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九敗一勝》王興創業往事

美團的商家們,都在抱怨美團漲價太多,“割韭菜”太狠!有網友說:“2014年,我經營過一家餐廳,彼時美團抽成僅8%,而今,這比例成了22%,什麼概念?只要是用餐高峰期,商家接單就是絕對虧損,只有錯開高峰期時段接單才會有盈利。”


2月18日,重慶市工商聯餐飲商會1987家企業聯合發出公函,呼籲美團點評、餓了麼等平臺減免佣金。近日,一封致美團王興的公開信在網絡上流傳,大意是:病毒來襲,餐飲遭受滅頂之災,堂食幾乎沒了,僅剩可以做的外賣了。你的扣點依然居高不下,最高超過26%,西貝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中小商家會怎樣。你左手申請國家40億的低息抗疫情貸款,右手就用高過18%利息來貸給中小商家。我們幫你一起築長,危難之機你還要嗜血我們血肉之軀嗎?我們餐飲商家要活下去!也有商家說最近天天收到美團的商業貸,以為美團發善心與商家共渡難關,結果日利率萬分之5。



王興是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專業本科畢業,又去美國特拉華大學讀了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碩士,2005年就創辦了校內網,一年之後就被千橡互動收購,後來改成了著名的人人網,美國上市。2007年他有創辦了最早的微博網站,飯否網。後來沒幹下去。2010年又創辦了美團網,一開始專注於團購,經歷了千團大戰。從死人堆裡爬出來之後轉型為外賣,在資本的撮合下併購大眾點評,形成新美大。去年香港上市。

在很早的時候王興就提出了一個四縱三橫理論,四縱分別是資訊,交流,娛樂,商務,這是用戶的最底層需求。而三橫是互聯網發展的三個時代,第一是搜索,第二是社交,第三是移動。四縱三橫的交界處,就會誕生偉大的企業。比如搜索+資訊成就了百度,搜索+交流是騰訊,搜索+娛樂先是盛大,後市騰訊和網易,搜索+商務就是阿里巴巴和京東。

社交+資訊是新浪微博和微信,社交+交流原來是人人網,現在肯定是微信,社交+娛樂是直播的生意。社交+商務原來的美麗說,蘑菇街,現在的抖音帶貨。移動加資訊就是今日頭條,移動+交流還是微信,移動+娛樂是抖音,還有吃雞這些手遊。移動加商務,就是他所作的美團,最近王興有提到了第四橫的時代也來了,這就是物聯網,同樣會跟資訊,交流,娛樂和商務產生交集,這個目前還是空白。但必將誕生偉大的企業。下面我們就講王興的創業經歷。

王興是1979年生人,現在也才40歲,他在2003年的時候,那一年他還在美國攻讀博士,在這期間,王興親眼看見,美國的SNS社交網站出現,2002年朋友圈社交網站Friendster創立,2003年7月,myspace也成立, 一年後這家網站就被默多克以5.8億美元買下。隨後王興也有點坐不住了,打電話給他大學本科的室友,王慧文,說美國這邊SNS很火,國內也已經有人在關注了。要不要一起搞點事情,雙方一拍即合,這個王慧文是個學霸,但是他自己也承認,是被中國教育坑慘的一代。上大學後這個學霸逐漸淪為了學渣。他在大學裡,經常是通宵打遊戲。王興還想到一個人,就是他的中學同學賴斌強,原來在天津大學讀書。由於經常來清華找王興,所以跟王慧文也都很熟。還經常趁著王慧文外出打遊戲的時候,借宿他的床。

1998年王興曾經和王慧文合買過一臺電腦,這讓他們感受到了互聯網的力量。王慧文經常用這臺電腦打遊戲,還總抱怨遊戲做的不好,自己也想學編程做遊戲。而王興則一心只想創業。於是他就到處找機會。

一開始王興其實是想做穿戴設備的,但他們發現條件不成熟,1是沒有可靠防震的傳感器,2那時候也沒有無線網,3當時的芯片計算能力不足。而這些東西在現在都已經不再是問題。後來這才看到sns的機會,於是王興一狠心博士也不讀了,馬上回國創業。他要趕在美國的SNS風暴吹到中國之前,先把產品做出來。

2004年3月,他們在清華大學附近租了一個130平米的三居室,30平米的客廳就是辦公室,三個人每人用一個臥室。臥室裡就擺放一張摺疊床。這三個人當中,賴斌強是唯一一個計算機專業出身,後來還在北電網絡寫代碼。當時他們三分工就是,賴斌強負責前段代碼,王慧文負責後端,王興則負責觀察環境,把控產品方向。不過所幸,三人關係都很好,也沒有因為王興不幹具體的活而讓另外兩人抱怨。其實我們很多的創業公司,一開始都是同學朋友組成的團隊,比如騰訊五虎,當年也是同學。所以考個好大學,擁有好同學,這其實就是你最大的資本。

作者說創始團隊的價值觀和分工特別重要,而且一定要反覆溝通創業這個事,比如不賺錢的話,這個團隊能扛多久。比如蘋果的最早創業團隊,喬布斯21歲,沃茲尼亞克26歲,還有一個人叫做韋恩,他是42歲,後來這個韋恩很快就退出了,因為他有還子要養。經不起長期不賺錢的折騰。

王興對股權分配,也很早就有了意識,他知道平分股權是比較糟糕的模式,而是必須要有一個人說了算,所以最早他們的30多萬資金中,王興一個人出了10多萬,而王慧文和賴斌強各出幾萬,三個人把工資也折算進去,最後王興是大股東。王興之所以能出這麼多錢,是因為他家庭條件不錯,而且生活也非常節儉,在美國他都不捨得去剃頭,所以就留光頭,自己給自己理髮。

這是王興他們第一次創業,他們雖然沒什麼經驗,但是卻比較好學,總在總結別人失敗的經驗教訓。所以雖然是第一次,竟然也搞得像模像樣。作者說,他認識很多創業者,但是很少有王興這樣,一上來就能讓CEO解放出來,專門關注發展方向的。絕大部分創始人都會陷入到具體的事情當中。最後發現只顧埋頭苦幹,但是方向卻跑偏了。

他們租的公寓條件還是很艱苦的,冬天沒有暖氣,只靠取暖器供暖,那段時間他們每天晚上搞到1-2點才睡,一早8-9點起來牙都不刷就接著幹活。直到中午餓了再刷牙吃飯。一開始最難的其實不是技術,而是如何獲取種子用戶,他們當時希望把手機裡的通信錄關聯起來,但是他們畢竟不是微信,根本沒能力做這個事,最後只能退而求其次,想到了用郵箱註冊,然後邀請好友加入,這就是多多友。但這個東西依舊不靠譜,做出來也沒什麼反響。於是他們就不停的換項目,有些東西還沒開始做,就覺得方向不對,就放棄了。

2005年之前,三個人還是很有理想的,每月就拿1000生活費,雖然項目挫折不斷,但是仍然過的很開心,不過2005年下半年,就有點士氣低落了。王慧文的爺爺得了重病,但他由於創業兩年,手裡幾乎沒有錢,所以面對現實,他只能出去借錢給爺爺治病。最後手術倒是很成功,不過這也讓王慧文反思,自己實在是太不靠譜了,所幸手術及時,需要的錢也不太多,否則肯定會悔恨終生。所以他開始產生了危機感。

《九敗一勝》王興創業往事


至此SNS在中國已經有2年時間,但是卻沒有做出一個像樣的公司,很多人也都在網上探討,SNS是不是不適合中國人,還說中國人天生內斂,不習慣在網上交流。但王興他們覺得,這應該不是問題,因為在清華的時候,他們都是混論壇的,天天在上面吵架,還註冊馬甲號變著花樣的吵架。所以社區能火,沒道理SNS做不出來。那麼之所以現在做不好,也許是因為推廣不夠。之前他們一直想做出殺手級應用,但也許先滿足用戶基本需求就好,然後再去迭代改善。


《九敗一勝》王興創業往事


王興從多多友的數據中發現,用戶幾乎都是一週來一次,他們就是看看朋友在幹什麼,互相留個言。所以這就告訴他們SNS的方向應該還是熟人社交,那麼接下來的突破口必須是基於真實的關係。王興當時還參考了陳一舟的Chinaren校友錄,當時這個是基於班級關係做出來的BBS,大家在上面發發言,留個動態,也還火過一陣,老齊記得2002-03年之間,我也特別喜歡刷校友錄,那會上大學了,但特別想看看中學同學和小學同學的動態。也想跟很多老同學聊聊天。由於大家都是真實存在的,所以在校友錄裡,大家也就有很大的動力去留下真實姓名。

與此同時,一個神仙網站出現了,這就是2004年2月4日,扎克伯格創立Facebook,僅僅面向哈佛學生開放註冊,王興他們敏銳的注意到了這點,結合之前水木清華BBS,以及陳一舟校友錄的經驗,他們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這個決定讓他們找到了一條通往成功之路。那麼這個決定是什麼呢?咱們明天接著講。


本內容節選自《九敗一勝》本書已經在知識星球播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