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旅順白玉山塔的拆、留之爭

改革開放之後,從民間到史學界都有人提出要拆除白玉山塔。2005年9月初,時年88歲高齡老人李德尊致信全國人大常委會,強烈要求拆掉白玉山塔。

全國人大常委會批示就李德尊的信件由大連市委組織專家論證做出答覆。

當時主張拆除白玉山塔主要以下三種意見:

一是抗戰勝利這麼多年,白玉山塔還立在市中心白玉山上,壓在旅順人民的頭上,看見它就覺得不舒服,如鯁在喉。特別是像李德尊這樣受過日本奴役教育的老人。當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每月8號,學校都要組織學生參拜白玉山塔和納骨祠,因為參拜的動作不到位和不嚴肅經常受到日本教師的打罵,因此,他們對白玉山塔很厭惡,主張堅決拆掉它。

二是有人認為文物保護固然重要,但更要考慮政治影響。白玉山塔作為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罪證保留下來。對此,一些人士提出異議,他們認為,日本帝國主義炫耀戰功的紀念塔,在旅順市中心的山崗上耀武揚威近百年,現在應該把它炸掉,以徹底洗雪中國人民的恥辱。如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時任政務院副總理的黃炎培於1951年8月來旅順,參觀白玉山之後,所做的義憤填膺的詩:

從哪裡飛來的塔!

原來是日寇打敗了帝俄,

表揚他的戰績。

呸!

什麼“表忠塔”,

可恥,

剷平它,

有什麼可惜!

三是有人認為從風水學角度看此塔佔據旅順城裡的最高點,可以說是扼旅順風水之關鍵,應該拆除。

旅順白玉山塔的拆、留之爭

修建表忠塔的兩個始作俑者乃木希典和東鄉平八郎(源自網絡)

主張保留白玉山塔的主要觀點也有三種:

一是大連近代史專家周祥令認為白玉山塔作為文物保留下來的意義在於日本侵佔旅大,不僅有書面文字材料,還有實物作為證據,讓有血性的中國人面對頭上的炸彈,居安思危,發憤圖強。

二是大連地方史專家董志正認為保留白玉山塔,用來告訴後人,我們中華民族不光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還有百年的屈辱史。

三是素素在《流光碎影》一書中關於白玉山塔有這樣一段文字:“我想,這座塔一定會被永遠地保留下來。因為戰爭是人類共同的災難,也是世界文明進程中的劫數、、、、、、旅順口既然是世界近代史的一部分,它的一切,就不只屬於旅順口自己。在這一切裡面,當然包括白玉山塔”。

大連市委召集近代史專家進行座談討論,會上,絕大多數的專家認為應該保留白玉山塔。綜合各方面的意見,2005年9月15日,大連市委作出決定保留白玉山塔。


旅順白玉山塔的拆、留之爭

修建中白玉山塔(源自網絡)

近幾年,隨著旅順的全面開放,遊人劇增。有人在網上發文主張拆掉白玉山塔。他們認為到旅順遊覽太壓抑,鑽進堡壘,進了墓地,走出監獄,抬頭一望,一座侵略者的高塔壓得遊人透不過氣。在我看來,這並不奇怪,扼守京津嘆風雨,揹負鐵山歌國殤,具有半部中國近代史的旅順口,本身就是一部屈辱史,一部抗爭史。我始終認為,建築本身是沒有罪的。我們應該正視歷史,不能因為拆除某個帶有侵略性標誌的建築就眼不見心不煩了,就感覺順氣了。如果認為具有恥辱色彩的建築物就應該拆除,旅順要拆除的東西太多了。如果都拆了,那就不是具有半部中國近代史色彩的旅順口了。

白玉山塔1985年7月11日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大連市委2005年9月15日已決定保留白玉山塔,就應該加強維修保護。

2016年11月,在網上看到大連市一位政協委員針對白玉山塔由於長期風雨侵蝕、年久失修的問題,寫的加強白玉山塔維修的建議。通過立法加強歷史遺產的保護,按照歷史文物的保護級別、歷史價值、實用價值、環境價值等,組織文物普查和摸底,擴大我市歷史遺產和文物的保護範圍,制定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加強對歷史遺產的保護,約束和規範對文物保護行為。2015年6月25日,我在塔上拍的片子,可以證明確有維修的必要。

旅順白玉山塔的拆、留之爭

塔尖上的裂紋(本文作者拍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