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人認為三星堆是彝族創造的文明,你怎麼看?有何依據?

此處為壹


這個觀點不值一駁。但它何以產生,卻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中國的很多西南民族有一種歷史記憶,認為自己是上古時期的黃河流域居民,因各種原因而遷徙到了西南地區。而三星堆又是西南古文明的一個高峰,因此就產生了某種錯覺。


一、上古時期黃河中下游族群

根據對河南賈湖遺址的各種研究,上古時期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存在一個同質化的農業社會。這個農業社會以家豬飼養、稻作為主,採取農耕兼零星畜牧、漁獵的經濟方式,曾經在6000-4500年前廣泛分佈於黃河中下游。這個模式已經具有很強的穩定性,賈湖甚至挖出了米酒、骨笛等東西,說明一種田園生活已經成熟,直到今天仍是一種背景式的歷史記憶。


但這個農業社會是什麼人創造的?至今沒有什麼可靠的說法。根據早期文獻可知,這些族群應該就是五帝時期的“三苗九黎”,夏代的“九夷”。按照《尚書·禹貢》、《史記·夏本紀》和《逸周書》可知,這個族群集團的分佈範圍甚廣,最北能到河北冀州。他們的共同特徵,除了擅於製造紡織品(絲)之外,是“剪髮文身”。這個民族誌特徵毫無疑問是屬於南方族系的,廣泛行之於壯泰、苗瑤、藏緬語族群,而北方民族沒有這個習俗。那就說明,上古時期的黃河中下游地區,曾經居住著一個來自南方的、剪髮文身的族群集團。大禹敷平九州時,這些族群曾經向其納貢。

《史記·夏本紀》:禹行自冀州始。……鳥夷皮服。夾右碣石,入於海。……海岱維青州:堣夷既略,濰、淄其道。……厥貢鹽絺,海物維錯,岱畎絲、枲、鉛、松、怪石,萊夷為牧,其篚酓絲。浮於汶,通於濟。海岱及淮維徐州:……淮夷蠙珠臮魚,其篚玄纖縞。浮於淮、泗,通於河。淮海維揚州:……島夷卉服,其篚織貝,其包橘、柚錫貢。均江海,通淮、泗。《逸周書·王會解》引用《商書·伊尹朝獻》 :伊殷受命,於是為四方令曰:“臣請正東,符婁、仇州、伊慮、漚深、十蠻、越漚,剪髮文身,請令以魚皮之鞞,烏鰂之醬,鮫鼥利劍為獻。《冊府元龜》:夫東方曰夷,被髮而文身。

並不是說黃河流域沒有的別的族群,而是這些文獻能夠說明,曾有一個剪髮文身的族群集團在這個地區生活。西南諸多少數民族都認為,這些上古族群就是他們的祖先,因為與另一個族群集團發生軍事衝突,而被迫向南遷徙。苗族有一些古歌描述上古遷徙過程,言之鑿鑿,是不能完全忽視的(《引路歌》等)。同樣,彝族、納西族這類族群,其文化元素也與上古中原有很顯著的相似性。說明遷徙傳說不能一概否認,且語言分佈、父系基因分佈也是強有力的證據。


二、九夷南遷

文獻上清晰記載了上述族群集團與五帝集團的矛盾。按照《史記·五帝本紀》和《尚書》,黃帝及其繼承人顓頊、高辛氏、堯帝、舜帝、禹帝累計6次討伐九黎/九夷,將其從黃河下游一路經江淮、荊襄、兩湖,追趕到西南山區。其中,堯帝、舜帝還將一部分三苗遷徙到西北的三危之地(可能是敦煌以西),成為後世羌人的祖先。這些記載很清楚的說明了九黎族群集團的南遷路線,說明西南民族的傳說還是有根據的。但這裡必須指出:按照鄭玄大師的註釋,苗民與九黎可能不是一回事,苗民應是九黎在少昊時期的統治者。

《史記·五帝本紀》: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驩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鄭玄注呂刑:苗民,謂九黎之君也。九黎之君,於少昊氏衰,而棄善道,上效蚩尤重刑。必變九黎言苗民者:有苗九黎之後,顓頊代少昊,誅九黎,分流其子孫,為居於西裔者三苗。至高辛之衰,又復九黎之惡。堯興,又誅之。堯末,又在朝。舜時,又竄之。后王深惡此族三生兇惡,故著其氏而謂之民。民者冥也,言未見仁道。

《尚書·大禹謨》:帝曰:“諮,禹!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徵。禹乃會群后,誓於師曰;……三旬,苗民逆命。……禹拜昌言曰:“俞!”班師振旅。帝乃誕敷文德,舞幹羽於兩階,七旬有苗格。


三、三星堆

這些南遷的九黎族群,曾在中原生活很久,因此共享了一些文化觀念和符號,這可以從彝族、納西族的陰陽觀念、象形文字等看出一些痕跡。但他們是否掌握了青銅冶煉技術呢?答案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五帝時期的中原還不一定進入青銅時代,即便有一點痕跡,例如“蚩尤以金作兵”(世本),也沒有實物,最樂觀的說法,無非是進入了銅石並用時代。而三星堆遺址有很明顯的突變性,從石器時代忽然進入高度成熟的青銅時代。


真正給三星堆帶來高級青銅冶煉技術的,更可能是夏人遺民,他們在漢中的宗親之邦褒氏,在江漢地區的諸侯季連氏、彭氏等,才更可能掌握先進的冶金技術,也更可能進入巴蜀地區。在與殷商的對抗中,他們深入蜀地,建立一個大後方,是完全有可能的,這裡不僅資源豐富(有色金屬礦),也有優越的地緣戰略位置。這些夏人遺民與古蜀人等本地居民相互融合,加上一些南亞上來的域外技術和文化元素,才造就了三星堆的輝煌。


最後,彝族為什麼會認為三星堆跟他們有關?很可能是因為九黎南遷與夏人入蜀,在歷史記憶上發生了重疊。而實際上,這兩次播遷時間差了三四百年,且族群也完全不同。原來的驅逐者,變成了被驅逐者,只有這點相似而已。(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