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火火的战“疫” 精彩的“答卷”——甘泉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纪实


  通讯员 张波 马志忠 刘全春 李伟 本报记者 朱佳雨


火火的战“疫” 精彩的“答卷”——甘泉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纪实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面对疫情大考,甘泉县这样作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坚守岗位、一线指挥、周密部署、科学防控,严格落实各项联防联控措施;全县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第一时间筑起了“安全防护墙”,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全县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在这场火火的战“疫”中,甘泉县无一例确诊病例。


  第一时间安排部署


火火的战“疫” 精彩的“答卷”——甘泉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纪实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甘泉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安排部署,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及时成立了县委书记和政府县长任组长、8个县级领导任副组长以及44个部门单位为成员的县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定联防联控措施,建立“三级书记”抓防控责任体系,压紧压实三级工作责任,全面加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统筹调度、综合协调和跟踪问效,做到“一声号令”担当防控使命,“一个口径”报送信息传达实情,“一个声音”凝聚防控氛围,“一抓到底”落实防控任务,一盘棋统筹同心战疫情,明确了任务和工作职责。累计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3次,领导小组会议8次,制定医疗救治和联防联控应急预案2个,出台疫情防控相关文件84个。全面落实乡镇、部门单位“一把手”在岗带班制度,重点单位干部职工终止休假、及时召回,做到了疫情防控任务清、责任实、力量足。同时,结合实际在各村组社区成立群防群控组织,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第一时间全员联动


  一个多月前,甘泉县下寺湾镇龙咀沟村村民韩战友就通知亲戚朋友,2月6日将在自家院子里给儿子办婚宴。得到消息后,该村第一书记谢易晋来到韩战友家劝导其推迟婚宴,向他讲述武汉群体性聚会导致大规模感染疫情的事例,说服韩战友将儿子的婚宴推迟。2月7日,收到劳山村村民孙玉峰的父亲去世即将下葬的消息后,劳山村片长和村干部专程到孙玉峰家劝解其简办葬礼,最终使其听取乡政府意见,一切从简。远亲和在外的亲戚朋友全部只打招呼,谢绝前来吊唁,避免了人员聚集。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甘泉县上下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扎实精细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各部门负责人均一线指挥、安排部署防控工作,第一时间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先后出台《甘泉县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甘泉县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应急预案》《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关于减少和取消聚集活动的紧急通知》等文件,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红事停办、白事从简,校外培训、聚餐聚会、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全部叫停,关闭旅游景区、文化市场、活禽市场等公众聚集场所20余处,各营业性餐饮场所全部关闭,各学校开学推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病媒生物防治、健康教育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启动农贸市场、商场等重点场所的消杀和垃圾清运处理,环境卫生、城乡面貌大幅改善。及时关闭个体诊所、门诊部,确保定点就医,及时发现疫情。卫生系统组织人员利用网络学习新冠肺炎防控及救治知识,利用网络组织开展50批次培训班,培训3500余人次,不定期开展实战演练,全面提高医疗救治能力。


  第一时间摸排布控


火火的战“疫” 精彩的“答卷”——甘泉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纪实


  “现在街上闲人基本不见了,出门也就买个菜,感觉很安全。”县城居民曹文良对于防控工作竖起了大拇指。


  疫情防控,“防”字在前。甘泉县第一时间做好外省来甘泉人员登记摸排,重点对疫情高发地区来甘泉人员,全面登记摸排逐一建立台账,严格落实居家隔离14天等要求,追踪到位,不漏一人。他们还充分发挥居民小区、村委会、居委会、基层医疗机构、村卫生室“网底”作用,在各村组、小区设立登记消杀点,张贴、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区(楼院)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第3号)》。全面落实小区监管责任,对进出人员严格测量体温、查验身份证明、实名登记信息,做到无死角、无盲区。建立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登记监测,专人负责,按时上报,逐人逐车排查,专人专笔登记,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截至目前,共检查外来车辆3215台、人员7843人。


  第一时间集中救治


  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为杜绝医疗机构“拒收发热病人”现象,甘泉县第一时间确定县人民医院为定点收治医院、县中医医院为定点集中医学观察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医务人员休息点,启动传染病区,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组建医疗救治专家组,及时调整充实医疗救治力量。组建了集中隔离工作专班,2名县级领导为专班组长,带领卫健、公安、民政等部门负责人,深度流调防控工作。县上提前向两所定点医院预付医保基金100万元,确保患者先行救治,有效解决了定点医院和患者的后顾之忧。建立疫情资金拨付“绿色通道”,累计拨付防控资金169.75万元,用于医疗防控设备和物资采购,竭尽全力开展各项医疗防控保障工作。同时,为源头预防院感事件发生,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严格执行医务人员安全防护措施,全面阻断院内传播途径。


  第一时间舆论引导


  “县里的大事小事,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既准确又方便,现在待在家里也不心慌。”东台社区居民李祥祥这样说道。


  导向就是方向,信息至关重要。为凝聚战胜疫情强大合力,引导全县广大群众增强自我防疫意识和战胜疫情的信心,全力以赴推进疫情防控工作落地见效。甘泉县宣传战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报道,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坚强的舆论引导。


  疫情防控期间,县上充分发挥县融媒体中心舆论主阵地作用,利用应急广播、“爱甘泉”APP、今日头条、官方微博、微信等媒介,累计发布中省市县相关疫情防控会议精神、法律法规、防控动态等各类信息2398条(次),创作了《甘泉为武汉加油》《小剪纸助力疫情防控大宣传》《男女老少抗疫情》《中华好儿郎》《万众一心定胜天》等各类快手、抖音、歌曲、快板、剪纸、漫画、书法作品120多个,建立了网上“应对疫情心理疏导站”,制作播放心理辅导节目16期,印发公告6期2000余份,通告3期1400余份,帮助群众开展心理疏导,建立战胜疫情强大自信。在全县各村组社区、居民区、街道等重点地段张贴、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标语横幅,利用应急广播、电子屏、音响、流动宣传车等,持续宣传防疫防控科普知识,倡导全县群众居家科学防护,不聚集,出门戴口罩。三大电信运营公司持续向用户发送防疫防控知识短信,做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持续通过各平台宣传《关于依法严厉打击疫情防控期间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开展打击网络谣言专项举报通知》,有效震慑各类违法犯罪,对造谣传谣引发社会恐慌行为,坚决打击并及时正面发声引导。


  第一时间强化保障


  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是关键。面对防护物资紧缺形势,甘泉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建立疫情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及时购置呼吸机、监护仪、心电监护、血氧检测仪、空气消毒机、血球分析仪、移动X光机等仪器设备。积极发动各渠道加大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物资的采购力度,全力保障定点医院、集中医学观察点和一线防控工作人员的基本需求。截至目前,县疾控中心应急物资储备点累计调入各类口罩21433个、医用防护服338套、护目镜278个及其他各类防疫物资;目前储备各类口罩5554个、医用防护服91套、护目镜171个、体温计150个、酒精798瓶、各类消毒液3818千克;同时,发出《呼吁社会各界捐赠疫情防控物资的倡议书》,累计收到资金、口罩、消毒液、生活用品等各类防疫物资,折合人民币30余万元。县委组织部拨付20万元专项党费用于防控,全县医疗物资能够满足日常运转。


  第一时间解决民“困”


火火的战“疫” 精彩的“答卷”——甘泉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纪实


  “这是全县蔬菜、瓜果、鸡蛋滞销情况:无刺黄瓜8.3吨、大黄瓜54.2吨、番茄6.7吨……总计价值1676933.25元。请各位领导积极帮助群众销售。请大家亲力亲为,各位乡镇(街)书记将本乡滞销蔬菜品种、价格列表传群里,便于对接。农业部门做好检疫出具证明,随时装车可走。交通部门保证道路畅通,大家多渠道联系,让菜不滞销,群众少损失。”2月4日起,一则甘泉县委书记杨宏兰发出的号召,在甘泉县各个微信群、朋友圈广为传播。


  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受疫情影响,甘泉县农产品严重滞销。为帮助农民降低损失,确保产业健康发展,打造“原味甘泉”品牌,杨宏兰多方联系销售渠道,并责令相关部门,想办法找出路。他们多渠道向全社会发出号召,积极发动社会各界,通过各官方信息平台、个人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渠道宣传甘泉农产品生产情况,打通销售环节。截至目前,全县农产品价格持续回暖,销售黄瓜、番茄、辣椒共计2700吨,产值过千万,疫情期间,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