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为什么感觉现在优秀的儿歌越来越少了?

一抹阳光照亮世间


谢谢您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也认真的考虑过,因为我作为一个妈妈,也常常感到没有太多适合儿童听的歌曲,很多小孩听网络流行歌曲或广场舞的歌曲我都觉得非常不合适。所以我也有这个困惑。

不过我在有限的选择范围内,会花时间收集整理:

第一,小孩在学校期间听过哪些歌曲,整理到一个清单里面。

第二,比较优秀的动画片主题曲我也会收藏起来。

第三,在网上发帖咨询有哪些好听的儿童歌曲。

第四,儿童综艺节目也会有部分歌曲可以收藏一下。

如果大家有好的办法,我也想学习学习:)


开心果妈妈


这是一部《儿歌衰退史》

很高兴看到还有人在关注这个问题,我也很早就思考过这件事。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是一种进步。但是我认为这也是音乐行业发展中产生的遗憾,而且现状也很难改变,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原因:音乐行业完善、职业愈加多样化

可能你会疑问,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其实很明显,当今社会对音乐包容度非常高,打破了很多以前的条条框框,于是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现在从事音乐创作的人有了更多的路线可选择,以至于儿歌创作者在整个音乐届的比例已经微乎其微。

(图片选自音乐财经--2016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

第二个原因:儿歌传播群体发生了变化

过去音乐类型非常稀少,可选择的作品本就不多。而儿歌往往很优美、易学,很多成年人也会唱儿歌,像当时的歌坛巨星刘文正就演唱过很多儿歌,所以当时儿歌的传播群体在占总体比例非常大。但是现在音乐类型越来越多,显然,儿歌在市场竞争力方面不如其他音乐类型。

第三个原因:教育的完善,压缩了儿歌生存空间

现如今,很多孩子从小的学习任务都很重,而且文化课之外还会学习很多艺术特长,像乐器、唱歌、跳舞、口才等等,这在过去来看是奢望的事现如今都成为了现实,其实可以说这是一种进步。

第四个原因:早期音乐的创作初衷更纯粹,现在更加注重利益

过去流行过很多儿歌,像《兰花草》、《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螺号》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不仅易学,而且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旋律很优美。其中有一点原因是:以前很多音乐行业的创作者会写儿歌,而且当时对艺术作品的利益是很少的,所以很多作者只是纯粹的要创作,既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又传播了对儿童的关心。

如今,随着音乐行业的发展,艺术行业对创作者的回报越来越丰厚,很多人以此为营生,对于儿歌的创作初衷不再像过去那么纯粹,导致比较缺乏写实、能引发儿童共鸣的作品。

第五点原因:动画片未担起重任

★现在动画片并不少,并且创作了不少歌曲。但并未改变这一现状:

①歌曲质量参差不齐,往往比较粗制滥造,利于传播、但不利于“流传”;

②动画片在歌曲上不够重视,更注重动画片的内容部分;

③学生的学习任务重,课余时间往往补习功课、练琴;

④优秀的动画片也很少,流传的经典儿歌自然也少。

其实,儿歌对于儿童教育也是有很重大意义的,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都对很多儿歌有特殊情怀。但目前相关领域的发展导致目前这个局面的出现也是难免的,毕竟我们一直在发展、在进步,各种艺术都在蓬勃发展,儿歌肯定不会重现当年的辉煌了。因为我们当前能获得的更加多样化了,所以虽然传播技术越来越先进,但仅就儿歌来说自然是越来越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