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全球疫情升級下,醫療與生命科技行業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對於這一長期關注並深耕的重要領域,華興醫療團隊在這個乍暖還寒的早春依然延續慣例,從生物醫藥、IVD及基因檢測、醫療器械到醫療服務、智慧醫療五大領域及資金端入手,力求全面描摹過去一年間全球醫療領域發展風向。


回顧2019年,以美國為代表的全球生命科技領域發展依然如火如荼,私募融資、IPO、併購、合作等多種交易形式蓬勃發展,頻頻出現重磅交易。在臨床進展方面,靶向治療大放異彩,光芒蓋過IO。


相比之下,中國新興的生物醫藥行業在一二級資本市場表現大相徑庭:私募融資在經歷了2018年的高潮後進入低谷,科創板IPO表現明顯優於港股,併購合作交易量達到了三年來的高峰。國家醫保目錄更新、帶量採購等重大政策的出臺以及CDE的持續改革使得國內外新藥上市的時間差越來越小,生物醫藥領域系統性紅利正在逐漸消失。


無論是大型傳統藥企,還是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都漸漸認識到,紮紮實實做創新,面對全球市場的競爭,已然成為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而不再是選項之一。


從本期開始,我們將從私募融資、IPO、併購三個層面入手,率先聚焦全球生物醫藥領域過去一年間的資本市場表現。


2019年是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的政策創新年,2019年8月,我國《藥品管理法》實行了18年來的首次重大修訂。本次修訂涉及多項調整,例如明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實施臨床試驗備案制;通過藥品追蹤確保問責;用自主申報和跟蹤檢查替代臨床試驗機構資格認定等。


而曾經長達8年沒有調整的中國醫保目錄也在2019年迎來再次更新,在此狀態下,預計醫保目錄的頻繁更新將會成為常態。對於專利已到期的原研藥,國家“騰籠換鳥”的帶量採購由“4+7”模式進一步擴大至全國範圍,使未能進入集採名單的藥企遭到一定的打擊。


國家藥監局的持續改革掀起了新藥上市的熱潮。從歷史上看,中國新藥上市的速度往往滯後於國外5-10年,但基於2019年在中國上市的所有新藥統計,這一數字已縮短至4年左右,有一些藥已經縮短到1年甚至更短,新藥市場熱度有所下降,但仍然吸引了眾多資金入場。我們認為:醫藥及生物科技板塊在中國資本市場將持續扮演最重要角色之一。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1. 中國醫藥及生物科技私募融資遇冷

2019年,根據已披露的我國醫藥及生物技術行業私募融資的交易數據,2019年度融資總金額為40億美元,較2018年降低20%;交易數量共計117筆,較2018年減少20%;平均單筆交易金額約為3,400萬美元,較上一年下降13%。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單筆融資金額大於1億美元和介於1500-5000萬美元區間的項目數量分別降低了29%和34%,下降顯著,這兩部分項目對應的融資金額皆下降了33%。單筆融資金額介於5000萬-1億美元之間的交易數量和金額都變化不大。單筆金額少於1500萬美元的交易總數量變化不大,但融資金額有明顯提高。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2019年單筆融資金額在3000萬美元左右的成長初期企業融資難度明顯加大,醫藥行業VC的熱情轉向更早期階段,融資金額小於1500萬美元的項目總融資金額逆市上行。市場對於融資金額高於1億美元明星項目的追捧有所降溫。


由數據可看出,過去一年間醫藥行業投資機構態度趨於保守,單筆投資金額降低,投資階段前移的趨勢較為明顯。雖然大金額融資的回落顯示市場熱度有所減退,但已經進入成長中後期企業的融資仍穩健增長,預計未來2年會有較多退出機會,這將引領整個行業進入良性循環。


從細分賽道資本市場表現來看,大分子和小分子仍然是最活躍的兩大領域,但不論融資數量還是融資金額都較2018年有明顯下降。


CRO/CMO的交易數量由2018年的27筆下降為2019年的17筆,但融資總金額從2018年的4.4億美元上升至2019年的4.7億美元,平均單筆融資金額上升了70%。


細胞治療領域在2019年的交易數量變化不大,平均單筆融資金額較18年有所下降。隨著海外基因治療產品的成功上市,基因治療領域異軍突起,雖然交易數量較18年僅增加2筆,但全年行業融資總金額是2018年的近3倍。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我們認為,未來能夠展示初步臨床數據和高效執行能力的成長初期企業將對投資人有較大吸引力。切實解決臨床痛點,並且在全球範圍內具備較強創新性的成長中後期企業將在未來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青睞。


2. 海外生物科技私募融資熱度接近2018年,多個鉅額吸金項目湧現

2019年,海外醫藥及生物科技領域的私募融資交易總金額為138億美元,相比上一年略有下降。從適應症的角度看,腫瘤依舊是最熱門的領域,佔總交易數量和金額的三分之一。技術平臺型企業緊隨其後,佔總交易數量和金額的17%-18%。罕見病和神經系統疾病各佔約一成。抗感染及其他各類適應症佔總交易數量和金額的三成。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2019年海外私募市場湧現了6個單筆融資超過2億美元的“吸金王”:位於瑞士洛桑的ADC Therapeutics專注於開發高效靶向抗體藥物偶聯物(ADC).於2019年7月完成了1.03億美元的E輪融資擴張,該輪次募資總金額達3.03億美元。


Nuvation Bio致力開發腫瘤藥物,由連續成功創業者Medivation前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avid Hung創立,公司一經成立就受到資本熱捧,吸金2.75億美元。


Anthos Therapeutics由黑石生命科學投資2.5億美元和諾華聯合成立,專注於推進針對高危心血管病患者的下一代靶向治療。


Century Therapeutics公司立足於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提供大量同種異體、同源的治療產品,2019年成功融資2.5億美元。


BridgeBio專注於臨床階段的新型靶向基因療法,由KKR和Viking Global Investors共同領投近3億美元。


BioNtech是來自歐洲最大的私營生物科技公司,聚焦mRNA治療領域,不僅於2018年獲得兩輪共計6.95億美元的融資,在2019年也獲得3.25億美元的B輪融資,隨後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在美國上市的第三大生物技術公司。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從細分賽道來看,小分子藥物獨佔鰲頭,約佔34%;大分子藥物緊隨其後,佔比22%;細胞治療和基因治療各佔10%和15%,2019年有15筆融資額高於1億美金的交易出現在這兩個領域。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在海外整體私募融資市場小幅下降的背景下,A輪融資總額下降了31%,高於1億美元的B輪項目數量明顯增加,表明傳統VC減慢了對早期項目投資的步伐,更多選擇支持B輪和即將IPO的項目。平臺型公司交易數量與2018年相比維持不變,但融資金額明顯下降,中位交易金額由2018年的4700萬美元降為2019年的1600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醫藥與生物技術行業海外資本市場趨勢恰好與和國內相反,早期項目融資總金額降低,大金額融資項目增多,體現了海外投資人對行業高漲的投資熱情,預計未來1-2年IPO市場將持續火爆,估值也會有所提升。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2019年內地、香港、美國醫藥企業IPO表現各異,翰森製藥以11億美元的募資額笑傲全球,但港股排名前十的醫藥企業總融資額比美股前十名高出15億美元,體現了中國二級市場強大的募資能力。登陸科創版、港股常規途徑和港股18A的企業上市後的表現同樣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態勢:在科創版上市的企業至今平均漲幅近200%,中位漲幅為165%;港股常規途徑上市的公司除Viva外皆優於恆生指數表現;而港股18A上市企業,除康希諾、康寧傑瑞外股價皆跌破發行價。由此可見,香港二級市場投資人更看好擁有接近商業化產品、具有豐富管線且產品針對高潛力治療領域的公司。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根據已披露的交易數據,我國2019年併購交易無論是數量還是金額都達到2017年以來的最高峰。全年總併購交易金額約40億美元,是2018年的4倍多,全年併購交易數量20筆,比2018年增加25%。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百時美施貴寶(BMS)收購新基(Celgene)、武田(Takeda)完成對夏爾(Shire)收購,以及艾伯維宣佈收購艾爾建(Allergan)成為今年最受矚目的3項超級併購。


BMS排除重重阻力,終於拿下新基,獲得了新基公司包括血液疾病、實體瘤、和炎症及免疫學等藥物研發管線。藉助夏爾在全球罕見病和血液製品領域的領先優勢,武田在這次合併後得以加強其在腫瘤學、胃腸道和神經科學等核心領域的發展,並增大公司的整體規模。艾爾建的醫美產品保妥適和喬雅登均是全球醫學領域的重磅產品,合併後其業務將涵蓋免疫、血液腫瘤、醫美、神經、女性健康、眼科護理和病毒學領域。巨頭們的聯合重組將對全球製藥行業版圖產生重要影響,比如艾伯維和艾爾建的聯合,將使新公司的營業收入一舉超過諾華和默沙東,躋身全球前五。在內部研發產生的投資回報率(ROI)逐年下降的大背景下,大型藥企併購的風潮將愈演愈烈。


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 上篇


從治療領域來看,基因治療是今年生物科技企業被併購的最熱門賽道之一。諾華公司用於治療2歲以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Zolgensma成功上市,為患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存率,在給藥後一個月內,患者會有快速運動功能改善,且無需支持的運動能力提高可以持久存在,這種里程碑式突破也讓Zolgensma成為史上最貴藥物,一次治療費用為210萬美元。Zolgensma的獲批上市成為引爆市場的一針催化劑,羅氏、諾華、渤健、安斯泰來在該領域相繼出手。


與此同時,抗腫瘤與免疫療法依然火熱。在抗腫瘤領域,輝瑞將眼光放在了激酶抑制劑領域。2019年6月,輝瑞以62%溢價收購Array,主要看中兩個主要產品Braftovi(encorafenib)和Mektovi(binimetinib),二者口服聯合治療惡性黑色素瘤。


禮來在2019年初曝出的80億美元收購讓我們對不限瘤種的Loxo Oncology的管線產品記憶更加深刻。隨後,拜耳選擇行使之前協議中的權利,得到Loxo Oncology兩款不限癌種抗癌產品的全球研發權益。


GSK在多次收購被華爾街質疑的情況下一舉拿下TESARO,隨後公佈的TESARO拳頭產品PARP抑制劑臨床數據喜人,總算讓外界質疑消除不少。TESARO的中國合作伙伴再鼎醫藥也順利獲得了奧拉帕尼在中國批准上市。


2019年4月,諾華以總值近16億美元收購了免疫療法領域明星公司IFMTherapeutics開發的NLRP3拮抗劑。STING, NLRP3都是天然免疫的主要部分,在獲得性免疫的眾多突破之後,也有越來越多關注瞄準天然免疫方面。除了免疫療法的因素以外, NLRP3和STING都有人體激活變異,這些變異人群都顯示免疫應答過度活躍,這增加了藥物臨床表現的可預測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