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为什么说曹真不死,曹魏或不会灭?

翻山倒海健康


其实,曹真是曹魏帝国第一个被授予“都督中外诸军事”职衔的大将,也就是曹魏帝国的第一任执刀人。授予他这项权力的是曹魏的开国皇帝曹丕。到曹丕死的时候曹真还加了“给事中”职衔,这个职位看起来只是让曹真有了参与朝廷大政方针研讨的权力,但是曹真这个时候已经是“中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等同于曹魏军总司令。他去参与大政方针的研讨,他的意见你是听还是不听?这才叫执刀人!可见,曹真在曹魏帝国的分量之重可以与诸葛亮并驾齐驱。等到击退诸葛亮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之后,曹真更是获得了大司马职衔,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地位之崇高甚至超过了诸葛亮。要知道谋朝篡位第一步就是获取“都督中外诸军事”权和“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待遇。当时,司马懿的地位,其实比他差得相当远。

而且曹真这个人还有道德,他的两个兄弟曹遵和朱赞早年和他一起在曹操手下打工,两个兄弟早亡,曹真后来富贵了并没有忘记兄弟,反而准备把自己的食邑分给两人的兄弟:“遵、赞早亡,真愍之,乞分所食邑封遵、赞子。”大得时人赞许。结果,到了《三国演义》里面,连这两个早死的兄弟也被拉出来涮了一把,被写成了赵云、魏延的刀下亡魂,何止是黑出了翔,简直是黑出了天际。同是三国时代执刀人,曹真和诸葛亮后世的境遇怎么会差距这么大呢?当然,曹真是不认识罗贯中的,如果认识的话,一定会啃穿棺材板,叫上曹遵、朱赞去砍死他!

可惜,在公元229年曹真主动伐蜀一役运气很不好。八月份大军开拔之后,在子午谷曹真碰到了一个月连绵不绝的大雨,导致山体滑坡,架设在山梁上的栈道都被冲垮,魏军狼狈不堪:“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司马懿的部队也在进入鄂西山区后被山势和雨水所阻挡:“军次丹口,遇雨,班师。”这时的曹真已经丧失了先机,一个月时间之内,诸葛亮已经集结了包括李严部在内的蜀军主力约10万人:“亮命严将两万人赴汉中”,在汉中地方以逸待劳,只等曹真前来挑战。

望着这下不完的大雨,曹真只能撤军了。他一定想起了当年和魏武帝曹操一起出征汉中和曹休一起击破吴兰的情景,想当年,他还只是一个虎豹骑的将军,却可以统帅天下最精良骑兵在战场上拼杀,而今他已经是这千军万马的统帅,却被这霖雨所困,不能遂行大丈夫之志,何其郁闷奈尔?或许曹真也因此染上了风寒,在郁闷中回到洛阳后,没过多久便发病身亡。

曹真这次对汉中的攻击是曹魏帝国立国后第一次进攻蜀汉帝国,之后这样的大规模进攻还有两次,一次由曹真的儿子曹爽主持,一次又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主持,最终司马昭取得了成功,一举消灭了蜀汉帝国,又以此功勋封王,最后由其子篡夺了曹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喜欢把自己的对手贬低成弱鸡。仿佛通过骂对手白痴可以证明自己智商高一样。其实自己想想,你战胜的对手都是弱鸡,你不过也就比弱鸡强一点而已,相反凯撒的《高卢战记》里面从没有夸过自己英明神武,反而说自己的敌人都很聪明强大,但最后都被自己摆平了,结论嘛!自己去琢磨吧!《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咋就不明白,能和诸葛亮对峙数年的曹真岂会是蠢材?其实他和诸葛亮一样有着一统天下的伟大志向。南征汉中之战对少年丧父的曹真而言,是他身前实现曹操一统天下梦想的最后一次尝试。和诸葛亮一样,曹真这位曹操最信任的族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有忘记养父一匡天下的大志,为此不惜以生命为赌注,企图冒险博得成功,虽然功败垂成,但英雄之气仍令人神往。三国的确是一个英雄的时代啊!如果曹真不死,曹魏何止不灭,或许能在十几年内统一天下呢!

本篇为“千古名将英雄梦”特约作者孙教授“sunnyshine”所作,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千古名将英雄梦


曹真本名秦真,曹操的义子,曹真的父亲秦邵是为了救曹操而丧命的。事情的起因是曹操在洛阳刺杀董卓未遂,逃回了家乡,可他的父亲为了躲避战乱,已经携带家小外逃了,正当曹操茫然无措的时候,秦邵偶然遇到了曹操,便邀请曹操到自己家里躲一下,曹操本打算去找夏侯渊他们,现在既然遇到了秦邵,也就跟着秦邵去了他的家里,不管怎样得找个地方先吃顿饭再说,曹操为了逃命是又累又饿。

危机就在这时降临了,正当曹操和秦邵一家在吃饭的时候,董卓的追兵来了,他们一眼就认出了曹操,为了保护曹操不被官兵抓走,秦邵和曹操只能和官兵拼杀起来了,由于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在搏杀中秦邵不幸被杀。

后来在夏侯渊等人的帮助下,杀光了前来追杀曹操的官兵,但是秦邵的死,让曹操悲痛不已,秦邵的老婆看到夫君已死,万念俱灰,可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年龄都很小,自己又无力抚养。

曹操跪在秦邵的尸体边上,对秦邵的老婆说,嫂子你带上孩子跟我走吧,今后你们的生活就由我来负担。秦邵的老婆点头同意了,然后说自己要去屋里收拾一下,结果她不是去屋里收拾东西,而是自杀了。当曹操看她很久没出来,才进去看一下,可为时已晚。

曹操带着夏侯渊等人迅速的掩埋好秦邵夫妇二人的尸体后,就带着秦邵的三个儿女离开了。在离开之时,秦邵的幼子对曹操说,他家的门还没锁呢,家里万一进了小偷咋办?就在这时秦邵的长子秦真说只要保的身价性命在,日后一切都会有的。曹操一听这小孩子也才7岁,竟有如此见识,便立即决定把秦邵的三个孩子都认作了义子义女,从此秦真变成了曹真,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清史宴


曹真没有演义里那么弱,有曹真司马氏也不会独长大权。我们来看看曹真的贡献就知道了,下面将以本人头条号 大眼大世界的文章作为讨论。

蜀汉晚期人才凋零,诸葛亮苦苦支持,在出岐山北伐中原中遇到的很大阻碍,你以为是那司马懿吗,其实并不是这样。

电视剧中“曹萌萌”天真可爱,治军无力,统帅无方。然而这只是为了突出司马懿聪明的手法罢了。历史上的曹真没有这么萌。

曹真,字子丹。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他是曹操的养子,也就是和曹丕一辈,是魏国的名将。曹操时期随曹操征战四方,曹丕时期则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恢复了和西域的联系。后来围困东吴,孙权纳贡,魏军撤退。

曹丕死后,曹真辅佐魏廷,太和二年,诸葛亮北伐,南安、天水和安定望风而降。曹真派张郃援救,马谡被击败,这不是司马懿的功劳,后来曹真击败赵云,诸葛亮无奈只能退兵。

曹真认为诸葛亮不会罢休,于是命将军郝昭守卫陈仓。事实证明他是对的,诸葛亮果然来了,可见曹真对大局的判断是相当准确的。诸葛亮无法短时间打败准备充足的魏军,劳师远征的武侯粮草不足只能再次撤回汉中。曹真的功劳非常的大。是曹丕、曹睿’时代的重要人物。

所以曹真对维护曹家的统治有很大贡献,他的死无疑是曹家的损失。司马氏也因此获益。


泊图泊途


曹真是曹操死后曹魏第一名将,在军事能力方面即使司马懿也没法和他比!很多人看了三国演义的书或者电视剧后以为曹真无能,实在是大错特错。

曹真是曹操养子,本姓秦。因其父救曹操而死,所以曹操收其为养子,改姓曹。

曹真初出茅庐就在汉中之战击败刘备手下大将吴兰,接着又领军杀死刘备大将高翔,给汉中失利的曹操成功止损。

汉末中原大乱,曹魏整合北方后已经失去了对西域的统治能力。又是曹真,在凉州以不到一万的兵力击败近二十万诸胡联军,俘虏近十万,缴获羊马牛无数,西域诸国此战后纷纷重新开始对曹魏纳贡,使得中原政权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

孙权称帝,曹真伐吴,打的孙权取消帝号,重新称臣。

诸葛亮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的主要敌人就是曹真,两次北伐皆无功而返,对于诸葛亮来说,曹真这个敌人比司马懿难对付的多。面对司马懿时,诸葛亮北伐虽未竞全功,但每次都能在魏国身上咬下一块肉,而曹真就难对付了,尤其第二次北伐,曹真早在半年前就预测到诸葛亮会从陈仓进兵,安排郝邵守城,迫使第二次北伐还没开始就结束。相比司马懿面对诸葛亮要么出战损兵折将,要么畏蜀如虎,宁肯穿女人衣服也不出战,甚至还闹出“死诸葛走活仲达”的闹剧,曹真的能力确实要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曹真命要是久点,以他的能力和威望,司马懿根本不可能成为权臣,更不可能权力世袭,让司马炎有机会篡位了!所以,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老贝


这么说吧,除非曹真能活得比司马懿久,否则结果还是一样的。这个就是所谓的活到最后,才是胜利者。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曹魏的失败,是在于曹真的继承者的失败,在曹爽与司马懿时期,曹爽已经掌握了军政大权,司马懿已明升暗降,失去了权力,只能管装疯卖傻来逃过一劫,所以只能说曹真没有生一个好儿子。

再往上讲,这一切的一切,还是在于曹丕对于宗室藩王的打压,还有那个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一出,整个曹魏的权力已无法掌握在曹魏宗族手里,而是慢慢的转移到了以司马家为代表士族大家手里,曹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其实军师联盟有描述到士族与曹室宗亲比如曹真,曹洪,曹休的利益矛盾,这条线蛮好的,也是蛮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的,寒族与士族的竞争。


历史简单说


时势造英雄,不等于英雄就一定能改写历史。

关于曹真不死曹魏不亡却不怎么能站住脚。如果曹操能活100岁,曹魏是不是能一统?如果曹丕能活200年,曹魏是不是能一统?如果曹睿能活300年,曹魏是不是能一统?不是说这些如果成立结果是不是能成立,关键是这些如果本身就不可能成立。再说曹魏的败亡是由于曹氏人才的凋零,而曹氏人才凋零的根本原因是政治体制的漏洞(曹丕接受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就是给司马等世家大族创造了发展壮大的温床),再加上 曹魏许多人才的短命(曹丕、曹睿等)以及旁系亲贵被打压(曹植、曹彰等),更重要的是曹丕一脉基因不佳,曹睿的三个儿子都早夭,曹睿的兄弟一样早夭,只能让非正统的小孩来继承(据说曹芳只是曹睿义子,根本不姓曹)。娃娃当国、血统不正、权臣当道,岂有不乱的道理?也就是说天不助曹啊。

另外,有人说蜀汉再多几个关羽,多几个诸葛亮是不是能统一天下?有可能,但概率不足30%,因为蜀汉与曹魏的实力差距太大,不是多几个诸葛亮和关羽就能改变的。而且历史上的三国也不像演义里说的那样,诸葛亮、关羽都不是神;民心也不是都向着刘备,实际上正好相反,拥曹的明显高于拥刘(蜀汉灭亡就是因为不得益州民心,更别说曹魏百姓了),同样后面百姓也愿意接受司马氏代魏,因为百姓关心的就是天下是否太平,日子是否好过。当然,关羽要是攻下许都,刘备如果真能灭了孙吴,诸葛亮如果能够占据雍凉,蜀汉也许有机会一统(只是有很机会)……

但历史容不下如果。

所以,总是讨论谁要是不死,谁要是帮谁会怎么样,本身就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事情。


善责


曹真祖上与曹操同族,父亲早年追随曹操时被杀,曹真实际上是曹操的养子。曹真自小与曹丕一起生活,两人关系非常好。

曹真力大勇猛,有一次打猎时遇老虎,曹真拉弓射虎,虎应声而倒。曹操作战勇猛、临阵威风凛凛,曹仁死后,曹真统帅精锐部队虎豹骑。作为军事统帅,曹真没有纨绔之气,名声颇佳。汉中之战时,与曹洪、曹休一起,击败蜀汉名将张飞。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准备不足,陇西三郡投降。曹魏朝廷派曹真、张郃等人迎战,曹真在箕谷打败赵云、邓芝。然后率兵围安定,兵不血刃,三郡重回曹魏。曹真巅峰时期,连夏侯渊、徐晃等人都黯然无光。曹真能当上大将军,是靠战功不断累积的。

曹真的战略眼光也很毒。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曹真认为诸葛亮还会来,而且必走陈仓道,遂命郝昭坚守陈仓,修缮城池。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三万多人来到陈仓,郝昭以一千有备之兵,坚守半个多月,诸葛亮无奈退兵。由此看,曹真不仅胆略过人,而且目光如炬、料敌在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曹真接替曹休为大司马,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位极人臣。因蜀汉连续进攻边境,曹真上表请求伐蜀,因汉中路途艰险,又遇上连日大雨,曹真走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各路人马苦不堪言,无奈撤兵。次年,曹真去世。若曹真多活几年,以曹魏的强大,蜀汉会提前灭亡。关键的是,若曹真不死,司马懿根本没机会夺权。

关注头条号“九州历史”,正史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