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從三場戰役中“火器”引導的結果,談朱元璋“火器”思想的先進性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古代的冷兵器時代,兵器的差距往往就能夠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

早在先秦時期,攻擊距離較長的長矛取代刀劍作為戰爭中的主要兵器,到了秦漢,為了應對少數民族的騎兵衝鋒弓箭又大行其道,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對於兵器的選用方面是主帥或者統治者優先考慮的問題。

唐宋以後,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火藥的國家,並且在軍事中率先改革的古老的冷兵器變成了熱武器,也就是

火器。火器的誕生軍隊的實力有了長足的長進百米開外取敵將首級再也不是什麼難事,但是此時的火器仍然處於輔助階段,一直到元末明初

朱元璋作為底層崛起的小人物,膽識魄力都是超人的強大,這也就決定了朱元璋在爭霸期間擁有比別人更加長遠以及獨特的眼光,特別是在他以火器為主要兵器方面。因此與其說火器造就了朱明王朝,倒不如說是朱元璋慧眼識火器

造就了了中國火器的輝煌,接下來就來看看朱元璋先進的兵器思想

從三場戰役中“火器”引導的結果,談朱元璋“火器”思想的先進性

一,朱元璋發現火器,火器造就輝煌

元末明初之際,朱元璋只不過是諸多起義軍隊中較為弱小的一支,比起陳友諒和其他起義軍團,朱元璋略顯勢單力薄,那麼為何朱元璋能夠最後統一天下?在洪都保衛戰中就已經得到答案。

1,洪都保衛戰中的火器端倪,幫助贏得大明天下

元末明初的起義期間,朱元璋的軍隊就已經通過利用火器來取得戰爭的勝利,最常見的莫過於元代的火銃,一般武裝一支百人隊就能夠戰勝數倍以上的敵人。

根據《太祖實錄》記載,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夏四月,陳友諒軍攻洪都(今江西南昌)之撫州門,其兵各戴竹盾如箕狀以御矢石,極力來攻城,壞三十餘丈,鄧愈以火銃擊退其兵,隨豎木柵,敵爭柵,都督朱文正督諸將死戰,且戰且築,通夕城完”。

意思是在朱陳兩軍在洪都交戰之時,朱的軍隊是處於下風,陳軍集中火力想要拿下撫州,一旦失守就意味著朱失去爭霸的基礎,就在危難存亡之際,鄧愈調來火銃兵對著陳軍就是一頓火力輸出,陳軍被這突然的攻擊打的手足無措,大量的士兵丟盔棄甲,抱頭鼠竄。朱軍也趁著陳軍敗退之際修築了防禦工事,阻斷了陳軍的攻勢,這一戰奠定

王朝根基

雖然,這一戰沒有對火器有更多的記載描述,但是從朱軍陷入囫圇“鄧愈以火銃擊退其兵”,這裡就可以證明,朱元璋的軍隊中有著一支以火器為主要戰鬥武器的隊伍,這就是朱元璋的先見。

從三場戰役中“火器”引導的結果,談朱元璋“火器”思想的先進性

2,鄱陽湖決戰,火器建國

諸多戰役中,意味著決戰的當然就是鄱陽湖戰役。陳軍在洪都戰役失利之後暴跳如雷,率領號稱六十萬軍隊,與朱元璋在鄱陽湖決戰,而朱元璋只有不到四十萬軍隊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秋七月戊子,合戰,徐達擊其前鋒,愈通海以火炮焚其舟數十,殺傷略相當”。在這段記載中,第一次出現了朱軍的火炮攻擊,在朱元璋充分利用了自己船小,陳軍船大的事實,利用自己的靈活對陳軍進行火炮攻擊,雖然陳軍善用水戰,但是在火炮的攻擊下,只能

勉強與朱軍打個平手,可見火炮的攻擊力有多麼的強大

在這裡值得注意的是,火炮如果數量不夠,是沒有辦法焚燬大量的陳軍船隻,這就證明了在朱軍中有著大量的 ,窺一窺管中而知全豹,朱元璋的軍隊是先進的“火器軍團”,在多次的試探後,朱元璋抓住了陳軍的弱點,將自己軍隊散編為二十個小隊,火器弓弩全部配置,採用“近寇舟,先發火器,次弓弩,及其舟則短兵擊之”的戰術。據《國初群雄事略》《漢陳友諒》記載:此處火器包括大小火銃、火箭、火筒等。二十一日,“會日晡,大風起東北,乃命敢死士操七舟,實火藥蘆葦中,縱火焚友諒舟。風烈火熾,煙焰漲天,湖水盡赤。友諒兵大亂,諸將鼓譟乘之,斬首二千餘級,焚溺死者無算,友諒氣奪”

可見,朱元璋此時已經將軍隊改造成了先進的火器軍隊,這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朱元璋做到了,具有跨時代的見識。

從三場戰役中“火器”引導的結果,談朱元璋“火器”思想的先進性

3,平江戰役,火器的廬山真面目

元至正二十六年,徐達率領二十萬軍隊兵臨平江城下,但是由於平江城易守難攻,再加上還是張士誠的老窩,必然是一場持久戰,徐達深明其理,決定採用

合圍的戰術,對平江城進行轟炸。

當時的戰況如此,“達軍葑門,常遇春軍虎丘,郭子興軍婁門,華雲龍軍胥門,湯和軍閶門,王弼軍盤門,張溫軍西門,康茂才軍北門,耿文炳軍城東北,仇成軍城西南,何文輝軍城西北,四面築城圍困之。”形成合圍之後,徐達命士兵“又架木塔與城中浮屠(即寶塔)對築臺三層下瞰城中,名曰敵樓,每層施弓弩火銃於上,又設襄陽炮以擊之,城中震恐”。

徐達命令士兵不斷地使用火銃和弓弩,射殺張士誠的士兵,並且還是用威力巨大的襄陽炮,對城防等設施進行摧毀,張軍經過長達八個月的狂轟濫炸,傷亡慘重,最終以張士信在閶門城上被銃炮擊中頭部而死而結束。

以上幾大戰役中,朱元璋的火器部隊是居功至偉,並且依靠這支部隊斬獲了諸多勝利果實,由此看來,這支部隊與永樂年間的“天兵,神機營”

有著淵源,極有可能就是神機營的前身。

從三場戰役中“火器”引導的結果,談朱元璋“火器”思想的先進性

4,細品火器藝術

經過多年的逐鹿之後,朱元璋終於定鼎中原,他為了防止地方再出現起義的情況,將拱衛京師的

火器部隊劃分了一部分給各個地方,適逢少數民族叛亂“二十一年三月,麓川百夷思倫發叛,命西平侯沐英率兵討之。時思倫發眾號三十萬,象百餘支,復寇定邊,欲報摩沙勒之役,勢甚猖獗。”

從中看出沐英帶領的軍隊在少數民族的象兵下吃了虧,但是隨著朱軍火器的不斷改進很快就是用了最先進的火炮,並且“火炮、火支,吾知其無能為也,乃令軍中置火銃,神機箭分為三隊,俟象進,則火銃以次而發,若不退,則次行繼之,又不退,則三行繼之,破之必矣。”

由此可見,朱元璋的火器思想並沒有停滯不前,相反的是更加的與時俱進,洪武十三年,全國駐軍百分之十配備了先進的火器,水軍以及海運船配備了大炮,這絕對是世界史上

最早的出現

從三場戰役中“火器”引導的結果,談朱元璋“火器”思想的先進性


5,火器參戰的意義

第一,火器在軍隊編制中的以明確的制度出現,

改革了中國古代軍隊的武器裝備,使其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軍隊中配備火器達到百分之十,這樣的戰力舉世無雙。

第二,火器部隊的產生必然會使得王朝統一的進程加快,這就更好的維護了新的和平,而且誕生了一系列新的戰術,例如以多排火銃兵依次實施齊射的野戰戰術,以及用火銃與冷兵器相結合的攻、守城戰術等等,這都是值得記入史冊的新的創新,不得不說朱元璋的眼界看到了百年之後。

從三場戰役中“火器”引導的結果,談朱元璋“火器”思想的先進性

二,朱元璋火器思想的尋根溯源

1,想法的支撐,寶源局

在朱元璋的心裡其實一直都明白,想要推翻元朝的統治登上人君的寶座,軍隊是立身之根本。在這樣的指導思維下,廣積糧,改革兵器成為朱元璋的重中之重,想要以此奠定不朽的王朝基業。

在與元朝的作戰中,朱元璋注意到了元朝士兵們使用的火銃,於是他下令繳獲這樣的兵器,但是單憑繳獲是無法滿足軍隊化的需求,所以,自己製造勢在必行,火銃的製造就被提上了日程,寶源局應運而生。

寶源局剛誕生之時,一直以鑄造錢幣作為自己的幌子,其實實際上一直在參與火銃的製作和研發,史書上也沒有對寶源局的軍事作用有過多的闡述,但是,在明朝士兵們使用的火器上刻有明顯的銘文,銘文內容包括生產日期、生產部門,乃至於生產工匠的姓名,這才暴露了寶源局作為生產武器的真實身份,

由此可見,寶源局在朱元璋的起義期間一直擔任著火器開發所這樣的職責,直到洪武八年以後,才移交了火器鑄造的任務,專心與鑄造錢幣。

寶源局就是朱元璋前期兵器思維的踐行者,沒有它,恐怕明朝也沒有辦法有如此數量的火器,也不可能幾乎百戰百勝

從三場戰役中“火器”引導的結果,談朱元璋“火器”思想的先進性

2,建國後,對兵器思維的持續

朱元璋依靠火器建國之後並沒有像秦始皇那樣收集天下兵器鑄造銅人,而是大力鼓勵火器的研發和製造。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下令改革軍事機構“罷軍需局,置軍器局”,製造大規模的兵器和軍需用品,軍器局屬於工部,要承擔製造弓箭、刀槍、盔甲和碗口銃、手把銅銃、銃箭頭、信炮等各種火器的任務。洪武二十六年,將軍器局的職能縮減 “凡軍器專設軍器局,軍裝設計工局,鞍轡設鞍轡局掌管”,軍器局至此只需要製作冷兵器和火器,成為專門的武器製造場所。

洪武時期火器主要由直屬於中央的軍器局、鞍轡局和兵仗局生產,每三年按規定製造一定數量的火器。根據記載:“弘治以前定例,碗口銅銃三千門,手把銅銃三千支,銃箭頭九萬個,信炮三千門。”除此之外還有附件“木馬子三萬個,檀木槌子三千個”;

兵仗局要製造如下種類的火器:“大將軍、奪門將軍、神銃、斬馬銃、手把銅銃、手把鐵銃、碗口銃、盞口炮、神炮、大樣、小樣神機炮、襄陽炮。”並且一直形成穩定的數量編制。

總的來說,朱元璋對於火器的重視是至始至終的,無論是起義階段還是建國了以後,朱元璋都沒有放棄對這種先進武器的改裝和製造,因為他見識並且享用了火器的強大,無法放棄它。

從三場戰役中“火器”引導的結果,談朱元璋“火器”思想的先進性

三,火器發展的基礎,看朱元璋的智慧

1,抬高工匠地位

在元朝的時候,工匠的地位等同於奴隸,只不過是官奴,沒有人身自由。朱元璋建國以後,改革了一系列元朝不合理的工匠制度,給予工匠人身自由,並且還有優厚待遇,在朱元璋的經營下,工匠們當然提高了積極性為朱元璋賣命。

洪武十一年規定:“凡在京工匠赴工者,月給薪米鹽疏,休工停給,聽其營生勿拘。”,這對於工匠群體來說無異於久旱逢甘霖,他們的人身自由得到了解放,不僅能在官府做工賺錢還能夠出去做工賺外快,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調動了工匠們的積極性。據《明會典》記載當時的工匠種類繁多,有鐵匠、銷金、木工、油漆、神箭、火藥等眾多的手藝人,這些行業的蓬勃發展,都直接促進了火器的進步,很多火器的改良和創新,都得益於這些部門的人的努力。

從三場戰役中“火器”引導的結果,談朱元璋“火器”思想的先進性

2,重視冶礦業

火器和火藥本身就是金屬製品,想要能夠有長足的發展,冶礦業的發展是必須要重視的。早在起義戰爭時期,朱元璋就已經在重視這方面的內容了。

元至正二十四年,中書大臣向朱元璋上報

:“湖廣行省所屬州縣故有冶鐵,方今用武之際,非鐵無以資軍用,請興建爐冶,募工鍊鐵”,朱元璋立馬就批准了此事,並且在湖廣地區大興火器製造,為之後的決戰奠定了基礎。洪武二十八年,僅憑內庫就已經儲存了恐怖的三千七百四十三萬斤的鐵,軍用鐵的充足就讓中央放開了壟斷,允許“罷各處鐵冶,令民得自採煉,而歲輸課程,每三十分取其二。”正是冶礦業的發展,使得製造出來的火器越來越精良,威力越來越大,使得洪武年間的軍隊裝備全部改善。

從三場戰役中“火器”引導的結果,談朱元璋“火器”思想的先進性

總結:

朱元璋的眼光之絕妙,不僅僅在於他看到了火器在未來的普遍性和威力,而在於它能夠從一個點放射到一個面,為火器的發展構建了一整個生態環境,這才是朱元璋“兵器”思想中值得世人驚歎的地方,如果只看到了火器的強大而看不到整個製造火器各個部分的發展,最終火器也只不過停留在初級階段罷了。

從三場戰役中“火器”引導的結果,談朱元璋“火器”思想的先進性

事實證明,明朝初期靠著火器戰鬥力達到了世界第一,但是在數百年後子孫過於安逸,荒廢了火器的革新,導致了明朝盛於火器亡於火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