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赵云身后的秦琼才是我们的偶像

演义中的赵子龙,从翩翩白袍小将,到忠勇无敌的五虎将,写得是盖世无双,天下无二,即使是一代武圣关帝君,也有犹有不及。三国志史书中关张黄马赵列传中,对赵云的实际能力却是甚少着墨。只不过演义一书已经深入人心,甚至大有取代了正史的地位。而特别是对于蜀国将官的描写,神乎其神,玄之又玄,这大概也是与蜀国不设史官有很大关系。


赵云身后的秦琼才是我们的偶像

赵云庙


尊刘抑曹,既是民间对大汉朝的认同,也是宋元时代,对汉族身份的认同。三国演义成书于明初,而故事雏形则取材于更早时代流传于民间的三国志平话,和更多民间说书人在酒肆茶楼中流传的故事,将汉民族在宋元乱世中的弱势现实抛弃,在当时的流行文化中树立起一个伟光正的汉族英雄形象。而三国乱世的故事,则在演义一书问世时候,由其统一了三国的文学天下。

隋唐演义一书,更是对多本民间野史和前人编撰的故事演义融会贯通,只不过整书更偏向于江湖侠义,而忽略了军事智谋,章节文笔也更为散乱,甚至到了20世纪三十年代,还有评书界能汇集名家小说和流传的评书版本,共冶一炉,得书 兴唐传 ,由此可见,民间流传的隋唐故事,是如此丰富,流传更是源远流长,从唐直到民国,近千年间,仍未有一书能在通俗民间故事中一统江湖。

作为门神的秦琼秦叔宝,又因其在西游记中的出场,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民间地位,作为门神,也是先有秦叔宝尉迟恭,后有关帝张翼德。


赵云身后的秦琼才是我们的偶像

门神-秦叔宝,尉迟恭


人称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赛专诸,似孟尝,神拳太保,双锏大将,秦琼秦叔宝,再配以金装锏,呼雷豹,提炉枪,隋朝第十六条好汉,身为山东捕快,却黑白通吃,京城有王爷姨父邱瑞,北平有王爷姑父罗艺,是隋朝第一条好汉,即是大唐国主的全家大恩人,也是隋朝第七条好汉罗成的亲表哥,瓦岗混世魔王程咬金是他世交兄弟;而自己也身世显赫,其父是南陈老太宰秦旭之子,马鸣关总兵秦彝。这样的姻缘际遇,傲娇身份,却是常山赵子龙也望尘莫及。

宋元之际,汉族衰微,虽有岳飞文天祥,却是难敌北方如洪水般的滚滚铁骑和皇朝的暗弱。

英雄落寞因时势,时势再乱待英雄。

老百姓之间口耳相传的故事,早已被狠狠打上民族的意识烙印,那个时代的老百姓只想有一个又一个的大英雄,能兴汉室之兵,复汉室之兴盛,逐匈奴于北域,复九鼎于神州。那个智勇无双,一身是胆的赵子龙应运而生。初出茅庐就能大战文丑三十合不败,血战长坂坡更是扬名天下,可惜其忠勇智武不敌岁月蹉跎,终其一生也不能见到汉室之兴盛,这也是英雄难敌时势的唏嘘无奈,犹如盛世时候的狄青,乱世时候的岳飞,不也是赵云一样忠勇,却一样不得志么。


赵云身后的秦琼才是我们的偶像

秦琼大破铜旗阵


明清之时,虽说都是一统天下的大王朝,但是一个统一的天下,没有强大的外敌,自然就滋生了懈怠的内政,明朝官场的党争,清朝的八旗制度,都很明显地将官场风气文化从上层建筑向下层灌输,那种明清时代官场抱团取暖的生存逻辑,简直就是这几千年封建集权发展到巅峰的政治基础。就连南明之时的马士英,亡国之际都要与史可法在小朝廷上争一争。明末的阉党,东林党,复社,浙党,再加上朝中各个老师,学生,只要随便革掉一个内阁大学士,下面跟着倒霉的就一大片。清朝时汉臣满臣也各自成派,八旗子弟各有势力,包衣奴才一大片,康熙大帝十几个儿子就结了三四个党,朝中明珠一党,索额图一党,直到清末,李鸿章一党,左宗棠一党,曾格林沁一党,太后一党,光绪一党。要混迹于世,没有关系,走不远。身为凛然正气的门神秦叔宝,要在天桥说书人的口中,得到更多民间拥戴,自然而然被安排了一个姨父,一个姑父,还要好兄弟,好亲戚,真是有才华难行半步,有关系天下畅通。

这个时势,即便是赵子龙也是难有作为,倒可能是那夏侯驸马或会更有出息。

不过这也可能是人类发展的趋势,毕竟社会关系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个人能力,看来我们的老祖宗的智慧,果然比我们看得要长远好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