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孩子小时候有这些"表现",长大多半没出息,希望你家娃不在其中

李玫瑾教授身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学教授,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孩子的每种行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系。

孩子小时候有这些

小编有个朋友,他的孩子很乖,爸爸经常带着她一起看书。对待事情时,爸爸也是教会了她如何面对。因此她相较于其他孩子显得更加成熟和稳重。但恰恰其他孩子更有天性,因此当她被其他孩子欺负的时候,她总是感觉到很委屈。但她一直相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是那些孩子的问题。长大后她因为自己温文尔雅的气质成为了一个音乐老师。

孩子小时候有这些

同样小编的亲戚,他的孩子从小要什么有什么。但是孩子在做出严重的不礼貌行为时,比如孩子去朋友家把朋友珍藏的花瓶碰掉了。孩子习惯性害怕父母的打骂而选择撒谎,推卸责任。长大后就变成了一个自私而平凡的农民工。

孩子小时候有这些

孩子的行为表现和家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样当我们发现孩子的某些不正当表现,并没有加以制止时,这种情况就会加速影响孩子后期的为人处事。因此我们应该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尤其是小编给大家罗列的以下几种情况,为了咱们孩子的未来,有请各位家长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小时候有这些

1、 经常为自己开脱

"哎呀,这不是我弄的","是你们没有提醒我,我才会弄成这样的","我本来就不是这块料儿,你们非要让我这样"。是不是觉得这些话似曾相识呢?每个家庭的孩子可能都说过一到两句这样的话,孩子出于对自己失败的总结不是积极进取而是悲观发泄,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将来孩子"有出息"的机率。

孩子小时候有这些

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能置之不理,孩子处于这样处理方式的想法会导致孩子到了社会会接受不了挫折。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错误和孩子一起分析错误的根本原因,要教会孩子承担错误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了,解决方法才是唯一能够让孩子来弥补的。

孩子小时候有这些

2、 唯我独尊的想法

很多小女孩现在都被宠成了小公主,每天在家要啥有啥。因为纵容她的往往是他的家人,她可以肆无忌惮的去挑选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当她进入公共场所,她依旧改变不了横行霸道的习惯。

别人拥有的东西,自己没有就会强行让家人实现。如果不能实现,她们就会获取用不讲理的方式强行抢夺别人的东西,并且认为自己并不需要负责任。

孩子小时候有这些

这种思想非常危险,作为家长一定要严格观察平时孩子的表现。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点。毕竟家里归家里,而人和社会还是分不开的。她只要一天没有分清空间的问题,迟早会因为这个在社会上吃大亏。

三、总爱对家里宠爱他的人发脾气

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带娃,因此孙子孙女一有啥不高兴的,老人总会哄着给孩子买这买那。老人喜欢和孙子孙女待在一起,除了能排除自己孩子没法带来的陪伴,也想弥补之前对孩子的陪伴缺失。因此孙子孙女越来越嚣张跋扈,对着老人指手画脚,一个个被宠成小皇帝和小公主。

孩子小时候有这些

家长要意识到尊重礼仪的重要性,尊重老人是中国传统文化,家长要对孩子有所明确。并且除了家里的老人,家长还有教育孩子在亲戚和陌生人面前表示尊重。从小对孩子这方面做好纠正,孩子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坏习惯会成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好习惯则会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会长成什么模样,取决于家长如何教导!在3-6岁其实就是给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时期,可能有很多家长平时比较忙,忽视了这一点,家长要抓住3-6岁这个性格关键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未来的路才会更好走。

这里为大家推荐一套有关好性格品格培养的绘本《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

父母可以给孩子当睡前故事读,而且还能让孩子学会自己的情绪管理。

孩子小时候有这些

这套绘本一共有10册,分别是《我能承担责任》《我不随便发脾气》《我能表达自己》《我能与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礼貌》《我可以独立》《学会尊重别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孩子小时候有这些

绘本中的图画也是非常适合孩子看的,因为孩子对图画还是非常敏感的

好的习惯决定好的未来,这套行为习惯培养绘本应该可以帮到忙。

孩子小时候有这些

3-6岁是孩子形成习惯的关键期,若不注意引导,坏习惯极易养成,坏习惯一但定型可就很难再改了。所以,如果孩子有这些坏习惯,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温和而坚持”的改正过来!

所以做父母的点击下方图片,从现在开始改变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