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为什么学习行书非学《圣教序》不可?

大頭君


一般认为, 行书从魏晋时代开始出现,而王羲之的兰亭序、一些流传下来的传本墨迹,以及唐怀仁根据“王羲之书体”摹刻的“集王圣教序”,皆为行书的经典代表作。

由于王羲之的兰亭序、传本墨迹都是摹本纸本,历经千余年,难以保存,而且版本不一,良莠不齐。“集王圣教序”是石刻,而且刻工精良,磨损少,就显得非常珍贵。

此圣教序文由唐太宗为了表彰玄奘法师西域求经有功而作。唐太宗亲命怀仁法师集王羲之书体摹刻。这是一项伟大而要求极高的工程,受命的怀仁先后用24年时间完成全部集字任务。所以,古人有“铢积寸累”之形容。其实此刻勒之原书体大多取之兰亭序等传本墨迹。据统计,整字取自“兰亭序帖”的就有40余字。

可见,兰亭序和一些王羲之流传墨迹的行书都是经典法帖。其笔法非常标准而纯真,尤其兰亭序,字相对比较多,笔法清晰,适合初学。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兰亭序不适合初学。之所以被普遍认为兰亭序是高不可攀的字帖,因为它通篇的气势和格局中蕴含着王羲之的极高的笔墨修炼和书法涵养,这就好像一坐最高的山峰,凡人难以企及。但我们总是一步步爬向山顶,而且,作为初学书法,并非要一步登顶,主要打基础,学基础笔法、结体的共性规律,从这点上来说,兰亭序是非常适合初学的。这是我们临帖的基本方法。

但初学者往往不明白一本帖哪些是基础笔法,哪些是高级笔势、笔意。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去绍兴兰亭,看见许多在路边书写兰亭序的书法爱好者,他们长期临写兰亭序,相似度非常高,说明对兰亭序的笔法和结体都烂熟于心。所以,我们初学书法一定要临像,通过临像领悟到笔法和结体规律,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这种模仿,只是为掌握基本点画的起笔、运笔、收笔以及笔法的起承转合、使转、提按、调锋等。而蕴含在字里行间,书者的笔势和笔意等笔墨情趣是极难模仿的。

而 “集王圣教序”是集字,相对而言,字与字、行与行、以及通篇的自然天成的节奏、错落有致、跌宕起伏的章法布局是不足的。它的字字独立,甚至一些边旁、部首等也相对独立的特点,恰恰是最适合初学书法的。这也是“集王圣教序”被认为是行书“非学不可”的原因吧。


如石书艺


这个问题提的有点意思,首先明确一点,古往今来那些大书法家不是每个人都临过《圣教序》的,这中间有很多缘故,例如范本的获取不易等等。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说它好是因为科技的发达,影印复制技术让我们有机会见到各种优秀的法书范本,说它坏是因为范本太多,反而很多人不会选择了。

《圣教序》是唐代一个叫怀仁的僧人,他本身也是一位书法高手,他从王羲之的各种字帖中找寻符合要求的字,集字完成的《圣教序》。那时王羲之的字帖范本摹本也比较多,因此《圣教序》虽然说是集字成碑,范本没有的字也是拼接而成的。但因怀仁本身书法功力精凿,又是竭尽心血,最终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明代王世贞说:“备尽八法之妙”,成为王字的一个大宝库。

然而此碑宋以后就中断了,传到今天最好的拓本也是宋拓本,因此免不了失真。碑刻的书法作品特别是行书作品,很难去研究他的笔法,所以宋代米芾才十分反对碑刻拓贴。

行书的学习,笔法很关键,特别是文字笔画使转之处,墨迹本的范本更容易观察。所以初学行书我倒是建议先学习一下赵孟頫的行书,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行书用笔之法后,再去学习《圣教序》反而会事半功倍。而且赵孟頫就有一套临摹的《圣教序》,是非常好的一个参考模板。

不管怎么说,要想走“二王”这一派的路子,《圣教序》作为王羲之书法范字的宝库,确实不容错过。

以上仅是自己的一点建议和看法,不对之处还望指正,不妨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翰墨今香


为什么学习行书非学《圣教序》不可?

学习行书,对笔法的要求极高,如果不对行书的笔法有所了解,行书的体态神韵便不能表现出来。《圣教序》是石刻,只存其形,毛笔的毫芒荡然无存,这给学习者在学习中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现在学习圣教序》的人,大多数人不明此理,临写出来的《圣教序》僵硬无神。虽然用的是毛笔,笔画只是如加粗了的硬笔一样,毫无韵致。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圣教序》并不适合于初学者学习。更不是非学不可的。



《圣教序》中的字,是怀仁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一个一个挑选出来,通过双钩廓填的方法集成的。有的字甚至是从不同的两个字分解组合起来的,这和完整书写出来的作品在行气上不可相比。行书的笔势讲求行气贯通。现在学习《圣教序》的人,得其精巧的人凤毛麟角,就是忽略了王羲之的墨迹尺牍的学习,看惯了碑书的规整,用毛笔去模仿刀痕,怎么可能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在历史上,《圣教序》更不是必学的范本。古代字帖不是如现在这样印刷机一开,印多少都可以。他们的字帖十分珍贵,如王羲之这样的经典,哪里能够人手一本?有幸得见一眼的人,必是有头面的人。一般的人很难得见。

《兰亭序》尚且没有人人必学,初学者不要盲目的听信。学习书法,要切合自己的性情,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作学习。他人说好,是以他自身的审美观出发,合不合适自己,却要依自己的资质去衡量。要学《圣教序》,也要先从王羲之墨迹尺牍中去领悟他的用笔,不要说他的墨迹不是真迹,就放弃学习,要知道,就是假的,《圣教序》也是从这些作品中挑选的。


子衿书法


在书法的五体中,行书的自由度最大,表现力最强,抒情性最强。

而学行书的人,几乎没有不学《圣教序》的,究其原因,大约有以下几方面。

1、王羲之是书法史上第一座高峰,其贡献之一是创造了行书今体,与其子王献之一起,打造了一套系统的“二王”行书体系。



要学好行书,王羲之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也是行书的正脉。

2、《圣教序》由唐代怀仁和尚,花了近25年时间,从1500多件王羲之法帖中精心遴选,拼凑集字而成。


《圣教序》可以说代表了王羲之行书的精华,是我们学习王字的极佳范本。

3、《圣教序》全文共1904字,字数之多,是其他法帖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说是一部《王字书法字典》,便于我们学习和掌握王羲之书法。

4、历代大家临习《圣教序》的作品众多,研究《圣教序》的理论文章也多,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圣教序》的资料,这也是其他法帖所不具备的。

但是,学习《圣教序》要注意一点,毕竟它是一部集字作品,其连贯性稍差,无法与书圣手书的其他法帖相比,故学习时,要参考王羲之其他经典法帖。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

第一,《圣教序》全称为《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王羲之的行书有根有源,他的行书是师法行书鼻祖——汉代行书大家刘德升,并在刘德升行书的基础揉入了自己的个性,形成了自己的行书风格。



第二,《圣教序》虽是集字碑刻作品,但绝大多数是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其笔法,字法严谨,字字都是行书的典范。而《兰亭序》“真迹已乘黄鹤去”,后传世的都是摹本而不是王羲之的书法真迹。



第三,《圣教序》字数多,在临摹时选择的余地大,字多,学到的笔法就多,学到的字法就多,便于今后创作。



第四,字入晋,必有神。学习书法不从晋人的字入手,终究都是野路子。学行书,应以王羲之为宗。这就叫取法乎上。

第五,当代行书大家张旭光说:“学行书,就临圣教序。”

第六,宋人米芾说:“凡学行书者,须师法《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否则,必走弯路,且不会有任何成就。”

鉴于以上六个方面的原因,建议学习行书者,须从《圣教序》入手。也就是说,若想学行书,一定要从《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入门,至于其他人的行书,还是先不要染指的好。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我有不同的看法:《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学习行书不可多得的优秀范本,对于取法二王体系的人来说是绕不过去,但要说“学习行书非学《圣教序》不可”那也未免有点言过其实!

为什么呢?学书法也要考虑自己的目标,考虑自己走多远,量力而行,不必人云亦云。

1、学习行书也有很多人没有上溯源头取法王羲之的,也有人偏偏不喜欢《圣教序》,而是取法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寒食诗帖》、米芾行书、黄庭坚行书,甚至学习赵孟頫行书、文征明行书的也有,也取得了一番成就。

2、虽然二王行书是源头,深入源头学习,当然有可以取得更大成就,但是也要花费更大的精力。想要在书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先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脚力吧!

3、在当代这种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很多人只在支流里取“一瓢饮”,当然是没有那么纯,但也可以解渴!甚至有人临写国展行书,投评委所好,走所谓的捷径。倘若你的目标只是入展,也未尝不可的。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敬请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麓风轩


写行书要学《圣教序》,首先应该弄清楚《圣教序》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圣教序》是怀仁大师通过25年时间对前辈王羲之诸多作品归纳复制的集大成汇编。要了解它就必须懂得王羲之。

王羲之是我国书法历史上真正称得上诸体皆善的巅峰级人物,真正意义上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与他所处的时代和个人性格是分不开的。王羲之具有典型的晋人风度: 追求行为的感性自足和精神自足和独特的审美品鉴 ,性格耿直,超迈绝俗,不拘礼法,放任自然。如果离开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就不可能有自由不拘的个性审美理想,是绝对写不出超尘脱俗、灵秀鲜明、畅达抒怀的伟大作品!



在技法上,他把隶书、草书、章草等书体巧妙地融于一炉,创作出影响至今的煌煌行书。并且具有规范化和写意化,并将其在艺术上发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靠一种极强的艺术感通过随机、非刻意的操控提按、顿挫、绞转和行笔之力度、方向、节奏以及精准的空间切割,把极具匠心的流动的线条通过粗细、曲直、干湿的各种变化,通过轻重柔韧、光润滞湿的墨迹,传达出作品心灵情思和艺术震颤,这种创新的可视语言的精神风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王羲之 创造性的提倡全新的审美欣赏风尚,把传统的写字从实用性,过渡到艺术范畴并引领社会各个阶层的时尚风潮,带动了一个全民族的共同雅好。这种超越个体的审美价值,超越现实、超越时代的,审美构架,构成了我国文古代文艺美学的一个高峰,这也许是魏晋风度值得骄傲的一个权重的文艺景点。



“书不宗晋,终入野道”,晋人摆脱了功利适用或道德教化的模式,以纯粹的审美形态,自主的精神意蕴,最大限度的拓展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知,形成了清通脱俗,卓尔不群的艺术自觉。了解了这些,还有什么时代的艺术能与之匹敌呢?

故:写行书学《圣教序》绝对错不了!


潇湘彩虹


学习行书必须学习《圣教序》有三个方面原因:

1. 行书以二王为宗,而圣教序是最成功的集字典范,它几乎完美的集合了王羲之的书法精华,所以学习圣教序是一条通往行书殿堂的光明大道。

2.圣教序的优势在于单字,本帖的缺点是气息有限,而优势在于字字精美,非常适合行书打底。单字的揖让、顾盼、转笔、顿笔、结构、笔法等基础技法,圣教序都有完美呈现。

3.有了圣教序的基础,学习其它名家名帖就容易多了。

所以学习行书,绕不过圣教序。

那么如何学习圣教序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要把握此帖的艺术风貌和特征。

2.在通临的基础上打好攻坚战,从字型、字势、笔型、笔画等方面,一个字一个字地过关。

3.临写时一定要特别注意细节把握,包括笔画位置,粗细长短搭配等。


书慕晋唐


《圣教序》是规范化行书技法的典范,所以,它是行书技法训练过程中的必修课目。

我觉得,学《圣教序》重要的是取法,例如: 行书笔法、行书字法、行书基本章法。主要是借此研习王羲之行书字体技法精要,并不是以后就用里面的字体原形去集字式的写作品,关键在于获得可利用的元素,用于日后创作。


从李邕、宋高宗、赵孟頫等历代书家的行书中可以看得出,他们都是师法王羲之行书的,而后融会贯通,建树自己个性字体的。这一现象说明,王羲之行书《圣教序》相当于浓缩精炼的行法源头,好比交通中枢。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圣教序》可学,但不是学习行书非学不可。这个提问本身就有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