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1909年,26岁的摄政王载沣,为何让河北人张之洞发出了“亡国之音”的哀叹?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关于晚清河北籍名臣张之洞的故事。


1909年,26岁的摄政王载沣,为何让河北人张之洞发出了“亡国之音”的哀叹?

张之洞


张之洞是河北沧州南皮人,1837年出生,他和左宗棠、李鸿章一样都是晚清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清朝末年,这个河北人提倡西学,组织近代重工业和兵工厂建设,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他在湖北任职的十多年时间里,营建了汉阳兵工厂、汉阳铁厂等许多闻名亚洲的企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八国联军侵华和民主革命的风起云涌,老百姓对清政府失望透顶,而此时各地的起义却非常活跃。在清廷风雨飘摇之际,李鸿章病故,张之洞也已经年过六旬,而逐渐衰老的慈禧太后也步入了晚年。


1909年,26岁的摄政王载沣,为何让河北人张之洞发出了“亡国之音”的哀叹?

汉阳铁厂旧影


在这种背景下,20出头的载沣被任命为了摄政王。尽管这位王爷颇有贵族气质,又在生活中非常喜欢“西洋玩意儿”,但是这人对治国理政却并不在行。加上他本身很厌恶袁世凯,和张之洞不和等原因,载沣在大权在握的情况下更不愿意重用这批汉族官僚了。


1909年,26岁的摄政王载沣,为何让河北人张之洞发出了“亡国之音”的哀叹?

今天的南皮县


1909年的时候,已经72岁的张之洞病重。此时载沣曾专程探望过这位河北重臣。为清王朝忧劳工作了几十年,张之洞心中自然对朝局没法放心,他还想推心置腹地和载沣进行一番交谈,为他出一些治国理政的主意。


1909年,26岁的摄政王载沣,为何让河北人张之洞发出了“亡国之音”的哀叹?

载沣


但是,载沣的一句话打消了张之洞的念头。


有资料记录说,载沣见到张之洞后,张曾建议他要安抚民众,没想到载沣不以为然地说到:不怕,有兵在。这句话让四朝元老张之洞彻底寒心,他自此不再多说一句治国理政的话,而是默默不语,心伤不已。


1909年,26岁的摄政王载沣,为何让河北人张之洞发出了“亡国之音”的哀叹?

载涛


载沣走后,曾有人专门问张之洞,他和摄政王都谈了什么,张无限悲凉地感叹到:亡国之音。不久,怀着无限悔恨的张之洞在北京白米斜街的寓所去世,享年72岁。


载沣其人,没有治国之才,面对风雨飘摇的国势,自然他无能为力。没多久,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炮火中落下帷幕。后世一些人对载沣的评价并不算高,溥仪曾说他,胆小怕事,难堪大任。而载沣的弟弟载涛更是评价他优柔寡断。


1909年,26岁的摄政王载沣,为何让河北人张之洞发出了“亡国之音”的哀叹?


不过,清朝灭亡后的载沣也算活得清闲,他基本不再过问政治。后来溥仪做了伪满洲国皇帝,载沣还曾对他的行为表示愤怒。抗战时期,载沣多次拒绝过侵略者的邀约,没有出任伪职。1951年2月,年老又感染风寒的载沣在居所病故,时年68岁。


1909年,26岁的摄政王载沣,为何让河北人张之洞发出了“亡国之音”的哀叹?

袁世凯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欢迎关注我们下次发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来说您想听的故事,想了解的历史,我们尽量满足您的要求,讲给您听。


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本号内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抄袭,违者必究!请您文明评论,杜绝谩骂、攻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