職位缺口,別說服務員、建築工人這樣辛苦又受氣的工作,就算是比較體面的工作,卡塔爾本地人也懶得去從事。但是整體經濟需要順利運轉的話,這些工作還是要有人來做的,本地人不做,那也只能讓外人來做

21世紀初,卡塔爾的外來務工人口還不到十萬人,然而如今早就超過了兩百萬人,最高峰時甚至超過了250萬,本土居民佔總人口比例最低的時候,甚至還不到15%,有種喧賓奪主的感覺。卡塔爾的外來勞工主要來自於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東南亞的菲律賓,而這些國家也都是著名的勞務輸出國。

外來勞工在卡塔爾,主要從事服務行業、建築行業還有能源行業,在卡塔爾,無論是餐廳的服務生還是工地的工人,幾乎清一色外國人,甚至卡塔爾本地人已經成了少數群體。不過在卡塔爾,那些開著豪車騎著駱駝的有錢人,終日無所事事想方設法玩樂的幾乎都是卡塔爾本地人口。卡塔爾有這麼多的外來人口,主要就是因為卡塔爾人實在是太有錢了。

儘管卡塔爾的外人數倍於自家人,可就像過去的大戶人家人口結構一樣,主人家有的是辦法防止反客為主的發生。兩百多萬外來勞工幾乎都從事著最辛苦最低端的工作,卡塔爾重要的職缺都被本地人把握著。雖然歐美也有很多富國,可這些國家本土人還是要工作的,像瑞士啥的還全民投票拒絕縮短工作時長,然而卡塔爾完全不同,而這也是卡塔爾終究是富裕國而非發達國的原因之一了。


澹奕


卡塔爾———國土面積1.1521萬平方公里,屬於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最高氣溫達50度,冬季最低氣溫7度,年降水量僅75.2毫米。看上去自然條件真不咋滴!雖然海岸線550公里,喝水還需進口,且必須是瓶裝的。上天沒有給卡塔爾一個良好的地上自然環境,可賞給卡塔爾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極其豐富的地下資源,那便是石油和天然氣。

卡塔爾已探明的石油儲量是25億噸,居世界第十三位,天然氣儲量24.7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有了得天獨厚的這兩樣東西,可以想象生活在卡塔爾的本國45萬居民是啥樣子的生活。只能是想法設法花錢唄!

卡塔爾的公共設施就能讀出該國多麼的“土豪”,沒有半公里的鐵路,只有900公里的公路,不到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修建5個機場,居住一半的國人的多哈國際機場有往返歐洲和亞洲的20餘條航線。國人拉幫結夥沒事飛往全世界去高消費。

卡塔爾國內生產總值高達近2000億美元,人均9.3萬美元,該國的煉油廠、石化工廠、化肥廠、鋼鐵廠和水泥廠,還有造紙廠、洗滌劑廠、顏料廠、食品廠和塑料廠等。卡塔爾液化天然氣年產能達7900萬噸,外加7000公頃的耕地等,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工來完成作業。

因此,印度、巴基斯坦和東南亞的廉價勞動力就是卡塔爾的首選,且又是伊斯蘭教信徒。卡塔爾45萬本國居民,需要近220萬外來人為之工作。根本原因是,卡塔爾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比中東土豪國沙特阿拉伯還富裕。本國人個個口袋裡裝滿“金幣”,如何消費是他們想的,苦活、累活和髒活他們會幹嗎?所以,必須引進大量的外國人為卡塔爾服務。


何由之


最近一次卡塔爾上新聞,還是跟伊朗有關。什葉派的波斯人國家伊朗因為誤擊民航而面臨著鉅額賠款,正著急籌錢的關頭,遜尼派掌權的卡塔爾,竟然雪中送炭般的送來了30億美元,算做對兩年半前,卡塔爾被沙特為首的阿拉伯世界“圍毆”和封鎖中,伊朗救援的一種“回報”。

兩國一來二往的“互助活動”,震驚了全球吃瓜群眾。可想而知,這個卡塔爾,還真不是個按常理出牌的國家。

(卡塔爾的國王叫做“埃米爾”。下圖是前任埃米爾哈馬德和他出鏡率超高的二王妃,謝赫·莫扎。王妃本人是個投資理財高手,王室一家子都沾了她的光。據說,哈馬德和另外兩名妻子屬於政治聯姻,只有跟莫扎才是真愛)

被譽為“中東CNN”的半島電視臺,就在卡塔爾,電視臺最大的“金主”,當屬歷任埃米爾。

卡塔爾王國包括周圍十幾個小島在內,共計11521平方公里,大約相當於1/2個河北保定市的面積,但常住人口只有260萬(2017統計數據);而比卡塔爾大了近一倍的保定市,本地常住人口是1169.05萬(2017數據)。

而且,卡塔爾這區區的256.9萬中,本國公民竟然只佔了不到20%,剩下的,全是外來人口。

這些外籍人士,很多都屬於勞工階層,並沒有享受國家財富和各種福利保障的權力。比如,從學前到大學、研究生階段的免費教育、事業救助、高標準的全民免費醫療保健、住房補貼,海外留學津貼、出國就醫資助等等。

還好,這些勞工適用於卡塔爾的“零個人所得稅”政策。畢竟,人家政府真是不差勞動人民這三瓜倆棗的“血汗錢”。

目前,卡塔爾境內的外籍勞工們主要來自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南亞和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大約佔了1/3以上;此外就是埃及、巴勒斯坦等中東地區,大概佔1/4;還有越來越多的伊朗人,也加入到了進入卡塔爾打工的行列之中,另外,中國的勞工和技術人員,量也不小。

(蹲在大使館門口“討薪”的印度勞工們)

其實,早在中東的“黑金”——石油沒發掘出來之前,卡塔爾人一直以遊牧、捕魚和採珠,因為氣候原因,糧食產量極低,連吃上飽飯都成問題,日子過的苦哈哈的。所以,那段歲月裡,雖說有真主和經書的鼓勵,但條件實在太差,人口一直不見漲。

直到吹盡黃沙始見金。雖然從20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油氣資源讓卡塔爾人享受到了天堂般的生活。然而,早前人口基數實在是太小,這導致,即便條件改善了,本地人口也並沒有出現大漲的局面。

更有咱們沒法理解的是,人家錢越多越不開心。豐厚的報酬、輕鬆的工作、超高的福利,往往讓國民陷入了一種集體迷茫狀態。

富足的生活很快就影響到了家庭,兩口子各有各自的圈子,下一代直接交由外籍女傭照顧。結果長期以往,夫妻間極少有時間一起交流,家庭成員關係漸行漸遠。一份卡塔爾婚姻調查報告顯示,卡塔爾的離婚率高達38%,遠超任何一個西方國家,比咱們中國高了十幾倍。

卡塔爾本地女子雖然出門穿個黑袍,但基本能享受到平等的公民權力,駕車、選舉啥的都不受限制,這自然也包括了離婚。

所以,夫妻疏遠,也必然影響了下一代的產出。

再有,卡塔爾的油氣行業、各種貌似永不停息的建築工地,加上非常受重視的貿易、高端旅遊、購物等相關的第三產業,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顯然,養尊處優慣了的本地人,不會在四五十度,黃沙漫天的室外搬磚,更不可能出沒於餐館、超市,給人端盤子跑腿。甚至,在金碧輝煌的購物中心的奢侈品門店當導購、“櫃姐”,也被看作是很掉價的事兒。於是,這給南亞、東南亞、東亞和中東穆斯林窮兄弟姐妹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

比如,我工作的學校,就有空乘和旅遊專業的畢業生,去多哈的各大購物中心工作的,她們多是當了導購,每天接觸到大量中國土豪。

目前,卡塔爾90%的工作崗位,都由外籍勞工來幹。

甚至,在卡塔爾,一些警察都是外籍人士。還有空姐,可算的是是來自於全球五湖四海的各類美女帥哥的雲集之處。

此外,更有不少外籍投資者,也被卡塔爾非常優惠的稅收政策和投資環境所吸引。

在卡塔爾開公司,稅很低,而且公司的利潤可以隨意匯出,不受太大監管和限制。所以,卡塔爾成了世界上公司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當然,這些中上層的外籍人士,僅僅佔了那90%的一小部分,更多的人,是以“勞工”的形式進入的。

相對於中國人一些屬於技術型外籍勞工外,比如進行基建設計和施工,還有當櫃姐等。大量的印度和東南亞人都是純幹體力活的,工作環境非常惡劣,報酬卻非常低。

法新社爆料,建築工地上,一個印度勞工在接近50度的高溫環境下,露天干一整月,也就能拿到3000多里亞爾(摺合成人民幣,不足4000元)。這還不排除,高溫連續工作而引發的各種意外事故甚至猝死。

不過,也看跟誰比,這份報酬,在印度勞工們看來,已經算是妥妥的“高薪”了。

總之,在卡塔爾,大多數情形下,本地人和外籍人士界限還是挺分明的,一方是接受服務的,另一方是提供服務的,根本就屬於兩個隔離開的世界。外籍人士再多,他們也僅是個勞工的身份,遠到不了反客為主的地步。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卡塔爾是一個位于波斯灣上的中東小國,面積1.15萬平方公里,這個面積還沒有我國首都北京市的管轄範圍大。卡塔爾也是中東石油富國之一,靠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實現了暴富,2018年卡塔爾GDP總量達到1920億美元,人均GDP更是達到驚人的6.9萬美元,比美國的人均GDP還要高。

正是因為如此有錢,卡塔爾人用鉅額的石油天然氣財富,建起一個非常富足的現代化國家,卡塔爾人的生活質量水平和歐美國家不相上下,甚至某方面來講,比歐美國家的人過得還要舒服,但如此舒服的日子,只有卡塔爾公民能夠享受到。為何要這樣說呢?



因為卡塔爾境內擁有卡塔爾國籍的公民人數非常少,只佔15%,目前卡塔爾的人口總數為264萬人,擁有卡塔爾國籍的卡塔爾本地人不足40萬人。卡塔爾另外85%的人口,全部是來自於巴基斯坦、印度和東南亞國家的勞工,這些人都是為卡塔爾本地人服務的。

卡塔爾擁有如此多的油氣資源,必須有足夠的人力資源來開採,還有卡塔爾本地人過著暴富的生活,也需要很多人來伺候,髒活累活卡塔爾本地人肯定不會幹了。所以引進南亞和東南亞的外籍勞工則成為必備條件,其他中東石油富國也是這樣乾的,有足夠的人力才能把國家發展起來。



但也就可以想象,220萬人的外籍勞工對整個卡塔爾經濟貢獻是非常大的,能拿的整體經濟紅利卻非常少,大部分的經濟紅利都被卡塔爾本地人拿走,可想而知這40萬本地卡塔爾人將富成什麼樣子,難以想象,可以說卡塔爾本地人個個都是超級土豪。

另外千萬不要小看經濟發展中人的作用,人力資源也是社會上最核心的資源,利用好了就可以上一個國家實現經濟騰飛和以及向發達國家逆襲。而卡塔爾這些中東石油富國引進外籍勞工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本地經濟發展,很多活需要人幹,但本地又沒有那麼多人,只有請外面的人過來。



當然東南亞南亞等國家的人力資本充足,但普遍經濟落後,沒有足夠的就業機會,所以到中東地區打工就會成為一個非常好的選擇,這是各取所需。


大正看世界


卡塔爾是波斯灣一個半島國家,油氣資源豐富,以能源工業為主,經濟靠出口油氣,產業極其單一。從長計,政府深以為憂,竭力想發展其它產業,但科教卻較落後。所以,卡塔爾是一個富裕的不發達國家,高端崗位人才難覓,中端崗位人才缺乏,低端崗位本國人不屑於幹,要想發展多種產業,各方面人員都須引進。


用戶樂山


卡塔爾是中東依靠石油資源的富裕國家,本國人口不多,都是有錢不想勞動坐享其成,但是卡塔爾不想僅靠石油,多方位的發展經濟所以只能大量的引進人口!


雲煙


卡塔爾需要服務型的人才,基本都是巴基斯坦和印度人,沒中國人什麼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