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残唐五代的无双猛将 最喜阵前单挑 就连当上皇帝的也不例外

在《三国演义》的熏陶之下,对于古代那些无双猛将的想象无非两种,一种是张飞张翼德的“百万军中取上将人头”,另一种就是关羽“温酒斩华雄”的单挑胜战了。也许是就连电子游戏里都多数是一对一对战形式,所以武将单挑对人的吸引力更大一些。


残唐五代的无双猛将 最喜阵前单挑 就连当上皇帝的也不例外

评书中的猛将兄总是令人神往的

不过看三国时期的正史,却很难找到对猛将间单挑风采的具体描写,当然这可能与当时的史家惜墨如金有关,毕竟一写就是几百年的历史,难免放弃一些读书人眼中不必要的细节。

不只是三国时代的正史,几乎所有朝代的正史之中,都罕有对一个时代中代表猛将的表现做具体描述,以至于有些人甚至会怀疑诸如项羽等人的神勇都是后人想象加工出来的,甚至还要跟楚霸王比一比举重。

写书的都是读书人,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后大半段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读书人在治理天下,所以对于沙场浴血的武将,他们是天然对立的,尤其是宋朝之后,中原抑武,自然也不难理解,文人的书中多数详细记录了读书人在某一事件中的权谋,却略过了武力恢复秩序中武夫的勇猛,显得名将大多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儒将。

宋太祖赵匡胤之所以抑武,估计因他是从五代乱世走出来的,走马灯似的武将谋朝篡位让他心有余悸。而且随着弓弩等杀人技术的进步,武将自己的勇猛也随之失去了原本鼓舞士气震慑三军的重大意义。所以根据一些为数不多的关于五代武将捉对厮杀的精彩记载,或许可以认为,残唐五代是无双猛将绽放光芒的最后一个大舞台。

楚霸王项羽要和汉王刘邦单挑

“来来来,与某家大战三百回合!”“未及三个回合,就被斩落马下!”小时候评书听多了,这都是耳熟能详的桥段,回合这个词溯源的话那是要到先秦时期,但不是马战,而是说的车战。

周朝以降,很长一段时间内,主战部队都是战车。双方对阵,战车相向而行,两车交会交手时为合,而战车冲过去后掉头回来继续战斗为“回”。到后来的解释就是对阵双方交手一次就是一回合。不过车战不是单挑,一般战车上必须有三个人,一个是驾车的御者,一个是车右,手持盾牌与矛剑等负责两车相近时的近战,一个是车左,是弓箭手,负责远程打击。


残唐五代的无双猛将 最喜阵前单挑 就连当上皇帝的也不例外

先秦战车一般都是车上三人 中间为御者

先秦时期,战争也是在周礼的控制下,车战则更有贵族范儿。为了显示己方勇武以及鼓舞士气,派一辆战车出去挑战的战例在《左传》等书中都有介绍。但这种单车出击并不是与地方的战车捉对厮杀,而是要直闯敌军阵营,不仅要冲营还必须斩首而还(可用耳朵代替)。

此种战术名为“致师”,虽与武将单挑有所不同,但是也算是单方面发出挑战的源头。而虽然先秦史书中对于武将单挑一事未有披露,但是通过成于西汉的《史记》可以推断出,单挑这种战斗形式应该是自古就有的。

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王谓汉王曰:“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史记》


残唐五代的无双猛将 最喜阵前单挑 就连当上皇帝的也不例外

找刘邦单挑 项羽是有点欺负人了

司马迁写的最后一句比较有意思,也就是说,项羽在要求刘邦和他决斗时应该是没有覆甲,而一旦他决定亲自出阵,就“被甲持戟挑战”。一能看出单挑的危险性,二呢,则是单挑应该是有一定仪式感的。

我们从《堂吉诃德》等西方小说中看到的西方罐头人骑士,他们那一套很可能早在中华的先秦时期就玩过了,而十字军在阿拉伯人面前吃瘪,实则轻骑取代重骑乃至步骑结合的最有效战法,早在唐朝就已经完成了。

吕布单挑过 孙策算是单挑过 关羽却没有

《三国演义》给了我们对于单挑很大的想象空间,不过这些让人热血愤张的打斗在《三国志》中却没有记载。有所记载的只有寥寥。

而且《三国志》成书离着《史记》还不算太久远,所以关于单挑,为将者的目的还差不多。

比如项羽为啥要单挑刘邦,他是想凭着两人一决雌雄来结束这折磨人的楚汉战争。

同样,《三国志》中,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吕布出城迎敌,

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裴松之注解《三国志》

这算是最像单挑的单挑之战了。吕布的目的也一样,别闹哄哄地打来打去了,咱俩决出胜负就行。

《三国志》中还有一场属于是两人撞在一起了,这两位就是江东小霸王孙策和太史慈。

时(太史慈)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於是解散。

这一场遭遇战算是谁也没占什么便宜,而且也没什么大战几百回合之说。


残唐五代的无双猛将 最喜阵前单挑 就连当上皇帝的也不例外

项羽没有赤兔马也一样万军中取上将人头

至于说武圣关羽,温酒斩华雄的记载是没有的,不过万军中取上将人头确实有。

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三国志》

武将来说,跟文官比肯定比较单纯,所以武夫的念头大概很多年也不会变,到了大隋朝时期,为将者同样提出单挑解决问题,不过这次出战的不是主将。

窦荣定之击突厥也,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突厥许诺,因遣一骑挑战。荣定遣万岁出应之,万岁驰斩其首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复战,遂引军而去。——《隋书》

史万岁这轻松一战颇有关羽的风采,但也说不定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就是从史万岁这次单挑中得到的灵感。

善战武夫能轮流篡位当皇帝的时代

残唐而来的五代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感很低,一是因为年头短,五个朝代加一起才五十来年,二是因为五十年乱世人命如草芥,背叛者、篡国者层出不穷,“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也是道德上的黑暗年代。


残唐五代的无双猛将 最喜阵前单挑 就连当上皇帝的也不例外

五代十国乱世 武将的大舞台

五代能为人记得住的大概就是石敬瑭割让了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使得中原门户一直大开。但说实在的,收复不了燕云十六州那是宋朝自己的问题。石敬瑭就算是把中原都给了契丹又能怎样?因为他本身就是胡人,和契丹人本没什么区别。

不过乱世出英雄,更是武将大放异彩的时代,当然这种异彩是建立在杀伐征战不断的惨事之上的。《新五代史》的著者是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而且他著书时距离五代结束不过百年,关于一些人物生平事迹的描述自然真实性强且很有看头。而武力维持秩序的五代就是能冲能打武将多,所以从《新五代史》以及同时代的《资治通鉴》中可以一瞥古代武将的勇悍雄姿。

独眼龙李克用、李亚子李存勖、李横冲李嗣源、郭雀儿郭威、王铁枪王彦章、银枪高思继等等都是史上留有绰号的武夫。当然前面四位猛士最后都轮流当上了皇帝。而这些威名赫赫的五代武将都是又能单挑胜战又能孤身陷阵的超级猛男。

最好勇斗狠的一国之主非李存勖莫属

为何要说是残唐五代,因为后梁皇帝朱温手下的不少猛将一开始都是替李唐卖命的。

朱温麾下最为人熟知的大将应该就是王彦章,因为水浒传里被吴用好一顿表扬。其实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王彦章留下的,那就是“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在五代无数战将中,王彦章算是忠臣不事二主的典范了。

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他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新五代史》

朱温麾下还有张氏两兄弟也是以单挑留名史书的。

晊军赤冈,以骑兵挑战,矢中(张)归霸,归霸拔之,反以射贼,一发而毙,夺其马而归。

张归霸的弟弟张归厚一样是猛将。

时叛将陈璠在贼阵中,归厚忽见之,因瞋目大骂,单马直往,期於必取。

归厚尝与晊单骑斗於阵,晊不能支而奔,乘此大捷。——《新五代史》

通过第二条可见,此时代斗将对战局的影响很大,一旦主将斗战失败很可能引发全军崩溃。

作为皇帝的朱温没有下场肉搏的本事,可是他的对手后唐的一家老小可是一个比一个好勇斗狠,尤其是后唐的建立者李存勖。

他的对手评价他,“臣(敬翔)闻李亚子(李存勖)继位以来,于今十年,攻城野战,无不亲当矢石,近者攻杨刘,身负束薪为士卒先,一鼓拔之。”——《资治通鉴》


残唐五代的无双猛将 最喜阵前单挑 就连当上皇帝的也不例外

古人作李存勖画像

为一国之主每战争先确实能够鼓舞士气,可是一旦战死那问题就大了,所以李存勖的手下经常劝他老实点。

晋王好自引轻骑迫敌营挑战,危窘者数四,赖李绍荣力战翼卫之,得免。赵王熔及王处直皆遣使至书曰:“元元之命系于王,本朝中兴系于王,柰何自轻如此!”——《资治通鉴》

李存勖就是好挑战敌军这一口,于是反驳道,

王笑谓使者曰:“定天下者,非百战何由得之!安可深居帷房以自肥乎!”

不想把自己养肥是没错,可是一国之主冲锋陷阵,很容易变成别人腹中的肥肉的。

王以数百骑抵梁营,谢彦章伏精甲五千于堤下;王引十余骑度堤,伏兵发,围王数十重,王力战于中,后骑继至者攻之于外,仅得出。会李存审救至,梁兵乃退,王始以存审之言为忠。

李存勖这次艺高人胆大的直接结果是亲卫死亡殆尽,而为了救他使得三军部署崩坏,引发的更坏的结果是,国之大将周德威父子阵亡。

(周)德威之军在东偏,汴之游军入我辎重,众骇,奔入德威军,因纷扰无行列。德威兵少,不能解,父子俱战殁。庄宗(李存勖)恸哭谓诸将曰:“丧我良将,吾之咎也!——《新五代史》

拖刀计、回马枪 演义中的桥段这位猛将全会玩

朱温的麾下对付黄巢起义军对付唐朝其他军队的武将那都是屡战屡胜,只不过遇到更喜欢捉对厮杀的后唐(代梁前为唐之晋国)沙陀人,就没什么优势了。但刀尖对麦芒,有勇有谋的决斗确实精彩。

朱温手下有一员猛将陈章,外号为“夜叉”,在朱温大军进攻太原时,就夸下海口,听说晋军中有名将周德威(周阳五之勇闻天下),我一定将他生擒活捉,换取一郡封地!李克用当时还特意通知了周德威让他小心些,周德威说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你惦记我,我还惦记你呢!等到两军交战,周德威就告诉手下,见到骑着白马身着朱甲的人你们就跑。果然发现了陈章,周德威穿着普通小兵的衣服就带着手下过去了,然后手下们就遵照命令诈败而逃。

见敌人不战自溃,陈章就直接追杀起来,周德威故意跑得慢,等着陈章刚追过他身前,周德威抡起铁槌就砸到了陈章背上,直接把夜叉活捉了。当然,周德威这一次算是使的诡计,一个有勇有谋的武将确实让敌人头疼。


残唐五代的无双猛将 最喜阵前单挑 就连当上皇帝的也不例外

京剧《珠帘寨》中的红脸周德威

《五代史》里还有一段连环单挑读来更引人入胜,也有周德威参与。

(夏鲁奇)从周德威攻幽州,燕将有单廷珪、元行钦,时称骁勇,鲁奇与之斗,两不能解,将皆释兵纵观。

史家之笔,寥寥数语就写出了此战的精彩。三员猛将相见,夏鲁奇独斗二将,战斗精彩得让两军将士都不打仗改围观看热闹了。

而后周德威亲自出战,单廷珪一见就要擒贼先擒王。周德威看单廷珪来势汹汹,就又拨马回走,眼看着马跑得慢的周德威就要被单廷珪一枪刺中,周德威却在马上猛然一拧身,堪堪避过了必杀一击,随即又抡起了他那大铁槌狠狠将单廷珪砸落马下,再一次生擒了敌军猛将。所以拖刀计、回马枪什么的,类似的招数都是周德威玩过的。

当然,通过上面的一些介绍可以看出,五代时的武将虽然喜欢单挑,但是却不是那么守规矩的,也就是并非总是堂堂正正一对一的对决。

比如上文提到的元行钦,后来遇到了李嗣源和高行周,高行周率先挑战,

“今日之事,何劳士众,与君抗衡以决胜负!”元行钦自然是肯的,于是两人就打了起来。

说好的单挑,可是突然高行周来了个马失前蹄,这时在一旁掠阵的后来的后唐明宗皇帝李嗣源不顾规矩地出手了,而且还是趁元行钦不备给了他一下。元行钦果是猛人,虽受伤仍不肯逃命,

凡八战,明宗七射中行钦,行钦拔矢而战,亦射明宗中股。行钦屡败,乃降。明宗抚其背而饮以酒曰:“壮士也!”因养以为子。——《新五代史》


残唐五代的无双猛将 最喜阵前单挑 就连当上皇帝的也不例外

位于洛阳邙山的后唐明宗李嗣源之陵墓

纵观正史,对于武将单挑斗战一类记载最多的就是五代史了,就从堂堂一国之主还要专门去阵前挑战,可见五代武将武风之盛。就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毕竟也是从五代厮杀出来的,所以也在正史中留有与人单挑的记载。

武将单挑的大规模流行应该是从残唐开始,因为军阀割据互斗,而相互实力又差不多,又都是周围虎视眈眈的,所以双方很难放开手脚决一死战,为了尽快解决战斗,才渐渐流行起武将单挑来。

到了后来,沙陀人东奔被大唐收留成为大唐一把利刃之后,擅长骑战的沙陀人就在单挑这把火上浇了好些油。尤其是五代唯有后梁是汉军出身的人所建,后周之主郭威虽是汉人,但却是沙陀军中悍将,上有所好下必从之,于是这阵前单挑的形式就一直流行了几十年。

但是这种单挑不是只为两人分出胜负,也没有多少鼓舞士气的因素在其中,应该算是两军混战前的前哨战,甚至不需要分出胜负,都会发起全面攻击。

不过随着强弓劲弩等杀人利器的飞跃发展,乱军之中可能有猛将的用武之地,但是单挑的话,恐怕会被直接射成筛子了吧。人们虽然向往那种讲规矩的战斗,不过战争理论越成熟就越来越没有规矩可讲了。

参考资料:《史记》《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