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全国各地农村过年习俗大解密:(16)河北人过年,除夕真热闹

俗话说“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我国幅员如此辽阔,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更是丰富多彩,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河北的春节习俗有哪些吧!

石家庄

从小年到除夕期间“赶乱岁”

北方民谣自古流传下来的仍有“二十三,糖瓜粘”、“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之说。这一天,许多农村人家仍在供奉灶神,民间依然要吃糖瓜,只是原来用做娱神的供品,现在改为娱人的节令美食了,寓意新的一年生活像糖瓜一样甜蜜。

石家庄一带还有个说法:从腊月二十三到除夕这段时间,“灶王爷”不在家。从前,老百姓认为这段时间没有神明“监管”,可以肆意狂欢,于是开始“赶乱岁”,操办结婚等活动。其实,这就是趁着庭院打扫干净、食物准备丰盛,而且处于农闲这段时间,把人生大事办了。

此外,一些平时有“过节儿”的人,也要趁这段时间赶紧“修好”,去对方家里走访一下,看人家正忙活计,就给人家搭把手,或送人家一篮子自己蒸的馒头、豆包。一定不要把不愉快带到下一年。

全国各地农村过年习俗大解密:(16)河北人过年,除夕真热闹

邯郸

除夕扔愁帽

邯郸在除夕欢庆活动中,流传着一种奇异的风俗“扔愁帽”。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静之时进行。各家和户的大人、孩子,临睡前,都把头上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扫街道时,再把它们清扫到墙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灵火”时烧掉。老人说,这样做可以扔掉一年的旧愁,迎来一年的新喜。

全国各地农村过年习俗大解密:(16)河北人过年,除夕真热闹

承德

熬腊八粥

承德一带,春节实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一来纪念释迦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俗谷丰登,这天市场上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类等。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祭灶王爷。腊月二十五开始张贴春联,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鞭炮齐响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欢同乐,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初五春节高潮结束。

全国各地农村过年习俗大解密:(16)河北人过年,除夕真热闹

张家口

蔚县八大集镇看窗花

在旧时的蔚县,一进入腊月,逢每月农历的三六九,蔚州县城、代王城、西合营等八大集镇便开始热闹起来,而这个时候,集镇上唱主角的便非窗花莫属了。

那时,集市上摆满了窗花,地摊上用黑布衬底,上面也是窗花。赶集的老乡们看了这家,再看那家,比比这家,再评评那家,看看谁家剪得最好,等到把整个集市上的窗花都逛个遍,才肯买下自己最喜欢的。

如今的蔚县,集镇窗花盛景已难与当年相比。但是,进入腊月,集镇赶集之时,仍然是窗花最为风光的时候了。

全国各地农村过年习俗大解密:(16)河北人过年,除夕真热闹

衡水

一个美丽的年画传说

按照衡水民间旧俗,腊月二十四要扫房子,寓意扫去一年的尘秽,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家家户户把里里外外打扫一番,把家居摆设换换位置,动动地方。在室内合适的位置上贴上五颜六色的年画,大门上贴门神神像、春联,影壁墙上贴上福字。

贴年画是过年中一项重要的民俗。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集市,都有着热气腾腾的人气。卖年画的摊贩将五颜六色的样张挂在墙上,渲染着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引得不少人驻足观赏,选购自己喜欢的画张。

全国各地农村过年习俗大解密:(16)河北人过年,除夕真热闹

沧州

三十请“神”

腊月二十三这天被定为小年,也就意味着年开始了,小年的主要的任务就是“辞灶”。三十请“神”。所谓“请神”,就是去往祖坟方向的路口,对着祖坟方向,邀请神(自己已逝的父辈及祖辈的故人)回家来过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起得很早,有的凌晨4点、5点就起来,过大年啦!初二是上坟的日子,远处的亲戚要来给自己已逝的亲人上坟的。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这天适合做生意的人开张,意思是接财神。

全国各地农村过年习俗大解密:(16)河北人过年,除夕真热闹

在城市里过年的人们,对春节的印象大抵不过是吃团圆饭、看焰火、贴春联、赏花灯、猜灯谜之类的,那浓浓的年味只留存在童年的记忆之中。然而放眼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河北,各地仍然延续着红火热烈、绚丽多彩、韵味无穷的年俗……

我是小陈趣说农村,要是喜欢就请点个关注吧,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发表自己的看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