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战斗机在空中格斗,如果被对方锁定并且已经发射空空导弹,该怎么办能躲掉吗?

蓝色的夜晚47


现代空战中空空导弹是攻击主力,打击目标包括战斗机、轰炸机、预警机、通信飞机等。

但空空导弹的攻击效能非常复杂,牵扯双方战机性能、雷达探测距离、导弹攻击包线、制导方式、干扰压制、飞行员训练水平、战术应用、信息化综合支援等等,很难用简单数据对比得出空战结果。

▲AIM-9X空空导弹

当己方战斗机被敌机锁定,空空导弹来袭时,命中概率受很多因素影响。己方战机可以通过掉头远离、能量消耗、电子干扰、红外干扰、大过载机动、3/9机动、向地面俯冲、激光反制、借助地形等方式摆脱导弹。

当然,随着新一代空空导弹向全天候、全方向、大离轴角、远射程、复合制导、火箭冲压发动机全程动力方向发展,战斗机摆脱导弹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但装备是死的人是活的,合理技战术应用永远不会过时。

就算进入导弹“不可逃逸区”,也只是命中概率更高,高水平飞行员仍有摆脱可能。

▲红外导弹攻击包线

因为空空导弹不能任意发射,都有自己的攻击包线,在此范围内才有可能命中。合理利用攻击包线弱点,就成为摆脱导弹的重要方法。

▲雷达制导导弹攻击包线

另外战斗机一旦高速机动,导弹攻击包线就变得扭曲起来,所有东西更难以预料。就算有计算机辅助,实际操作中还是要飞行员丰富经验和灵活应变,才能在稍纵即逝的发射窗口中把握战机。

现在大部分空空导弹都是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只有几秒到十几秒,称为主动段飞行。燃料耗尽后进入无动力飞行阶段,依靠惯性飞行,称为被动段飞行。

导弹攻击包线有远边界、近边界、侧边界、限制区之分,不同边界对命中率影响很大。

▲机动中扭曲的攻击包线

一、掉头脱离,远离边界。

若一个菜鸟飞行员刚进入攻击包线远边界就发射空空导弹,那目标飞机掉头飞就能轻松摆脱。再加点机动干扰,导弹耗尽能量也追不上。

所以选择合适发射时机非常重要,机载雷达发现目标,也不代表导弹导引头锁定目标。导弹锁定目标才是发射条件之一。

主动、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虽然由机载雷达中继制导,但导弹雷达开机后,导弹会先调整姿态,损失大量能量,所以雷达制导导弹也要尽可能接近目标再开启主动雷达。

▲机载雷达持续照射中继制导

中继过程中双方迅速接近,对方也会反击,迫使敌机大幅机动放弃中继,使导弹丢失目标。

如何先敌发现、先敌开火不但考验装备性能,也考验飞行员训练水平、心理素质和临战发挥。

二、大过载机动、3/9机动、向地面俯冲等诱使导弹脱锁。

1、39机动。战机接到雷达告警后,迅速改变航向以侧面(3-9点钟方向)迎敌,与导弹飞行路线保持垂直。因为多普勒雷达有盲区,当战机运动方向与雷达垂直时,会被当成地面杂波过滤掉,从而摆脱雷达锁定。

▲目标信号与地面杂波

导弹丢失目标后要么脱靶,要么再重新搜索目标,己方战机就有机会躲开了。

2、向地面俯冲。

从第二代空空导弹开始,导弹就不再追着敌机屁股跑,而是会计算提前量朝目标交会点飞去。

飞机向下俯冲,导弹也跟着向下俯冲,弹载计算机不断计算交会点,改变飞行路线。高空空气稀薄,阻力小;低空空气稠密,阻力急剧增加,导弹能量损失很快。

▲地空导弹的交会点,空空导弹相同

当飞机急速俯冲再拉起时,导弹有可能因交会点位置太低,或没有能量而来不及拉起,一头栽下去。如果在山区,也可以借助地形掩护引诱导弹撞山。反正论计谋,死板的计算机永远赶不上人脑。

三、各种电子、红外干扰。

近年来,导弹制导水平迅速提升,战斗机反制措施也在增强。如五代机的隐身能力超强,雷达反射截面极小,空空导弹和机载雷达看不见它,就谈不上锁定攻击。

非隐身战机也有ECM电子干扰,能分析敌方雷达波频率,然后用相同频率干扰,使其不能精确锁定。空空导弹要飞到很近的距离上才能烧穿干扰,战机逃离机会大增。

▲EA-15G咆哮者的大功率电子干扰吊舱

传统箔条干扰弹虽然效果不断降低,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雷达制导导弹迷茫,为战机下一步动作争取时间。

现代先进红外制导近距格斗弹实在难缠。早期一二代红外导弹时,战机还能朝太阳方向飞,用太阳强烈红外辐射干扰导弹。现在这种方法不行了。

▲热焰弹

战斗机抛洒大量热焰弹,制造强烈红外假信号,但对红外焦平面成像效果不佳。另外,先进战机也开始装备激光反制系统,用激光照射红外导引头,使其失去目标。如F-35战斗机就计划安装中低功率激光器,能干扰像AIM-9X这样的红外焦平面成像导弹。

四、以高超技巧和运气硬甩。

若以上措施都无效,就只有以高超技巧和运气硬甩了。

首先,近距离空战中最好永远不要让敌机咬尾攻击。那会让自己陷入持续被动境地,就算躲过一枚导弹,敌方仍有进攻优势。

▲桶滚机动

相对来说,迎头攻击更容易躲开导弹。因为此时导弹和飞机相对速度最大,距离快速接近。

导弹逼近到一定距离时,飞行员突然向侧方桶滚,大过载机动。战斗机高度、速度迅速下降,短时间大幅偏离航线。导弹转弯半径跟不上,或导引头视野跟不上,就会失去目标。

导引头安装在一个万向架上,它的转动角速度有限制。第一代红外导弹转动角速度只有10-12度/秒,现代的AIM-9M约30度/秒。转动角速度跟不上目标,导引头就看不到目标,导弹就不知所措了。

▲红外导引头

其次,为保证较高命中率,导弹需用G值通常要达到目标3倍以上。迎头攻击时相对速度太快,导弹机动G值有可能超过40-50G,大于导弹极限G值。所以现在新型空空导弹的极限G值都向70G进军。

最后,飞机头部比尾部红外辐射低得多,迎头攻击为躲避红外导弹增加了优势

五、信息化综合支援体系。

现代空战拼的是信息化多兵种联合作战,没人跟你玩一对一骑士对决。敌方导弹刚发射,空中预警机就发现目标,通知己方战机早早躲开了。

强大的电子战飞机能压制敌方雷达,让它连目标都看不到,导弹都射不出来。在己方空域,还有地面雷达站的各种引导和帮助。和风漫谈原创,禁止抄袭。

还有射手机与感测机的第三方制导战术等等。射手机只发射不引导,感测机在一旁偷偷照射,让敌机无法察觉。

所以在综合作战体系压制下,空空导弹命中率受到很大限制,并不像宣传那样高。否则大家光发展先进空空导弹就行了,谁还会研发昂贵战斗机呢?

总之,空空导弹技术越来越先进,多模式复合制导、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双向数据链让其如虎添翼,对战机威胁越来越大。但在综合支援下,谁的作战体系更完善,谁的飞行员训练水平更高,才是决定空战胜负的根本。


和风漫谈


当然能躲掉了,大致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发射大量的红外诱饵弹,二是利用飞机的机动能力规避。

首先就是红外线诱饵,一般情况下空空导弹这类近距离格斗弹,绝大多数使用的基本上都是红外跟踪或是热源追踪,这类格斗弹基本上都可以被红外诱饵欺骗,所以一旦飞机响起被锁定警报,基本上都会发射大量诱饵弹。

其次就是利用飞机自身强大的机动能力进行规避,导弹这类武器虽然速度很快,但是机动性能并不好,一旦被锁定飞机躲过一次,导弹要想掉头重新追击目标那是相当费劲的,再加上近程空空格斗弹所携带的燃料本就很少,所以只要有实力躲过两次以上,基本上也就安全了。


九品侍卫


我是冬雨AK,说下看法。可以躲掉,但很困难

空中格斗曾经是空战的主要战术,是战斗机通过搭载的航炮、机枪以及空空格斗导弹,在近距离上攻击敌机,主要在螺旋桨战机 一代 二代喷气式战机的时代应用最为广泛。随着现代航空技术的尤其是机载雷达和导弹技术的进步,超视距攻击越来越广泛,有些机载雷达和超视距导弹的探测攻击距离能达到上百公里,空中格斗也就越来越少见(甚至出现过取消航炮的战机)

人的目视距离是有极限的,所以

公认的最远格斗距离为8KM,超出这个距离肉眼就无法看见敌机了,所以现代空中格斗一般发生在8Km甚至2-3公里的范围内,而现代格斗导弹的飞行速度都在2-3马赫,且能作出最大过载30G~40G的机动动作,如此快的速度,在几秒钟之内就能追上敌机,而且近距离格斗弹多采用红外制导的模式,一些先进的格斗弹还能够识别并撇开假目标,将焦点始终集中在敌机上,例如美国的“响尾蛇四代”,即使战机作出高过载的机动动作,发射红外干扰弹,也很难摆脱格斗弹的追击,并且飞行员能承受的最大过载远比不上导弹的过载!

所以,当在空中格斗时,被敌机锁定并发射近距离格斗弹,可能只有几秒钟的逃命时间,飞行员会立刻发射大量的红外干扰弹,操纵战机做大过载机动规避动作!同时在心里默念“哈雷路亚”,向上帝祷千万别被击落!


冬雨AK


这需要看你的战机是不是在敌方导弹的“不可逃逸”范围之内。如果你不幸运,处于敌方导弹的“不可逃逸”范围之内,你真的没辙了,唯一的救命大法就是赶快跳伞。如果你的战机是处于敌方导弹“不可逃逸”范围之外,你还是可以通过战机加速快速脱离和施放诱饵弹、干扰箔条、电子干扰等手段逃脱的。

战机空中格斗在现代空战中比较少见了。一般都是中距拦截和远程打击,如果进入空中格斗状态,那说明双方的战机距离已经非常近了,这时候双方交战的武器是机炮和红外或红外成像制导的空空导弹。这类导弹攻击的时候不需要提前锁定敌机。红外制导的空空导弹是根据追踪敌机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红外特征来攻击敌机的。对付这类导弹倒也不复杂。以前咱们的歼6PK美军的F4的时候,对付F4携带的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办法很简单,先是对着太阳🌞飞,然后快速一转弯,那“响尾蛇”就对着太阳🌞杀过去了。没办法啊,因为太阳的红外特征比歼6明显太多了。如果没有太阳,那就只好打红外诱饵弹了。红外诱饵弹的红外特征比飞机强很多,会让“响尾蛇”将它当成我们的歼6战机。另外,这种导弹它有时候也敌我不分。我记得在1965年的时候,美军的4架F4和我军的4架歼5在海南岛上空对战,F4发射了2枚“麻雀3”(另一种红外空空导弹),结果被歼5摆脱。而被摆脱后的“麻雀3”突然将美军的F4当成了目标,二话不说扑上去将两架F4打爆,于是就有了“我军一炮不开,击落敌机两架”的空战记录。为了克服红外制导导弹的毛病,于是红外成像制导导弹也就应运而生了。红外成像制导导弹不但能记住敌机的红外特征,而且还能看到敌机长什么样,这下总算不会敌我不分了,也不会把太阳、红外诱饵弹当目标了。当敌机进入导弹的射程范围之内时,飞行员只要看见敌机,传感器就会将敌机的特征传给导弹,弹体内的微型计算机就会记录下敌机的特征,飞行员只要一按导弹发射按钮就行了,不需要锁定。

需要战机锁定目标,持续为它提供目标信息的是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这种导弹弹体上有接收装置,它本身没有办法探测和锁定敌机,必需要机载火控雷达给它提供目标信息,直至将敌机击落。而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则不需要提前锁定目标。这类导弹弹体上装有雷达,会自己找目标。战机飞在空中,它的雷达扫描到目标,发射敌我目标识别信号无响应,它就自动认定是敌机,你就朝着目标所在的区域发射导弹就可以了,不需要提前锁定。导弹接近目标所在区域时,弹体内的雷达就开机搜索目标,找到后就自己锁定敌机并将其击落。我们的霹雳12和美国的AIM120都属于主动雷达制导导弹。


血染战旗红


躲掉还是可以的,第一要不断释放干扰弹,作为诱饵,使空空导弹无法彻底锁定目标。

第二要利用飞机的机动性进行躲避。

如果空空导弹离战斗机非常近了,估计是躲不了。




种花家的歼20


锁定了对方战机,并发射了导弹。肯定是导弹红外装置已经感应到飞机发出的热源并跟踪上了。

怎么能躲掉?对于第四代,第五代导弹来说这种剁掉是很困难的。如:中国的霹雳—10。采用红外热成像的制导技术。能识别真正的敌机和干扰假目标。导弹速度4马赫。低空过载超过50G。所以,做一些机动规避动作和释放热干扰弹是没有作用的。

电影中,飞机被导弹跟踪后。钻山沟后突然拉起来。或飞机向地面俯冲后,突然拉起来。摆脱导弹。在理论上可行。实际应用本人不清楚。也不能乱评论。


剑雨1358


导弹的速度和机动性远远大于飞机,所以光靠机动动作躲避导弹可能性很小。早期的近距格斗导弹是红外制导,追踪飞机的热特征最强烈的部位也就是尾喷口,所以都是咬尾攻击,飞机可以直向太阳飞然后突然转向使导弹被太阳红外特征干扰,后来飞机采用红外诱饵弹干扰,这些可能有效但是并不一定。后期的红外制导技术越来越先进,精确度越来越高,这些干扰摆脱方式作用也更小了。相对来说雷达制导导弹更容易被干扰,早期的命中率很低,现在多是主动雷达制导,精度也大大提高,摆脱也不会那么容易。所以空战最重要的是先敌发现先敌攻击。


惯性导航88761176


两人面对面,同时发现对方,拉弓射箭,先射的没中,后射的可能瞄的时间长点就中了,但拔枪射击,先开枪的可能击中对方,后射击的没机会开枪,或者两人同时开枪也同时中枪


风卷大地


释放干扰弹,加力超音速飞行,同时超低空躲避


夢幻男主角


尽量机动并采用电子对抗措施,尽量延长导弹击中你所消耗的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