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明英宗为何在天下百姓反对的情况下,冤杀了延长明朝国命200多年的于谦?

雨霁视角


土木堡之变时,朱祁镇23岁;夺门之变时,朱祁镇31岁。朱祁镇驾崩时38岁。放在现在就是一个容易犯错误的年轻人,他的一生是傀儡的一生。本来他坐拥明帝国最繁华最安定的时代,但是由于听信了身边人的话,亲自出征漠北瓦剌,使得明帝国差一点陷入了万劫不复。

朱祁镇一生为人宽容,身上有着明朝皇帝们难有的贵族气质。但是也有着致命缺陷,那就是耳根子软,容易被人利用。

他先是被王振利用;后被瓦剌也先利用,当“敲门天子”;然后又被徐有贞、曹吉祥、石亨等“夺门勋贵”利用。

对于于谦,朱祁镇实际上是有评价的。

于谦实有功。于谦始终景泰朝,被遇若一身,死无余赀。——朱祁镇

但这里面其实体现出来一个问题,明英宗朱祁镇的确认为于谦是个大功臣,但是他不可能站在今人的高度去评价于谦。

他做为一个皇帝不可能看到,于谦拥立景泰此举是避免了中原遭受“靖康之乱”,生灵涂炭。一个被放回来的时候,还问接自己的人为什么不从宣堡把自己被俘前留在那里的衣服给带来的人。他只在乎一点,那就是丢掉了皇位。他认为于谦是景泰朝的大功臣而已,是哪个夺走自己宝座的那个人的大功臣而已。

因为此前他在大漠一年受过的苦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意识到皇帝这个宝座的重要。此后被放归,又被幽禁在南宫整整7年。这使得他对景泰朱祁钰的恨实际上是无以复加的。朱祁镇甚至可以不恨也先,不恨王振,唯独恨景泰。事实也证明如此,朱祁镇复辟之后,很多瓦剌人最后成了从龙之臣;又开始怀念王振,并要给他修庙;唯独对朱祁钰上谥号曰“戾”。

其实即便对朱祁钰恨入骨髓,最终也不过就是给上了恶谥而已,仍然是以亲王礼下葬罢了。朱祁镇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坏人,他只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临终前还废除了人殉制度。

总体上他是一个宽容的人。但是他还是对于谦下了毒手,因此很大程度上不是恨于谦,而是被人利用了。

有贞进曰:“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帝意遂决。——《明史》

“夺门之变”在很多人眼里或许是个伪命题。朱祁钰死了,又没有儿子,所以他死后必然是朱祁镇继续当皇帝。是这样吗?其实还未必,因为可能是朱见深当皇帝,他继续当太上皇。虽然朱见深是自己的亲儿子,但是自己的亲儿子未必能掌握在自己手里。虽然最后他在李贤提醒下,诛杀了徐有贞、曹吉祥、石亨等“夺门勋贵”。

但是当初徐有贞等人给于谦安的罪名恰恰是扎朱祁镇心的话。

于谦等人“欲迎立外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于谦等人宁肯到其他藩王里面再去挑一个来做大明朝的皇帝,也不愿意让朱祁镇复位。可见徐有贞才是真正掌握了朱祁镇的内心啊!所以朱祁镇或许也曾后悔过杀于谦,但是到朱祁镇临终前,都未曾给于谦平反。而明宪宗一即位便给于谦平了反,以此收复天下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