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面對老師經常用過於傷自尊的詞語批評孩子,孩子很傷心,家長該怎麼辦?

靜靜等待花兒開


作為一名教師,我強烈建議您跟孩子的老師進行一次深入溝通。

任何行為的背後,都有動機。您說老師對孩子有偏見和誤解,是如何確認的呢?如果沒有確鑿的證據或理由,我是否可以認為,您這些話,也算是對老師的偏見和誤解?您對老師作出這樣的判斷,依據只是孩子的哭訴,可信度並不高。

不要認為孩子都是誠實的,孩子也會說謊。基於人趨利避害的本能,孩子在向您哭訴的時候,很可能會放大老師的過錯,而對自己的過錯卻輕描淡寫,甚至完全避而不談。多次強化以後,您就會對老師充滿惡感,而對孩子的話深信不疑。

孩子學習努力,成績優秀。這樣的學生,老師肯定喜歡。估計您的意思是,可能因為孩子有過對老師不敬的言行,所以老師懷恨在心,刻意針對您的孩子。如果是這樣,您很有必要跟老師談談。

老師也是凡人,未必能夠聞過則喜。不排除有些老師,被學生頂撞或冒犯後記恨在心,從而在言行上有所表露。這樣當然是不對的,可是老師自己未必覺察到,所以需要有人誠懇地指出來。

人們都說,教師是塑造靈魂的人。這話把老師捧得太高,老師受當不了。但老師的工作是教書育人,學生言行不當,老師應當予以教育,而不僅僅是斥責,更不能用詞尖刻而傷害孩子自尊。這是教師的職責所在,也是基本的師德要求。

我聽到過一些老師侮辱學生的言論。比如:

“知道你為什麼胖麼?不用腦子的原因呀!”
“你叫張睿智?我看叫張弱智更合適!”
“你這叫死豬不怕開水燙!”

如果老師確實說過這類傷害孩子自尊的話,您跟老師溝通的時候,可以委婉地暗示出來。不要擔心老師惱羞成怒,以後對孩子更加不利。當然,之前最好有充分鋪墊,營造出坦誠相待的氛圍,從情感上解除老師的心理戒備。

比較建議的方式是,約老師出來喝茶,從孩子的缺點和不足談起,說孩子的自尊心,及最近情緒上的不穩定,表達自己的擔憂,向老師求教。大家都是明白人,有些話不直接說出來,也心中有數。

如果您不願意放低身段,向老師“示弱”以求得老師改變對孩子的態度,也可以直接委婉而堅定地指出來。雖然老師可能感到有些難堪,但只要事實如此,一般也會接受並改正。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最難的,是認識自己。若有他人指出,未嘗不是幸事,老師也明白這個道理。

然後是如何開導孩子。我認為,在事實未清之前,說“開導”,是否過於先入為主?如果孩子說的全是真的,您可以清楚地告訴孩子,將和老師溝通,老師以後不會這樣了。不能一味指責孩子,要求孩子寬容。寬以待人是一種美德,但不能無原則無底線。在尊嚴受到侵犯的時候,即便面對的是老師,也要有所堅持。

但如果發現孩子說一半瞞一半,就應該對孩子嚴厲教育。維護孩子的自尊固然重要,誠實的品質更重要。偏信則闇,兼聽則明。在作出判斷與選擇之前,家長一定要確認事實,萬不可盲目護短。


毫米


對於孩子的教育應是家校不分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對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面對老師經常用過於傷自尊心的詞語批評孩子,家長應做“兩面派”。既要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又要正確處理好孩子自尊心受到傷害的問題。家長應怎樣做呢?

一.分析原因找問題

“面對老師經常用過於傷自尊的詞語批評孩子。”這一問題,首先看一個關鍵詞“經常”。為什麼是經常而不是偶爾一次呢?

1.從這孩子來看,很可能在校學習期間,不是很愛學習,或紀律性很差,老師是忍無可忍,才言語過激。

2.孩子很可能沾染了一些不良嗜好,如上網打遊戲,經常遲到曠課,沉迷於鬥殺遊戲之中。

3.孩子或許很調皮,經常參與打架鬥歐,同學們反映強烈,令老師頭痛,有恨鐵不成鋼的怨氣。

4.或許孩子不誠實,謊話連篇,經常無事生非,把自己的一些過錯行為都強加於別人,從不在自身找原因。甚至騙老子,騙家長或同學。

再從問題“面對老師經常用過於傷自尊心詞語批評孩子。”中的“傷自尊”而且是“經常”性的,可以反映老師的教育方法出現了問題。

1.孩子到學校是接受教育的,正由於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明理能力較差,所以亟待老師通過和諧有效的方法,讓他們知道事情的對錯,有明辯是非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挖苦諷刺和批評。

2.孩子犯錯,總會有原因的,作為老不尊應幫助學生找原因,分析事情的輕重,讓學生從中感覺到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符合小學生的行為標準,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3.老師對學生要一視同仁,不要有偏心,給學生劃等級,對學習好的聽話的就百般遷就,對問題學生就百般挑剔,這就有損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那學生還會聽老師的嗎?

4.教師如果發現孩子有缺點就應該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因為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教育對一個人來說,既是啟蒙教育,又是終身教育,所以要經常性的走訪,與家長達成共識,共同來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成長。

針對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問題的癥結,就要對症下藥。沸洛姆說:“家庭是社會的精神媒介,通過使自己適應家庭,兒童獲得了後來在社會生活中使他們適應其所必須履行的職責的能力。”社會和時代的要求都通過家庭在兒童心靈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就要從小開始,從家庭教育開始,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個良好的環境,讓他們的認知,品行能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中得到提升。

二.要在理解中溝通,在鼓勵中教育。

1.作為家長既要理解孩子,又要理解老師,在相互的溝通中理解,達成目標。同時還要做“兩面派”。當孩子在出現問題時,如自尊心受到傷害的時候,家長應冷靜,不要衝動。首先要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既不要偏袒孩子,一味寵著他,又不要失去理智,一味地埋怨老師。既然是經常性的遭到老師過於傷自尊心的批評,說明孩子一定是在某些方面存在問題,要幫助孩子進行分析,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符合班級的管理要求,是否符合一個學生的行為準則。當自己錯了,就應主動認錯,不要隱瞞,不要遮遮掩掩。要敢於把自己的不足暴露出來,讓大家來監督自已改正。如果是孩子沒有“經常”犯錯,僅僅是學習不好或上課不專心而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更應做好孩子的過細思想工作,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努力學習,重新開始。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大有益處的。如果孩子沒有犯錯而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作為家長也不易在孩子面前表現出過於憤怒,過於激動的樣子,不要讓孩子意識到什麼,以便會更加引起孩子的自悲,精神不振,有礙於他的成長。

知道了孩子“經常”受到批評的原因後,作為家長應有正確的判斷能力,如果是孩子的錯就要積極與老師進行交流,溝通,找出孩子的向題,要求老師與自己一起共同教育。在與老師溝通時還要相互理解。作為老師就應有春風化雨般的愛撫,潤物細無聲的耐心,對待每個孩子都要像對待自已孩子般疼愛,不能“經常”用過於“傷自尊心”的詞語批評孩子,這樣有失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天職。如果不是孩子經常犯錯,而受到老師“傷自尊”的批評,也要積極跟老師或校長交流反映,說明老師的教育方法有問題,應立即改正,萬一老師不改,校長也不追究就要向上級反映情況,決不能妥脅。

2.以鼓勵為主,但不能姑息所犯錯誤。當孩子“經常”受到老師用過於傷自尊的詞語批評的時候,要從正面加以溝通,以鼓勵教育為主,切莫總是認為自己孩子是最好的,誇大孩子的特長和智力,這樣會導致孩子產生心理衝動而隨心所欲。教育孩子正確對待批評,多給孩子講一些勵志的故事,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環境。一方面家長應該在家裡創造濃厚的文化氛圍。空閒時可以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討論孩子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另一方面家長應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在和孩子交流時,應該做到引導孩子講文明講禮貌,與人交往時,我們應該寬容大度,要善於發現他人的閃光點。只有這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交流溝通,多一些激勵鼓舞,想必孩子會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家長也會正確處理好孩子與老師之間的關係。

結束語:

面對老師經常用過於傷自尊的詞語批評孩子,作為家長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做好“兩面派”。在家對孩子要嚴中有愛,多交流溝通,多鼓勵教育,切不可當著孩子的面講老師的壞話或幫孩子到學校大吵大鬧,這樣勢必助長了孩子的壞毛病,讓他意識到有父母撐腰,變得更加肆無忌憚。在校對老師既要問明原因,瞭解事情的真相,教師教育孩子家長支持,如果是因為學習不好傷害孩子自尊心,並用不中聽的話批評孩子,家長也要據理力爭,為孩孑討個說法。但最終目的是為了孩子的學習。因為學習是一輩子要做的事,學會生存,學會思考,學會忍耐。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底線千萬不可因為愛而變得模糊。








平天下37


一般來說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教師這個行業對於職業道德是有要求的,但也不排除有的老師比較容易情緒化,有可能出現過激評價的現象。倘若真出現這種情況,那麼家長該怎麼做呢?我認為,不妨試試下面幾個方法。


首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大部分家長都會在孩子放學以後自覺扮演監督者。其實孩子在學校拘束一天,回到家最希望擁有的就是自由。自由的說話、自由的行走、自由的發表意見。作為家長應該滿足孩子的心裡訴求,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及時疏導不良情緒。如果孩子遇到了被老師過分苛責的問題,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分析問題。怎麼分析?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幫助孩子——我有沒有做錯?該如何避免再次犯錯?我該如何面對別人的錯誤?


然後,努力學習。在學校,一個孩子不論相貌、性情、家境如何,學習好的總是更容易受到各科老師關注一些。學習好了,來自各方面的打擊自然就少了,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沒有辦法,在學校,成績就是通行證。

最後,多和老師溝通。注意,是溝通,不是與之理論。溝通是有技巧的,理論只需要說,而溝通是讓別人願意聽你說。 與老師溝通,千萬不要談你的教育觀念,萬一給老師們留下越俎代庖的印象可不是好的開始。



那怎麼溝通才是合適的呢?記住三個詞:真誠、虛心、接受!一百條同意之後可以加一條誠懇的小小的建議,一般就不會被拒絕了,這就是溝通的技巧。


當然,除非萬不得已,我不建議您給孩子轉校。轉校不論是經濟上還是精力上都會給一個家庭平添壓力。而且會給孩子的學習生活帶來動盪,影響孩子學習。

一個負責任的家長,應該是擅長解決問題的家長,而不是逃避。轉校不是解決問題、爭吵不是解決問題、怨孩子或者一味偏袒孩子更不是解決問題。只有智慧才能解決問題;只有正確的引導,才能培養優秀的孩子!


檸檬樹錦繡


我是清風小寒,對於這個問題說一點自己的見解吧。

首先,我們要考慮老師教育孩子的動機,比如你的孩子成績很好,但性格內向,這類孩子面對別人的一些話語,可能想的更多,即老師批評的話,對不同的孩子影響不同,性格外向的一會自動消失,一個耳朵聽,一個耳朵扔,必須老師每天監督,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學生則太不一樣了,總感覺老師刻意針對,話說的刺耳難聽。

我在教學中也碰到這樣的問題,在班裡有一個同事的侄子,成績中等,我有心想幫他一把,於是每天監督其學習,兩個星期後我接到了同事的抱怨:我侄子說你總是針對他,批評他,為什麼啊?雖然解釋一下事情就過去了,但是從此我不再過問他侄子的事情了。

其次,家長和老師要溝通好,反映學生在家裡的表現,就說孩子膽小怕事,不愛說話,讓老師關注下,這樣老師肯定會注意的。注意不要言語刺激老師,不然放任自流也不是好事吧。




清風小寒


面對老師對孩子傷自尊的批評,家長要理性分析,言行慎重,切忌做出過激行為,不然既影響了孩子,又傷害了老師,自己也會承擔相應的責任。媒體報道的那些由類似情況引發的惡性事件足以引起警醒!

首先,要仔細分析孩子的狀況

耐心與孩子交談、與孩子的同學及其他任課老師交談,瞭解老師為什麼對孩子惡語相向,是孩子自身缺點多卻屢教不改?還是教師為了激勵孩子而好心辦壞事?抑或是老師教育方法、職業道德有問題?如果是孩子有問題,家長要嚴厲批評並幫助孩子糾正屢教不改的壞毛病,並告知孩子老師是為了激勵你改錯,你要知恥而後勇,做出好樣子給老師看。相信孩子改正錯誤了,老師也不會揪住不放的。

其次,要加強與老師的溝通

禮貌地向老師詢問孩子的狀況,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現以及老師批評後的思想負擔,探討如何糾正孩子的缺點,並向老師保證做好家庭教育。看到家長如此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和如此謙恭的態度,相信老師對自己的不當言行會進行檢點的。千萬不要偏袒孩子,上來就責難老師,甚至鬧得沸沸揚揚,這樣對孩子、對老師、對自身只會產生難以收拾的結局。

第三,要做好後續跟進工作

要跟進孩子的教育問題,看孩子是否在積極改正錯誤,思想狀態如何。如果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就必須進一步採取措施強化改進。要跟進老師瞭解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及教育態度,看是否有所改善。如果老師依然對孩子打擊挖苦,就得義正言辭地與老師表明態度,必要時可以與校方進行交涉,以防給孩子造成嚴重的自卑、壓抑等心理問題。

總之,面對老師的不當批評,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設身處地地站在孩子和老師的角度思考分析問題,採取合理做法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歡迎關注“教育心理專報”,與您分享更多青少年教育心理理論、優質教育經驗、教育案例和感人故事,幫您解決教育困惑!】




教育心理專報


先說孩子,第一時間得安撫傷心的孩子,避免孩子因此而自卑,和對老師產生牴觸心理,進而厭學。問清楚老師批評他的緣由,幫助孩子找到自身的導致被老師批評的原因,同時告訴孩子,老師如果用傷害自尊的言語批評,要課後學會與老師溝通,並在平時對自己多加約束,爭取做一個被老師誇讚的孩子。

再說老師,作為教書育人的老師,是不應該用傷害自尊的言語來批評孩子的,孩子的內心比較脆弱,容易讓孩子造成自卑心理,那麼家長髮現孩子被老師用傷害自尊的言語批評,在和孩子瞭解了事情經過後,第二時間就要和老師溝通交流,溝通交流時要平心靜氣的詢問孩子的在校表現,委婉的指出老師的批評讓孩子回家很傷心,覺得沒有自尊,希望老師語言上能注意到孩子的感受!

這樣,既疏通了孩子的傷心,避免了孩子自卑,和對老師的牴觸,同時又指導孩子如何完善自己,並且讓老師認識到自己的語言對孩子的傷害,進而更好的做好師生關係和家校溝通。最終有利於孩子的課堂學習和身心發展。


檸檬275326601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必須要站出來保護自己的孩子

在瞭解事實全貌(要明白老師是個人偏見,還是孩子做了什麼引發偏見,找到偏見的來源,再去下判斷)的情況下,家長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處理方式:

一、如果你懂得教育,並且擅長溝通,就別介意跟老師針鋒相對、據理力爭,指出老師在教育上的不妥之處,告訴他應該採用的解決方案。

用合理的語氣使老師明白,他可以成為更好的教育者(如果他的初心不是邪惡地只為攻擊孩子,那就是情緒控制不好,無意傷害了孩子),但他的方式有必要調整,否則,語言暴力將成為他的一個汙點,也會成為無數孩子記憶和陰影。


二、如果老師頑固不化,堅持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在為孩子好,那好吧,只能讓他體會一下被人攻擊的滋味了。

家長可以釋放一下自己的情緒,按照和老師同樣的邏輯,用一些尖銳而文雅的詞彙,對他進行評價和貶損,直到老師覺得憤怒難耐。

這個時候情緒收回來,說:“你看,我剛剛這席話,本來從沒打算說,也不是真實想法,可是我也只是指出您的不足,為您好,您好像也並不喜歡?我家孩子聽您的教誨時,感覺和您一樣。”


三、若是沒辦法和老師取得溝通,直接過去找校長,或者政教處,或者任何可以左右這個問題的相關人,跟他們溝通,但是方式方法又有不同:

  1. 告知事實:我家孩子可能表現真的不好,時常被老師批評,對於家長,我們瞭解孩子一直懂事規矩,成績也還將就,可是每次受到批評特別難過,就想知道孩子到底有哪些錯誤表現,還請領導幫忙瞭解一下?
  2. 明確需求:作為教育者,您肯定比我們家長懂得更多,我們家長無法面面俱到,只希望能夠好好配合學校,一起教育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好人。孩子還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有糊塗、犯錯的時候,小孩子調皮也是常事,只是我們覺得,教育孩子,是否也該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不要以傷害他們為代價來實現教育?
  3. 不斷跟進:和學校保持聯繫,內容主要是“我家孩子最近表現還好吧?沒給老師添亂吧?老師辛苦了。”其實,不說是監督,有了家長的密切關注,老師對孩子的方式自然會慢慢改觀。


總之,面對家校配合,很多時候我們不要單純性地認為是家長或者學校不好,把家長和學校人為地對立起來,這樣兩方都會覺得有壓力,並且互不配合的情況下,孩子也會無所適從。

要明白的一點,就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一定要運用各種方法,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成長空間。切記:方法不要採用對抗性的,要具有發展性和合作性。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素秋慈


由於學生調皮,或者搗亂,在學校里老師批評學生其實是比較常見的,相信很多人也被老師批評過。甚至被老師拿戒尺打過的都有。當然,這是一種情況,是學生犯錯在先。近年來,我們也看到很多新聞,有極個別老師體罰學生,虐待學生,影響非常惡劣。

不過根據這位家長的描述,覺得還是要搞清楚具體情況,個人猜測有下面幾種可能性:

第一、孩子有可能在說謊

如果真如孩子說的那樣,自己學習努力,成績也非常優秀,平時在學校裡又非常聽話的話,正常來說,這種學生,老師都會喜歡得不得了。試問,誰不喜歡學習成績好,又聽話的學生呢。家長如此,老師也是如此。

那麼,出現孩子描述的這種情況,就有一種可能性,孩子有可能撒謊了,沒有對家長說實話。說謊的情況可能有兩種:

一是孩子自己確實犯了錯,不敢跟家長說,怕被家長罵。於是不敢對家長說實話,跟家長報告的時候,輕描淡寫,一味誇大老師罵他了,對自己犯錯的事,隻字不提,或者避重就輕了。

二是孩子可能犯了錯,但也不是特別嚴重。可能老師也說了他幾句,但遠未達到訓斥那種地步。可能孩子覺得有點委屈,心裡難受,覺得是老師在刁難自己,然後覺得老師罵得太難聽。

說實話,上面兩種情況,在我們以前讀書的時候,也經常這樣做,在犯了錯之後,為了逃避家長再罵自己,回家跟父母簡直是常有的事。有時候被老師罵了幾句,也會記恨在心,在心裡不知道罵了老師多少遍,逢人便說這個老師不行,罵老師,太惡毒,不喜歡這種老師。

第二、孩子跟老師之間可能有什麼誤會

由於每個班級的學生比較多,做老師的也不可能完全照顧到每個學生,一般的任課老師,對學生的情況也很難做到全部瞭解。有時候,在一些教學過程中,由於存在一些誤會,或者有個別學生喜歡打小報告,從而造成老師對個別學生有不好的印象。一旦這種壞印象形成,有的老師比較固執,一時半會很難改變,只要是這個學生再犯點小錯誤,有時候也會小題大作,“舊賬新賬一起算”,教育學生的時候,可能就會出現言語過激的情況。

第三、家長跟老師之間可能有什麼誤會

我們以前讀書的時候,一年到頭,家長跟老師也見不上一面,沒有家長會,沒事家長也不會被請到學校。但,現在的中小學裡,家長跟老師的接觸還是比較多的,很多學校會定期召開家長會,特別是一些重要考試結束後,一些低年級學生還會舉行一些親子活動,邀請家長參加。還有一些調皮 的學生,家長也時不時被請到學校。還有可能老師會去家裡家訪。在這些接觸過程中,家長是否有可能跟老師之間有什麼誤會?

如果有這種誤會發生,一般來說,老師不會將氣撒在學生頭上,會直接跟家長說明情況。但不排除有個別老師,有事不明說,心胸不開闊,將氣撒在學生頭上,讓孩子在中間莫名其妙的受委屈。

上述這些情況,純屬個人猜測,這也是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既然事情已經出來了,孩子又小,作為家長,肯定要去幫助解決,以免影響到孩子以後的學習。個人建議如下:

第一、跟孩子好好聊聊

家長碰到這種事情,第一個要做的事情,必須是跟自己的孩子坐下來好好聊聊。家長不能帶著情緒說話,要帶著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語氣,首先要先站在自己孩子這邊去了解事情發生的經過,讓孩子放下戒心,詳細地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全部描述一遍,特別是到一些關鍵細節的時候,家長還是要詳細詢問一下,先不用著急表態。

當孩子把所有的事情描述結束之後,家長自己要有一個理性的判斷。孩子太小,看待的問題的心態肯定是不一樣的,特別是還是被老師罵過之後,說話的語氣都肯定是帶著感情色彩。但家長要幫助孩子打開心結,就必須要理性看待這個問題,否則首先立場就站錯了,只會事情越搞越複雜。

第二、找機會跟老師溝通一下

聽完孩子的描述,有可能只是一面之詞,家長要想搞清楚狀況,還是要搞老師再去了解一下。可以預見的是,老師說的跟孩子說的會有很大的出入,家長要有這種心理準備。不過跟老師去溝通了解,要注意方式的,避免出現不必要的誤會麻煩。

既然是老師罵了學生,不管這位老師是對是錯,家長在還沒完全搞清楚狀況的情況下,建議最好是先放低姿態,以孩子犯錯為由,找老師瞭解孩子是犯了什麼錯,錯在哪?說明這次來是瞭解孩子情況的,然後希望以後能夠改正的。不要出現一上來就跟老師吵架的架勢,否則於事無補。聽聽老師怎麼說,再做下一步打算。在跟老師溝通過程中,適時的將孩子的一些說法也委婉地表達出來,看看老師的反應。

第三、分類施策

在跟孩子和老師都做過溝通之後,家長要跟法官斷案一下,有個綜合分析的判斷,搞清楚問題癥結在哪,然後做為家長,再進行分數施策。

(一)孩子的錯

如果最後證實是孩子的錯,回家對父母撒了謊。作為父母來說,不能一味的維護自己的孩子。

首先要告訴她整個事實的真相,要將自己瞭解的事情經過先擺出來,要有說服力,讓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事實。

其次,不能過分責備孩子,而要跟孩子講清楚撒謊有可能帶來的危害和影響。就事論事,可以跟孩子說,“如果只是聽信了你的一面之詞,爸媽選擇了無條件相信你,一氣之下,找到老師去理論和吵架,結果發現老師並沒有錯,這是不是會讓爸媽在學校很丟人?而且同學們知道了,也會笑話你,你以後怎麼在班級裡跟同學相處呢?還有,萬一老師也記仇,因此而得罪老師了,你以後學習怎麼辦呢?”等等,這些情況一一說給孩子聽,讓他知道撒謊可能會帶給孩子後續很大的影響。

最後,要告訴孩子,在學校犯了錯不可怕,有錯誤被老師說幾句也沒多大事,並不會影響到在老師、同學心目中的形象,下次改正仍然是個好孩子。回到家裡,更加不用擔心爸媽會因為你一次錯誤而否定你的學習,不會責怪你,爸媽依然會因為你的優秀而驕傲。

(二)老師的錯

如果是老師的話,這件事可能有點棘手,處理不當會比較麻煩。自己的孩子學習這麼努力,而且成績優秀,老師因為一點錯誤對學生過於指責,用詞不當而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那麼作為家長,面對這樣的老師,可能不好直接敘述這件事情,會引發矛盾。平時有時間,多找機會跟老師溝通交流,主要以孩子的學習情況為主,將自己孩子愛學習,各方面比較出色的情況多向老師溝通,這是一種比較正面的溝通交流,要將孩子優秀的一面展示給老師。

如果老師之後的態度有緩解,對孩子的印象有改觀,那最好不過了。如果實在是一意孤行,繼續以這種方式傷害孩子,家長也只能正面跟老師溝通這個問題,如果還是沒用,也只能選擇向學校投訴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孩子。

結束語:學生與老師的關係,有時候是比較微妙的,處理不當,會影響到自己孩子學習,家長會內疚,很多家長也是因為有這種顧慮,如果是老師有錯卻不敢直面問題,最後一味的責怪自己的孩子,造成孩子的二次傷害。如果是自己孩子有錯,家長一定要及早制止並幫助糾正,避免以後犯更大的錯誤。


教育有故事


我是二孩的媽媽,兒子985大學畢業,女兒還在讀初一,我來回答。


在家長眼中,孩子明明很優秀,卻因一點小小的錯誤,被老師無限放大,使孩子的自尊心嚴重受挫。碰上這種事,確實孩子會傷心,媽媽會著急。我以為作為家長,應該從兩方面去解決。

一是對孩子進行開導,讓孩子積極面對這個問題。

問清楚孩子事情的來龍去脈,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其實孩子說出來還哭了一回,得到了積極的發洩,這個事情已經解決了一半。

你若再能趁熱打鐵,事情會變簡單些。給孩子講三點吧。首先要孩子正視自己的錯誤,明確地告訴孩子老師並沒有完全冤枉她;然後讓她明白世上沒有聖人,老師也不完美,或許她也有看不明白的時候,我們要試著接納;再鼓勵孩子以後碰到這樣的事一定要像今天一樣跟父母說,別憋屈在心理,父母永遠是孩子的堅強後盾。

相信孩子會一次比一次更堅強更包容,也更加懂得換位思考。

二是家長要與老師及時進行溝通。

從老師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老師表達的和孩子理解的是不是一樣的。語言的意思與人的理解永遠存在隔閡,更何況是一孩子。你得向老師如實描述孩子因為他的一句話而痛苦哭泣。只就事論事,千萬別對老師橫加指責。老師是為教書育人而存在的,他自然而然會去反思他的教育方法是否適用在你的孩子身上,

如果多次與老師交流無用,說明這位老師德不配位,建議找校長談談,再解決不了,可轉學處理。

以上方法,不知對您是否有幫助。願孩子每一天都能高昂著頭生活在陽光下。


檻外散人


通常來講,孩子的自尊心是不太敏感的,如果能發現比較明顯的影響,是一定要跟老師聊一聊的,讓老師從心理上再進行對孩子的糾正。

教書育人之所以重要,就是老師在孩子心中的分量太重了。

國內的教育體系中,教育主體是學生,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但實際教育活動在國內更多的是關注在老師和家長上。我們關注了太多批評和批評效果的關係,但恰恰忽略了批評的方式方法。

批評,其核心是對優缺點進行分析並進行改善意見。這跟批評者的自身素質及自身能力有極大的相關性,有的人對待被批評者如沐春風,對錯誤的理解反而更深刻,其改正也是最有效果。有的批評者暴跳如雷或者所謂的言辭嚴厲,其結果是批評到最後,被批評者或許已經不知道改善點在哪了。

無論什麼樣的批評,前提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當老師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想象一下如果對方是國家主席的孩子,同樣當孩子在被批評的時候,想象一下如果老師是中科院院士,其效果會怎樣?當然不是主席的孩子,當然也不是院士,但道理是一樣的。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足夠互相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