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石菖蒲,不沾泥,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生長;這水,必須是乾淨的水;不沾泥的石菖蒲,倚石而生,只要是水邊的石頭上、有一條縫或者有個凹槽的地方,它就能綠油油地生長起來。

儘管石菖蒲只是一株草,但是充滿仙氣。

我們這裡的土話叫石菖蒲為“坑仙”。

坑,我們老家是小溪的意思,意思是石菖蒲是山溪裡的仙。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確實,石菖蒲是仙。

它愛乾淨,只有在清澈的泉水中,才能活。

以前我們這裡小溪的石縫裡,長滿了野生的石菖蒲,現在越來越少了,罪魁禍首是農藥;水裡有殘留的農藥,石菖蒲就不長了。

石菖蒲喜陰,只長在水邊石頭的縫隙間,只要有清水的地方就可以生長,當然最好是清澈的山泉水,活像隱居的仙人。煙火氣太濃的地方,它不待;在骯髒的環境裡,它寧願死。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所以,相比較而言,我個人認為——“坑仙”這個名字比“石菖蒲”更好,更符合它的習性。當然,如果我說“坑仙”沒有多少人知道是什麼東東。

為了說清楚,還是要用“石菖蒲”這個名字。

不管它叫什麼名字,都不會影響它的仙氣。

另外,必須說說水菖蒲,不然很多人會以為,跟石菖蒲是一種東西。水菖蒲,我們這裡的土話叫“北北”,主要作用是做九層糕時當香料用。因為香味很濃,也叫茴香菖蒲,俗名香菖蒲、石蜈蚣,四川一帶又叫隨手香、洗手香,而貴州一帶叫山萘、五香草,湖南、廣西部分地區叫沙香或沙姜,常拿來做食用的香料。

水菖蒲一般都是人工種植在房前屋後的水中,平時拿來做香料方便;石菖蒲除了做盆景,一般都是野生在小溪裡;水菖蒲和石菖蒲都只能長在水中,區別是水菖蒲的葉子比石菖蒲要寬一點,石菖蒲的香味也比石菖蒲要濃郁很多,石菖蒲的香味要清淡一些。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明代李時珍對菖蒲的種類進行過調查研究,有錢蒲、泥菖蒲、水菖蒲、瘦根石菖蒲和粗根石菖蒲五種,也有分六種者:金錢、牛頂、虎鬚、劍脊、香苗、臺蒲。一般文人作為案頭清供,大都以葉片細密短小者為上,其實就是石菖蒲。

明張瀚《松窗夢語》說:“品之佳者有 六:金錢、牛頂、虎鬚、劍脊、香苗、臺蒲,凡盆種作清供者,多用金錢、虎鬚、香苗三種。”

金錢菖蒲因葉子中間形成一個圓圈,可置放一枚銅錢而得名;虎鬚菖蒲因其葉片細長似虎鬚;山間溪澗中則多見石菖蒲,亦稱細葉菖蒲,葉比虎鬚更長更闊。端午時節家家門前所掛的水菖蒲,雖然也有香味,但葉片過於龐大而不適合室內案頭把玩。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石菖蒲別稱山菖蒲、藥菖蒲、金錢蒲等,為天南星科菖蒲屬禾草狀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國黃河以南各省區普遍分佈,多生長在山澗中帶水的石頭縫隙中、或山溝流水礫石間,入藥具有化溼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的功效。

用於盆養的菖蒲,也被稱為“石上菖蒲”、“石菖蒲”,生於水中的石頭之上,栽培時無需泥土。這種乾淨的生存環境,不僅雅觀,而且特別適合擺放在室內,尤其適合滿是書卷、文房、雅器的書齋。

對於士大夫文人來說,菖蒲不沾泥,僅僅憑藉淨石頭與清水生存,顯得有一種象徵意義,彷彿是不肯與濁世同流合汙的高士的化身,是君子品行的鏡影。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菖蒲與蘭、菊、水仙並稱“花草四雅”。

從唐宋開始,文人士大夫開始流行植菖。甚至,有“無菖蒲不文人”的說法,可見菖蒲在文人心中的地位。

說到菖蒲的栽培,可謂歷史久遠。

《詩經》有“彼澤之坡,有蒲與荷”的詩句;在《禮記·月令篇》中亦有“冬至後,菖始生。菖,百草之先生者也, 於是始耕”的記載;《神仙傳》中也載有漢武帝劉徹遊嵩山,遇九嶷山仙人點撥,服食菖蒲以期延年益壽長生不老的故事。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石菖蒲,葉有清香,可以提取芳香油,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它還可以入酒,有“萬壽菖蒲酒,千金琥珀杯”的說法。

《本草綱目》中說菖蒲,“其益智寬胸,去溼解毒,可以使人耳聰目明。”

在古代,文人們時常秉燭夜讀,菖蒲同樣可以為他們起到收煙護目的功效,而且折一段 葉子聞聞香氣,亦有提神清腦的作用。菖蒲的好處多多,可以怡情,可以養性,是文人書齋中祭奉至聖先師孔子不可或缺之聖物,書齋中有了它,便多了一份清趣。這些都是菖蒲成為文人案頭清供必備的重要原因。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栽一盆石菖蒲,置於案頭,香氣清雅。

在花鳥畫興盛的清代、民國,菖蒲自是畫家們筆下樂於描繪的植物。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有題畫詩云:“玉碗金盆徒自貴,只栽蒲草不栽蘭。”

金冬心更是一位蒲痴,將書齋起名“九節菖蒲館”。他筆下的菖蒲古拙蒼茂,別有意趣。

另外,苦瓜和尚、八大 山人、羅兩峰、吳昌碩、齊白石等人,常以菖蒲為題作畫;近代文人鄭逸梅更是盛讚菖蒲:“有山林氣,無富貴氣,有潔淨形,無骯髒形。

菖蒲不像一般的花草,一歲一枯榮,它可以歷冬不死,所以有“蒲壽千年”的說法。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近年來,種植多肉,成為了一種時尚,風靡開來;而石菖蒲,作為另一種小眾盆景,更像是一位隱跡山林的高士,受人喜愛。

從小我們就喜歡挖野生的石菖蒲回來盆栽,但幾乎都沒有栽活過。現在我想想,這麼有仙氣的東西,一到了難免汙濁的人間,活不了也再正常不過了;當然,人工養殖石菖蒲,需要技術。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其實古人在菖蒲種植上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明代文震亨在《長物志》中說:“若菖蒲九節,神仙所珍,見石則細,見土則粗,極難培養。吳人洗根澆水,竹翦修淨,謂朝取葉間垂露,可以潤眼,意極珍之。餘謂此宜以石子鋪一小庭,遍種其上,雨過青翠,自然生香。”

明代王象晉《群芳譜》記載養菖蒲的口訣是:“春遲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又云:“添水不換水:添水使其潤澤,換水傷其元氣。見天不見日:見天挹雨露,見日恐粗黃。宜剪不宜分:頻剪則短細,頻分則粗稀。浸根不浸葉:浸根則滋生,浸葉則潰爛。”另記“乃若石菖蒲之為物,不假日色,不資寸土,不計春秋,愈久則愈密,愈瘠則愈細。”

張聽蕉的《論菖蒲十則》中說:“菖蒲性好陰,若烈日烘曝,葉反不青。最好花陰空隙處安置,略見日光,而受 風露滋浸,自然佳勝。剪在春夏之交,剪時須淨,不留杪上分毫,手段要猛,用竹剪將杪梢剪盡,悶足則茁芽方細。得水而養,水宜陳陳相因,盆內宿水,慎勿倒 換,枯則添水,河中活水為上,池水次之。”

簡而言之,把本來寄生於大自然的野生石菖蒲,請回家來養,最重要的是不能斷了它的仙氣。當然,這是開玩笑的話。石菖蒲怎麼養,古人已經積累了很多情況,大家可以自己慢慢研究。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這次我們在山裡,移栽了不少石菖蒲,看樣子都還長得不錯,至少從山裡到家裡,它們已經初步適應了。我們家老三,老要說應該把石頭和石菖蒲一起弄回來,容易成活。昨天我們在山溪裡,他還真弄回來了一株連著石頭的石菖蒲,開滿了花,好看。拿回來,弄好,擺在書房裡,仙氣翩然……

【移栽石菖蒲】

@龔崎現

獨愛山溪不愛泥,流泉石隙作雲棲。

含香入室添清趣,得水臨風更著迷。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長在石頭縫裡的石菖蒲,不食人間煙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