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一個人越沒有格局,越喜歡計較這三件事,難怪一事無成

一個人能取得什麼樣的成就,往往跟他的格局有很大的關係。一個人的格局越寬廣,他所在意的事情往往也更長遠,也就越能達成目標。而一個人格局越小,所計較的事情就越多,也就越容易在計較中迷失了自我。通常情況下,一個人越沒有格局,越喜歡計較這三件事,難怪一事無成。

一個人越沒有格局,越喜歡計較這三件事,難怪一事無成

一、計較眼前

在一次採訪中,記者問李嘉城的兒子李澤楷“你的父親李嘉誠究竟教會了你怎樣的賺錢秘訣?”李澤楷回答:“父親從沒告訴我賺錢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父親叮囑過,你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這就是李嘉誠的做事之道,他講究的都是“寧虧自己,不虧大家”。所以,越來越多的人來找李嘉誠做生意。

有一些商家,恨不得一次把別人的錢全都賺完,甚至為了賺錢不擇手段。其實,這往往都是格局小的表現。因為格局小,所以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至於未來,以後再說吧。在同一條街做生意,有的人很快就成了大老闆,而有的人卻只能關門倒閉。“紅頂商人”胡雪巖說:“做生意頂要緊的是眼光,你的眼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生意;看得到外國,就能做外國生意。”格局越大的人,越不會計較眼前的芝麻小利,他們懂得為了長遠目標而延遲當下的滿足感。但格局越小的人,也就越計較眼前,難怪一事無成。

一個人越沒有格局,越喜歡計較這三件事,難怪一事無成

二、計較得失

在一次工作中,張婷和譚敏同時獲得了一次學習機會。但是,這意味著他們的工資都要減少一半,而且在學習期間沒有提成。張婷覺得要扣掉一半的工資,太不划算了,而且還要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學習,成本太高,所以放棄了。而譚敏果斷的選擇了去學習,在譚敏看來,公司提供培訓還可以拿工資,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兩年後,譚敏學習後回到了公司,並且直接成為了公司項目負責人,薪資從原有的基礎上翻了好幾番。而張婷雖然工作努力,但也只是成了一個部門的小領導,無論是薪資上還是在資源上,譚敏都是完全碾壓張婷。張婷心裡很不爽,於是到處說譚敏的壞話,結果被相關部門抓到直接進行了開除。

其實,兩人最開始的能力並沒有多大的區別,但是兩人的格局卻大相徑庭。譚敏心有滄海,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在得知有培訓機會時,毫不猶豫的就選擇了,所以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而張婷的得失心理太重,導致前期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後期又因為嫉妒心理,做出錯上加錯的舉動,實在是格局太小。泰戈爾說: “

如果你因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麼你也將失去星星了”計較得失會讓人失去未來,計較小錢會失去大錢。而格局越小的人,越喜歡計較得失。

一個人越沒有格局,越喜歡計較這三件事,難怪一事無成

三、計較評價

小奇剛從大學畢業,有兩份工作可以選擇,一份是大公司的HR,另一份是小公司的銷售。按道理來說,大公司的HR會更有發展前景,而且接觸的也都是社會精英,應該更值得選擇。但是小奇卻選擇了做銷售。原因就是家裡人評價HR就是“拉皮條的”,而銷售才是真正靠自己的工作。

不得不承認,人類作為群居動物,不可能完全忽略別人的評價。但是,別人對你的情況並沒有那麼瞭解。甚至,有些人會帶著特殊的目的刻意曲解你。無論你說話、做事多麼謹慎,總有人歪曲你的意思,有格局的人選擇視而不見,只要不違法、不違背道德,別人怎麼說都是別人的事。如果你連真實的自我都無法面對,那麼永遠只能生活在別人評論中。這樣只會把自己的能力線越拉越低,甚至低入塵埃。

一個人越沒有格局,越喜歡計較這三件事,難怪一事無成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有著清晰明白的目的,他們非常瞭解自己想要什麼,以後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他們的心思都放在了未來之上,不斷的昇華自己。正如某句臺詞:“如果一個人心裡有更高的山峰想要去攀登,那他就不會在乎腳下的泥濘。”越是這樣的人,也就越不會跟計較眼前、計較得失、計較評價。而格局越小的人則恰好相反,難怪一事無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