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田英章的书法好到没有缺点?有人能挑剔一番吗?

子衿书法


田英章先生与田蕴章先生弟兄二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欧楷的研习。

从楷书角度说,二田先生功底深厚,基本功扎实,确实是下了很大功夫。业界很多人称为“田楷”,其实也是不为过,毕竟其楷书脱胎于欧楷,点画精致至极,结构也无可挑剔。从点画与结体来说与欧楷又有很大区别,所以谓之“田楷”也不为过。

在行、草等方面,两位田先生也有很深地造诣。

挑剔“田楷”的原因不外有三:

其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也许是两位田先生在书界的影响太大,且“文人相轻”。

其二,田蕴章先生在《每日一题,每日一字》节目中一些言语,冲撞了业界人士,导致被报复。

其三,二田挡住一些基本功不扎实、好高骛远、投机取巧人士的发展之路,而故意标新立异,误导业界审美。

另,本人是天津人,偶尔转转古文化街。今天送孩子上培训班,等孩子上课之际,又去那转了转。先是看看街面各商铺的牌匾。

天热,遂上二楼逛了逛天津书画城。店铺是隔板围成十几到几十平米的样子,大多布置成书房,文房四宝、条案茶几俱全。有买卖字画的,有现场创作字画的,有贴条教学的,有装裱及招学徒的。转了大约一个小时,只有我一个顾客,还不买东西,很萧条。不免为书画界感到悲凉。

即便是这样,还是看到几个店内有人在认真地临写。

我很庆幸,还有人在认真地临写,不管是个人的雅好还是无奈的谋生!











火山182235098


书法这个事情,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田英章的作品,很多人将其奉为圭臬,同时又有很多人将其视为粪土,根本分歧在于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各自不同。

(田英章弟子夏梁作品)

田英章的字好是真,但艺术性浅也是真。对于地汉字点画结构看成书法最高艺术的人来说,田老师的楷书确实工整规范,从电脑印刷体式的楷书里找间架结构的毛病,肯定是不好找的。而对于重源流、重风格、重文化性情的书法爱好者来说,看田老师的楷书一眼看到底,寡淡无味如嚼蜡,因此将其称为“死书”“呆书”“俗书”。


(田英章弟子李淼作品)

前文已说过,田英章老师的成功之处,就是把书法简易为技法,只讲形貌,不谈文化性情。由此,书法由宽博变成了简易,成了可学的东西,不论男女老少,不论是否具有书法基础,都可以进入书法的状态,去写规范漂亮的楷书。因此严格意义上,田老师教授的是规范字的书写,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法。

(田英章弟子荆宵鹏作品)


鉴于此,抱着不同书法认识与审美的人群去审视田老师的作品时,也是大致分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种可能就是从书写技能角度,田字几乎无可挑剔,而另一种可能则是从书法艺术角度,田字几乎是一无是处。



抱庸浅谈。


抱庸詩書


客观评价田英章先生:

现在社会对他的评价两极化,不喜欢他的人说他的字根本不入流,社会上这么多人跟着他学,是害群之马,是误人子弟;喜欢他的人觉得他功力深厚,书法造诣极高。

本文只是一人片言,请大家热烈讨论。

先讲他为人所诟病的问题:

1、田英章的字机械化,没有艺术性,如同印刷体。换句话说,就是他的字缺乏变化,同样的笔画,写法可能是一样的,他的字在结构上,同样缺少变化。

2、田英章的字起于欧体,但结构缺乏险绝特点。

欧体最重要的特点是险绝,欧楷单字,很少是规规矩矩的中心在中间,基本上都向左侧偏移,留出空间为右边伸展,所以字写的舒展大方,非常富有动感。即使是三角形结构,左侧也往往伸展,在稳定和不稳定中追求平衡。

田英章的字,结构太规矩,没有放开。所有有人说,田英章的楷书是正立,欧阳询的楷书是自然站立。下面田英章的字,特别规矩,缺乏险绝特点。

但如果因为这两点就彻底否定田英章,肯定是有失公允。

他的字很端庄,其实是功力深厚的表现。田英章先生录过许多教学视频,都是临场发挥,现场书写的,书友们应该都清楚,如果功夫不到家,根本做不到这样挥洒自——更何况是写楷书。

另外,田英章在书法的大众化世俗化方面贡献极大,估计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人们对他评价两极。






落清秋1988


田英章写的是字,不是书法。书写汉字和书法是两回事。田英章的字很规整,写的挺好。

看历史上写书法的没有写成这样的。书法无论是什么体,篆书隶书楷书,写规整不要紧,但不能板滞,得有个性、气息、鲜活。田英章的字和美术字,还有电脑字体是一类,没法从书法的角度品评。

所以说,你说的他写的很好,挑不出毛病,你说的对。

但你说他写的是书法,就没法和你掰扯了。





国艺大家


还是听郭德纲的相声吧



柴石阁主1


书法从艺术的角度来讲,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如清朝的馆阁体也是非常的漂亮,但是就是因为一成不变的缘故制约了书者个性的发扬。

试想若是所有的书者都写出二田的字或者馆阁体那书法艺术就不是艺术了,跟印刷体有何区别。











画竹山人


田英章老师的欧楷的确写的很好!这是大家共同的认识。但是比起欧阳询写的呢?又是不可相提并论了,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为什么我要这样来说呢?书法这门艺术的生命其实就是人人不同的个性的展现,再好的书法风格,如果一旦千篇一律,不讲求个性风格,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也难怪有些朋友会说出“印刷体”这样的言论来。归根到底,我们还是应该明白书法艺术的源头活水,准确把握自身书法学习与发展的方向,博取众长,兼容并蓄,于共性中追求个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书法艺术代代传承,永远鲜活!





陕西艺娃


关于田英章老师的书法以前也简要说过一次。我和他素不相识,只是凭自己对他作品的主观感受,下面从另外一个角度再说一次。

如果抛开书法的实用性,站在纯艺术的角度来看,田英章老师的书法不是好到无法挑剔,而是根本找不出哪里还好?

汉字书写从实用演变成一门艺术,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既然是艺术,那就必须符合艺术的基本规律。书法艺术的美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形质美,二是神采美。

书法的形质美主要是通过章法的松紧错落、结体的大小倚正、笔画的长短粗细曲直、墨色的浓淡枯湿润躁等等,来达到各种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从而产生视觉上的美感和愉悦。

其二书法的神采美是通过艺术家长期的训练,然后继承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或雄强俊俏、或沉静雅隽、或质朴古拙、或清新秀美等等各种面貌,让欣赏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得到无法言喻的快感。

艺术只所以美,是因为创造者具有美的灵魂!





无心斋手稿研究


任何艺术只有经典,没有完美。

就中国书法艺术而言,历代经典之作都是大师在“无意于佳乃佳”的不经意间完成。

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创新,如张芝对草书改良,王羲之对行草和楷书的完善,历经几代人的努力造就的唐楷的辉煌。旭、素、苏、黄、米、孟津王铎,凭借个人的盖世才华与创造力皆能突破传统藩篱枷锁,力开生面,弥足珍贵,作品方得以传之千年而不朽。

中国书坛楷书一脉千年以来无法突破唐楷的束缚,少有创新。事实无法否认,田英章先生的欧楷功力深厚,独步当代亦是事实。但从艺术创新与发展的角度来说田老师也许是固守传统的典范了。

这让我想起了欧阳询之子欧阳通,宋朝米芾铁粉吴琚曾经努力而终究被掩盖的命运。

陆游《学书》诗云“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能当此言者在中国5000年史,3000年文字史上可谓寥若晨星矣!


风雪关山


田英章老师写的是楷书,很工整,基本都是按照传统样式写出来的,突破性的创新不多,这也是当下很多研习书法人所遇到的瓶颈吧!不过田英章老师为书法的普及做了很多的工作,许多人都记住认识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