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了抗“廣疫”,別把社區工作人員壓成“柿餅”


這次防控新冠疫情,說句實話,基層社區工作人員最辛苦,幹了白天干晚上,幹了正班干休班,從正月初二開始,社區工作人員可謂夜以繼日,時刻奮戰在抗“疫”最前線。


這自然讓人聯想起2月22日的“嫂子罵漢”。中氣十足的大嗓門,指向禁足後社區和商場在服務上的種種問題,不合理的套餐、物資供應不上、官僚主義的毛病等等,甚至連武漢大爺也跟著“伴奏”:“我只要草紙,就別捆綁衛生巾了吧”。結果以政府道歉,商場改正劃上句號。現在居民“隔窗喊話”其實意思大同小異,都直指社區居民生活保障的“最後一公里”。


實事求是的說,超市套餐制配送捆綁銷售,超市真的想多賺居民一點錢嗎?更多的是為了減輕工作負擔罷了。社區願意假裝讓志願者送菜送肉給業主嗎?更多的是怕上級追究責任罷了。在被老百姓罵和自己被追責之間,超市和社區自然會先選擇自我保護,這也是人性的特點,不必給超市和社區上綱上線。人們真正需要思索的是,一旦“最後一公里”成了壓垮社區工作者的“最後一根稻草”,形式主義必然出現。


政府治理模式的“壓力層層傳導”,如果不能同時做到實事求是,就容易異化為“壓力層層加碼”乃至“壓力層層甩鍋”現象,歸根到底是作風不實的表現。在基層工作者人手少任務中的情況下,每個部門都要向社區佈置任務,每個部門都覺得任務真的不多,但這些任務疊加起來,總任務或者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或者成為形式主義的導火索。


比如說,如果切實保障社區居民的生活物資供應,基層社區工作者可能就沒時間填表,而大量的圖表是直接給上級看的,他們會怎樣選擇?給居民幹不如給上級看。這也是為什麼“嫂子罵漢”又“變異”為“隔窗喊話”。如果不能實事求是地精準傳導壓力,不能精準問責,或許用不了多久,“隔窗喊話”又會“變異”出另一種形式。


在社會有規律運行狀下,“壓力層層傳導”或許問題不大,被問責的原因也是往往是明晰的,但是在社會不規律運行狀態下,基層時刻面對著問題的變化進行應急服務,往往處於按下葫蘆起來瓢的狀態。如果還是一成不變地按照日常治理的思路來傳導壓力,壓實責任可能就成了把社區工作人員壓成“柿餅”。


社區工作人員真的不容易,他們沒有公務員編制,拿著比公務少的待遇,捱罵的總是他們,社區工作人員不是奴隸,他們上要領導滿意,下要群眾滿意,卡在中間,真的兩難。


中央一再強調工作安排的精準,追責問責的精準,這個“精準”並非線性的,而是非線性的。它要求的是調查研究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精準。靜態下的精準,就像用阻擊槍定位瞄準目標,而動態下的精準,則要求阻擊手在目標移動中不斷調整定位,甚至要預判目標定位。


所以,疫情期的各項工作,更要求謀事先謀實,保障先通障,問責先問計。如果不事先徵求基層幹部和群眾意見,以部門為主導安排工作,難免會有考慮不周的地方。等到群眾提出來再去改正,雖說亡羊補牢,但畢竟已經影響到群眾生活,甚至已給老百姓帶來相應的損失。即使亡羊補牢,也挽回不了已經造成的損失。所以,孫春蘭要求省、市領導深入調查,不迴避矛盾,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堅持務實作風,實事求是、切實解決問題,提升群眾滿意度。


我們上級部門要理解社區工作,更要幫助社區工作,不該壓的任務不要壓了,畢竟他們太不容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