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美文心閱:黃鶴樓


美文心閱:黃鶴樓


黃鶴樓

美文心閱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一座英雄的城市一武漢,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緒,那裡還有一座一直惦念的名樓一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嶺之巓,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天下絕景"之稱。與滕王閣和岳陽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

黃鶴樓始建於始建於三國時代東吳黃武二年(223年)。赤壁之戰後,劉備借荊州卻不肯歸還,東吳大將呂蒙用計殺了關羽奪回荊州之後,劉備親率十幾萬大軍伐吳,孫權知戰事不可避免,便一方面向魏帝稱臣求和,另一方面厲兵秣馬對付劉備,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的戰略,建立此樓,以便於築城為守,觀察敵情。

史書記載,黃鶴樓因建在黃鶴磯上而得名,古的“鵠”與“鶴”二字一音之轉,互為通用,故名為“黃鶴樓”。


美文心閱:黃鶴樓


還有一種說法是荀叔偉曾見仙人下降,並在這裡擺宴設飲而得名。但是,這幾個故事都沒有交代黃鶴樓因何而建,由誰而建。倒是另一則“辛氏酒樓"的傳說交代得最為完整。

古時候,有個姓辛的婦人在山頭賣酒。一位道士經常路過此處,飲酒但卻分文不給,辛氏也不予計較。在一次飲酒之後,道士為了感謝辛氏的千杯之恩,就在牆壁上畫了一隻仙鶴,並對辛氏說:以後客人一到,你就拍手引仙鶴下壁,它就會翩翩起舞,為客人祝酒。一說完,道士就不見了。

後來,道士的話果然靈驗,這個小酒鋪一時賓客盈門,辛氏也由此成了富翁。十年後,道士故地重遊,臨行時,吹奏鐵笛。隨著悠揚的笛聲,白雲、仙鶴飄然而至,道士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紀念仙翁,便在山頂上建了一座亭樓,取名“黃鶴樓”。

後經歷唐、宋、元、明、清各代,逐漸演變成了一處江景名勝之地。唐代以前只是木結構的兩層高樓,宋代以後則變成三層。


晚清時,黃鶴樓凡三層,高七丈二,加銅頂九尺,仍為木結構建築,共有翹角30多個。隨後各個朝代也不斷修復,然而還是屢建屢壞,最後一座黃鶴樓初建於清同治七年,毀壞於光緒十年,此後在近百年之內未曾重修。

美文心閱:黃鶴樓


1981年10月黃鶴樓重修工程破土開工,於1985年6月落成,聞名遐邇的黃鶴樓再一次出現在人們的眼前。新修的黃鶴樓以清朝的同治樓為藍本,但是在此基礎上更加高大雄偉,飛簷五層,高五十多米,翹角飛簷,攢尖樓頂,各層屋頂交錯重疊,是個典型的亭式樓宇。在五層樓上,東西兩面各有牌匾,西面牌匾上是“黃鶴樓”三個鎦金大字。東面牌匾上寫著“楚天極目”。整座樓顯得氣勢磅礴,雄渾壯觀.

歷代文人名士,如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之流,遊歷此地,吟詩作賦,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幹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數年以後,李白也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崔顥題詩,李白擱筆,從此名氣大盛。 

又是一年的煙花三月,詩仙在這裡送別了一襲白衣的孟浩然,寫下了一首《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還是詩仙,他流連此地遲遲不走,《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於是,武漢有了“江城”的別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從黃鶴樓上俯瞰,武漢並不孤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白衣天使逆行而上,醫者仁心,大愛無疆。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戰疫仍在繼續——長江浩蕩,黃鶴樓矗立,見證著這座英雄城市的保衛戰。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我想:待到戰疫勝利時,還來看一看堅強的武漢和高聳的黃鶴樓。


—《END》—

微信公眾號:美文心閱,meiwenxinyue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