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安徽合肥:歷史上的四牌樓到底長啥樣?


安徽合肥:歷史上的四牌樓到底長啥樣?

說起合肥的四牌樓,很多朋友可能就要拿頭圖甩了過來:“吶!這就是過去的(合肥)四牌樓老照片!”當然,甩過來的圖中右下角往往有著一層層的水印,或者圖片被裁成了異樣的尺寸,或者圖片格外的模糊。不知何時,這張圖片開始頻頻出現在合肥四牌樓相關的各類文章之中。

安徽合肥:歷史上的四牌樓到底長啥樣?

靜下心來想一想:這張是合肥四牌樓的老照片嗎?不是的話又會是在哪裡?合肥四牌樓的前世今生是怎樣的?

合肥四牌樓的前世今生

合肥四牌樓,過去稱為“奎樓”。清代嘉慶年間的《合肥縣志·古蹟志》記作“魁樓”。魁(奎)星,中國古代二十八星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之一),是傳說中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在儒家學子心目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過去,在大小城池中都有建樓祭祀魁星,香火鼎盛。古典名著《三俠五義》裡,還將合肥人包公身世設定為奎星下界。

安徽合肥:歷史上的四牌樓到底長啥樣?

壽州奎星樓(攝影 | 束文傑)

合肥四牌樓始建於八百年前。據清代嘉慶八年(1803),王永烈所著《重修奎樓碑記》記載:“(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郭振拓城……東南巽隅,地勢稍下,舊修崇樓以祀奎(魁)”。歷經幾百年後,到了清代初期,奎樓早僅剩下了廢棄許久的遺址。所以,在明代及清代康熙年間的幾部府/縣誌,筆者並沒有找到奎(魁)樓的相關記錄。也就是那篇碑記撰寫的當年,時任合肥知縣左輔組織對奎樓進行了重修。

安徽合肥:歷史上的四牌樓到底長啥樣?

合肥老地圖中的“奎樓”(來源 | 嘉慶《合肥縣志》)

清代乾隆年間,首稱四牌樓。現有資料中,清代乾隆二十四年(1759),時任廬州知府王宬《新建魁樓碑記》首次稱四牌樓。這位王大人在上任的第二年,攜手“合肥(縣)令廖、衛守備萬”,並呼籲本地各界人士共同集資,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秋到二十四年(1759)春首次重建(二層)。一百年後,咸豐四年(1854),太平軍攻入合肥,戰火摧毀奎樓,直至光緒年間(1875—1908)又一次進行原址原貌恢復。

安徽合肥:歷史上的四牌樓到底長啥樣?

民國時期,四牌樓舊影(來源 | 資料圖片)

民國時期曾改為“馬、王二公祠”,最終毀於日寇之手。清末重建後的四牌樓,為三層磚木結構亭樓,底層四向各有一門,均可通行馬車。不料,民國十六年(1927)附近地區一場大火(一說附近居民秉燈夜讀蠟油燃火,一說西南側油條店不慎油鍋起火)再次摧毀了這座樓。第二年,四牌樓進行了重建(一說新樓為四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於之前更加寬敞高大,可通行卡車。為了紀念曾堅守合肥兩個多月並拒直魯聯軍十萬於城外的兩位陣亡的將軍——馬祥斌、王金韜,將其上層建築改為“馬、王二公祠”。據記載,裡面放置有兩位將軍的神像牌位和“保境衛民”匾額及記功碑(一說未放置兩將軍神位;又一說四牌樓曾置有“禮義廉恥”牌匾)。民國二十七年(1938),日軍侵佔合肥,因“害怕高樓藏人伏擊”而將剛剛重建滿十年的四牌樓徹底炸燬(還有一說,四牌樓毀於日軍飛機的轟炸)。抗戰勝利以後,當時的政府曾在十字路口樹立一座標語牌(十幾米高,寬約一米),四周有四塊藍底白字,後來拆除改為交警崗哨。

安徽合肥:歷史上的四牌樓到底長啥樣?

安徽合肥:歷史上的四牌樓到底長啥樣?

組圖:炸燬前四牌樓舊影(來源 | 資料圖片)

舊四牌樓和新四牌樓,非同一地點。今天的年輕人熟悉的新四牌樓,是長江中路與徽州大道交叉口,那裡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建起了市百貨大樓、市供電局大樓、市新華書店大樓、省輕工大樓等四座蘇式建築。新四牌樓過去的名字叫做“範巷口”或者“飯巷口”,這裡不作過多講述。舊四牌樓,則位於“鎮淮樓南”,也就是今天宿州路與長江中路交叉口的位置。其實,這也是今天合肥軌道交通二號線“四牌樓站”以及“合肥市重要歷史文化遺蹟”碑設置於郵政大廈附近的原因。

安徽合肥:歷史上的四牌樓到底長啥樣?

1959年,市郵電局前舊影(攝影 | 董青)

安徽合肥:歷史上的四牌樓到底長啥樣?

新四牌樓一角(攝影 | 束文傑)

合肥曾有有軌電車嗎?

從首圖中,筆者發現一個細節,就是圖片右下角有一道直行軌道和從直行軌道岔出一道呈弧形軌道。看過民國題材影視作品的朋友們知道,這是過去有軌電車的重要標誌。那麼,小標題的疑問緊接著就來了——

當時的合肥有有軌電車嗎?

安徽合肥:歷史上的四牌樓到底長啥樣?

1899年,北京有軌電車舊影(來源 | 資料圖片)

據史料記載,民國時期曾開通有軌電車的中國城市有:北京(1899)、撫順(1902)、香港(1904)、天津(1906)、上海(1908)、大連(1909)、瀋陽(1925)、哈爾濱(1928)、長春(1941)等。當時,除了上海、香港外,其他均為北方城市。據說,當時的首都南京都未曾開通有軌電車。

安徽合肥:歷史上的四牌樓到底長啥樣?

1910年,上海有軌電車舊影(來源 | 資料圖片)

那麼,合肥就沒有考慮過開通有軌電車嗎?電車有考慮過,不過是無軌電車。據曾任合肥市建設局黨委書記周維章在《我經歷的合肥20世紀50年代城市規劃建設》一文說道,上世紀50年代“曾書記(時任安徽省委書記曾希聖)指示合肥要開通無軌電車,電車場規劃選址在現在的和平公園”,但是“由於投資很大”,考慮到“當時城市人口僅幾萬人沒有必要建無軌電車”

,於是經“反覆研究,並請示省領導同意”,改開通公共汽車。據當時的公共交通規劃,1963年,市政府再次開始籌辦無軌電車規劃建設,“文革”開始後於1967年宣佈停辦。

安徽合肥:歷史上的四牌樓到底長啥樣?

1998年,合肥三路公交車舊影(來源 | 資料圖片)

1993年,首次提出軌道交通規劃。當年,合肥編制了城市綜合交通規劃和公共交通規劃,除了對公交各方面進一步規劃佈局,還首次提出軌道交通規劃。在《合肥市城市總體規劃(1995—2010)》中,規劃有四條輕軌(79.05公里):

  • 輕軌一號線:新火車站→勝利路→壽春路→蒙城路→金寨路→經開區(19.35公里)
  • 輕軌二號線:龍崗工業區→長江東路→馬鞍山路→蕪湖路→屯溪路→長江西路→大鋪頭市委黨校(21.60公里)
  • 輕軌三號線:新火車站→勝利路→馬鞍山路→姥山路→駱崗機場(11.85公里)
  • 輕軌四號線:新火車站→銅陵路→望江路→潛山路→臨泉路→新火車站(26.25公里)
安徽合肥:歷史上的四牌樓到底長啥樣?

合肥軌道交通三號線高架段(來源 | 合肥高樓迷)

到了總體規劃(2011—2020)版本,軌道交通總體佈局有7條市區線、5條市域線(4條延伸線、1條機場專用線),總長度322.5公里。其中近期建設1、2號線,55.95公里,45座車站;遠期規劃6條,181.1公里,線網密度0.5裡/平方公里,擁有率0.5公里/萬人,15個換乘樞紐,有2個與鐵路換乘。2016年12月26日,合肥軌道交通一號線開通,成為安徽省首座、長三角地區第七座開通地鐵的城市。截至2020年1月,合肥開通軌道交通線路達三條,運營里程89.58千米,車站77座。

安徽合肥:歷史上的四牌樓到底長啥樣?

合肥軌道交通二號線四牌樓站(攝影 | 束文傑)

老照片中其他疑問?

正如圖二中用紅框圈出的部分所示,圖中還存在其他疑問。

合肥馬路究竟有多寬?從那張老照片中,我們不難發現,馬路可以同時容納幾輛黃包車並排通行,兩側還有人行道。合肥歷史上街道有多寬?據曾任民國時期安徽省公路局局長、合肥市政工程局局長的劉文潮在其《抗戰後合肥的市政工程及淮河路改造》一文中描述道,當時的合肥城內“無寬敞馬路,街道狹窄,塊石路面,甚不平整;汽車入城,顛簸難行,兩輛汽車,相對行駛,無法避讓。車禍頻凡(繁),時有死傷”。隨後,1948年開始先對東大街(今淮河路東段)規劃擴修,新修馬路將寬17公尺(即17米,其中車行道11公尺、人行道3公尺)。但工程尚未結束,解放軍南下向合肥挺進,即宣佈停止。

安徽合肥:歷史上的四牌樓到底長啥樣?

上世紀40年代,前大街舊影(來源 | 資料圖片)

據資料記載,民國時期,城區面積僅5.3平方公里,道路6.9公里,主要街道有19條,多數街道路面寬為3—6米,只有東門大街(今淮河路)、映典路(今宿州路北段)、鼓樓街(今宿州路中段)等車行道寬9米。條形路面佔70%,其餘均為碎石、碎磚路面,坑窪不平,無排水設施。

安徽合肥:歷史上的四牌樓到底長啥樣?

民國時期,東大街舊影(來源 | 資料圖片)

合肥黃包車流行於上世紀40年代。那張老照片中,黃包車是一大亮點,出現了好幾輛。合肥黃包車開始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雖然與四牌樓存在的時間相符,但在當時並不是主流交通工具,全城僅四家車行,每家也就5—7輛車。那當時主流是啥?也是大家所熟悉的——轎子,民國三年(1914)開始在合肥城出現的,城內一度設有七傢俬營轎行。這種交通工具,曾出現在僅存的四牌樓老照片中的一張畫面裡。四牌樓消失八年後,民國三十五年(1946),黃包車逐漸取代了轎子的主流地位,直至1956年公共汽車的開通。

安徽合肥:歷史上的四牌樓到底長啥樣?

民國時期,四牌樓下過轎子(來源 | 資料圖片)

老照片究竟是什麼地方?

還是老照片的細節,筆者在網上找到較為清晰的版本,圖片的右下角出現“老北京網”的字樣,一查發現是一個關於北京歷史文化主題的論壇網站,註冊於2000年11月1日。另一邊,北京幾位朋友告訴筆者,這是北京的四牌樓。

安徽合肥:歷史上的四牌樓到底長啥樣?

老北京網(來源 | 網絡截圖)

該網站《我愛北京老照片113——東四牌樓(一)》一貼寫道:“東四位於東城區中部,元代稱十字街。明代於十字路口四面各建一座四柱三樓式木牌樓,因位居皇城之東,故稱東四牌樓,簡稱東四。牌樓於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毀於大火,後曾照原樣重修。1954年東四牌樓徹底拆除。” 而這張圖片下方的註釋為“由東向西拍攝的東四東牌樓——‘履仁’坊”。

安徽合肥:歷史上的四牌樓到底長啥樣?

北京博主相關文章(來源 | 網絡截圖)

不過,筆者還發現一件有意思的事兒。北京當地博主提出質疑,表示《北京的衚衕》一書將其標為“西四的‘履仁’牌樓”才是正確說法,同樣通過照片中的細節進行論證。不過,無論如何,是北京的四牌樓就對了!

結語

合肥四牌樓也不是沒有老照片,本文中幾張便是。關於上世紀二十年代那張,《合肥老城志略》記道:“1963年前後《合肥晚報》曾轉載抗日戰爭前某報攝的四牌樓照片一幀”。有人說是那場大火之前的四牌樓,也有說法是大火之後重建的影像,還有說拍攝於1937年,哪種說法正確?還需進一步考證。如果說用北京四牌樓僅僅用來示意也不妥當,二者形狀實在差距太大,且多數未作“示意”說明,極易誤導讀者。文化這種事兒千萬別偷工減料,回頭讓人笑話影響的可是咱這座城市的形象!

今日話題:關於合肥四牌樓,你有什麼印象?

安徽合肥:歷史上的四牌樓到底長啥樣?

(出外龍舒人: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網易家鄉特色內容簽約作者)


  • 作者:束文傑
  • 參考:《合肥市志》、《合肥通史》、《合肥文史資料》、《合肥城市規劃志》、《合肥老城志略》、《合肥城圖志》、《合肥市廬陽區志》、老北京網、網絡等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 歡迎讀者粉絲加入頭條圈子「廬州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更多話題交流和線上下活動等著你~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