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满清入关仅十余万兵马,为何能势如破竹,一统江山?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满清入关,一败李自成,二败张献忠,三败南明弘光、隆武、永历政权。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王朝覆灭,满清入主中原。“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大明朝的子民,在满清铁蹄之下,不得不屈服。百姓把满腔的怨恨与不甘心归罪于吴三桂,似乎只要吴三桂不投降,满清就没法入关,大明就还是大明。后世甚至有人把责任归罪于陈圆圆,说漂亮的女人是“红颜祸水”。这样的想法太过于滑稽可笑,满清入关并不是运气好,乃是实力使然!

1644年3月,在大明、大顺、大清,三个政权的较量中,大明京师陷落,崇祯皇帝自杀,百官归附了李自成。正当吴三桂率众来归途中,收到了父亲吴襄被下狱,家产被抄,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的消息。吴三桂立即回师山海关,杀败唐通,夺回天下第一关。

随即,李自成亲率20万大军,奔山海关而来,在一片石展开激战,吴三桂兵马渐渐不支。这个时候,满清的辫子兵加入了战斗,形势一下逆转,闯军溃败。李自成逃回了北京城,匆匆登基,第二天拔营撤走西安。多尔衮携顺治帝进了北京城。

这一年,北京城换了3个皇帝。大清在十几年的征战后,一统江山。平西伯吴三桂变成了平西王。

满清十万兵马,能破李自成百万之众,亦能破南明百万兵马。绝非偶然。在与大明争斗的几十年中,此消彼长。满清已然成了实力最强的势力。

满清入关仅十余万兵马,为何能势如破竹,一统江山?

01

大明的衰落,由来已久。积重难返、江河日下!

“明亡,实亡于万历。”

早在嘉靖年间,当时还是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的海瑞,就写过《治安疏》,向嘉靖皇帝进言:“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又说

“嘉靖者,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嘉靖二十八年,年仅二十五岁的翰林院编修张居正,写了《论时政疏》。指出明朝朝政存在的五大弊病:宗室恣意横行,官吏素质低下,贪污腐败成风,边备废弛,财政入不敷出。

万历朝,刑部右侍郎杨东明,写过《饥民图说》:饥民图共十四幅,单看名字已让人震撼不已:

“水淹禾稼”、“河冲房屋”、“饥民逃荒”、“夫奔妻追”、“卖儿命”、“弃子逃生”、“人食草木”、“全家缢死”、“刮食人肉”、“饿殍路”、“杀二岁女”、“盗贼夜火”、“子丐母溺”等。

其中的《刮食人肉》图解中说:“芦根树皮都吃完了,实在熬不下去,就开始吃人了。先吃老的,小的,煮来吃,烧来吃,不分生熟。然而人肉有毒,不几日就吃得眼红心热,也陆续的死去……。

满清入关仅十余万兵马,为何能势如破竹,一统江山?

在大明的中后期,就已经呈现出了外强中干的亡国之相。

在嘉靖年间,曾有一伙倭寇,六七十人,深入内地数百里,杀退官兵数万,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连官员都被杀几十人。才被剿灭。

张居正力挽狂澜,大明出现“万历中兴”,然而只是昙花一现,人亡政息!

张居正(1525年-1582年),江陵县人。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

满清入关仅十余万兵马,为何能势如破竹,一统江山?

张居正受到李太后的倚重,大权独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一条鞭法”最为出名。在张居正当权的十年中,吏治清明,国库充盈,呈现出一派中兴的景象。军事上他重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扭转嘉靖以来兵备废弛的衰相。

可惜,好景不长。张居正病死了。历来的改革家,都是要得罪人的。从商鞅到王安石,再到张居正,还有后来的雍正,都得罪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在张居正死后,很快被清算。万历皇帝在朝臣的怂恿下,对张居正抄家。张居正的儿子张敬修被逼自杀,可怜一家十几口,竟被活活的饿死。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推翻了他几乎所有的改革。凡是张居正生前的门生、盟友,支持者,统统被清算。短短的几年,党争,贪腐就越演越烈。

更有甚者,万历为了立他喜欢的福王为太子,跟朝臣闹的不可开交,无奈之下,居然就不上朝了。成了一位几十年不上朝的奇葩皇帝。万历皇帝死后24年,大明就亡了。朱元璋和朱棣要是能看见,准能恨得咬牙切齿。

万历三大征,虽说都是打赢了。但也使本来就衰弱的王朝更加衰弱。战争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民不堪重负。到了天启和崇祯年间,很多逃兵就加入了起义军。

满清入关仅十余万兵马,为何能势如破竹,一统江山?

帝国最后的余辉~戚家军

02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不造反也得饿死,还不如造反!

1588年,在今安徽、江西、交界爆发刘汝国领导的农民起义;1589年,李园朗、王子龙在广东始兴、翁源一带起义;1599年、1604年、1606年、1622年浙江、福建、南京、山东均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627年,陕北商县饥民暴动。1628年,高迎祥起义。随后李自成和张献忠也加入,拉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农民起义,当然是因为活不下去。造反可是杀头之罪,普通的农民,只有活不下去的才会造反。当然也不乏一些投机者,如隋朝的李渊,唐朝的安禄山。高迎祥就是一个投机者。他本来是一个贩马的商人。李自成是先失业,后来妻子跟别人跑了,他一怒之下杀了妻子,加入了造反队伍。

满清入关仅十余万兵马,为何能势如破竹,一统江山?

李闯王进北京

在崇祯初年的起义还只能算流寇。到了崇祯七年(1634年),13路,72营,共20余万人的起义军,在河南荥阳召开大会,推举高迎祥为闯王。会上,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的策略得到大家的认可。随后,高迎祥、张献忠一路东进,一直打到安徽凤阳,掘了朱家的祖坟。朝野震动。崇祯罢朝三日,穿上素服去太庙哀告祖宗。

在剿贼的将领中,曹文诏、左良玉、贺人龙、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陆续登场。崇祯9年,(1636年),孙传庭在子午谷大败高迎祥部,并活捉了高迎祥。洪承畴大败李自成部,李自成率18骑逃进了商洛山。张献忠也投降了。

形势似乎一片大好时,后金打进来了。

崇祯急调洪承畴、孙传庭守卫京师。

中原空虚,李自成死灰复燃,张献忠再次反叛。李自成进入河南,打出“李闯王”的旗号,恰逢河南大旱,灾民四起,几个月就发展到几十万人。

崇祯派出他最信任的杨嗣昌总督五省军务剿贼,结果李自成攻破洛阳,杀了福王;张献忠攻陷襄阳,杀了襄王。杨嗣昌吐血而死。

张献忠盘踞四川,李自成占据河南,号称百万。大明的军队,再也灭不了闯王。

危难时刻,崇祯把大狱里关着的孙传庭召来,让他继续剿贼。一代将才孙传庭再次出山,他驻守潼关,扼守关中。整顿兵马,打造战车,筹集粮草。有兵马十万之众。

然辽东战事紧张,疲于两线作战,国库早已空虚。崇祯一再催促孙传庭出潼关剿贼。孙传庭还没做好准备,却只得出潼关。结果中了李自成的埋伏,损失殆尽,在潼关之战中战死沙场。李自成占领西安。

满清入关仅十余万兵马,为何能势如破竹,一统江山?

孙传庭兵出潼关

此时,关外的洪承畴、祖大寿已经投降满清。只剩下吴三桂的数万兵马。崇祯不可能调吴三桂来剿贼。李自成再无对手。

时间到了1644年,过了春节,李自成率军从西安出发出发,剑指北京。一路上,明军望风而降,很多地方都是传檄而定,除了宁武关。总兵周遇吉拼死抵抗,李自成损失数万兵马,最后城破被杀。在宁武关下,李自成打了“退堂鼓”。他说:“要是再遇上几个像周遇吉一样的,我们的人马都得打光了。”不过,李自成这一路上只遇上一个周遇吉,就到了北京城下。

李自成倒是不贪心,他没有直接攻城。而是先派人跟崇祯谈判,希望崇祯封他做“西北王”,承认大顺国,再给饷银100万两,就此作罢。崇祯硬是没同意。公元1644年3月19日,崇祯帝在煤山上吊死,李自成进了北京。可见他压根就没想灭掉大明,也没有准备好做皇帝。

至此可知,大明从嘉靖以来,已现败亡之相。而在辽东的后金,却在明朝的失策中快速崛起。

03

辽东失策,后金崛起。成也李成梁,败也李成梁。

辽东之地,是大明、女真、蒙古等势力角逐的地方。在蒙古和女真诸多部落分散时,明朝采取的是扶弱制强的策略。怂恿他们相互攻打,世代结仇。明朝后期,辽东出了一个名将李成梁,说起他乃是威名赫赫,战功卓著。

李成梁(1526年—1615年)辽东铁岭人,祖上因躲避唐末变乱避于朝鲜,明朝时期回归。李成梁40岁时,事业才开始起步,不过此人有战国赵牧和汉朝霍去病的遗风。他善于用骑兵,而且经常采取深入奇袭。曾经上报给朝廷的大捷就有十次,小的战功不计其数,打得蒙古骑兵都抱头鼠串。没几年就做到了辽东的一把手。当时有“南戚北李”之说。南指戚继光,北就是李成梁。

但是,张居正死后。戚继光也被贬到广东,没两年就忧郁而死。李成梁的内心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巴结笼络朝中权贵,进一步壮大李氏家族在辽东的势力,生活上穷奢极欲,甚至开始虚报军功。李成梁的逐渐腐化堕落,给努尔哈赤带来了发展壮大的空间。

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清朝的奠基者。其祖父、父亲是建州左卫的女真酋长,于1583年在李成梁剿灭王杲的战争中被明军误杀。努尔哈赤于是怀恨在心,誓报血海深仇。从25岁,以13副铠甲起兵,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建州女真。

努尔哈赤的强大,争夺了其它部落的利益。1593年,海西女真的叶赫部,联合女真、蒙古等9部,共三万余人,讨伐努尔哈赤。结果反被努尔哈赤打败。此后的十多年,努尔哈赤相继征服海西女真的乌拉、哈达、辉发部。并与蒙古科尔沁部结盟。

明朝本来在辽东采取的就是扶弱制强,防止女真统一,现在叶赫部最有实力,努尔哈赤打败了叶赫部,又逐渐的征服其它三部。但是并没有引起明朝的重视。

1615年,李成梁死。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都称汗,正式跟大明分庭抗礼。

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这个时候才知道努尔哈赤早已今非昔比!

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反明,历数明朝对建州女真的七大罪状,攻陷抚顺、清河。万历皇帝终于忍不住了,他以杨镐为总指挥,领兵12万,分四路进攻赫图阿拉,想一举歼灭努尔哈赤。结果被努尔哈赤各个歼灭,只有李如柏部因行动迟缓,得以保全。此次明军惨败,损失数万精锐之师。在战争中,后金的骑兵优势明显。此后,明军在辽东的战争中,由进攻变为防守,由主动变得被动。

满清入关仅十余万兵马,为何能势如破竹,一统江山?


此后的熊廷弼经略辽东,包括后来的孙承宗、袁崇焕、洪承畴。虽有大将之才,然而在腐朽的大明朝廷内部争斗中,却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04

皇太极即位后,更加笼络人才,其战略眼光胜过努尔哈赤,当然也胜过袁崇焕。

1626年,努尔哈赤进攻宁远,袁崇焕死守。凭借着红夷大炮,炸得后金人仰马翻,损失惨重,连努尔哈赤也被炸伤。没过几个月,忧愤而死。

1627年,皇太极再次攻打宁远、锦州,又被袁崇焕守住了。皇太极毕竟是皇太极,攻不下宁远和锦州,他得另想高招~借道蒙古。

1628年,皇太极击败蒙古喀尔喀部和察哈尔部,打通漠南蒙古通道。

1629年,蓟辽督师袁崇焕,借视察之名,斩杀东江镇平辽总兵(皮岛)毛文龙,自断臂膀。皇太极得到消息后,大喜过望,再也没有长途奔袭的后顾之忧。

四个月后,皇太极率军10万,避开宁远、锦州,分兵三路从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突破长城而入,攻占遵化,直逼京师。袁崇焕急忙回师救援。虽然打退了清军,不过袁崇焕被崇祯下了大狱,8个月后被杀。

满清入关仅十余万兵马,为何能势如破竹,一统江山?

己巳之变,清军破长城而入

此后,清军数次入关,皆是绕道蒙古,破长城而入。明军有坚固的城池和红夷大炮,清军有快速机动的骑兵。皇太极绕开了宁远和山海关,发挥了骑兵的优势。

在火炮方面,清军在攻下开源、辽阳、沈阳等重镇之后,获得了明军的火器,组建了火器营。1633年,原毛文龙部将孔有德、耿仲明率12000余众投降清军,还带来了大量的火炮,以及制造火炮的葡萄牙工匠。数年后,满清的火器已经超过明朝。

至此,满清在骑兵优势、火器优势、战争动力优势等方面,均远胜明朝。仅仅在人数和财力方面还不如明朝。然而,明朝的钱财都在贪官和贵族手里,又怎么能算是实力呢?

至于李自成,虽然号称百万之众,其追赃助饷的政策,已经让明朝的官员哀嚎遍野,民心尽失。

山海关大败之后,原来投降大顺的明朝旧臣纷纷倒戈,迅速的归投了满清。

05

凭借骑兵和火器的优势,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法,满清最终一统江山!

多尔衮占领北京后,明朝这帮老臣,又归附了满清。安定了京城的秩序和人心以后,接下来就是继续扩大战果。多尔衮派出两路大军。

一路由靖远大将军阿济格率领,部众有吴三桂、尚可喜等8万人,从山西进攻陕西,最后夺取西安,灭亡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另外一路,由定国大将军多铎率领,部下有孔有德、耿仲明等2万人,一路南下夺取南京,灭亡南明弘光政权。

1644年12月12日,大顺军从山西去河南攻下怀庆,多尔衮命令南下的多铎转道河南,进而攻取潼关,与阿济格部夹击李自成。

12月22日,多铎到达潼关。安营扎寨,深挖战壕。

李自成率领援军赶到后,迅速派刘宗敏部抢占侧翼高地,多铎看出李自成的部署,派出重甲骑兵击败刘宗敏部,夺得高地。闯军退守潼关。

1月3日,李自成亲率精锐骑兵、步兵进攻清军,然不能突破。夜里又派人发起过几次突袭,都没有打败清军。

满清入关仅十余万兵马,为何能势如破竹,一统江山?

潼关之战

多铎只是围困潼关,并没有发动进攻。他在等一样秘密武器,红夷大炮。孔有德和耿仲明的火器营还没有赶到。

1月9日,红夷大炮终于到了,经过一天的调试准备。1月11日,多铎发起进攻,红夷大炮发挥了攻城的威力,大顺军死伤惨重。激战一天,大顺军不敌,李自成留下7000人继续守卫潼关,自己率军撤往西安。第二天,潼关陷落。

在两路大军夹攻之下,大顺军一路溃败,损兵折将,战死的、投降的,不计其数。最终李自成兵败九宫山被杀。余部投靠南明继续抗清。

接下来,对付大西军和南明的战斗,清军如法炮制。骑兵野战完全没有对手,遇到有抵抗的城池就采用挖战壕围困,等待重炮火器的到来再发起进攻。

清军的种战术,是从关外的大凌河之战开始的。

1631年,清军围困大凌河,深挖4道壕沟,把大凌河城围得水泄不通。明军几次救援,均惨败。城里到了人吃人的地步,祖大寿无奈投降。

1648年,金声桓反清,占据了南昌城,后来清军围困南昌城,援兵久等不来,城中粮尽吃人,几次突围都没能冲出壕沟,最后被攻破。

1645年,江阴县抵制剃发令起兵反正,在被围困81天后失败,全城97000余人,无一人投降,全部战死或被屠杀。真是可歌可泣的万古英雄!

除了国姓爷郑成功,能在海上打赢清军之外。在陆地上,满清的铁骑所向披靡。

结语

纵观明末清初的历史,纵然是汉人的我们或许会对大明的灭亡感到惋惜,但每个朝代的兴衰必有其原因。然而,朝廷政治的清明,君王的气度占据了最主要的因素。在明朝江河日下、步步失策的情况下,满清已在悄然之间崛起。在骑兵、火器、政策等方面都更具有优势的条件下,满清已经胜券在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