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五代十国的养子传奇

天下英雄出我辈,

一入江湖岁月催。

鸿图霸业谈笑间,

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

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世如潮人如水,

只叹江湖几人回。

用这首诗来形容五代十国的那些养子们是再合适不过了。养子,又叫假子,义儿,就是把别人的儿子当自己的养,比如在《三国演义》里就提到了刘备的养子刘封,此人不发兵救关羽,害得关羽败亡。还有就是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是宦官曹腾的养子。不过,养子大放异彩的年代却是五代十国时期,真称得上是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本文就来扒一扒那些年叱咤风云的养子们。由于出场人物众多,每个人都能单独写一个故事,本文只能采取走马观花的方式,望各位看官谅解。

五代十国的养子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当皇帝的,一类是没当皇帝的,下面分别介绍。

没有当皇帝的只介绍一个,就是李存孝,李存孝本名安敬思,幼年时在兵乱之中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掳为俘囚,在帐中侍奉李克用,后被其收为养子,成为李克用的十三太保之一,排名第十三。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tuó)弓坐槊,仆人以二骑从,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楇(guō),挺身陷阵,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后来被同为十三太保的李存信诬陷,愤而反叛李克用,最后战败被李克用俘虏,以车裂处死。其实李克用本不想杀他,希望诸将为他求情,就此顺势免了他的罪,谁知诸将都妒忌他,没一个为他求情。『武皇(李克用)不视事旬日,私憾诸将久之』。

五代十国的养子传奇

李存孝像

李存孝在民间传说里很有名,常与李元霸相提并论:“唐初有个李元霸,唐末有个李存孝”,都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意思是说天若有个把,他们能把天拉下来,地若有环,他们能把地提起来。”。笔者幼时看过关于李存孝的电视剧《十三太保》,黄日华主演,真的演得很不错。

五代十国的养子传奇


下面再说一下养子中当了皇帝的那些个风云人物,还是从十三太保说起,十三太保中有两个当了皇帝,一个是李克用的儿子后唐庄宗李存勖(xù),一个是李克用的养子后唐明宗李嗣源,这里索性把十三太保的名字都列一下:大太保李嗣源(后唐明宗)、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后唐庄宗,李克用的亲儿子)、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这十三人在五代史里都有传,区别只是老大和老三在帝王本纪里。由于本文介绍的是养子英雄,所以这里介绍一下李嗣源。

李嗣源是沙陀族没有姓氏的部民,名叫邈佶烈,善于骑射,为人沉厚寡言,行事恭谨。他十三岁便在沙陀族首领李国昌军中效力,后被其子李克用收为养子,赐予姓名。李嗣源当将领时,有勇有谋,又能礼贤下士,为人不贪财,还很谦虚,不过他不是一味谦让,还是个绵里藏针的人物:『既壮,雄武独断,谦和下士……尝与诸将会,诸将矜衒(xuàn)武勇,帝(此时身份还为将领)徐曰:“公辈以口击贼,吾以手击贼。”』众惭而止。”后唐庄宗(三太保)遇乱死去后,李嗣源这位大太保继承皇位,史称后唐明宗。这位皇帝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不识字,放现在的话就属于文盲了。奏章都是由别人读给他听,估计还得用白话文给他翻译才听得懂。史载:『明宗初登位,四方书奏,多令枢密使安重诲读之,不晓文义。』但就是这位文盲皇帝,在位的时候政治清明,给饱经战乱的中原大地带来了难得得休养生息的时间:『故天成、长兴间,比岁丰登,中原无事,言于五代, 粗为小康。』。还有一点令人佩服的是他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希望后面能出个英明的君主来为民造福,《旧五代史》记载:『明宗出自边地,老于战陈(阵),即位之岁,年已六旬,纯厚仁慈,本乎天性。每夕宫中焚香仰天祷祝云“某蕃人也,遇世乱为众推戴,事不获已,愿上天早生圣人,与百姓为主。』也许是他的祈祷起了效果,后唐天成二年,宋太祖生于洛阳夹马营,后来建立北宋,给老百姓带来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五代十国的养子传奇

李嗣源像

蔡东藩先生有诗赞云:

敢将诚意告苍穹,一片私心愿化公,

夹马营中征诞降,果然天意与人同。

下面出场的这位堪称养子2.0版,他就是刚提到的唐明宗的养子李从珂,后唐末帝。他与诸位皇帝同行不同的是,他的江山是哭来的,这点可比刘备牛多了,说刘备是哭来的江山,那只是演义的记载,李从珂这个可是货真价实哭来的江山。李从珂,本姓王,小字二十三,因此又被叫做阿三(此处偷笑)。在他十多岁时,母亲被李嗣源抢走,他也变成李嗣源的养子。从此跟着李嗣源南征北战,后因功被封为潞王并兼任凤翔节度使,在李嗣源死后,他被继位的皇帝怀疑,进而被出兵征讨,被围多日后实在是撑不住了,跑到城墙上脱掉上衣,指着身上的伤疤大哭(真是个直男):『帝登城垂泣,谕于外曰:“我年未二十从先帝征伐,出生入死,金疮满身,树立得社稷,军士从我登阵者多矣。今朝廷信任贼臣,残害骨肉,且我有何罪!”因恸哭,闻者哀之。』,然后,围攻的军队反水了,拥立李从珂为皇帝,所谓的逆袭,也不过如此。所以“要问哭戏哪家强,请到凤翔找潞王”。不过李从珂终究是个武将,不懂治国,当皇帝后很快被石敬瑭造反成功,国灭身死。

五代十国的养子传奇

李从珂像

最后我们来介绍五代十国里面最强的皇帝,同时也是养子序列里面最强的皇帝-柴荣。柴荣,又叫郭荣,后周太祖郭威的养子,在郭威死后继位,史称周世宗。是五代时期难得一见的明主。柴荣即位后曾向左谏议大夫王朴发问:“朕当得几年?”精究术数的王朴答曰:“臣固陋, 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他听后十分欣喜地说:“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励精图治,东征西讨,破北汉,压契丹,制南唐,败后蜀。使后周的国土面积大大增加,并且整顿军政,强干弱枝,使军队实力大大增强。在经济上均定田赋,限制佛教,奖励农耕,恢复漕运,兴修水利,使国家经济蒸蒸日上。这里特别强调一下限制佛教,中国历史上有“三武一宗”灭佛运动,“一宗”指的就是周世宗,(其他三位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对于宇文邕,看过电视剧《兰陵王》的观众肯定不会陌生)通过限制佛教,使大量的僧尼还俗,增加了劳动人口,并融化大量佛像铸钱,对国家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对佛教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在城市建设上,他改造并扩建了开封城,现在的开封市有现在的历史地位,柴荣功不可没。

由于柴荣在文治武功方面的巨大成就,被后世誉为“五代第一明君”。但是柴荣性情急躁,待下严苛,对自己也是苛求过度,凡事都亲力亲为,就像一把宝刀,虽然锋利,但是不知爱惜,肆意使用,最终很快砍崩了口,英年早逝,(在位五年六个月,正合五六三十之数,太巧了)死后留下孤儿寡母,王朝也被赵匡胤的宋朝取代。

五代十国的养子传奇

柴荣像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几位养子皇帝外,还有三位养子皇帝,第一位是王建,他是唐末宦官田令孜的养子,后来入川建立前蜀,成为了五代十国中第一位养子皇帝,不过他的义父田令孜却被他处死。第二位是南唐的开国者李昪(biàn),他本是南吴太祖杨行密的养子(当时还未称帝),由于杨的儿子们的妒忌,被杨又送给了部下徐温当养子,改名徐知诰,最后成功把南吴变成南唐,把名字改李昪。著名的李后主李煜就是他的孙子。最后一位是刘继元,他是北汉皇帝刘钧的养子,也是五代十国时期最后一位养子皇帝,在位后杀光义父所有的亲戚后代,最后被宋太宗灭国。

由于五代十国中的养子太多,《新五代史》专门有一个“义儿传”来记录那些没有当皇帝却又有一定历史地位的养子们,最开始提到的李存孝就被记录在这个传里。不过笔者觉得《旧五代史》里面关于李存孝写得好些,所以引用旧五代史的资料。

最后做一个梳理,我们会发现,五代十国里面这些赫赫有名的养子们,几乎都有同一个源头,那就是李克用的十三太保,十三太保里,不仅他的亲儿子李存勖当了皇帝(后唐庄宗),他的养子李嗣源也当了皇帝(后唐明宗),他的养子的养子也当了皇帝(李从珂),实际上,自后唐庄宗以后,他的继任者后唐明宗,以及后晋,后汉,后周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刘知远,郭威)都曾经是他的部下,或者是他部下的部下,所以对李克用父子(李克用,李存勖)来说,他们都可以感叹:“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不得不说,历史是个好编剧。

《旧五代史-唐书-列传五》(李存勖)

《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一,二,十》(李嗣源)

《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上》(李从珂)

《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六》(柴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