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诸葛亮的“隆中对”深得刘备赏识,庞统却不看好,一句话句句应验

刘备作为三国蜀汉的主公,他一路走来可谓艰险无比,早期他出身不好,实力不佳,和曹、孙这两个家大业大的人比起来,他是要人没人,要地盘没地盘,只能今天联盟,明天求和。如果要说他最后能成为一方霸主,占据巴蜀之地,有一个人绝对功不可没。这个人就是诸葛亮。当时他请诸葛亮出来辅佐他也是煞费苦心,放下身段三次拜访,迫不及待问计对方,最后诸葛亮终于被感动,献上了著名的“隆中对”。其核心简单点说就是,要占荆州、益州,后分兵两路,进而北伐中原,方可鼎足。

诸葛亮的“隆中对”深得刘备赏识,庞统却不看好,一句话句句应验

这个战略想法,让刘备惊叹,也被后世认为是诸葛亮思想的高度概括,历史评价非常高,一度还成为教科书的选材内容,但是在当时如此让人称赞的千古奇谋,庞统却不以为然,甚至觉得该战略没什么价值,所以他给出了八个字的评价: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为何庞统会有如此评价?其实庞统对这个战略也不是说全盘否定,只是因为他看到其中利弊的对比,觉得弊大于利,并不划算,他认为益州确实值得,毕竟这里富庶,可以为刘备的大业提供充足的给养,但是对于要夺荆州,他却不赞成。

诸葛亮的“隆中对”深得刘备赏识,庞统却不看好,一句话句句应验

荆州的位置极佳,看似可以掌握战略主动权,益州、荆州两路出兵曹操,让其两路受阻,想法是好的,但这个地方可是香饽饽,孙、曹两家也在争夺,多年战乱这里已经人物耗尽,不足以支撑蜀国未来,还要时刻面临孙权、曹操的压力,再加上刘备想着夹击别人,别人一样可以利用这里的地势对刘备进行围攻,而当时蜀政权弱小,一旦被围,根本无还击之力。庞统认为对于当时的刘备来说,比起要打出去,守得住才更重要。如果一定要将精力浪费在荆州,那未来也是后患不断。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庞统的看法是有预见性的。

诸葛亮的“隆中对”深得刘备赏识,庞统却不看好,一句话句句应验

荆州在刘备手中,东吴就不可能真正与其结盟,对于吴国来说,如果顺着荆州而下,那就可以直击东吴大门,东吴必须避免这样的隐患。后来关羽依托荆州南郡,发动攻击,打的曹操措手不及。但此时东吴却背弃和蜀国的联盟,偷袭关羽,直接导致其败走麦城,等荆州到了东吴的手中,蜀、吴才真正联合。因此,庞统对隆中对的评价,更符合实际,试想,如果当初隆中对不执着于荆州,也许关羽、夷陵之战会是另一种结局。从这点来看,庞统比当时并没有出仕实战的诸葛亮更重务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