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面对老师经常用过于伤自尊的词语批评孩子,孩子很伤心,家长该怎么办?

静静等待花儿开


作为一名教师,我强烈建议您跟孩子的老师进行一次深入沟通。

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动机。您说老师对孩子有偏见和误解,是如何确认的呢?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或理由,我是否可以认为,您这些话,也算是对老师的偏见和误解?您对老师作出这样的判断,依据只是孩子的哭诉,可信度并不高。

不要认为孩子都是诚实的,孩子也会说谎。基于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孩子在向您哭诉的时候,很可能会放大老师的过错,而对自己的过错却轻描淡写,甚至完全避而不谈。多次强化以后,您就会对老师充满恶感,而对孩子的话深信不疑。

孩子学习努力,成绩优秀。这样的学生,老师肯定喜欢。估计您的意思是,可能因为孩子有过对老师不敬的言行,所以老师怀恨在心,刻意针对您的孩子。如果是这样,您很有必要跟老师谈谈。

老师也是凡人,未必能够闻过则喜。不排除有些老师,被学生顶撞或冒犯后记恨在心,从而在言行上有所表露。这样当然是不对的,可是老师自己未必觉察到,所以需要有人诚恳地指出来。

人们都说,教师是塑造灵魂的人。这话把老师捧得太高,老师受当不了。但老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学生言行不当,老师应当予以教育,而不仅仅是斥责,更不能用词尖刻而伤害孩子自尊。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基本的师德要求。

我听到过一些老师侮辱学生的言论。比如:

“知道你为什么胖么?不用脑子的原因呀!”
“你叫张睿智?我看叫张弱智更合适!”
“你这叫死猪不怕开水烫!”

如果老师确实说过这类伤害孩子自尊的话,您跟老师沟通的时候,可以委婉地暗示出来。不要担心老师恼羞成怒,以后对孩子更加不利。当然,之前最好有充分铺垫,营造出坦诚相待的氛围,从情感上解除老师的心理戒备。

比较建议的方式是,约老师出来喝茶,从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谈起,说孩子的自尊心,及最近情绪上的不稳定,表达自己的担忧,向老师求教。大家都是明白人,有些话不直接说出来,也心中有数。

如果您不愿意放低身段,向老师“示弱”以求得老师改变对孩子的态度,也可以直接委婉而坚定地指出来。虽然老师可能感到有些难堪,但只要事实如此,一般也会接受并改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若有他人指出,未尝不是幸事,老师也明白这个道理。

然后是如何开导孩子。我认为,在事实未清之前,说“开导”,是否过于先入为主?如果孩子说的全是真的,您可以清楚地告诉孩子,将和老师沟通,老师以后不会这样了。不能一味指责孩子,要求孩子宽容。宽以待人是一种美德,但不能无原则无底线。在尊严受到侵犯的时候,即便面对的是老师,也要有所坚持。

但如果发现孩子说一半瞒一半,就应该对孩子严厉教育。维护孩子的自尊固然重要,诚实的品质更重要。偏信则暗,兼听则明。在作出判断与选择之前,家长一定要确认事实,万不可盲目护短。


毫米


对于孩子的教育应是家校不分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面对老师经常用过于伤自尊心的词语批评孩子,家长应做“两面派”。既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又要正确处理好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的问题。家长应怎样做呢?

一.分析原因找问题

“面对老师经常用过于伤自尊的词语批评孩子。”这一问题,首先看一个关键词“经常”。为什么是经常而不是偶尔一次呢?

1.从这孩子来看,很可能在校学习期间,不是很爱学习,或纪律性很差,老师是忍无可忍,才言语过激。

2.孩子很可能沾染了一些不良嗜好,如上网打游戏,经常迟到旷课,沉迷于斗杀游戏之中。

3.孩子或许很调皮,经常参与打架斗欧,同学们反映强烈,令老师头痛,有恨铁不成钢的怨气。

4.或许孩子不诚实,谎话连篇,经常无事生非,把自己的一些过错行为都强加于别人,从不在自身找原因。甚至骗老子,骗家长或同学。

再从问题“面对老师经常用过于伤自尊心词语批评孩子。”中的“伤自尊”而且是“经常”性的,可以反映老师的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

1.孩子到学校是接受教育的,正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明理能力较差,所以亟待老师通过和谐有效的方法,让他们知道事情的对错,有明辩是非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挖苦讽刺和批评。

2.孩子犯错,总会有原因的,作为老不尊应帮助学生找原因,分析事情的轻重,让学生从中感觉到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小学生的行为标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3.老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有偏心,给学生划等级,对学习好的听话的就百般迁就,对问题学生就百般挑剔,这就有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那学生还会听老师的吗?

4.教师如果发现孩子有缺点就应该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因为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所以要经常性的走访,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来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

针对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问题的症结,就要对症下药。沸洛姆说:“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通过使自己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们适应其所必须履行的职责的能力。”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通过家庭在儿童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就要从小开始,从家庭教育开始,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的认知,品行能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得到提升。

二.要在理解中沟通,在鼓励中教育。

1.作为家长既要理解孩子,又要理解老师,在相互的沟通中理解,达成目标。同时还要做“两面派”。当孩子在出现问题时,如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时候,家长应冷静,不要冲动。首先要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既不要偏袒孩子,一味宠着他,又不要失去理智,一味地埋怨老师。既然是经常性的遭到老师过于伤自尊心的批评,说明孩子一定是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要帮助孩子进行分析,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班级的管理要求,是否符合一个学生的行为准则。当自己错了,就应主动认错,不要隐瞒,不要遮遮掩掩。要敢于把自己的不足暴露出来,让大家来监督自已改正。如果是孩子没有“经常”犯错,仅仅是学习不好或上课不专心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更应做好孩子的过细思想工作,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努力学习,重新开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大有益处的。如果孩子没有犯错而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作为家长也不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于愤怒,过于激动的样子,不要让孩子意识到什么,以便会更加引起孩子的自悲,精神不振,有碍于他的成长。

知道了孩子“经常”受到批评的原因后,作为家长应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如果是孩子的错就要积极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找出孩子的向题,要求老师与自己一起共同教育。在与老师沟通时还要相互理解。作为老师就应有春风化雨般的爱抚,润物细无声的耐心,对待每个孩子都要像对待自已孩子般疼爱,不能“经常”用过于“伤自尊心”的词语批评孩子,这样有失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天职。如果不是孩子经常犯错,而受到老师“伤自尊”的批评,也要积极跟老师或校长交流反映,说明老师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应立即改正,万一老师不改,校长也不追究就要向上级反映情况,决不能妥胁。

2.以鼓励为主,但不能姑息所犯错误。当孩子“经常”受到老师用过于伤自尊的词语批评的时候,要从正面加以沟通,以鼓励教育为主,切莫总是认为自己孩子是最好的,夸大孩子的特长和智力,这样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冲动而随心所欲。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批评,多给孩子讲一些励志的故事,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一方面家长应该在家里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空闲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讨论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家长应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在和孩子交流时,应该做到引导孩子讲文明讲礼貌,与人交往时,我们应该宽容大度,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只有这样,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交流沟通,多一些激励鼓舞,想必孩子会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家长也会正确处理好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结束语:

面对老师经常用过于伤自尊的词语批评孩子,作为家长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做好“两面派”。在家对孩子要严中有爱,多交流沟通,多鼓励教育,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讲老师的坏话或帮孩子到学校大吵大闹,这样势必助长了孩子的坏毛病,让他意识到有父母撑腰,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在校对老师既要问明原因,了解事情的真相,教师教育孩子家长支持,如果是因为学习不好伤害孩子自尊心,并用不中听的话批评孩子,家长也要据理力争,为孩孑讨个说法。但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学习。因为学习是一辈子要做的事,学会生存,学会思考,学会忍耐。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底线千万不可因为爱而变得模糊。








平天下37


一般来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这个行业对于职业道德是有要求的,但也不排除有的老师比较容易情绪化,有可能出现过激评价的现象。倘若真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家长该怎么做呢?我认为,不妨试试下面几个方法。


首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大部分家长都会在孩子放学以后自觉扮演监督者。其实孩子在学校拘束一天,回到家最希望拥有的就是自由。自由的说话、自由的行走、自由的发表意见。作为家长应该满足孩子的心里诉求,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如果孩子遇到了被老师过分苛责的问题,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怎么分析?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帮助孩子——我有没有做错?该如何避免再次犯错?我该如何面对别人的错误?


然后,努力学习。在学校,一个孩子不论相貌、性情、家境如何,学习好的总是更容易受到各科老师关注一些。学习好了,来自各方面的打击自然就少了,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没有办法,在学校,成绩就是通行证。

最后,多和老师沟通。注意,是沟通,不是与之理论。沟通是有技巧的,理论只需要说,而沟通是让别人愿意听你说。 与老师沟通,千万不要谈你的教育观念,万一给老师们留下越俎代庖的印象可不是好的开始。



那怎么沟通才是合适的呢?记住三个词:真诚、虚心、接受!一百条同意之后可以加一条诚恳的小小的建议,一般就不会被拒绝了,这就是沟通的技巧。


当然,除非万不得已,我不建议您给孩子转校。转校不论是经济上还是精力上都会给一个家庭平添压力。而且会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动荡,影响孩子学习。

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应该是擅长解决问题的家长,而不是逃避。转校不是解决问题、争吵不是解决问题、怨孩子或者一味偏袒孩子更不是解决问题。只有智慧才能解决问题;只有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优秀的孩子!


柠檬树锦绣


我是清风小寒,对于这个问题说一点自己的见解吧。

首先,我们要考虑老师教育孩子的动机,比如你的孩子成绩很好,但性格内向,这类孩子面对别人的一些话语,可能想的更多,即老师批评的话,对不同的孩子影响不同,性格外向的一会自动消失,一个耳朵听,一个耳朵扔,必须老师每天监督,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则太不一样了,总感觉老师刻意针对,话说的刺耳难听。

我在教学中也碰到这样的问题,在班里有一个同事的侄子,成绩中等,我有心想帮他一把,于是每天监督其学习,两个星期后我接到了同事的抱怨:我侄子说你总是针对他,批评他,为什么啊?虽然解释一下事情就过去了,但是从此我不再过问他侄子的事情了。

其次,家长和老师要沟通好,反映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就说孩子胆小怕事,不爱说话,让老师关注下,这样老师肯定会注意的。注意不要言语刺激老师,不然放任自流也不是好事吧。




清风小寒


面对老师对孩子伤自尊的批评,家长要理性分析,言行慎重,切忌做出过激行为,不然既影响了孩子,又伤害了老师,自己也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媒体报道的那些由类似情况引发的恶性事件足以引起警醒!

首先,要仔细分析孩子的状况

耐心与孩子交谈、与孩子的同学及其他任课老师交谈,了解老师为什么对孩子恶语相向,是孩子自身缺点多却屡教不改?还是教师为了激励孩子而好心办坏事?抑或是老师教育方法、职业道德有问题?如果是孩子有问题,家长要严厉批评并帮助孩子纠正屡教不改的坏毛病,并告知孩子老师是为了激励你改错,你要知耻而后勇,做出好样子给老师看。相信孩子改正错误了,老师也不会揪住不放的。

其次,要加强与老师的沟通

礼貌地向老师询问孩子的状况,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以及老师批评后的思想负担,探讨如何纠正孩子的缺点,并向老师保证做好家庭教育。看到家长如此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如此谦恭的态度,相信老师对自己的不当言行会进行检点的。千万不要偏袒孩子,上来就责难老师,甚至闹得沸沸扬扬,这样对孩子、对老师、对自身只会产生难以收拾的结局。

第三,要做好后续跟进工作

要跟进孩子的教育问题,看孩子是否在积极改正错误,思想状态如何。如果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就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强化改进。要跟进老师了解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及教育态度,看是否有所改善。如果老师依然对孩子打击挖苦,就得义正言辞地与老师表明态度,必要时可以与校方进行交涉,以防给孩子造成严重的自卑、压抑等心理问题。

总之,面对老师的不当批评,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和老师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采取合理做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欢迎关注“教育心理专报”,与您分享更多青少年教育心理理论、优质教育经验、教育案例和感人故事,帮您解决教育困惑!】




教育心理专报


先说孩子,第一时间得安抚伤心的孩子,避免孩子因此而自卑,和对老师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厌学。问清楚老师批评他的缘由,帮助孩子找到自身的导致被老师批评的原因,同时告诉孩子,老师如果用伤害自尊的言语批评,要课后学会与老师沟通,并在平时对自己多加约束,争取做一个被老师夸赞的孩子。

再说老师,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是不应该用伤害自尊的言语来批评孩子的,孩子的内心比较脆弱,容易让孩子造成自卑心理,那么家长发现孩子被老师用伤害自尊的言语批评,在和孩子了解了事情经过后,第二时间就要和老师沟通交流,沟通交流时要平心静气的询问孩子的在校表现,委婉的指出老师的批评让孩子回家很伤心,觉得没有自尊,希望老师语言上能注意到孩子的感受!

这样,既疏通了孩子的伤心,避免了孩子自卑,和对老师的抵触,同时又指导孩子如何完善自己,并且让老师认识到自己的语言对孩子的伤害,进而更好的做好师生关系和家校沟通。最终有利于孩子的课堂学习和身心发展。


柠檬275326601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必须要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孩子

在了解事实全貌(要明白老师是个人偏见,还是孩子做了什么引发偏见,找到偏见的来源,再去下判断)的情况下,家长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一、如果你懂得教育,并且擅长沟通,就别介意跟老师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指出老师在教育上的不妥之处,告诉他应该采用的解决方案。

用合理的语气使老师明白,他可以成为更好的教育者(如果他的初心不是邪恶地只为攻击孩子,那就是情绪控制不好,无意伤害了孩子),但他的方式有必要调整,否则,语言暴力将成为他的一个污点,也会成为无数孩子记忆和阴影。


二、如果老师顽固不化,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在为孩子好,那好吧,只能让他体会一下被人攻击的滋味了。

家长可以释放一下自己的情绪,按照和老师同样的逻辑,用一些尖锐而文雅的词汇,对他进行评价和贬损,直到老师觉得愤怒难耐。

这个时候情绪收回来,说:“你看,我刚刚这席话,本来从没打算说,也不是真实想法,可是我也只是指出您的不足,为您好,您好像也并不喜欢?我家孩子听您的教诲时,感觉和您一样。”


三、若是没办法和老师取得沟通,直接过去找校长,或者政教处,或者任何可以左右这个问题的相关人,跟他们沟通,但是方式方法又有不同:

  1. 告知事实:我家孩子可能表现真的不好,时常被老师批评,对于家长,我们了解孩子一直懂事规矩,成绩也还将就,可是每次受到批评特别难过,就想知道孩子到底有哪些错误表现,还请领导帮忙了解一下?
  2. 明确需求:作为教育者,您肯定比我们家长懂得更多,我们家长无法面面俱到,只希望能够好好配合学校,一起教育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好人。孩子还在成长,过程中难免有糊涂、犯错的时候,小孩子调皮也是常事,只是我们觉得,教育孩子,是否也该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不要以伤害他们为代价来实现教育?
  3. 不断跟进:和学校保持联系,内容主要是“我家孩子最近表现还好吧?没给老师添乱吧?老师辛苦了。”其实,不说是监督,有了家长的密切关注,老师对孩子的方式自然会慢慢改观。


总之,面对家校配合,很多时候我们不要单纯性地认为是家长或者学校不好,把家长和学校人为地对立起来,这样两方都会觉得有压力,并且互不配合的情况下,孩子也会无所适从。

要明白的一点,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一定要运用各种方法,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成长空间。切记:方法不要采用对抗性的,要具有发展性和合作性。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素秋慈


由于学生调皮,或者捣乱,在学校里老师批评学生其实是比较常见的,相信很多人也被老师批评过。甚至被老师拿戒尺打过的都有。当然,这是一种情况,是学生犯错在先。近年来,我们也看到很多新闻,有极个别老师体罚学生,虐待学生,影响非常恶劣。

不过根据这位家长的描述,觉得还是要搞清楚具体情况,个人猜测有下面几种可能性:

第一、孩子有可能在说谎

如果真如孩子说的那样,自己学习努力,成绩也非常优秀,平时在学校里又非常听话的话,正常来说,这种学生,老师都会喜欢得不得了。试问,谁不喜欢学习成绩好,又听话的学生呢。家长如此,老师也是如此。

那么,出现孩子描述的这种情况,就有一种可能性,孩子有可能撒谎了,没有对家长说实话。说谎的情况可能有两种:

一是孩子自己确实犯了错,不敢跟家长说,怕被家长骂。于是不敢对家长说实话,跟家长报告的时候,轻描淡写,一味夸大老师骂他了,对自己犯错的事,只字不提,或者避重就轻了。

二是孩子可能犯了错,但也不是特别严重。可能老师也说了他几句,但远未达到训斥那种地步。可能孩子觉得有点委屈,心里难受,觉得是老师在刁难自己,然后觉得老师骂得太难听。

说实话,上面两种情况,在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也经常这样做,在犯了错之后,为了逃避家长再骂自己,回家跟父母简直是常有的事。有时候被老师骂了几句,也会记恨在心,在心里不知道骂了老师多少遍,逢人便说这个老师不行,骂老师,太恶毒,不喜欢这种老师。

第二、孩子跟老师之间可能有什么误会

由于每个班级的学生比较多,做老师的也不可能完全照顾到每个学生,一般的任课老师,对学生的情况也很难做到全部了解。有时候,在一些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一些误会,或者有个别学生喜欢打小报告,从而造成老师对个别学生有不好的印象。一旦这种坏印象形成,有的老师比较固执,一时半会很难改变,只要是这个学生再犯点小错误,有时候也会小题大作,“旧账新账一起算”,教育学生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言语过激的情况。

第三、家长跟老师之间可能有什么误会

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一年到头,家长跟老师也见不上一面,没有家长会,没事家长也不会被请到学校。但,现在的中小学里,家长跟老师的接触还是比较多的,很多学校会定期召开家长会,特别是一些重要考试结束后,一些低年级学生还会举行一些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加。还有一些调皮 的学生,家长也时不时被请到学校。还有可能老师会去家里家访。在这些接触过程中,家长是否有可能跟老师之间有什么误会?

如果有这种误会发生,一般来说,老师不会将气撒在学生头上,会直接跟家长说明情况。但不排除有个别老师,有事不明说,心胸不开阔,将气撒在学生头上,让孩子在中间莫名其妙的受委屈。

上述这些情况,纯属个人猜测,这也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既然事情已经出来了,孩子又小,作为家长,肯定要去帮助解决,以免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学习。个人建议如下:

第一、跟孩子好好聊聊

家长碰到这种事情,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必须是跟自己的孩子坐下来好好聊聊。家长不能带着情绪说话,要带着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语气,首先要先站在自己孩子这边去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让孩子放下戒心,详细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部描述一遍,特别是到一些关键细节的时候,家长还是要详细询问一下,先不用着急表态。

当孩子把所有的事情描述结束之后,家长自己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孩子太小,看待的问题的心态肯定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还是被老师骂过之后,说话的语气都肯定是带着感情色彩。但家长要帮助孩子打开心结,就必须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否则首先立场就站错了,只会事情越搞越复杂。

第二、找机会跟老师沟通一下

听完孩子的描述,有可能只是一面之词,家长要想搞清楚状况,还是要搞老师再去了解一下。可以预见的是,老师说的跟孩子说的会有很大的出入,家长要有这种心理准备。不过跟老师去沟通了解,要注意方式的,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麻烦。

既然是老师骂了学生,不管这位老师是对是错,家长在还没完全搞清楚状况的情况下,建议最好是先放低姿态,以孩子犯错为由,找老师了解孩子是犯了什么错,错在哪?说明这次来是了解孩子情况的,然后希望以后能够改正的。不要出现一上来就跟老师吵架的架势,否则于事无补。听听老师怎么说,再做下一步打算。在跟老师沟通过程中,适时的将孩子的一些说法也委婉地表达出来,看看老师的反应。

第三、分类施策

在跟孩子和老师都做过沟通之后,家长要跟法官断案一下,有个综合分析的判断,搞清楚问题症结在哪,然后做为家长,再进行分数施策。

(一)孩子的错

如果最后证实是孩子的错,回家对父母撒了谎。作为父母来说,不能一味的维护自己的孩子。

首先要告诉她整个事实的真相,要将自己了解的事情经过先摆出来,要有说服力,让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事实。

其次,不能过分责备孩子,而要跟孩子讲清楚撒谎有可能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就事论事,可以跟孩子说,“如果只是听信了你的一面之词,爸妈选择了无条件相信你,一气之下,找到老师去理论和吵架,结果发现老师并没有错,这是不是会让爸妈在学校很丢人?而且同学们知道了,也会笑话你,你以后怎么在班级里跟同学相处呢?还有,万一老师也记仇,因此而得罪老师了,你以后学习怎么办呢?”等等,这些情况一一说给孩子听,让他知道撒谎可能会带给孩子后续很大的影响。

最后,要告诉孩子,在学校犯了错不可怕,有错误被老师说几句也没多大事,并不会影响到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形象,下次改正仍然是个好孩子。回到家里,更加不用担心爸妈会因为你一次错误而否定你的学习,不会责怪你,爸妈依然会因为你的优秀而骄傲。

(二)老师的错

如果是老师的话,这件事可能有点棘手,处理不当会比较麻烦。自己的孩子学习这么努力,而且成绩优秀,老师因为一点错误对学生过于指责,用词不当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那么作为家长,面对这样的老师,可能不好直接叙述这件事情,会引发矛盾。平时有时间,多找机会跟老师沟通交流,主要以孩子的学习情况为主,将自己孩子爱学习,各方面比较出色的情况多向老师沟通,这是一种比较正面的沟通交流,要将孩子优秀的一面展示给老师。

如果老师之后的态度有缓解,对孩子的印象有改观,那最好不过了。如果实在是一意孤行,继续以这种方式伤害孩子,家长也只能正面跟老师沟通这个问题,如果还是没用,也只能选择向学校投诉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孩子。

结束语: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有时候是比较微妙的,处理不当,会影响到自己孩子学习,家长会内疚,很多家长也是因为有这种顾虑,如果是老师有错却不敢直面问题,最后一味的责怪自己的孩子,造成孩子的二次伤害。如果是自己孩子有错,家长一定要及早制止并帮助纠正,避免以后犯更大的错误。


教育有故事


我是二孩的妈妈,儿子985大学毕业,女儿还在读初一,我来回答。


在家长眼中,孩子明明很优秀,却因一点小小的错误,被老师无限放大,使孩子的自尊心严重受挫。碰上这种事,确实孩子会伤心,妈妈会着急。我以為作为家长,应该从两方面去解决。

一是对孩子进行开导,让孩子积极面对这个问题。

问清楚孩子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其实孩子说出来还哭了一回,得到了积极的发泄,这个事情已经解决了一半。

你若再能趁热打铁,事情会变简单些。给孩子讲三点吧。首先要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明确地告诉孩子老师并没有完全冤枉她;然后让她明白世上没有圣人,老师也不完美,或许她也有看不明白的时候,我们要试着接纳;再鼓励孩子以后碰到这样的事一定要像今天一样跟父母说,别憋屈在心理,父母永远是孩子的坚强后盾。

相信孩子会一次比一次更坚强更包容,也更加懂得换位思考。

二是家长要与老师及时进行沟通。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老师表达的和孩子理解的是不是一样的。语言的意思与人的理解永远存在隔阂,更何况是一孩子。你得向老师如实描述孩子因为他的一句话而痛苦哭泣。只就事论事,千万别对老师横加指责。老师是为教书育人而存在的,他自然而然会去反思他的教育方法是否适用在你的孩子身上,

如果多次与老师交流无用,说明这位老师德不配位,建议找校长谈谈,再解决不了,可转学处理。

以上方法,不知对您是否有帮助。愿孩子每一天都能高昂着头生活在阳光下。


槛外散人


通常来讲,孩子的自尊心是不太敏感的,如果能发现比较明显的影响,是一定要跟老师聊一聊的,让老师从心理上再进行对孩子的纠正。

教书育人之所以重要,就是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分量太重了。

国内的教育体系中,教育主体是学生,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实际教育活动在国内更多的是关注在老师和家长上。我们关注了太多批评和批评效果的关系,但恰恰忽略了批评的方式方法。

批评,其核心是对优缺点进行分析并进行改善意见。这跟批评者的自身素质及自身能力有极大的相关性,有的人对待被批评者如沐春风,对错误的理解反而更深刻,其改正也是最有效果。有的批评者暴跳如雷或者所谓的言辞严厉,其结果是批评到最后,被批评者或许已经不知道改善点在哪了。

无论什么样的批评,前提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当老师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想象一下如果对方是国家主席的孩子,同样当孩子在被批评的时候,想象一下如果老师是中科院院士,其效果会怎样?当然不是主席的孩子,当然也不是院士,但道理是一样的。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足够互相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