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细说吴三桂:从明朝将领到反叛的汉奸,他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灭亡

导读:在明末清初那个风云激荡的历史时刻,吴三桂是一位对历史进程起过一定作用的人。作为明朝将领,他先是为大明而战,后又投降李自成,不久又复叛降清,并在清兵入关后,以急先锋的姿态为清朝效力,最终帮助大清消灭了李自成和南明政权,他也以"汉四王"之首成为死心塌地的汉奸。但是封王后的吴三桂又企图割据西南,在没有达到目的之后,为了个人利益发动了"三藩之乱",挑起了反清的战火,最终兵败身亡。他的一生反复无常,充满了人性的丑恶。

一、吴三桂其人

吴三桂出身在一个将门世家,他的父亲吴襄是明朝总后,舅舅祖大寿也是明朝大将,吴三桂本人自幼习武,勇猛过人。他曾高中武举人,并在对后金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成为一员名将。

细说吴三桂:从明朝将领到反叛的汉奸,他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灭亡

吴三桂剧照

崇祯元年,在锦州之战中,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被清军包围,是吴三桂关冒矢石,带着数十人杀入清军包围圈,射中一名清军大将,拼死将吴襄救出重围。崇祯十三年,已升任总兵的吴三桂在与清兵的杏山之战中,大破敌军,吴三桂夺得首功,从此名扬天下。

但是在决定大明王朝气运的松锦决战中,明军被清兵包围,粮食断绝,吴三桂不顾洪承畴的突围计划,率先带着本部兵马逃到宁远,造成宁锦防线全线崩溃、松锦之战明军大败的严重后果。

也不知道吴三桂做了什么手脚,崇祯居然没和他秋后算账,居然在不久后还升了吴三桂的官,让他担任辽东提督。可是吴三桂在关键时刻考虑自己利益的品性已经表明,这个人是不会忠于任何人的,也不会忠于国家,他只会为了自己。

所以在李自成向北京进军时,崇祯召吴三桂进京勤王,吴三桂拖沓不行就很好解释了。

他一是怕自己战不过李自成的农民军,二是怕自己的老本成为大明的陪葬,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为了自己将来的立足,他置国家利益和皇帝安危于不顾,是一个典型的唯利主义者。

二、吴三桂为什么降清

我们分析一下崇祯十七年的全国局势

此时崇祯已死,李自成占领了北京,下一个目标就是建立新政权;关外的清朝也解决了皇太极死后的继承危机,野心勃勃的多尔衮正厉兵秣马,随时准备杀进山海关,夺取中原花花世界。而吴三桂镇守的山海关正好夹在大顺政权与满清两方的中间,地位举足轻重。

细说吴三桂:从明朝将领到反叛的汉奸,他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灭亡

吴三桂剧照

山海关是历来控制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道,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如果吴三桂投降满清,就为满清入关打开了一条通道;如果吴三桂降了李自成,那他将是大顺政权防止清兵入关的第一道屏障。所以李自成与满清都要去争取吴三桂。

李自成的王牌是吴襄一家三十口人全在自己手上,所以他让吴襄写信给吴三桂,答应如果吴三桂投降,不啻封侯以待,而且一家人的安全都可以得到保证。李自成还亲自为吴三桂的部队准备了军饷,催促吴三桂早日效忠

此时的吴三桂心中的天平也是偏向投降李自成的。

不管怎么说,自己和满清交战多年,一直处于敌对状态,投降满清后会带来什么结果,吴三桂并不清楚。而且吴三桂毕竟是汉人,对满清还有夷狄之观,这种观念在自己手下将领身上同样存在。因此吴三桂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投降李自成。

至于后来吴三桂为什么变卦,与陈圆圆关系并不大。

作为一个连国家的君主都不爱的自私的人,吴三桂并不会因为一个女人去拿自己的政治生命赌博。在封建时代,女人被转手是司空见惯的事,吴三桂需要女人,可以再去买,他犯不着为一个女人与李自成翻脸。也许陈圆圆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但吴三桂降清的决定因素还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是他的阶级本性决定的。

细说吴三桂:从明朝将领到反叛的汉奸,他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灭亡

李自成与刘宗敏

李自成进京后,采取了错误了政策,对明朝官员大肆掠饷,极大的伤害了以官员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的利益。

吴三桂及其家族本质上是封建军事官僚地主集团,"吴家军"的骨干都是占有许多土地的地主,他们生活奢侈,依靠的正是他们占有的土地田庄。可是大顺军还没有真正成为天下的主人,便迫不及待的与地主阶级抢夺财富,甚至连吴家军的财富也不放过,这就使得吴三桂集团产生了在大顺政权中不可能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利益的想法。

李自成的经济政策,还没有走出"劫富济贫"的初级阶段。

这种打击面过大、手段极为尖锐的阶级政策自然会伤害既得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也遭到整个地主阶级的一致对抗。因此吴三桂可以不顾家人安危,在进京途中便改变主意,"传檄远近讨贼",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与李自成彻底决裂。

吴三桂的价值满清方面是非常了解的。

他占据山海关这个战略要地,手上又有数万精锐,加上目前的处境,所以在吴三桂向满清借兵时,多尔衮提出让吴三桂投降的要求。而吴三桂降清也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权衡各方面的利益之后的慎重选择。甚至在满清出兵相助,吴三桂取得一片石大战胜利后,吴三桂也没有马上投降。他的内心还有一个与清朝"南北划江而治"的梦,这个梦如果能够实现,勿庸置疑可以给吴三桂带来最大的利益。

细说吴三桂:从明朝将领到反叛的汉奸,他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灭亡

与闯军大战

只是多尔衮的政治权谋太老练了。他先是让吴三桂部剃发,又封吴三桂王爵,逼着他在农民军和满清之间做出选择。同时多尔衮又利用当时的形势和舆论,利用吴三桂的处境心理,一步步的诱逼吴三桂投降。吴三桂虽然一拖再拖,最后还是败下阵来,走上了投降的道路

三、吴三桂的汉奸之路

吴三桂击败李自成后,南明朝廷上下欢欣鼓舞,一片欢腾。在这个鼠目寸光的小朝廷看来,清兵是帮自己复仇的,是吴三桂借来的救兵,连弘光帝朱由崧本人都称赞吴三桂"血耻除凶,功在社稷",朱由崧还派使者去联络多尔衮,表示谢意。

吴三桂的政治敏感性远远高于南明这些人。他知道满清对自己并不信任,因此自己的立场将决定自己的命运。他拒不接受南明政权的表彰,并在判断局势之后做出了完全倒向满清的选择

吴三桂之后的行为将他钉死在汉奸的耻辱柱上。他在缅甸抓住了永历皇帝,并亲自在昆明杀死了永历,赢得了满清的信任,也获得了最大的个人利益。

吴三桂与尚可喜、耿仲明等人不同,那几位汉人王爷是早已因为得不到重用而与明朝决裂的叛将,是在被明朝军队围攻的情况下降的清朝;而吴三桂一直是崇祯爱将,国之长城,是完全为了自己利益主动的选择。

细说吴三桂:从明朝将领到反叛的汉奸,他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灭亡

多尔衮

吴三桂由于在满清夺取天下之战中功劳极大,所以也得到了清政府的极力拉拢,被封为"平西亲王",驻镇云南,并节制贵州,可以说成为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

但是满清相信吴三桂吗?并不相信。

让吴三桂专镇云南,是因为当时云南是永历帝与张献忠旧将李定国的根据地,人心思明,而吴三桂是坚决主张用武力根除南明残余势力的。除掉南明在云贵的影响力,这才是满清的真实意图。

吴三桂在云贵建立自己的小王国之后,对两省人民极尽搜刮,为自己敛了大量财富。他还与满清争夺人事权,云贵两省官员的任免,吴三桂说了比满清政府说的还管用。他任命的官员叫"西选"官,全是他的心腹或者以重金买来的,而吴三桂也随着势力的增长,政治野心也越来越膨胀。

四、吴三桂的反叛

经过清初二十年的奋斗,满清王朝在中原站稳了脚跟,但是它的政权并不稳固。

因为以吴三桂为代表的军事集团是清政府的最大威胁

这些军事集团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听中央指挥,恣意妄为,并且朝廷每年还要负担他们的大批财政,使得中央政府的财力捉襟见肘

对于这种情况,许多有见识的官员都提出了削藩必要性紧迫性

纵然吴三桂一百个不愿意,但历史洪流不可阻挡,削藩只是时间问题。

细说吴三桂:从明朝将领到反叛的汉奸,他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灭亡

康熙

吴三桂并不是束手就毙的性格

面对康熙的削藩决心,他决定挺而走险,开始了为时八年的反叛。

吴三桂自认为手中有几个优势,一是他身经百战,手下兵强马壮,战争经验丰富,而对手康熙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必定不是自己对手。吴三桂还有一张利用民族矛盾的底牌,反满兴汉也好,反清复明也好,都在当时有一定的号召力影响力

另外他抢先出牌,可以占据主动,在清政府没有完全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以雷霆之击,一举夺下半壁江山,为自己赢得主动。

战争前期的走向与吴三桂的预料是差不多的!

他反叛之后,很快杀至长江南岸,福建、两广甚至陕西等地的藩镇也积极响应,一时之间,胜利的天平仿佛倒向了吴三桂。

细说吴三桂:从明朝将领到反叛的汉奸,他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灭亡

可是事实是吴三桂最终还是失败了。康熙十七年,吴三桂见败局已定,只能在湖南成立了伪朝,当了几天皇帝后一命呜呼,三年后,他的吴氏军阀集团被康熙剿灭,"三藩之乱"被彻底平定。

五、吴三桂输在哪里

一是输在人心思定上

从崇祯初年开始,中国的百姓经历了长达近五十年的战乱。不论是辽东之战,还是农民起义,接下来的清兵入关,长期的战争使得大量的田地荒芜,人民大量死亡。因此渴望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是当时老百姓的普遍愿望。

吴三桂起兵的时候,清朝入关已三十余年,战争已以结束,通过康熙的治理,国家正在复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已经得到缓和,老百姓也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这时发动战争,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二是输在战争的正义性上

吴三桂反叛的政治口号是"兴明讨虏",他在昆明甚至上演了一出祭永历帝的政治闹剧。可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人就驳斥过吴三桂:"曩者大兵入关,不闻请立明裔;为除后患,翦灭明宗,安能为故主效忠?"

细说吴三桂:从明朝将领到反叛的汉奸,他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灭亡

吴三桂的叛军

吴三桂以往的所做所为,天下人都看在眼里。他为了邀功请赏,亲自到缅甸将永历帝抓到昆明,并且亲手用弓弦将永历帝绞杀,这是昆明人人亲眼所见。这样的人,还谈什么"反清复明"?所以对他祭拜永历的做法,人民只感觉恶心,根本没有人相信他是真的要去反清复明,他的政治口号骗不了人民,这种非正义的战争也不可能胜利。

三是输在经济基础上

虽然吴三桂占有云贵,但与全国相比,仅是两个经济并不发达的省份。云贵两省的赋税在全国的比重不到百分之一,人口也很少,而清政府控制的中原与江南地区,无论人口还是财力,岂是区区云贵两省能比?

战争拼的是什么?拼的是实力,是人口,是经济。虽然吴三桂的叛军所到之处,极尽搜刮,但只能是引起人民的更大反抗,只会加速他的失败。

四是吴三桂战略失误

吴三桂造反后,一度据有云贵川陕甘湘桂赣闽浙十省土地,当占据半壁江山后,他没有如朱棣那般孤注一掷、够狠敢搏的决然,而是只想和满清划江而治。若其直取荆州襄阳,然后顺江而下阻断漕运,攻占江南财赋重地,满清政权说不定真的会崩溃。

吴三桂在势力最大时,磨磨蹭蹭,坐视战机消失,给清廷以喘息时间,调兵遣将,从容部署长江防线。此后吴三桂的势头就被压制在长江,渡江就成吴三桂永远做不到的奢望。

细说吴三桂:从明朝将领到反叛的汉奸,他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灭亡

五是三藩不和,各有打算

对耿精忠和尚之信来说,吴三桂是什么货色,大家心知肚明。陪吴三桂造反,只不过想得到更大的利益,而绝非认为吴三桂是真龙下凡,是反清复明。

正因为耿精忠、孙庭龄、王辅臣、郑茂之这些名义上的盟友都各怀鬼胎,隔岸观火,坐观吴三桂与清军火拼。内部都这样勾心斗角,吴三桂不败,没有天理了。

六是康熙指挥若定,从容不迫

康熙虽然年轻,但政治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十分高明。他采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方针,扼守长江防线,先扫清陕甘等地,再逼吴三桂在湖南与清军决战。他粉碎了吴三桂的政治宣传,对吴三桂手下降将宽大为怀,分化了吴三桂的军事力量。有了康熙这个天才的对手,吴三桂的失败更加彻底和迅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