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孩子说“我怕”,家长如何应对很重要,别再只说“别怕”

每个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勇敢的人,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碰到让孩子“恐惧”的东西,毛毛虫、蚯蚓、植物的根茎等等,当孩子表现出“恐惧”时,家长别只会对孩子说“别怕!”、“有什么可怕的!”,或者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会不勇敢,所以逼着孩子接受害怕的东西。

其实恐惧是人的本能,是大脑无意识下的指令。适当性的恐惧可以让孩子避免危险。但是,一味的对孩子说“别怕”并不能帮孩子克服恐惧。


孩子说“我怕”,家长如何应对很重要,别再只说“别怕”


如何让孩子克服“惧怕”心理,养成勇敢的性格呢?

平稳疏导,给孩子接受的过程

对于孩子恐惧的东西,孩子是一时接受不了的,甚至很长时间都接受不了,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要想让孩子接受惧怕的东西,必须进行合理的疏导,给孩子接受的过程。心理学上,有一种脱敏疗法,比较管用,大体做法就是让孩子逐步接触自己害怕的东西。

但是在刚开始准备接触时,要做好疏导。我家孩子三岁半,特别怕黑,总感觉黑夜里会有怪物。我当时就决定,以后每天晚上带他出去走一走。结果,只出去了一个晚上,他就不愿意出去了。因为农村的晚上没有灯光,很多事物在月光下会形成让他恐怖的影像。


孩子说“我怕”,家长如何应对很重要,别再只说“别怕”


考虑到儿子特别喜欢托马斯的动画片,我就找了一部《托马斯之勇者历险记》的动画片给他看,里面的情节简直跟他碰到的一模一样,通过这个电影,他对害怕的事物产生了动摇,我趁机提出带他出去,而且带上强光手电,把让他恐惧的东西,让他看得清清楚楚,时间长了,他也就慢慢接受了。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突破点,不要心急,不然可能会加重孩子的惧怕心理。


孩子说“我怕”,家长如何应对很重要,别再只说“别怕”


不要强化恐惧

孩子惧怕的东西,在大人眼里很多都是不起眼的小东西,有些家长感觉很好玩,在亲戚聚会、朋友相逢的时候不断提起。甚至有些家长拿孩子惧怕的东西故意吓唬孩子,在他看来是跟孩子闹着玩,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无比恐惧的事。我亲眼见到过,一个惧怕毛绒玩具里毛绒的孩子,家长跟孩子闹着玩,故意把毛绒扔到孩子身上,孩子恐惧的浑身都颤栗起来了。所以,不要强化孩子的恐惧。


孩子说“我怕”,家长如何应对很重要,别再只说“别怕”


对孩子坦然相告

有时候,对孩子坦然相告,也是一种克服恐惧的有效做法。比如打针,很多孩子都怕打针,相信很多家长都经历过,为了让孩子顺利抽血化验,和孩子斗智斗勇,甚至是拼体力的行为。

尹建莉老师认为,“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想要让孩子接受打针,家长要提前给孩子做心理铺垫,最重要的是要坦然相告。


孩子说“我怕”,家长如何应对很重要,别再只说“别怕”


打针到底疼不疼,不仅要告诉孩子会有一些疼痛还要告诉孩子具体的疼痛程度,可以利用孩子体验过的疼痛来告诉孩子,比如说“就跟上次在公园被刺的那下一样疼”,当孩子知道具体的疼痛程度是可接受的,多数情况下不会做出过激行为。

在告知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对孩子说谎,说谎可能会让孩子上当一次,但绝不会次次上当,也不要故意降低效果影响,这种情况,孩子也会认为家长在撒谎,不会再相信家长。坦然相告,可以引发孩子从内心真正的正视恐惧,磨炼出真正的勇气。


孩子说“我怕”,家长如何应对很重要,别再只说“别怕”

佳佳给大家推荐一套《陪你长大》早教绘本,内容分为社交、艺术启蒙、语言启蒙、科学启蒙、健康5个部分,以绘本故事的形式,从“保持安静”、“打招呼”、“分享”、“感谢”、“做客”、“帮助他人”等几个方面帮助宝宝学习初步人际交往能力

另一套《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用小动物的故事,引导宝宝用自信、勇敢的心态来面对人际交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