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晉武帝為什麼非要立“傻子”為太子?

用戶7344034730516


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

晉武帝司馬炎,作為晉朝的開創者和三國時代的終結者,其在歷史上也算個人物。文治武功都可圈可點,不僅有終結亂世,一統天下的不世之功,也有“太康之治”這樣的安居盛世,不失為一個有作為的帝王。



但是,他也有犯糊塗的時候,其中選擇司馬衷作為繼承人,就是其生平第一大敗筆。西晉王朝的滅亡和五胡亂華時代的開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司馬炎選錯了繼承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



司馬衷就是晉惠帝,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智障。他腦子是真不好使。有一年鬧災荒,百姓們沒飯吃,餓死了很多人,司馬衷得到消息後居然問道:“既然沒有飯吃,那他們為何不吃肉羹呢”?

我的天啊,飯都沒吃了,上哪整肉羹去啊?這便是“何不食肉糜”的典故!所以這哥們兒是真傻!



而正是因為晉惠帝智商不行,導致其大權旁落。他老婆賈南風和太傅楊俊,司馬亮等人爭權,引發八王之亂。這場親戚打架事件,極大的消耗了西晉國力。北方胡人乘虛而入,大舉進攻中原,是為五胡亂華。



最終西晉王朝為匈奴人攻滅,倖存的皇族不得不說南渡江左。從此中國進去到了一個長期的南北大分裂時期。

由此可見,選擇一個靠譜的繼承人是多麼重要。



那麼,司馬炎為何要選司馬衷呢?要知道他可不只這一個兒子。他僅僅是登記在冊的兒子就有十八個之多,隨便哪一個都比司馬衷要優秀啊。

歷史君分析,原因主要有三個!

第一,嫡長子繼承製!



所謂嫡長子繼承製呢,就是選擇正妻所生的長子作為繼承人。這是中國大多數封建王朝都採用的一種繼承製度,因為這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兄弟相殘,皇族內鬥的情況發生。

當然了,司馬衷並不是嫡長子,他還有個哥哥司馬軌,但是這個嫡長子死的過早。所以司馬衷作為嫡次子,自然而然的就成了第一順位繼承人!

這是司馬炎選擇司馬衷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司馬衷背後的勢力也是司馬炎所需要考慮的。司馬衷的母親是楊皇后,她只有這一個兒子了,自然是支持司馬衷繼位的,司馬炎是個妻管嚴,算是繼承了他爺爺司馬懿的優良傳統。所以,他自然會顧及到皇后的想法。更為重要的是,楊皇后背後的楊家外戚勢力,他們肯定是支持司馬衷的。

所以,如果選擇司馬衷上位,他們司馬家的江山會得到楊家的鼎力支持。



最後一個原因,在司馬炎看來司馬衷,並不是笨得無可救藥,這孩子為人老實,頗有仁義之心,很合司馬炎的胃口。

總總原因綜合下,司馬炎最後選了司馬衷,當然,歷史證明他選錯了,但是沒辦法,司馬炎畢竟不是神仙,他也沒想到後面居然會這麼亂!


白話歷史君


先明確一點是,晉武帝的兒子司馬衷不是傻子,而是智商低下。

傻子和智商低下有本質區別,傻子是嚴重智力障礙,無法和人溝通,而智商低下則是有簡單的主觀意識,能與他人交流,只是這種交流比較低級而已。

從歷史記載來看,司馬衷有基本的讀寫能力,例如某次司馬炎考他,大臣作弊寫好了文章,讓司馬衷抄一遍,在《晉書》裡也記載幾處司馬衷和大臣的互動,所以司馬衷最大的可能是智商低下,比較愚笨,但是不是完全不能交流的白痴。

基於這個基本的條件,加上下面這些壓倒性的優勢,司馬衷才成了晉武帝的繼承人。

(1)皇后所生,在世嫡子。

中國皇朝歷史上立嫡立長,出身是第一位的,才能是第二位的,例如劉邦不喜劉盈,多次要廢掉他,最終也沒成功;李建成才能顯然不及李世民,但是他是大唐的首要的合法的繼承人;朱棣文才武略,但是朱元璋讓長孫朱允炆繼承帝位,這些都是立嫡立長觀念的體現,即使是皇帝,也不得不默認這個規則。

司馬炎的皇后楊豔,很受寵愛,二人生有三個兒子,長子早逝,司馬衷是在世最大的嫡子,因而身份超級正統且合法,從法理上說他繼承帝位的合法性是無法撼動的。

司馬炎曾經有廢掉司馬衷的念頭,但是由於皇后楊豔大力支持司馬衷繼位,司馬衷始終沒有被廢成。

楊豔死後,其表妹楊芷成了皇后,備受寵愛,而楊芷正是因為楊豔的推薦才當上皇后的,自然她會秉承姐姐的遺詔,力保司馬衷的太子之位。

(2)太子妃賈南風的家族勢力強大。

賈南風之父賈充,出身大族世家,乃是晉朝開國功臣之一,他曾經命人誅殺魏帝曹髡,成為司馬昭心腹,司馬昭臨死時指著賈充告訴司馬炎,說賈充可以輔佐他,司馬炎稱帝后,賈充成為西晉重臣。

三國兩晉時期,皇帝的權力遠遠沒有後世那麼大,很多時候都要看士族臉色,不敢輕易冒犯他們的利益,士族在皇帝那裡很有分量,因此賈充之女賈南風嫁給司馬衷,讓司馬衷的太子之位一下子穩固了好幾個臺階。

在此情況下,司馬炎自然不能輕易的廢掉司馬衷。

還要單說一下賈南風,這個歷史上奸詐無情狠毒的女人,靠著計謀多次幫助司馬衷躲過了司馬炎的考驗,作用巨大。



(3)晉朝大臣廢太子派鬥不過保太子派。

司馬衷顯然是個智商低下的人,因此他的生父司馬炎都多次考慮廢掉他,但是保太子派實力十分強大,包括兩任皇后,太子妃家族,賈充一派的大臣,堅決保司馬衷。

同時,在朝中主張廢掉司馬衷的大臣,勢力不強,多次謀劃都被化解,最後失敗。

(4)司馬衷之子司馬遹很受司馬炎喜愛。

司馬遹是司馬衷之子,人很聰明,極受司馬炎喜愛,司馬炎曾經向大臣們說司馬遹很像司馬懿,那麼作為司馬衷之後的皇位繼承人,司馬炎顯然對司馬遹是滿意的,所以司馬遹給司馬衷加分不少。

(司馬遹)幼而聰慧,武帝愛之,恆在左右。
因撫其(注:指司馬遹)背,謂廷尉傅祗曰:“此兒當興我家。”嘗對群臣稱太子似宣帝,於是令譽流於天下。(《晉書·.卷五十三·列傳第二十三》)

綜合以上可知,司馬衷雖然智商低下,但是有簡單的交流能力,他是皇后嫡子,同時太子妃賈南風家族勢力強大,身為太子有大臣力保,兒子司馬遹聰明,司馬炎幾次考驗他的智力又被瞞過去,故而最終繼承了皇位。


師明禮


晉武帝司馬炎作為西晉的開國之君,在立儲君這個問題上確實犯了很大的錯誤,甚至讓常人無法理解,因為他立了自己的兒子司馬衷為太子,這個晉惠帝司馬衷就是我們耳熟能詳,面對西晉饑荒,哀鴻遍地的局面,說出:“既然沒有米吃,為什麼不吃肉糜?”的人。



那麼,晉武帝司馬炎為什麼要立司馬衷為太子呢?在看過魏晉南北朝那段歷史之後,我找到了答案:

古訓難違:立嫡以長不以賢

天下間的孩子都是母親的心頭之肉。司馬衷的母親楊氏極力促成了司馬衷成為太子這件事,面對搖擺不定的晉武帝司馬炎,楊氏甚至搬出了“立嫡以長不以賢”的古訓,晉武帝礙於楊皇后和自己多年夫妻的情分就不好說什麼了。


太子的地位,自己的利益。

晉武帝所器重的大臣荀勖等人,都黨附於太子司馬衷,因此,他們也極力反對晉武帝廢黜太子司馬衷,另立齊王司馬攸的打算。不僅如此,為了防止司馬攸生出異心,他們還建議晉武帝讓司馬攸返回封國,結果司馬攸就在這種政治排擠中憂鬱而死。

強悍的賈南風,賈氏一族的支持。

司馬衷的老婆賈南風是個狠角色。她是西晉開國重臣賈充之女,儘管相貌醜陋,但是很有政治頭腦。當初晉武帝為司馬衷選太子妃時,嫌棄賈南風相貌醜陋,但是賈充對晉武帝司馬炎說:“南風既賢且惠,隨相貌並不出眾,卻是太子妃的最佳人選。”經不起賈充的遊說,晉武帝司馬炎最後立賈南風為太子妃。賈充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了自己的政治投資,立司馬衷為太子這件事背後,也有賈充的功勞。



因為有個好孫子,因此才立傻兒子。

司馬衷和謝氏生有一子司馬遹,這個孩子天資聰慧,大家都說他有司馬懿的風範,因此晉武帝曾經說:“我族興盛就在於此子。”這也是司馬衷為太子的原因之一。


我想到了康熙因皇孫弘曆慧,而立雍正為帝的典故,相似的故事,不同的結局。不過這個娃最後毀在了賈南風的手裡,賈南風忌憚司馬遹的能力,在除掉了楊太后一族後,就廢黜了太子司馬遹,不久就將他殺害以絕後患。

晉武帝司馬炎本人的昏庸無能。


晉武帝司馬炎自己的昏庸,說了一千到了一萬,最後拿主意的還是晉武帝司馬炎本人。正是在立太子問題上的搖擺不定、自私和妥協,害死了司馬攸,便宜了賈南風,直接導致了“八王之亂”的發生,讓剛剛建立的大一統國家,又一次分崩離析、土崩瓦解。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司馬炎為什麼要把大位傳給傻兒子?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兩個問題。

問題一,司馬炎的這個兒子——晉惠帝司馬衷,是真傻不是假傻。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的原話是這麼形容他的:“惠帝之愚,古今無匹,國因以亡”。老夫子的話可謂是毫不留情。司馬衷也用鐵的事實說明老夫子沒有說錯。據說司馬衷幼時在聽課時突發一問:“園子中蛙鳴,是為公還是為私?”這一問讓師傅嘆息連連。又據說他在大吃大喝時,對於師傅所說的老百姓的忍飢挨餓不以為然,脫口說道:“沒有飯吃,十嗎不吃肉粥?”可以說,司馬衷的傻,已經達到了大愚若智的程度。對於這樣一位愚蠢的皇帝,史家給其的諡號居然是一個“惠”字,難道是因為缺啥補啥!

問題二,司馬炎對於司馬衷的傻是心知肚明,不存在被楊後矇騙的問題!知子莫若父,司馬衷什麼狀況司馬炎不可能不知道。老臣衛瓘為司馬炎立司馬衷的這個決策很是憂慮,但又不便直說,於是在一次酒後佯裝酒醉,拍拍武帝的坐椅,說:“此座可惜!”司馬炎知道老頭子酒後吐真言,是話裡有話,實際上說太子不堪重託。於是司馬炎就動搖了。對於司馬衷的立與廢,司馬炎也多次找人商量,可見他對這個決定是非常糾結的。

既然這麼糾結,爭議這麼大,大到除了楊後沒有人支持的地步,那麼為什麼司馬炎最終還是拍板決定立司馬衷呢?是因為司馬炎也傻?非也,司馬炎是絕頂聰明的皇帝,立司馬衷是因為他有不可明言的苦衷。

一是鞏固皇權正統的需要。人們都知道,司馬氏得國不正。西晉王朝的正朔是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和司馬炎祖孫三代孜孜不倦地從人家曹氏手裡篡奪過來的,而且還是監守自盜,吃相十分難看。對這個問題,司馬炎外表無所謂,內心卻是沒有底氣的。所謂缺啥補啥,維持皇權的正統性對新政權就非常重要了!而世襲嫡傳、立長不立幼是古代禮法制度的核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歷史上多個朝代都有因為廢長立幼而動搖統治根基的教訓,對此,司馬炎十分清楚。到他這裡,立長本不是問題。但是很不幸,司馬炎嫡長子早年就夭折了,順位排下來,長子就變成了傻兒子司馬衷!司馬炎當時心裡那個苦是可想而知的。在維持統治正統性和統治科學性兩個方面,司馬炎無奈選擇了前者。

二是爭取大士族支持的需要。具體說就是以立傻兒子換取以皇后家族為代表的大士族支持。史料記載,司馬炎是一個好色的皇帝,有嬪妃逾20000人,堪稱史上第一。但司馬炎並不花心,雖然後宮佳麗如雲,但他對皇后楊豔卻一如既往地好,好到楊豔死後還從其建議立其堂妹楊芷為後。一門兩皇后,這對任何一個家族都是無上的榮耀,但對楊皇后的家族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為她來自著名的弘農楊氏。弘農楊氏的祖先據說可以上湖到春秋時期是羊舌氏的後代,楊氏在周代的時候,十餘代的人都在朝廷裡當官,官職都不低。到了西漢時期,楊氏一門仍然高,先後有十個人享受過出門坐車乘朱輪的待遇,史稱“西漢十輪”。東漢時期更是風光無限,楊家“四世三公”,楊暢、楊震、楊修都來自這個家族。後世的楊堅、楊廣乃至楊玉環據說都與這家有淵源。這樣的出身,世代高門,代表巨大的士族力量,是司馬炎不敢也不可以忽視的。這樣的情況下,面對楊皇后立自己親生兒子的合理要求,司馬炎當然只能就範。

三是滿足私心的需要。司馬炎立司馬衷有一個不可放到桌面上的理由。這就是司馬衷的兒子,司馬炎的嫡長孫司馬遹。據傳司馬遹的母親在嫁給司馬衷之前曾被選入晉武帝后庭作才人,也就是說她本來是司馬炎的嬪妃之一。而老爹將這位才人“轉讓”給傻兒子的時候,司馬衷不過十二三歲。一個智商有問題的孩童讓人懷孕的可能性幾乎沒有。由此人們有理由懷疑司馬遹也是晉武帝的骨血。原因有二點:司馬遹小時候特別聰明,而且還救過司馬炎,不像是司馬衷所出;此外,司馬炎對這個長孫非常看重,曾當著群臣的面誇獎司馬遹“此兒當興吾家”,並誇讚司馬遹在相貌和氣質上有點司馬懿的風範,評價之高十分罕見!如果這種猜測成立,那麼立司馬衷為皇儲就很好解釋了。司馬炎把這位處於嫡長地位的傻兒子做個過渡,內心深處盼望小兒子司馬遹日後以皇太孫繼承帝位。

司馬炎機關算盡,真真的太聰明。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本來被老爹當成過渡人物的司馬衷壽命卻不短,一干就是二十年。司馬家族好容易到手的江山在這個傻兒子和他又醜又惡的媳婦手上被搞得千瘡百孔、滿目瘡痍。一番折騰之後,縱然是司馬懿再世也回天乏術了!



週週說古今


司馬炎不是昏君,他也曾一心想要廢除司馬衷。可是晉朝終究是人治社會。有人便會有私心,再加上晉朝的“特殊國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出現了傻子當皇帝的鬧劇。




到底是怎樣的私心?怎樣的國情?讓晉朝的君主大臣們罔顧江山社稷,不理百姓安危也要擁立一個“傻子”:

1、晉朝的治國理念很特殊。歷朝歷代治國要麼奉行法家嚴刑峻法,要麼採用道家修養生息,要麼施展儒家仁義禮智。司馬家卻因為得國不正。所以著重強調一個"孝"。這既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間的孝,同時也要求君主愛護臣下,父親愛護兒子。惠帝司馬衷因其嫡長子身份而獲益。

2、世家門閥的私心。晉朝為官最講出身門第,朝中的大臣關係盤根錯節。晉朝的統治集團更像是世家聯合執政,司馬家就像“盟主”。皇帝做出決策還要受到大臣的左右,比如為太子司馬衷選妃,司馬炎百般不願,還是拗不過眾臣的堅持為太子娶了賈充之女。門閥私心上更願意侍奉一位難得糊塗的皇帝。




3、司馬衷親近之人的私心。皇宮中司馬衷有兩位貴人。第一就是皇后楊氏。司馬衷為司馬炎原配楊皇后所生,楊皇后死的早。臨死前將自己的堂妹楊氏獻給司馬炎,成為繼皇后。而小楊氏也許是愧疚也許是憐憫對於這個繼子有一種憐愛。再加上姨母的身份,這種憐愛變成了溺愛。兩位楊皇后都很受寵,自然而然成為司馬衷的保護傘。

另一位貴人是太子妃賈南風。歷史上記載賈南風膽大潑辣,曾多次幫助司馬衷偷樑換柱通過司馬炎的考驗。致使司馬炎錯誤認為司馬衷雖然低能,但仍有基本的是非善惡觀。再加上賈南風父親賈充的助攻,這便形成了司馬衷外朝的保護傘。



4、司馬炎的私心。司馬炎極愛自己的楊皇后,愛屋及烏對於這個傻兒子也不免偏愛。只是作為皇帝的責任感讓他無法下定決心,皇長孫司馬遹出現給了他足夠的自我安慰。沒有廢掉司馬衷。可是墨菲定理早就告訴我們最壞的結果最可能出現。


正因為這樣的國情與私心,司馬炎放棄廢除司馬衷的計劃。最終為晉室帶來“八王之亂”以及帶給華夏民族“五胡亂華”的慘劇。


歷史的拐點


毛筍應邀答題:

[司馬衷](259一306)西晉皇帝,290一306年即位,在位十七年,史稱惠帝。武帝司馬炎第二子(嫡長子),母皇后楊豔(274年死)。泰始三年(267)正月,立為皇太子。

衷生性愚痴。夜聞蛙鳴,起床謂左右:"此鳴者,為官乎,為私乎"。後聞天下饑荒,卻曰:"何不食肉糜"饑民吃.樹皮草根,觀音土,更有甚者竟易子而食,那來肉糜食?朝野皆知其不堪為嗣。武帝也知其不才,但喜歡其子皇孫司馬譎明慧,將來讓他治國,故無廢立之心。武帝病重之時,詔書汝南王司馬亮(司馬懿第四子)與楊駿共同輔政,楊駿秘而不宣,趁武帝彌留不省人事之際篡改詔書,以他一人輔政。太熙元年,290年4月,武帝崩,衷即皇帝位。

楊駿輔政期間,不把司馬衷放在眼裡,近小人,遠賢臣,極為專斷。惡名昭著,又與皇后賈南風爭權,朝野惡之。賈后,大臣賈充之女,長衷二歲,為人妒忌、狡詐、兇殘。欲干預政事,但為楊駿壓制。賈后密召司馬亮(亮末同意),再召司馬瑋(武帝第五子)設計誅楊駿,死者數千人。不久,又令瑋誅司馬亮,再旋以專殺之罪殺司馬瑋。"八王之亂"始於此。八王: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囧、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長沙王司馬X、東海王司馬越。賈后淫虐日甚,於太醫令程據私通,又以竹箱載道上少年入宮,供她淫樂。又將他們一一殺死,甚為殘忍。永康元年,毒死太子。此時,群情憤怒。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囧起兵殺賈后,誅其同黨。司馬倫總攬朝政。司馬倫皆邪佞之徒,次年正月,疲惠帝,自立為帝。後被諸王聯兵討伐,四月,殺司馬倫,衷復帝位。八王為了爭權奪利,互相殘殺,連年混戰。惠帝司馬衷實為傀儡,任人擺佈。光熙元年(306)6月,惠帝被東海王司馬越挾持回洛陽。十一月,衷食餅,中毒,死於洛陽顯陽殿(為司馬越所害)在位十七年,死時四十八歲。諡曰:孝惠皇帝。十二月葬於太陽陵(洛陽)"八王之亂"歷時十六年(291一306),白痴皇帝也在八王之亂中稀裡糊塗當了十七年皇帝。惠帝之子司馬譎被賈后毒死,傳位於其弟(武帝第二十五子)司馬熾,史稱懷帝。


毛筍56561098


司馬衷的確是個傻子白痴,對於這一點,司馬炎也是心知肚明,然而他還是立了司馬衷作為太子,作為接班人,原因有四:

司馬衷是楊皇后所生的嫡子

雖然司馬炎兒子眾多,但是他和皇后楊豔所生的兒子,只有3個,老大很早就夭折了,老二就是司馬衷。在這種情況下,司馬衷相當於嫡長子。按古代禮法,司馬炎立司馬衷為太子,是不存在任何的問題。

如果司馬炎廢嫡立庶,或者廢長立幼,可能會引發別的什麼問題,導致動搖國本,這是司馬炎非常擔心的問題,為了防範於未然,司馬炎只好做了一個相對保險的選擇。

當然從後來的歷史發展脈絡來看,司馬炎的這個保險選擇,非常不保險。

爭取以弘農楊氏為代表的士族支持

司馬炎的皇后楊豔,正是出自東漢末年的頂級豪族弘農楊氏,司馬炎當初取楊豔,也是為了籠絡士族的人心,爭取士族支持。

西晉的建立,絕對少不了士族的支持,如果缺乏士族的支持,司馬家想篡魏立晉是非常困難的,在司馬懿和司馬師時期,曹魏的士族依然保持了同情和支持,所以司馬師對曹魏支持者進行了殘酷鎮壓,到了司馬昭時期,士族為了自身利益,還是得和司馬昭進行合作,司馬昭也特別會照顧士族的利益。

司馬炎建立西晉後,延續了司馬昭照顧利益的總原則,對士族的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進行了全方位的照顧,同時取了出身弘農楊氏的楊豔,以換取士族的支持。

在這樣的前提下,司馬炎顯然是不會廢嫡立庶,立其他妃子所生的兒子為太子,因為這表明司馬炎已經不信任士族了,這會司馬炎的統治帶來非常大的麻煩。

司馬炎非常喜歡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

雖然司馬衷白痴,但他有個兒子司馬遹,也就是司馬炎的孫子,非常聰明,很受司馬炎喜歡。司馬炎超級喜歡這個孫子。

有一次,司馬遹看到豬圈裡養著很多肥豬,就跟司馬炎說,“養這麼多肥豬,應該殺掉犒勞群臣和將士,要不然養著幹什麼呢”。司馬炎一聽非常贊同,立刻下令殺豬。

還有一次,宮廷裡面失火,司馬炎跑到高塔上查看火勢,當時年幼的司馬遹勸他說,現在是黑夜,你站在火光的明處,如果有歹人想暗害你怎麼辦?

司馬炎一聽,非常高興。司馬燏這般天資聰穎,讓司馬炎刮目相看,司馬炎覺得,反正傻兒子司馬衷只是過渡一下,最終會有聰明的孫子司馬遹接班。

司馬炎有私心

儘管司馬衷白痴,可畢竟是司馬炎的親生骨肉,而且司馬衷只是弱智而已,並沒有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司馬炎考慮的是,安排有能力的賢臣輔佐司馬衷,應該不會出什麼問題。

這大概是做父母的私心吧,天下的父母,不都是如此嗎?


袁衛宇


立太子是一個國家的重大課題,它關係到一國的國運和存亡,一旦確立就不能輕易更改。

夫妻情深,子憑母貴

司馬炎與公元265年取代曹魏,登基稱帝,這一年是泰始元年。泰始二年(266年)立楊豔為皇后,楊豔與司馬炎感情深厚,為司馬炎生了三子三女:長子司馬軌、次子司馬衷、三子司馬柬。其中,長子司馬軌於兩歲夭折,幸運降臨到老二頭上,泰始三年(267年),司馬衷被立為太子,這一年,他9歲。


常說母憑子貴,到司馬衷這卻是反過來了,子憑母貴。司馬炎一共有二十多個兒子,其中一定有比司馬衷更優秀的。

皇后楊豔姿色不差,性格和順,與司馬炎相處的時候沒有表現太多的妒忌,又見證了司馬炎開國的全過程,這是無法比擬的先天優勢。

長期投資,押寶皇孫

司馬衷雖然智力有問題,卻有一個十分聰慧早熟的兒子。史書上記載了這麼一件小事:有一天宮裡發生火災,司馬炎登高觀察火勢,年僅5歲的司馬遹卻把爺爺拉到了牆角邊上,司馬炎問其故:晚上看不清形勢,若是有人趁亂取事,事情就會很危險。因此。皇帝不要輕易暴露目標。

司馬炎通過對司馬遹的觀察,發現這個皇孫反應敏捷,智力出眾,因此經常向大臣們推薦司馬遹,說他很像司馬懿。


有這樣的兒子背書,在司馬炎看來,司馬衷的地位無疑是上了一道保險。

歷史上隔代親的現象不少見第三天子,愛屋及烏也在情理之中。

司馬炎的個性

據晉書記載:寬惠仁厚,沈深有度量。司馬炎重感情,並非殺伐果斷的雄主。

在平定吳國後,司馬炎急於找到兒時的發小諸葛靚,可是諸葛靚因為殺父之仇竟然躲到了廁所裡:吳亡,靚入洛,以父誕為太祖所殺,誓不見世祖。世祖叔母琅琊王妃,靚之姊也,帝后因靚在姊間,往就見焉,靚逃於廁中。司馬炎一直追到了廁所裡,動情地說道:你忘了我們小時候的交情嗎?隨後與諸葛靚相對而哭。

重視親情就會有所顧慮,給他最好的東西不就是愛的最好表現嗎?

賈充和任愷仗著司馬炎的信任而結黨營私,司馬炎只是批評了幾句說:朝廷宜一,大臣當和——《資治通鑑》。而後賈充成功搞掉了任愷,更加徇私舞弊,晉武帝竟然沒有任何表示。

立太子的問題涉及了太多的利益糾葛和人情世故,剛明果斷如唐憲宗也曾為此躊躇不決,不能乾綱獨斷,身後的事情,又有誰能看得清呢?


金鑼山讀史


司馬炎是西晉的開國皇帝,武功才智都十分過人,他當然知道自己的白痴兒子司馬衷是不可能勝任皇帝之位的,但是他還是這麼幹,是有他自己的如意算盤。

第一是為了愛。司馬炎的原配楊皇后非常漂亮,司馬炎很愛她。楊皇后也為司馬炎生下三男三女,大兒子不幸夭折,司馬衷為二兒子。從理智上漿,司馬炎並不想立司馬衷為太子,可是楊皇后一直維護,加上大兒子夭折楊皇后已經傷心欲絕,身體狀況不佳,司馬炎不忍讓她再受打擊,因此就立了司馬衷為太子。不久楊皇后病死,楊皇后的堂妹楊芷當上皇后,楊芷為了完成姐姐的遺願,一直想盡辦法保住司馬衷的太子之位。

第二是為了私心。早年,司馬炎的父親在立晉王太子的時候,就想立司馬炎的弟弟司馬攸為太子。司馬攸對於司馬炎來說就是個威脅,在立司馬衷為太子後,很多大臣都是反對的。說太子不能勝任,建立立司馬攸。司馬炎從自己的私心出發,還是想立自己的兒子,即使是個傻子也畢竟是自己的嫡子。況且,白痴一般壽命不長,將來自己的孫子還可以接過皇位,繼續延續自己的香火。

第是為了孫子。司馬衷雖然是個傻子,但是他的兒子司馬遹卻是天資聰明,很當初司馬懿的風采,早早就展示出了過人的才智。司馬炎對這個外孫可以說喜歡的不得了,曾說:“此兒當興吾家。”所以最後還是堅持立司馬衷為太子。


濤聲依舊3833


晉武帝這麼做,一是出於對各方勢力的權衡,一是出於對弟弟司馬攸的猜忌。他當然不會知道後面的“八王之亂”,也不會知道,因為他的這個堅持,西晉陷入了長時間的動盪和衰弱之中。

在司馬炎看來,立司馬衷並不會怎麼樣。

司馬炎一手覆亡曹魏,建立司馬氏江山,他自然不是庸主,而且,他事實上十分精明老練,這樣的一個人,怎麼可能看不清自己的兒子呢?

“(司馬炎)素知太子闇弱。”——《晉書》

司馬炎的皇后楊豔一共生下了三個兒子,長子司馬軌兩歲夭折,次子司馬衷就成為了實際上的嫡長子。

立嫡立長,這是古之常理,廢長立幼的事情不是沒有過,但這樣往往會招致禍亂,即便是帝王,也實在難以由著性子來抉擇。


司馬衷雖然白痴,但他身後的靠山夠硬,他老媽和堂姨先後成為皇后,而且皆出身於弘農楊氏,他的老婆又出身於賈氏,兩大家族的利益擺在這裡,他們當然不可能坐視太子被廢。

出於各方利益的考量,司馬炎也不得不做出讓步。

在司馬炎看來,晉的江山還是很穩固的,兒子雖然不行,但只要有大臣和宗室們的輔佐,問題也不會很大。

大臣們多次議立其弟,讓司馬炎很膩歪。

人都是有私心的,更何況是司馬炎這種開國之君,雖然說皇位繼承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但大部分皇帝還是希望可以傳位給兒子,而不是兄弟。

大臣們覺得太子司馬衷是個傻子,其他的皇子們又年幼,就一個勁的鼓搗立司馬攸。


司馬攸是司馬炎的同母弟,關係也算親近,但也只是親近而已,一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得來的皇位可能轉移到旁支,他就受不了了。

立個傻子,也比立外人強。

司馬衷是不行,但他的兒子司馬遹看起來還可以。以後司馬衷去世,新君自然就符合標準了。

只能說司馬炎有他的無奈吧,條件允許的話,誰願意做這樣一個選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