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湘西矮寨湘川公路的前世今生

抗日战争的爆发,随着中国大后方向西南的转移,让曾经是西南驿道咽喉的湘西重要性又一次凸显了出来。湘西成为内地通往滇川的一块重要的跳板。而说起这块跳板,就不得不说说湘川公路 (現为福建厦门至四川成都的319国道西段,全程1256公里)。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随着其侵华步伐的加快,东南沿海尤其是南京面临严重威胁。国民政府以四川为抗日根据地的思想牢固确立下来。1936年制定“民国二十五年国防计划大纲草案”,正式建立以四川为总根据地的西南大后方。
为此,国民政府在西南地区陆续修建了川湘、川陕、川鄂、川滇、川黔、湘黔、黔桂等干线公路,而湘川公路是湖南通四川重庆的唯一通道,因此无论是其选线勘探还是工程施工都受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高度重视。
1935年7月,时任湖南公路局总工程师的周凤九带领工作组亲自选线,踏勘。同年10月,川湘公路测量队成立,负责测设三角坪至茶洞线段。1936年,湘川线始得确定,即自沅陵、辰溪间之三角坪起,经泸溪、所里、永绥以达川边之茶洞,过铁山河顺沅水而下至泸溪县城折向西行,溯武水约100公里,至矮寨后迂回于崇山峻岭间,以铁山、能滩、矮寨、下寨河等处最为险峻。


湘西矮寨湘川公路的前世今生

湘川公路沅水路段线路图


线路确定后,据《湖南公路史》记载“全省党政军备机关职员一律借薪一个月,分5个月扣借;全省田赋校正额加倍三成,就民国21年(1932年)完粮时一并征收;全省殷实商户派借30万元;省政府筹款洋120万元”。此款以作湘川公路及湘黔公路筑路材料、工程管理、征上补偿等用。”
测量队近半年的跋山涉水,终使湘川公路线路于1936年初得到确定。4月22日,被国民政府列为“抗日重点工程”的湘川公路“三花段”(南起沅陵的三角坪,西北至花垣的茶洞,全长188公里,其中在吉首境内58公里)开始动工。全线开凿石山修成的路基地段占80%以上。劳力来源于乾城、泸溪、保靖、永顺、永绥、古丈、凤凰等县及外地区的民工。除路基上方工程外,其余石方、桥涵、水管等工程多采取发包修筑,上路劳力多时达3万余人。
其中矮寨盘山路位于矮寨镇北坡的大山上,是“湘川公路”最为险要的爬坡路段。天险矮寨,群峰林立,从坡脚至坡顶垂直高度440米,而水平距离不足1000米,由15道回头弯道和一座立交天桥连结,平均坡度7.3%。这样特定的空间,迫使公路多次转折,形成13道锐角急弯,26截几乎平行、上下重叠的路面。


湘西矮寨湘川公路的前世今生


1937年竣工时的湘川公路矮寨天险立交桥 


湘西矮寨湘川公路的前世今生

湘川公路矮寨路段历史旧图


湘西矮寨湘川公路的前世今生

现在的湘川公路矮寨路段


湘川公路吉首矮寨盘山路段,修筑这段仅六公里的公路,当年2000多人次民工栉风沐雨整整奋战了七个月。


很难想象,当时在完全没有机械(即便有也用不上)参与的条件下,筑路员工在悬崖峭壁上,用极原始的工具完成这样的工程,将付出怎样艰苦卓绝地劳动。据当地参加修筑矮寨公路的开石工赵老汉回忆:他是专门抡锤掌钎打炮眼的,因山壁太陡,抡锤掌钎站不住脚,就在高头打个栓牢,用一根带个大竹筐的粗绳子,人站在竹筐里吊下去悬空打钎。一整天不上来,带着干粮和水,饿了渴了就吃喝,屎尿也屙在筐里。下班吊上来,两条腿都肿了,一身尿臊屎臭……
当年2000多民工栉风沐雨,整整奋战6个月,因气候不适,加之风餐露宿,工作条件差,医疗保健力量薄弱,以致染病员工众多,死于工地者248人,小伤小残的不计其数。病员、伤员多达20000人。竣工后,特于乾城矮寨坡上铸“开路先锋”铜像和纪念碑,以资对死难员工的纪念。1936年9月,湘川公路的路基、桥梁、涵洞全部完成,并完成了一部分路面铺装。9月9日,举行上路试车。至1937年2月,完成全部路面;3月,全线建成通车,撤消川湘公路工程处,另设能滩吊桥工程处和善后工程处。15日,通车典礼降重举行。


湘西矮寨湘川公路的前世今生


坐落在矮寨的湘川公路死难员工纪念塔。


湘川公路诞生于南京国民政府的交通备战,其建成后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在湘境接长沅、湘黔两线,在川境接成渝、川黔两线,是由湘入川、联结湖南与国民党中央政府陪都重庆的唯一陆上通道,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时有“战时生命线”之称。


湘西矮寨湘川公路的前世今生


湘川公路泸溪段潭溪公路吊桥


全面抗战后,湘川公路成为连接抗日前线和大后方的重要交通线之一的作用得到显现,为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湘西矮寨湘川公路的前世今生

2012年3月31日,主缆孔跨布置为242+1176+116米,主梁全长1000.5米矮寨悬索大桥正式通车,矮寨盘山公路也由交通线变成观光公路,但湘川公路的历史价值永存,那些抗战期间为了打通抗战生命线而牺牲的湘西民众永垂不朽。

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